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陪一陪哦

    菌床要巨,要熟,再養。自己就降酸了,400升的缸,若老綿已掛好膜,底濾,流量1.5-2t/h,2周時間7.0的ph就能甩到5.5-5.8。 濾材上,就生化綿最實在,吸附性好,透過水性強,不硬水,掛膜面積足,表層就放粗點的生化綿,底下的就細一些。都能兜住便便最好,這樣菌膜才能更好的擴充套件。

  • 2 # 百味趣談anan

    著急啊!今年的問題,比去年來的早一些,老問題啊――水質發黑。去年的問題得以解決,主要仰仗鄰居去年沒有養殖鱔魚,可以輕鬆借水,勉強才可以改善水質,度過難關。而今年呢?此路不通,得嚴陣以待,更得另闢蹊徑。先交待下怎樣辨別水質:一般以水體呈黃綠色、無特殊怪味為好。當水體呈純綠色,表明水體呈一定程度的富營養化;當水體清澈見底,說明水體的營養物質少或清瘦;當水體呈黑色,說明水體的有機物質含量過多;當水體有較強的魚腥味時,說明水中養殖的魚的數量偏多或有一定的魚因病死亡。當然,更準確的水質判斷應透過化學成份和生物種類以及數量後才能得出。 更有甚者說“黑水”可是“死亡之水”。因為浮游植物類基本死亡,水體初級生產力幾乎等於零。池內淤泥腐殖質深厚,因氣溫水溫高,腐殖物大量分解產生有毒有害氣體,如硫化氫、甲烷之類冒出水面,水中有一股濃烈的魚腥臭味,魚類無法生存,成為“死亡之水”失去養魚價值。 可見問題嚴重啊!畢竟“水是生命之源”。 其實先前一直都計劃改水,但沒預計到麻煩來的如此之早,搞得現在很被動。現在我做的“光合細菌”仍未培育完成,不能下池。這也是偶一直沒有行動的主要原因,現在不得不改變“戰略”。 剛才和環境學碩士的小舅子談到水質,小舅子雖不是水產專業,但少不了與水打交道,我認為他的建議可以實施:

    1、增氧。最直接的方式,供氧充足,可以緩解缺氧的問題,並能有效改善水質。今天雖有充氧,但小舅子覺得時間不夠,應加大力度。值得注意的是不能讓攪動池底的淤泥。

    2、潑灑生石灰。主要作用是調節池塘的酸鹼度。因為水體發黑的主要原因在於水中S化物和一些為完全腐爛的有機質很多,使用生石灰調節PH,可以降低S化物的濃度,增加誰的硬度,水的硬度增加,有毒物質毒性降低。還可以加些黃泥漿水和食鹽混合潑灑水體,絮凝有機質,使其沉入底部。另有若不改善酸鹼度,培育的光合細菌也不易成活與生長。

    3、使用雙氧水改善水質。在網路上搜尋了一下,好像水產業使用雙氧水的例子不多,不過小舅子主薦這種方式,說是最有效的改善方式,效果也最直接。(次選雙氧氯)明天去水產店再諮詢下,然後行動起來。 要相信,明天會更好! 要堅信,困難會過去!

  • 3 # 誰又能放過誰

    一、氨氮引起的水質問題氨氮主要來源於水生生物的排洩物、肥料、被微生物分解的飼料、糞便及動植物屍體等有機質。水體中氨氮偏高會使魚蝦蟹發生肌肉痙攣、眼球出現迴轉反射障礙,甚至出現異常旋轉游泳等症狀,嚴重時窒息。養殖水體氨氮處理方法:1、每年定期做好清塘、清淤、曬塘,用生石灰等消毒;2、合理開啟增氧機,增加池中溶氧,開啟增氧機還可起到揮發水中氨氮作用。3、培水施肥,根據水質狀況,按照“少施勤施”的原則,注意氮肥的使用量,應以碳源肥料為主,促進水體藻類和有益微生物繁殖,吸收利用氨氮,減少氨的累積。二、亞硝酸鹽引起的水質問題亞硝酸鹽是氨轉化成硝酸鹽的過程中的中間產物,其形成過程主要由於殘存在池底的餌料、糞便、死藻等物質分解成有毒性的氨氮(主要是分子氨),然後轉化為亞硝酸鹽,或者是不恰當的時間使用化學消毒劑將消化細菌等微生物殺滅,從而造成亞硝酸鹽集聚。亞硝酸鹽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外源水含有氨氮,進塘後,經過曝氣,被不完全氧化的結果;2)過多的殘餌、糞便、屍體、死藻等有機廢物長期積累後,有機態氮轉化成無機氮的中間產物;3)肥水時,選肥不當,多見於農家肥和化肥;4)老化池塘,淤泥多,進水後,淤泥中的有機氮源在微生物發酵的作用下,產生氨氮和亞硝態氮;5)水體中缺少促進氮迴圈的菌類(硝化細菌),藻相不平衡或缺少藻類。6)天氣劇烈變化,引起水體缺氧,底部惡化,硝化細菌在低溫時,硝化作用減弱,“倒藻”等現象。對於魚類,低濃度的亞硝酸鹽就能使魚類中毒,中毒後,血液的攜氧能力減弱,即使在含氧豐富的水體中也體現出類似缺氧的症狀。亞硝酸鹽中毒現象是:輕微且長時間中毒現象不明顯,逐漸會引起攝食量下降,活動能力下降,魚體消瘦,體表無光澤,反應緩慢,長期處於應激狀態;嚴重中毒時,出現浮頭,甚至會大量死亡。對於蝦蟹類,亞硝酸鹽的危害:主要表現在慢性中毒,生理性缺氧;蛻殼時,容易出現蛻殼不遂、軟殼死;會引起肝胰腺腫大,會誘發“水癟子”(蟹)及“肝胰臟壞死”(蝦);影響攝食率;影響生體內外滲透壓,引起水腫;引起應激反應,對蝦會引起紅體、紅須、紅尾等症狀。養殖水體亞硝酸鹽處理辦法:1、開增氧機,增加溶氧量,是硝化作用進行完全,減少亞硝酸鹽形成機會;2、制訂合理放養密度和投飼計劃,提高消化水平,減少飼料殘渣和糞便排洩;3、硝化細菌消除,“邦恆降亞硝酸鹽功能菌”,能夠從根本上解決亞硝酸鹽高的問題;4、補充有益藻類,使藻類多樣化。藻類會將亞硝酸鹽作為氮肥,轉化成自身可以利用的物質;5、增加其他有益菌類,例如:地衣芽孢桿菌,放線菌等,這些菌類具有分解功能,能將有機轉成無機,將大分子在轉化成可以被藻類或自身利用的物質。三、硫化氫和藻類引起的水質問題水體中硫化氫偏高會引起魚蝦神經系統中毒或抑制某些功能,會導致閃電死亡,健康的蝦蟹碰到硫化氫會快速死亡,引起“偷死”。藻類大量繁殖會引起水質渾濁、變色(變綠、發紅、變黑、變壞發臭、甚至死魚),重者會引起蝦蟹中毒,蝦蟹生活在這種環境下生長緩慢,極易生病。解決辦法:1、合理放養,合理投餌,減少殘餌和水體有機質積累;2、充分增氧,促進水體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同時高溶氧可以氧化消耗硫化氫;3、在養殖前期就開始使用微生物製劑,既可以有效降解池底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藻毒素等有害物質,解決水體惡化問題 ,提高水產動物的抗應激能力。對水質突變、惡劣氣候和發病期間有顯著改善效果。擴充套件資料:魚塘的環境要求:一般池塘面積較大,水較深,光照比較充分,水源暢通,水質肥沃,交通方便,利於魚類的生長和產量的提高,並利於生產管理。具體來說,應具備如下的幾方面的條件: 1、面積和水深。池塘的大小和深淺,與魚產量的高低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生產實踐證明,成魚塘的面積以4―10畝以宜,水深最好是2―3米。魚種塘的面積則可在5畝以下,水深1.5米左右。2、土質和底質。魚塘多是挖土修建而成,土質對水質的影響極大。池塘的土質以黑土最好,粘土次之,砂土最差。池塘經過一段時間養魚後,塘底逐漸形成一層厚的淤泥,這是殘剩的飼料、肥料、魚糞和死亡的生物體等不斷沉積,與池底的泥砂混合而成。池塘中有一定的淤泥,塘水容易變肥,有利於養魚和高產。但淤泥過多會使水質惡化,影響魚類的生長,甚至引起魚的死亡。因此,淤泥過多必須及時清除,以保持良好的水質。3、水源和水質。良好的水質,要求溶氧充足,酸鹼適中(PH值7―8.5),水溫較好(最好25―30℃),營養鹽豐富,水質較肥(水色為綠豆色、黃綠色、黃褐色和淡醬油色,透明度為25―30cm),不含有毒物質。4、池塘的形狀和方向。池塘的形狀以長方形為好。長寬之比為2―3∶1,寬邊長度為30―50米,以便於管理和拉網捕魚。池塘的方向為東西向為宜,這樣有利於延長日照時間,對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增加溶氧都有好處。池塘周圍不宜有高山和高大的樹木遮光擋風。5、佈局與配套。塘基不應太窄,一般應有2米以上的基面,要建築配套的禽畜欄舍時,要求應更寬些。同時,要建設完善的排灌系統,使每口魚塘都能獨立排灌,避免串塘串灌。塘底應由灌水的一邊向排水的一邊傾斜,以利排乾塘水。同時應考慮電源問題,以便使用增氧機。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魚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福特福克斯2018款1.6L手動風尚質量如何?落地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