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萌萌跑起來
-
2 # 木易論
似乎就在上週,嘉能可計劃關停全球最大鈷礦山Mutanda,該礦山鈷產量佔全球鈷原料供應量20%以上,該行為有望扭轉當前鈷行業供應過剩局面,帶來供需格局的實質性反轉,鈷價有望重回30-35萬元/噸水平。
市場確實存在有色金屬產能過剩的情況,但是這個情況會逐漸得到緩解,隨著新能源電池的需求逐漸增大,產能過剩的問題會逐漸得到緩解,同時,相關企業產量的降低也能有效的抑制產能過剩,以鋰電池為主,我們全面的瞭解一下相關上下游市場表現。
全球鋰電池發展計劃站在全球發達國家領域,對於動力鋰電池的計劃並沒有降低,在環保一途上,絕大多數國家都對環保看的很重要,中國亦然,換言之,這會讓很多達不到環保標準的企業逐漸消失。
美國:制定了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500Wh/kg的目標
日本:計劃2020年研發出單體電池能量密度達500Wh/kg下一代新型動力電池研發
歐洲:計劃2030年本土生產的動力電池佔全球30%
南韓:三星、LG、SK等企業聯合建立基金加速固態電池、鋰金屬電池和鋰硫電池等技術的商業化
歐洲在工業革命之後,整個汽車工業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在燃油發動機一塊領先世界,日本在二戰之後快速復甦,在上世紀80年代已然站在了發達國家之列,工業領域表現不輸德國,美國算是全方位的在發展中,至於南韓,電子類別領先是有目共睹的,這些國家都在快速的佈局鋰電池的應用領域。
2018年鋰電池裝機量上圖中,鋰電池應用於汽車等領域的排行中,前十各有表現,其中寧德時代獨佔鰲頭,41.19的裝機量不得不說其市場份額的優勢,比亞迪20.09%,作為汽車、電池一體化的企業,某種意義上講是要強於寧德時代的,國軒高科、力神動力、孚能科技等5家公司排行全國前五,戰友2018年鋰電池裝機量的71.29%,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已經處於龍頭逐漸走出的境地。
作為鋰電池企業,事實上屬於下游行業,而對於鋰金屬的開發才是所謂的上游,比方說天齊鋰業等,這些公司具有一定上游的話語權,簡單說就是在定價能力方面,而中國的鋰產品研發等公司的數量在逐漸減少,這一點前文提過,主要是環保問題所致。
事實上不單單是上游的研發,中游的鋰電池企業數量也在不斷的減少,2017年,中國鋰電池企業數量還有102家,到2018年還剩下93家,減少了近10家左右,依照目前國家戰略對於環保的李丟來看,未來還將繼續減少,這點恐怕早已成為定局。
比方說,對於有色金屬,“十三五”計劃上的相對變化情況比較明顯,既要綠色發展,也要技術創新,還要轉型升級,最後兩化融合,站在國家戰略的角度,這是必然要進行的工作,這也迫使較多的企業開始加大研發力度,在符合綠色發展的前提下,進行必要的技術創新,最後才能轉型升級成功,如果做不到,抱歉,你恐怕離關門歇業不遠了。
所以你會看到相關的有色類企業會越來越少,同時這個行業的龍頭將逐漸呈現寡頭局面,這既是行業發展的最終表現,也同樣是國家戰略最後的表現形式,換言之,剩者為王……
對於2018年,三元電池及磷酸鐵鋰電池裝機量的佔比上,三元電池佔比58%以上,磷酸鐵鋰電池則戰友39%,有一定的差距……
2018年鋰電池產銷相關情況產品做出來了,自然要對應銷售,在國內鋰電池相關應用中,尚且存在不少的問題,這些問題或許能隨著後續的研發得以改變。
1、國內市場所面臨的的情況安全
問題方面,新能源汽車連續出現了多起安全起火事故,因為電池的原因超過一半
技術研發方面,核心專利技術較為缺乏,產品的可靠性還有待提升
產能過剩方面,新增產能同質化嚴重,低端產能限制,然而卻依舊不能滿足高階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需求
上游材料短缺,中國的鈷資源儲備僅僅只有1.14%,換言之,這需要我們更多的進口才能滿足市場需求
綜合上述幾點,中國的鋰動力電池面臨的壓力並不小,技術研發問題、材料短缺問題的確影響著國內動力電池的表現,產能過剩更多體現在低端,而高階的同質化嚴重問題也亟需解決,供不應求說明行業雖然產能過剩,但分散嚴重的同時高階產品的產出率不高,換言之,收購及加大高階產品的產出力度都是不錯的選擇……
2、今年來新能源的發展
自2011年-2018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量及銷售國模增長力度空前,從2011年的產出0.8萬輛,銷售0.8萬輛到2018年的產出127萬輛,銷售125.6萬輛,無一不在說明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速度之快。
根據國家戰略,在2025年左右,國內將不再生產傳統燃油車,這意味著新能源車將逐步替代燃油車,這也算是歷史發展的程序,所以你會看到眾多的汽車製造商,特別是發動機製造商都在開始謀求轉型。
大到上汽集團,小到長安汽車,紛紛開始轉型,強制性規定下,不轉型就意味著死亡,哪家企業願意就此成為歷史呢……
3、今年以來的新能源產銷量表現
從產量上看,今年以來的表現還不錯,1月份的產量是9.1萬輛,同比增加113%,2月5.9萬輛,同比增加50.9%,3月12.8萬輛,同比增加88.6%,4月10.2萬輛,同比增加2.5%,5月11.2萬輛,同比增加16.9%,6月13.4萬輛,同比增加56.3%。
對比一下銷量,1月銷量9.6萬輛,2月5.3萬輛,3月12.6萬輛,4月9.7萬輛,5月10.4萬輛,6月15.2萬輛,這麼一對照,你會發現銷量大於產量,雖說這之前有一定的存貨,但是,市場需求的力度明顯是在加大的,換言之,工廠的開工率自然也就不低了。
綜上,伴隨著地面上行駛的綠牌車越來越多,我們不得不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未來將徹底成為新能源車市場,換言之,疊加近年來的新能源車及純電動車表現,產能過剩的問題將逐漸得以改善,而市場萎縮怎體現在了傳統燃油車上,這跟新能源車沒什麼關係……關注易論,為您帶來更多優質原創內容。
回覆列表
2017年以來,由於有關電動汽車消費增長的預期升溫,稀有金屬需求大幅增長。投機性囤積的動向也推動了價格的上漲。據英國調查公司IHS馬基特公司預測,2020年全球電動汽車產量約為294萬輛,比2018年增長90%以上。
瞄準消費擴大進行的增產超過了需求的漲幅,抑制了行情上漲。鈷目前的年需求量預計為13萬噸左右。資源貿易公司等在主產地剛果民主共和國等地擴大了礦山開發。2017年,鈷的供應量為12萬噸左右,但今後幾年,包括計劃開採的礦山在內,全球的生產能力將維持在20萬噸左右,預計供給會持續過剩。
價格下跌導致生產商收益惡化,瑞士資源巨頭嘉能可計劃自2019年末起用兩年左右時間停止剛果鈷礦穆坦達礦的生產。減產規模預計每年約為2.5萬噸。
有著豐富鋰礦床的澳洲也在增加鋰的生產。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推算,2018年全球鋰產量比2017年增加24%至8.47萬噸,全球消費量同期增長20%至4.76萬噸,同樣存在持續供過於求的狀況。
持續推進環保對策的中國的新產業政策也給稀有金屬市場投下陰影。中國除了努力推廣電動汽車外,還考慮支援普及混合動力車。
市場多數觀點認為,鈷和鋰的行情缺乏上升空間,價格會持續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