回覆列表
  • 1 # 愛看愛思考

    烏紗帽,代表著權利!被摘掉頂帶花翎的同時手中的權力,也就被拿掉了。在現代就是被撤職了,手中沒有了權利?過去一些不為人知的小事,也就成為了大事。當官的人又有誰願意放棄掉手中的權力?

  • 2 # 浩賢2

    〝頂子〞其意指〝帽子〞是罩在人頭上之飾物,既可護頭顱,又起防寒保暖之用。〝頂子〞古時做官人所帶的官帽,也稱〝冠〞。從其的格式·妝飾物·顏色等等,可分出官位之大小等級。

  • 3 # 王祖蔭1

    摘頂子,好像是清代的話。清代官員笠形帽頂端嵌有不同的小物品,如珍珠,孔雀羽毛,表示不同等級的官員。皇帝要革誰的官職,先下令去除其頂戴,就是摘頂子。如”拔了他翎子,交刑部審理”。相當於現在革職查辦。所以當官得戰戰兢兢以保頂戴。別看了瓊瑤劇就以為紀曉嵐敢在乾隆面前嘻皮笑臉的。一句話惹惱了乾隆,叫你紀曉嵐吃不完兜看走。才學八斗?八十鬥也不管用。

  • 4 # 阿岔視角

    因為摘頂子意思是丟官——跟現代的免職或撤職一類。在古代,是官本位社會,做官的是有特權的,不同的官位待遇不同,也就是享受的權利、即特權不同。丟了官,那些附著在官位上的權力、享受……久都沒有了。就什麼都不是。自然是——

    對官員來說最痛苦不過的事兒,當然就害怕了。

    頂子本義是帽子,但再說官員的頂子時。指的是代表其官位的帽子以及帽子上的說明性區別性飾品——類似於現代的軍官領子上的標記,不同的標記背後是不同的級別。其實古代也有領子的說法。

    在古代,官員被摘頂子有時候還指殺頭。

  • 5 # 野草的沉思

    摘頂子表示撤職或降級。

    頂戴花翎是清代官員身份品級的標誌。清朝官員帽子上的頂珠和帽子後面插的羽翎,按品級而不同。羽翎分兩種,藍翎俗叫“野雞毛",是六品以下使用。花翎是孔雀羽毛,須皇帝特賜方可佩戴,用於五品以上官員。花翎分三種,分別是一眼花翎,二眼花翎,三眼花翎。三眼花翎最尊貴。花翎是居高位的王公貴族特有的冠飾。特別被人看重。

    官員犯錯被撤職或降級,有時就要被摘去花翎,這就是所謂的摘頂子。摘去花翎是清朝十分嚴重的懲罰。所以官員都怕。

  • 6 # 穿越再現彼岸

    “摘頂子”是專門指清朝官員的,是“摘取或者奪取頂戴花翎”的縮略版,意思是罷官免職的別稱,明朝是摘烏紗帽。這要從清朝的官職改制說起了。

    清朝官職服飾改革。

    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官員服飾體系。到了滿清入主中原後,對官員服飾也做出了相應的規定。清朝的官帽以頂戴和花翎來區別,與其他王朝區別開來,帶有明顯的民族特色。

    清朝的官帽上鑲有不同的寶石,稱為“頂子”,開始於皇太極時期的官帽。順治帝1645年、雍正帝1727年、1730年經過三次增定和更定,清朝的官帽制度最終確定下來。(清朝一品大員用紅寶石做頂子)

    清朝的官帽

    一、清朝的每個官員的官帽分為暖帽和涼帽兩種類別。顧名思義,涼帽在陰曆的三月-八月戴,剩餘的時間戴暖帽。(涼帽和暖帽)

    二、“頂子”寶石和官職

    清朝雍正皇帝時期的官帽規定:

    一品冠頂紅寶石,二品冠頂紅珊瑚,三品冠頂藍寶石,四品冠頂青金石,五品冠頂水晶石,六品冠頂硨磲,七品冠頂素金,八品冠頂陰文鏤花金,九品冠頂陽文鏤花金。

    乾隆時期,這個寶石的數量和質量都存在差異,乾隆想了一個省錢的辦法解決,用不同顏色的玻璃代替寶石,玻璃分為透明和不透明的,區分官員等級,透明的稱為亮頂,不透明的稱為涅頂

    一品亮紅頂,二品涅紅頂,三品亮藍頂,四品涅藍頂,五品亮白頂,六品涅白頂,七品黃銅頂

    不光不用寶石了,而且用黃銅代替了黃金。

    三、花翎和藍翎

    1.清朝的官帽上的頂珠下面有翎管,採用是白玉管或者翡翠管。清朝的官翎也分為兩種:花翎和藍翎。這個花翎和藍翎主要是用來辨明等級、賞賜軍功,也不能隨便亂戴。(孔雀羽毛圖)

    2.花翎孔雀羽毛做的,六品以上官員佩戴。藍翎染成藍色的鶡鳥羽毛,六品一下官員佩戴。原來的親王、郡王、貝勒是沒有花翎的,乾隆時期擴大化了,也有花翎戴了。

    花翎分為一眼花翎二眼花翎三眼花翎,花翎的眼是根據孔雀羽毛上眼形狀的圓來定的。

    清朝一共給七位大臣賞賜了三眼花翎:傅恆福康安琳(和珅的弟弟)、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

  • 7 # 西府趙王爺

    “摘頂子”就是罷官、免職,這個詞一般出現在清朝,也就是咱們再清朝影視劇裡面所常見的“摘取或奪取他頂戴花翎”的說法,其中的頂戴便是“頂子”,也就是烏紗帽。所以,“摘頂子”就相當於摘去官員的烏紗帽,意味著被罷官免職。

    所謂頂戴花翎,就是一種清朝官員身份的標誌,頂戴,就是官員戴的帽頂。花翎,是皇帝特賜的插在帽上的裝飾品,一般是賞給有功的人或對朝廷有特殊貢獻的人。

    清代官帽也稱紅纓帽,分涼帽和暖帽。涼帽像斗笠,無簷、喇叭式。暖帽圓形、有一圈簷,多黑色。

    頂戴可以區分官員的品級,比如一品冠頂紅寶石,二品冠頂紅珊瑚,三品冠頂藍寶石,四品冠頂青金石,五品冠頂水晶石,六品冠頂硨磲,七品冠頂素金,八品冠頂陰文鏤花金,九品冠頂陽文鏤花金。乾隆以後,冠頂採用顏色相同的玻璃代替寶石,分為透明玻璃和不透明玻璃,透明的稱亮頂,不透明的稱涅頂。因此,一品亮紅頂,二品涅紅頂,三品亮藍頂,四品涅藍頂,五品亮白頂,六品涅白頂,七品黃銅頂(黃銅代替了金頂)。

    無頂珠者則無官品。

    而相對於“頂子”,花翎則更為尊貴和特殊,其在清朝是一種辨等威、昭品秩的標誌,非一般官員所能戴用;其作用是昭明等級、賞賜軍功,清代各帝都三令五申,既不能簪越本分妄戴,又不能隨意不戴,如有違反則嚴行參處。一般降職或革職留任的官員,仍可按其本任品級穿朝服,而被罰拔去花翎則是非同一般的嚴重處罰。

    所謂花翎,實際上是用孔雀的羽毛做成的,分為三種,分別為單眼花翎、雙眼花翎與三眼花翎,這個一眼二眼其實就是指孔雀羽毛上的圓圈,其中三眼花翎最為珍貴與榮耀。

    和珅才是雙眼花翎,據說福康安是三眼花翎,李鴻章是三眼花翎,清史上不算最後瞎賣的那部分,真正得到三眼花翎的寥寥無幾。

    皇帝賜給臣下花翎是非常審慎的,乾隆至清末被賜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恆、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七人,被賜雙眼花翎的約二十餘人,這在當時是千古猶榮的恩寵。

    而電視劇上可是動不動就賞三眼花翎,是不可能出現的,當時三眼花翎真物稀少,孔雀可不會根據需要生產花翎。所以皇帝賞花翎必須的想清楚,庫內是否有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三國殺對標準武將的增強,更深入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