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那些年211125391

    李氏望族丨隴西郡西平堂星溪李氏-禮仕灣

    2018-12-18 14:04

    平泉勝境 雙溪毓秀

    ——西平李氏望族禮仕灣

    西平忠武王第四十七代裔孫李傑勝

    西平望族,龍門高第。堯天舜地,嶷山舂水;平泉勝境,雙溪毓秀。攬群山擁抱,眾水歸藏,望錦屏如畫,風雲喚物;煙火數千家,田疇逾百傾,陶然八景,名流萬古;以耕讀繼世,承詩禮傳家。文經武緯,嘯傲群雄!古村小鎮,盛世風光,一灣勝景,永珍日新!

    ▲由西向東拍攝:禮仕灣全景圖、拍攝於2018年10月1日

    一、村名由來:

    禮仕灣原名李氏灣,因境內有東、西舂陵河環繞,故又稱"雙溪",至清乾隆年間,已聚族煙火千百餘家,比戶經誦,俗尚敦樸,故以"禮仕"名其村,因此禮仕灣延用至今。

    二、地理位置:

    禮仕灣位於湘南寧遠縣柏家坪鎮南部,距寧遠縣城24公里,離永州市82公里,到柏家坪鎮(舂陵故城)僅6公里,省道S216永連路,國道G55二廣高速橫過村東,交通便捷;四面臨山,有東舂河及西舂河流過境內,並在村西南匯聚成一條河流。

    三、區域面積:

    東與鄭古元一平頭寨接界,南抵楓木鋪,西達中和界白雲山,北至雙井圩;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688畝(水田4028畝、旱田1660畝),林地面積9868畝。

    四、人口分佈:

    人口分佈密集,至2018年,村中核心聚居區戶籍在冊共1601戶,戶籍人口7156人,都是李姓聚族而居;旅住縣城或外出為官為商者約1500人。加上週邊分遷的同宗族人及外出為官為商的族人共約5000餘戶,30000餘人,史稱寧遠北路第一村。

    五、生活習俗:

    語言用本地特有母語平話、官話及國語漢語。古人穿國服唐裝和漢服,現穿著較時尚開放。使用中國瓷器和竹筷用餐,八仙桌椅分上下左右八個席位,體現尊輩長上主次,融中國博大精深的孝德禮儀和酒文化於宴席宴會中,文明融於生活且傳承不息。

    六、行政區域演變:

    禮仕灣歷史已有730餘年(自禮仕灣開派始祖希齋公開基算起),明清時期由寧遠縣西鄉管轄,民國時期先屬北屏鎮,後屬舂陵鄉,一九四九年後,先後屬寧遠四區、平田區、柏家坪公社管轄,一九六一年成立禮仕灣公社,後改稱禮仕灣鄉,一九九五年撤區並鄉後劃歸柏家坪鎮管轄,二O一六年成立柏家坪鎮禮仕灣社群,社群共有老屋村、彭家村、小新屋村、林裡坊村、茄子園村、普樂洞村、伍佰畝村、宋家山、唐木漯、金雞啄谷等10個自然村,50個村民小組。

    七、歷史淵源:

    1、千護公先代世系圖:

    尋根問祖、追根溯源,禮仕灣為西平堂李氏望族星溪李千護公之後裔村落,其上系之遠祖歷周、秦、漢、唐等朝代,族譜俱有詳載。西平堂李氏始祖李晟公也,李晟公,在唐德宗時(公元780年)因功勳卓著封為西平王,諡忠武,生十五子俱顯貴:侗、伷、偕,早世;四願、五聰、六摠、七愻、八憑、九恕、十憲、十一愬、十二懿;十三聽、十四惎、十五慇;十子憲公封檢校左散騎常侍、嶺南節度觀察等使兼御史大夫,贈隴西公,憲公生七子,長子游,封宜春侯,遂家江西宜春;遊公生三子,次子丕,任德化縣令,徙居江西盧陵;丕公生二子,次子遵公徙居吉水高村(今江西吉水縣阜田鄉高村);遵公生二子,華公居次;華公生三子,次子唐公(為谷村始遷祖);唐公於李唐攜家於乾貞元年三月(後唐天成二年丁亥年(公元927年))擇吉自高村遷至谷村,即今日的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盤谷谷村。唐公生六子:長子光璿、次子光璨、三為光澈(王字旁)和妾系韓氏生三子:長子千護(公元927年)、次子千秋、三為千林;李千護公字守真,生於後唐天成二年(927),於宋太祖開寶年間考中進士積功封都將軍,後因兵荒軍亂,攜弟千秋、千林挈家從衡郡過耒陽避亂於平陽之星溪,平陽星溪為今湖南省嘉禾縣廣發鎮境內(因當時嘉禾還未建制,隸屬桂陽州)。公有五子,長曰孟莊,次曰孟萱,三曰孟芳,四曰孟薈,五曰孟懿。(①舊譜(民國通譜以前)的記載孟芳公為三子,孟薈公為四子,通譜時改孟薈為三子,孟芳為四子。)子裔蕃昌,五嶽駢峙,五桂齊芳,其子孫或為官為業,或因逃荒避亂, 有遷寧遠、新田、藍山、桂陽、永興、汝城等鄰近之縣鎮者,有遷廣東韶關、乳源、廣西等外省者。至今大小村落數千個,裔孫百萬有餘,可謂湘南李氏一大望族。

    2、孟芳公分派世系圖:

    我祖孟芳公留居桂陽星溪,生行遊→仲穎→仁旻(官至榮祿大夫)→用南公(宋元豐進士、任歸德太守、累官光祿大夫)→二子文選公(生四子)→二子才富公(生四子)→二子士元公(生三子)→二子太安公→長子如偽公(官至郡通判、生三子)→長子定暹公(生公元1174年,登宋慶元五年(公元1199年)龍榜進士,任廣東四會縣令,仕歸道桂陽過寧邑(寧遠)黃馬砠,有意始建房遷於此,生二子:永功、永名)→長子永功(生於宋慶元六年庚申年(公元1200年),元初累官至萬戶府,愛士卒,熟兵法,晚解兵權,居輯戶定暹公黃馬砠故業,挈家移居,是為寧遠始祖,生四子:子淵、子清、子溶皆無嗣,四子子中生於1223年),子中公生長子日聲(大山背、梅木塘支祖)、次子日響;日響生於1241年,生四子:長希齋、次熹齋、三正齋、四綱齋,當時有風水師說黃馬砠居地不吉,遂各選址移居:熹齋公開派新老煙竹;正齋公開派藍山楠木橋、源頭洞等地;綱齋公留故居黃馬砠。

    3、禮仕灣開派祖世系圖:

    我祖希齋公是星溪李氏千護公第十六世孫(生於南宋景定四年,公元1263年),經過蓮花橋見黃家田溪水環抱,風氣完密,必有人文之慶,始於雙溪之上,買黃姓貞克房屋田地定居,與子子周遂於寧邑(寧遠)黃家田立籍編戶,是為禮仕灣開派始祖,定居伊始鄰居姓雜,有彭、左、何、黃、唐、林、宋、辛、陳等姓,後隨著時間的變遷和人文風水的影響,其他雜姓都逐漸搬走,所以就形成了今天禮仕灣李氏一姓同宗、聚族而居之地。黃家田周圍古木成林,山丘棋佈,墾荒創業艱辛,後遷入老屋村,希齋公生子子周(1286一1361年);子周公生應湘(1313一1392年);應湘公生二子:元卿(1335一1379年)、振卿(1349一1399年);元卿公生四子一女:

    長仁遠公1362一1433年,字壽康,是希齋公曾孫。從小聰敏過人,五歲能讀孝經,洪武三年,公十六歲舉為縣儒士。後因父元卿公受廣東蕃吏事件牽連,充軍發配南京石灰山,多方營救父出獄,多次探望,父決意營業南京,公回鄉孝母養幼弟,長兄當父,艱辛營業。養有八子一女,親自訓授課。晚年捐學田、丁田各24畝用於族人學習,祭祀祖先的膏資,創立私學崇德書院,每年學員數十人,親自授課,開啟人文重教先風;為李姓在禮仕灣的人文啟蔚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創造了半夜夫妻八百丁的神奇佳話。自仁遠公開八慶,禮仕灣李姓人口幾何倍增,繁衍昌盛;自仁遠公捐田辦學重教,造福後世之風延續數百年,造就了李姓人丁興旺,人才輩出的奇觀;

    次仁遷公1366一1385年,因去南京探父元卿公,病死衡陽歸途中;三仁安公1373一1448年,字壽明,生二子:祖慶、順慶,祖居黃家田,後遷老屋、花橋等地;四仁寧公1378一1433年,字壽昌,生三子:長德慶公善德如流,喜佳山水處,見離村二里處的壩之頭,水帶山環地清幽,遂購左氏房屋田地移居,是為壩子頭開派祖,至今二十餘代,購置周圍田地,世守其業,唯李氏於此興盛,公之善行,與侄紹祠同建陽明山上寺廟雛形,捐田建觀音庵,香火最勝,善名遠揚,其後裔國軍十六軍軍長李抱冰出生於壩子頭;二法慶,三崇慶居老屋七柱屋及花橋等地,子孫興旺;女李倩夫範仲孫,與仁遠公、仁遷公三次去南京探看父元卿公(曾為縣糧糟使官),振卿公生二子:仁富、仁貴。

    仁遠公(字壽康)生八子一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果園如何進行化學除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