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秋雨風寒

    某位曾與蒙古人作戰過的歐洲將領說:和蒙古人打仗是件極為痛苦的事情。他們進攻前射箭,進攻中稱射箭,甚至在逃跑的時候還在射箭,讓你砍也砍不到,追也追不上。這種近乎無賴的打法幾乎讓人發瘋。確實,這也是蒙古這個不足百萬人的民族能橫跨歐亞大陸,打遍天下無敵手的重要原因。當時的金國鐵騎,雖然跟宋軍作戰時十分了得,但遇到兇悍的蒙古人也是隻能滅國。西夏就更可憐了,被打得不能還手,全華人被屠戮殆盡,從此党項族從中華大地消失。

    南宋政府無能,人民反抗卻十分有力。四川堅守數年,而小小的釣魚城更是堅守更久。中華大地死於蒙古屠殺的有五千萬之多,很多地區被製造成無人區。下面詳細介紹一下這兇悍的蒙古人。他們最擅長的就是騎射,加上嚴格的紀律和讓人難分真假的詐敗,蒙古軍隊在戰場上直到19世紀都是難纏的對手。從歷史原因說起,1206年鐵木真統一全蒙古,被各部落首領推舉為蒙古大汗,尊稱為成吉思汗,蒙古大汗國正式成立。由於有了統一的政府組織,蒙古的實力不斷增強,於是蒙古騎兵的鐵蹄踏遍了整個歐亞大陸。要不是蒙古的一位大汗暴病而亡,使進攻埃及的部隊被迫撤出,元朝就是第七個橫跨3大洲的國家了!其次是人的原因,蒙古人從小就生活在蒙古大草原上,他們從小就精通騎術,善於在馬背上作戰,而且蒙古人從小就是吃牛肉和牛奶長大的,所以長的十分強壯高大(和外華人差不多),大大提高了他們的戰鬥力和耐力。然後是馬的原因,由於蒙古草原草豐水清,馬自然長的驃肥體壯,加上馬種十分的純正。所以無論是奔跑的速度還是長途跋涉的耐力都是相當的好。而當時的中原地區雖然有引進良種馬的悠久歷史,但是由於朝代的更替,戰爭的戰爭的消耗,到了南宋時期這些良種馬已經消耗殆盡:就連南宋大將韓世忠抓獲了一匹5尺高的馬,也不敢留給自己騎,反而獻給了宋高宗趙構,可見當時的中原已無好馬以禦敵。再說就是裝備的原因,蒙古騎兵主要分為兩種:普通輕騎和重灌騎兵。先說輕騎,他們頭戴鐵盔,身穿布衣,皮甲,腰掛一把彎刀,有弓,斧等輔助武器,由於裝備簡單,所以速度超快,可以用來發動奇襲,也可用來做斥候兵。再說重灌騎兵,他們簡直就是武裝在馬上的移動軍火庫,他們除裝備了以上的所有的武器以外,還裝備有鐵甲護套,盾牌等防禦裝備,還有踏弩等遠端射殺裝備。有需要還可以加裝長矛。除此之外蒙古人還善於籠絡人才,這些被籠絡過來的人才為蒙古軍隊製造了大量的先進武器:回回炮,投石機,弩車。其中的回回炮是當時最強的武器,只要挨它一擊,城牆會頃刻被擊穿,城門會被炸燬。如果大規模使用,城市會被摧毀,城鎮會被剷平。可見蒙古騎兵的武器所創造的戰鬥力也是不可小視的!他們的軍隊制度和作戰方法也起到了重要原因,蒙古軍隊施行軍夫制,每十人由一個軍官管,稱十夫長,每百人又一個軍官管,稱百夫長,每千人和每萬人又由千夫長和萬夫長管理,打仗時將軍發令,由萬夫長傳給千夫長,再由千夫長傳令給下級,在這種嚴密的傳令制度下,既保證了命令能傳達給基層,是軍隊的反映速度大大提高。又使得軍隊的指揮員能指揮以個人為單位的隊伍,其效率可想而知。由於騎兵的衝擊力和殺傷力都很大,而蒙古騎兵又喜歡三三兩兩的發動攻擊,更能發揮這種優勢(能將敵人分割包圍而聚殲之)最後是他們所吃糧食的原因。蒙古軍隊每次出征時上至將帥下至士兵都會帶上一大袋用牛肚子製成的袋子的牛肉乾,這種牛肉乾比現在的壓縮餅乾還要壓縮,只要一丁點就能做成一碗鮮美的肉湯,而他們用來燒湯的工具更是奇特—用他們每個人都有的頭盔來燒湯,就連喝水也是用它。而他們只要看每次裝的牛肉乾的多少,就能猜出這次出征需要多少時間(從某種角度而言可以鼓舞士氣)。食用自己帶的牛肉乾還有其他好處:有防止水土不服的功效,可防止當地老百姓的報復(在食物裡投毒),以保持戰鬥力始終處於旺盛戰鬥力

  • 2 # 葉飄刀

    上帝折鞭之處,釣魚城

    蒙古沒有成為橫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並非蒙古沒有這個實力,或者說是不想。而是噹噹年的蒙古準備進攻埃及,進入非洲的時候,出現了一場極為意外的事件。

    這就是不可一世蒙古的大漢蒙哥,在揮軍南下的時候,折戟沉沙與釣魚城之下。

    而這一個誰也始料未及的突發事件,直接導致了蒙古整個戰略的變化,各地的征討軍隊紛紛回趕,爭奪汗位。

    而埃及由此躲過一劫,也使得蒙古沒有踏上非洲的土地。

  • 3 # 一起愛上內蒙古

    這個問題其實不準確、不完整,應該說:“蒙古帝國‘短暫地’建成為世界歷史上地跨歐亞非的帝國”。

    假設一個問題:秦朝15年、隋朝37年,算不算“建成中國歷史的獨立朝代?”答案是:承認秦朝、隋朝“短暫建成中國統一朝代”,就應該承認:“蒙古帝國”短暫地建成了世界歷史上地跨歐亞非的帝國。

    事實上,從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至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在這60多年時間內,“蒙古帝國”在大部分時間內有效統治著歐洲、亞洲和部分非洲地區。忽必烈建立元朝後,重心在“經略中國中原、南方、東北、西部地區”和亞洲其他國家,面積在1400萬平方公里左右,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版圖;忽必烈建立元朝後,“大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除蒙古國外),漸漸不承認“大元朝對他們的統治”,忽必烈也無暇顧及大部分歐洲、非洲事務,這是才失去了對“歐亞非”草原帝國(大陸帝國)的雄風。即是如此,忽必烈的元朝也有效控制著亞洲大部分地區及俄羅斯部分地區。忽必烈政權是“兩元制”:對草原仍然存在“大蒙古帝國”,採用成吉思汗紀念(直至今天);對“中原”稱國號“元”,成為中國正統朝代。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20卷稱:“祖孫三代人鏖戰六七十年,其後征服民族720部”。馬克思說的“720部”其實就是對歐亞非大部分地區的控制。

    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千年風雲第一人》稱:“先後有40多個國家、700多個民族都臣服於大蒙古帝國”,“東起北韓半島、西抵波蘭、匈牙利、北至西伯利亞俄羅斯諸公國,南抵爪哇中南島”,包括“四大汗國”:蒙古帝國、察合臺汗國、伊兒汗國、金帳汗國,還有後來的帖木兒汗國。這是亞洲、歐洲的大部分地區,形成了震驚世界的“草原帝國”、大陸帝國。

    美國《時代》週刊2000年12月26日,將成吉思汗評為“世界上影響最大的人物”,評價他及子孫“建立的蒙古大帝國,在歐亞兩洲遼闊的版圖上,持續數數世紀之久,影響全球”。

    美國作家傑克—韋瑟夫所著《成吉思汗與現代世界的形成》也主要關注了1211年——1251年,大蒙古帝國對歐亞及非洲部分地區的控制。

    從1206年至1271年,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統治著歐亞非3000多萬平方公里以上的領土,建立了世界上版圖最大的帝國。

    為何“蒙古帝國”不能長久地成為世界歷史上地跨歐亞飛非的帝國”呢?

    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成吉思汗子孫內部政治鬥爭與軍事鬥爭不斷,例如,1259年蒙古帝國大汗蒙哥汗卒於合州(今四川合川東)後,阿里不哥(忽必烈幼弟)與忽必烈謀奪汗位,各自稱汗,展開戰爭。雖然,忽必烈取勝,但是,“四大汗國”也開始了“脫離元朝的統治”的步伐,忽必烈去世後,沒有一個元朝皇帝能夠“收復四大汗國”;二是忽必烈“中心工作”轉移到滅南宋,又對日本、高麗、南亞地區開展戰爭,忽略了“四大汗國”;三是忽必烈之後,元朝各個皇帝鬥爭不斷、爭奪皇位,“四大汗國”也就成立“獨立王國”,雖然,元朝滅亡後,北元政權還統治了俄羅斯、獨聯體部分國家200多年,但也是在鬥爭中失去了對歐洲、亞洲的統治權。

    假如,元朝有成吉思汗、忽必烈式的人物“再生”,也許,統治世界的不是“蒙古帝國”,而是“元朝”。孫中山先生說:縱觀歷史,元朝時期遠比中國最強盛時期更強大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自己的數學、計算機合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