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不會愛的小笨蛋

      通行制是道路交通規則中最基本的原則。不然的話,人、車在道路上隨意走動,必然使得交通毫無秩序可言。  世界現存有兩種通行制:一是左行制,另一是右行制。全世界大約有90%的國家實行右行制,將來全世界有可能統一採用右行制。  1300年,羅馬教皇樸尼法斯八世宣佈舉行第一個基督大慶紀念時宣告:條條大路通羅馬,並指示赴羅馬朝聖者必須靠左行走。從此,左行制影響了西歐大部分國家和英殖民地。  左行制源於水上航行。15世紀,英國海軍為減少進出泰晤士河的船隻事故,規定進入泰晤士河的船隻將太陽執行方向讓給駛出船隻。因為泰晤士河的流向是由北向南再轉向東流,經倫敦入海,所以,出泰晤士河的船隻靠東,而人們觀看地圖的習慣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於是形成了左側通行制。1756年,英國議會透過倫敦橋交通法,要求所有車輛靠左行。  法國鑑於軍人右手持矛或劍,為了避免兩對軍人在路上迎面相遇時矛劍傷人,要求把左面讓給迎面來的隊伍,1789年法國大革命後,羅佰斯比爾釋出命令所有巴黎的馬車和行人一律靠右行駛後來,拿破崙一世下令,要他的部隊以及大型重車靠右行,於是,凡被拿破崙征服的國家都實行右行制。但是,法國到1852年才公佈統一的國家法令,規定右行制。  《古禮》曰:道路男子由右,婦女由左,車從中央,說明中國遠在秦朝就有男子右行、婦人左行、車行中央的道路通行規定。1841年鴉片戰爭後,英國勢力侵入中國,在一些大城市裡都有英國租界,英國汽車多,所以左行制傳入香港和上海等英國租界,隨後中國採用左行制。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早在1792年就規定右行制,隨著美國在世界的影響不斷增強,一些原為左行制的國家也改為右行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美國援助中國的抗日戰爭,美製軍車、吉車不斷輸入,美國汽車的方向盤就是按右行制設計的。於是從1946年起,中國(除香港、澳門地區)又改為右行制,一直沿用到現在。  全世界60億人口中,靠右行的“右派”約40億,靠左行的“左派”20億。  “右派”,多是典型大陸國家,如美國、中國、俄羅斯、德國、法國、巴西等;“左派”,多是典型島國和半島、次大陸國家:英國、日本、印度、巴基斯坦、印尼、泰國、澳洲、紐西蘭等。  路線分“左右”,來由各不同。  “左派”曾經風靡世界  靠右行還是靠左行,並非一開始就固定,而是長期演變的結果。在古時,無論中外,道路行走的規範都是相當地方化的,但道路延長,交往擴大,地方性習慣區域化,區域化習慣變全國性規範。  這一時期,世界上較多被採用的,恰是與現在完全相反的靠左行。  按照英華人的說法,他們靠左行可上溯到古羅馬帝國。而在中世紀的歐洲,到底靠左還是靠右,最先根據的是騎士們的習慣。一則,人們騎馬,習慣是左腳先上鐙,右腳再跨上,自然得是在路左上馬;再則,騎士的任務是經常為面子、美人策馬持矛決鬥,而騎士的標準戰鬥姿勢是右手持武器,左手挽盾持韁,要方便地刺殺對手,自然得靠在路左。——《聖戰騎士》裡的騎士決鬥統統靠右行,因為那是美國好萊塢的傑作。  日本靠左行的歷史緣由與此類似,武士雖不為美人決鬥,但和歐洲的騎士一樣經常面臨決鬥。武士長刀在左側,便於右手拔劍,身體左邊是脆弱的空當,自然靠左行才能掩護空當便於攻擊防守,武士靠左走,老百姓不敢右行迎頭冒犯,遂舉國“鹹於左派”。  拿破崙開創“右派”陣營  說來有趣,目前世界上多數國家靠右行駛的緣由還得扯上拿破崙。法國大革命前,法國貴族的馬車同樣也是習慣左行。在受盡壓迫的底層人民看來,“靠左行”意味著貴族與特權,而“靠右行”則帶有“革命”的意義。於是,法國大革命了,車輛右行了。  拿破崙上臺後,發動了征服歐洲的戰爭。法國佔領了哪裡,就把靠右行規則帶到哪裡。德國、俄國、義大利、西班牙、比利時等等。正是,自從有了拿破崙,歐洲不再集體搞“左傾”。同樣,英國也把自己靠左行的規範一一帶到它廣闊的殖民地。像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澳洲、南非等等就堅定不移地走“左”的路線。  順帶說一句,拿破崙的革命靠“右行”,到了“文革”時期,要紅衛兵小將們覺出味道不對:革命得靠左才對,怎麼可以靠右?改!不過工程浩大,小將們又太忙,所以沒顧得上。  美國改變“左右”力量對比  在英國眾多的殖民地裡,美國是個例外。由於美國經過與英國長年戰爭才有國家獨立,而法國在其中多少給予了一定幫助,為徹底與英國劃清界限,美國在建國伊始便由道路交通的“左派”轉為“右派”。  由戰爭原因改變“左右陣營”的不僅僅是美國,匈牙利、奧地利、捷克就是在二戰中被德國佔領才改為靠右行駛的。  當美國加入到“右傾”陣營後,“左右”的力量對比開始發生明顯改變。眾所周知,由於汽車駕駛觀察路況的需要,靠右行駛和靠左行駛決定了“左駕車”和“右駕車”之別。美國是現代汽車工業的發祥地,美國的“左駕車”源源不斷地傾銷世界各地,它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很多國家靠左走還是靠右走的問題。  中國便是典型,1945年以前,中國一律是靠左行駛的。這是因為當時的中國主要是英國勢力範圍。抗戰勝利後,美國汽車開始大量進入中國,“左駕車”一舉佔了數量優勢,由是之故,國民政府下令從1946年1月1日開始,汽車一律靠右行。另外,美國也順便“左右”了加拿大。  駱駝阻止巴基斯坦“右傾”  並不是所有國家的“左右路線”改變都如加拿大和中國這般順利。在改變“左右路線”時,習俗給變革帶來很大阻力。例如瑞典,起初屬於“左派陣營”,但由於周圍的國家,如挪威、芬蘭等都是“右派”,這給瑞典的跨國交通帶來諸多的不便。  於是,瑞典為“左右”問題進行了公民投票。結果超過80%的國民不同意改革。不過,瑞典國會鐵了心要解決和鄰國之間的交通問題,甚至動用了軍隊來維持交通秩序。在這樣的強力推行下,瑞典終於改革成功。  巴基斯坦就沒這麼幸運了。20世紀60年代,巴基斯坦政府終於下決心改革。但政府的想法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其中最大反對聲音居然是因為駱駝。  ——在巴基斯坦,有很多的駱駝車,而駱駝都有走老路的習慣,指望這些倔強的傢伙改變行路習慣幾乎是不可能的。於是,巴基斯坦政府只好向駱駝投降。  從“右”到“左”的惟一例外  在“左右陣營”開始確立後,發生過“左右立場”動搖的基本都是由“左傾”變成了“右傾”,日本的沖繩是惟一例外。二戰結束後,日本和美國簽訂了《舊金山和約》,將沖繩交由美國託管。由於美國的原因,沖繩的車輛一律靠右行。  1971年,美國將沖繩歸還給了日本。由於日本屬於堅定的“左派”陣營,沖繩的“右傾”問題一直是日本政府亟待解決的大事。但由於習俗的強大阻力,日本政府直到1978年,才徹底將沖繩交通“右傾”的問題解決。這時,日本將分裂了20年之久的“左右陣營”重新統一,再次做到了“車同軌”。  道路交通的“一國兩制”  由於歷史原因,香港在交通規則上屬於“左派”,而內地則是“右派”。於是,1997年香港迴歸,在道路交通問題上,內地與香港也採取了“一國兩制”的解決辦法。內地車輛進香港,則遵循香港的靠左行駛。反之,香港車輛進內地,同樣也得入鄉隨俗。  這樣一來,就產生了諸多的不便。雖然在香港與內地的交界處立有明顯的界別標誌,但由於交通的繁忙,相對而來的兩列車隊很難在入境的同時,改變車行路線。於是,人們想出了這麼一個解決的辦法。即在深圳與香港的交界處修建了一座特殊的橋樑,入境的汽車只需要按照原有的路規行駛,經過橋樑的巧妙轉接後,“右傾”的汽車到了香港自然“左傾”,而“左傾”的則變為“右傾”。  即便如此,兩地司機置身異地後依然會覺得不適應。想想吧,當習慣了靠右行的您,到了香港突然改為靠左行,難道不時刻擔心迎面來車與您撞個滿懷嗎?因此,兩地的司機換身相處時,車速都開得相當緩慢,除非長時間的異地駕駛將這種習慣完全改變。  但問題是,回去的時候又怎麼辦呢?看來,金庸小說裡的“左右互搏”功夫還真的不是一般人能練得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上流傳毛文龍軍事很強,袁崇煥不入流,那他與皇太極、宋獻策、吳三桂誰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