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院之觀
-
2 # 墨雲說歷史
歷史上劊子手很多,嘉定三屠,最殘忍的莫過於李成棟。沒有之一。陝西人,明末軍閥。
最開始參加農民起義,作戰勇敢,被升為總兵,長期跟著李自成混。後來他的頂頭上司高傑被殺,率部投靠清政府。做起了犬的生活。不過他卻有狼嗜血的本性。
清兵入駐北京後,先殲滅李自成部,後一路南下準備滅掉南明小朝廷。在南下過程中,為了讓漢人徹底屈服,推出了剃髮令,要求漢人保持滿人的那種髮飾。自然遭到漢人的強烈抵抗。尤其以嘉定地區抵抗最為激烈。
侯峒曾和他兩個兒子聚眾起義,時任吳淞總兵的李國棟率領五千人來鎮壓起義軍。
起義軍裝備簡陋沒有訓練,被李國棟擊潰退回嘉定城。但是意外的是李國棟的弟弟在戰鬥中被殺,激怒了他。瘋狂攻城,城破一場血腥的屠殺開始了……
這樣一個劊子手從北到南一直殺到廣東,還滅了兩國南明皇帝。最後一卻又歸付南明小朝廷,簡直比小說還起伏跌宕,原因就一個他和清內部佟養甲有矛盾,南明已經無兵可用,有人來投降就將就用著吧!
這類人對內能打能殺,到了清兵發兵攻打廣州的時候,卻一點戰績都沒有,自己在逃跑途中墜河淹死了,活得悲劇,死的窩囊。
-
3 # 風趣書生
1648年正月,江西提督金聲桓、副將王得仁反清歸明的訊息傳來,李成棟認為時機成熟,決定反正易幟。四月十五日,他在廣州發動剪辮易服,重新穿上明朝衣冠,宣佈反正。總督佟養甲倉皇失措,被迫附和反正。廣東全省都在李成棟的部將控制之下,各州縣官員望風歸附。
李成棟的反正,對於兵微將寡、處境艱難的永曆朝廷來說不啻是天大的喜訊。永曆君臣頓時一片歡騰,以為可以重整河山了。永曆帝封李成棟為惠國公。成棟派使者迎請永曆帝移蹕廣州,遭到永樂君臣的反對,最後才折衷以肇慶為行在。
1648年(永曆二年、順治五年)八月初一日,朱由榔一行乘坐龍舟到達肇慶,李成棟郊迎朝見。事前,李成棟和賓客練習奏對,準備了好多忠心話。面聖時,永曆帝顏色慈和,慰問再四。但李成棟俯首戰慄,唯唯而起,扣頭趨出。客人問他:“公今日怎麼沒有一句奏對的話?”李成棟說:“我是武人,容貌聲音,雖然禁止,還是勃勃,如果在說話,驚動主上,是不是失人臣之禮呢?”永曆帝還準備拜李成棟為大司馬大將軍,並且築壇親授,李成棟愧不敢當,走避他方,不敢接受。
1648年八月,成棟在廣州教場點兵撥將,親自統率大軍直趨南雄,一路上“旌旗器仗焜耀一時,所攜糧餉、弓刀、銃炮、火藥等不可計數”。出兵前,李成棟信心滿滿,志在必得,多次致信清朝贛州守將,進行招降。卻中了清將的緩兵之計,加以投降,暗中積蓄實力。
九月下旬,李成棟部越過梅嶺。十月初一日,李軍到達贛州城下,“連營數十餘座,炮火連天,環攻徹夜”。清南贛巡撫劉武元、總兵胡有升、副總兵高進庫、劉伯祿、先啟玉等見明軍勢大,商定“利在速戰”,趁李軍營壘未固、濠溝未成之時,挑選精銳士卒突然開城出戰。次日凌晨,清南贛守軍分別從小東門、南門、西門出城,“奮命衝殺”。李成棟軍立腳未穩,猝不及防,被清軍衝入營壘,將士驚惶敗退,自相蹂踐,陣勢大亂,兵員和器械損失很多。李成棟被迫撤軍南安,自己返回廣州。
李成棟在1648年(順治五年、永曆二年)除夕,赴肇慶面見永曆帝“請方略”,次年正月再次從廣州率軍北上南雄,成了李成棟最後的一次武侯出師。李成棟自率主力駐於信豐。
清方正月間攻克了南昌,贛州已無後顧之憂,而且徵南大將軍譚泰所派梅勒章京膠商等統領的正紅旗與正白旗滿洲兵也來到贛州,兵力大增。按情理說,李成棟舉兵北伐,本該扼守梅嶺,穩紮穩打。但李成棟卻抱定了以死明志的決心,要在戰場上犧牲。
南贛清軍仍以“利在速戰”為方針,向李成棟所駐的信豐發起猛攻。李成棟揮軍迎戰,為清軍所敗,退入城中。清軍開始圍城,當時信豐東門外桃江河水泛漲,李成棟突圍渡河時墮馬溺水而亡。
噩耗傳來,永曆朝廷一片驚慌。永曆朝廷追贈李成棟為寧夏王,諡忠武,賜祭九壇,葬禮極為隆重,“甲馬數十隊以綵繒為之,一時灰燼”;“愛妾數人皆令盛服赴火死,盡用夷禮”。李成棟的死忠換來了南明朝廷的隆重祭禮,作為他為國捐軀的報答。
回覆列表
歷史人物都是複雜的,都有其兩面性,不過這位李成棟,可讓人實在捉摸不透。
李成棟同南明的弘光、邵武、隆武、永曆四個政權都發生過交集。
對南明弘光政權,他是叛將。李成棟原本是弘光朝江南四鎮總兵之一高傑的部下,1645年,睢州之變發生,高傑被刺殺,李成棟在清兵南下時投降了清朝,成為降將。
對南明隆武和紹武政權,他是清軍急先鋒,擒殺兩帝的兇手。李成棟降清後,成為清軍南下的先鋒。李成棟麾下清軍一路南下,攻城略地,浙江、江西先後失守,隆武帝雖然號稱皇帝,但卻無人可以號令,大軍都在鄭芝龍手裡,而這個鄭芝龍只是個軍閥而已,滿腦子都是自己的利益,他早就與清軍暗中勾結,約好投降,福建根本就沒有明軍抵抗李成棟。
隆武帝外逃,最終在汀州被清軍追上。一家三口殉國。
隨後,永曆帝、紹武帝並立,兩個政權卻為了爭奪正統,互相攻殺。李成棟趁此機會,攻入廣東,漳州、潮州、惠州,直下廣州,活捉紹武帝,紹武帝被俘後自殺。
對反清義軍和人民百姓,他是屠殺的劊子手。李成棟降清後,戰功卓著,染紅他頂戴的,是無數義軍和百姓的鮮血。著名的嘉定三屠,就是李成棟一手導演,在隨後掃平兩廣的戰爭中,剿滅了數股義軍,對當地百姓也大揮屠刀,殺人無數。
對永曆政權,他是反正歸附的棟樑之臣。永曆政權始終處於岌岌可危、四處逃竄的危險境地,隨時可能被消滅。
不過,永曆二年(1648年),原本降清的三位明朝將領先後反正,幾乎恢復了明朝整個南方之地,他們就是:江西總兵金聲桓、副將王得仁和廣東提督李成棟。
李成棟反清歸明的原因,比較複雜,現在也沒人真正說得清。一般來說,認為有三個因素:
一是李成棟立下大功,卻得不到相應的封賞,僅僅得了個廣東提督,這只是個武職,一把手的位置兩廣總督落入了遼人佟養甲手中。
二是李成棟本是漢人,曾為明朝將領,在鎮壓各地人民的起義中,李成棟難免良心發現,天良未泯。
三是他一名愛妾趙氏,心懷明室,一直勸李成棟反正,最後甚至以死相激,給予了他強烈的刺激。
不管真正原因是什麼,李成棟成為了南明永曆政權急需的力量。而且,從他反正後的表現來看,他也不是為了個人的私利。李成棟擒殺廣東和廣西的清朝官吏,攜兩廣之地反正,而且對於官員的任免,他堅持由朝廷任用,不用自己的人選,可以看出他確實是心向朝廷。
莫名其妙的是,對明朝作戰無往不利的常勝將軍李成棟,對清軍數次作戰卻都告失利,
僅僅一個月後,李成棟就在作戰失利撤退時落水而死,死得莫名其妙,李成棟一死,收復的南方失地隨即又失守,南明的最後一次機會,就這樣突然出現,又突然消失了。
由於李成棟沒有跟永曆政權為難過,又在隨後反正,使得南明永曆政權一度聲勢大振,最後也算為國捐軀,所以,被追諡為“忠烈”,追贈太傅、寧夏王。
當然,這只是對永曆政權來說而已。在其他許多人眼裡,李成棟是類似吳三桂一樣反覆無常的小人、漢奸、劊子手,不過也有人持不同意見,認為他反正後,確實一心為國,這點比吳三桂要強不少。
結合李成棟的一生來看,對他的評價始終將伴隨著爭議爭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