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企業醫生臧其超

    簡單來說,首先要明確戰略規劃的定義。

    如果指的是傳統來看的幾百頁紙質或PPT形式的所謂“中長期戰略規劃報告”,意義不是太大了。

    如果究其本質,按個人見解來看,指的是企業家主動應對不確定的一套體系,其以敏銳的戰略意識、清晰的戰略目標體系、靈活的戰略與戰術組合、系統化的戰略執行體系與資源能力配置為特徵。那麼這樣的戰略規劃,恰恰正是當下對企業家來說最需要,最有意義的。

    1、戰略規劃必須有意義,戰略規劃給出的是方向,連方向都沒有,哪兒來的確定性

    2、應對快速變化,首先要考慮的不是戰略規劃對不對,而是落地的策略和執行的戰術靈活性是否足夠充分,反應速度是否夠快,調整是否及時。其次才是戰略方向是否有誤判,如果不是先透過戰術變化試探方向的可行性就直接變戰略,那我估計這家公司遲早會黃。

    3、未來是無法預測的,但戰略規劃告訴我們的是,我們的目標是什麼,我們要想辦法的是如何實現這個目標。目標當然有可能是錯的,但這和長期規劃是否有意義沒關係。而且戰略本身就是應當是對抗不確定性的一種方法。

  • 2 # Aytang

    不確定性有很多種,現在常說的不確定性大多是指中美貿易戰。來自中美貿易摩擦的不確定性,對企業經營來說真的是一個很具挑戰性的題目,尤其是那些跟美國進出口業務有關的企業,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已經形成,更重要的是將來中美是戰是和、何去何從?基本上沒有人知道答案。

    在小編看來,作為負責企業發展方向的領導人,不宜對中美摩擦的結果抱太大的樂觀期待,因為中國超越美國是一個不可迴避的趨勢,美國作為一個超級大國坐等這個事實發生是不可想像的,它必須不遺餘力的從各方面打壓中國以改變那個“可怕的”趨勢,貿易戰只是一個藉口,後面大機率還要陸續發動金融戰,科技戰乃至熱戰,不擇手段去扼殺“趨勢”,這是一種基本的求生本能,因為它不知道讓中國當了世界老大之後會發生什麼,那實在是太可怕了,這不能發生,所以中國必須改變,而且馬上改變,變成不可能超越美國的那個狀態才能安心。這個問題看上去是中美兩國之爭,但更深層的核心其實是人種之爭。人類歷史雖然悠久,但真正形成“世界”概念是近幾百年來的事情。自從蒙古帝國崩潰之後,這個世界的發展一直由白種人主導。毫無疑問現代科學是主要由白人發展起來的,因此近兩三百年來不管世界霸權如何易主,霸權都只是在白人國家之間流轉,形式主要就是不服就幹,打一架之後勝者為王,敗者也沒所謂,大家都是白種人,就像兄弟之間幹架那樣,完了還是兄弟。時至今天,形勢不同了,世界很有可能首次迎來一個非白人老大,這在白人世界是無法想象的。所以貌似是中美之爭,實質上是黃白之爭,西方發達國家會自動站隊美國的,關於這一點不容抱有任何幻想。從這個層面看,中美貿易戰能結善果嗎?不大可能。因為從中國的角度看,我們發展到今天,主要是透過自己的努力奮鬥、辛勤勞動獲得的,不偷不搶,繼續保持發展是天下大勢所然,要我們為了讓美國坐穩第一而停止發展嗎?那是萬萬不能。所以最近美國威脅對中國發動冷戰,很可能不僅僅是威脅。

    今天的中國已非以前的吳下阿蒙了,已經有足夠的實力應對任何的貿易戰、金融戰乃至熱戰,對中國實施戰略訛詐是行不通的,中國只需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小編這樣說可不是說官話套話,是可以列舉事實一一說明的。先說貿易戰,都已經打那麼久了,中國還是那個中國,再打下去依然是那個中國。如果要打金融戰,中國的鉅額外儲和強大的生產能力就是底氣,絕對不怕跟負債累累的美國一戰,兩敗俱傷之後且看誰更快站起來,其實答案無疑是製造業王國-中國。至於科技戰,這是唯一美國佔優勢的一個環節,美國無疑是掌握世界大部分前沿科技,但中國也追的很快。所有的科技總是要透過製造業來變成有用的東西的,說到製造業就不展開討論了。這些事實很快就會在未來三五年讓世人見證了,中國在5G時代的騰飛絕對會讓世人產生一種錯覺:美國變成二流國家。最後說說熱戰,大家都知道核戰是絕對打不起來的,只能打打熱戰,例如臺海、中越、中日、中印等等,美國有機會也有能力在背後挑動,然後伺機介入玩一玩。無論美國怎麼做,中國都有止戰能力,繼續按自己的節奏搞經濟建設。中國很有可能在今年的七十週年國慶閱兵正式向世界展示全球獨一無二的神兵利器:高超音速武器(據說是東風17)。這款武器的推出和部署之後,美國的所有防禦系統立馬變成祼奔,所有的裝置設施和武器都變得過時,世界應該會變得安靜許多。

    說了這麼多,小編只想說中美的摩擦不會短時間內結束,會直到若干年後大家都認為夠了才會真正結束。作為一個受影響的企業家,是不可能等到中美兩國“夠了”那天的,必須立即作出轉變,或離場,等只會是死。在貿易戰下還有競爭能力的企業可以繼續堅持, 而且堅持就是勝利,後面不會有更糟的情況了,況且這麼嚴峻的挑戰都熬過去了,未來的世界是你的。如果已經有生存壓力的企業,有能力轉型的企業家可以逐步放棄美國市場,擁抱大中國的發展,中國進入5G時代會產生巨大的新經濟模式和新需求,現在就要把握先機。具體做法來說就是:假如我現在正在做美國通用公司的訂單,也有機會接觸到華為、小米的訂單,就應該考慮放棄來自美國的訂單,而不要考慮價格和帳期,因為美國通用的訂單很可能明年就終結了,國內的訂單會越來越多,假如現在抉擇錯了的話,到時候就回不了頭,這是“趨勢”。也有人考慮轉移去東南亞地區“避稅”,這更加要慎重,不確定性可能更多。如果以上的選項都不符合,就是既不能堅持,也無法轉型,又不能搬走,那麼就考慮早點轉行吧,不要耗掉最後一個銅板。

  • 3 # 漲亭板

    面對不確定性,企業戰略該如何制定?

    用我的實際案例和知識來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我們會一直面臨著不確定性,有句話說得好:“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

    這個世界一直在發展變化之中,沒有誰能在完全不變的環境中制定戰略和一直按照既定戰略發展。

    但是,在制定企業戰略的時候,不能因為不確定性就裹足不前。通常,對於不確定性,我們可以把它當做風險來對待。任何風險,我們都可以評估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風險發生後可能造成的損失大小,然後來針對不同的風險情況制定和選擇不同的戰略方案。

    制定戰略時,需要多依賴確定性,努力把不確定性轉化確定性,對於無法轉化成確定性的,需要充分評估風險,針對風險選擇最有利的策略。

    我本人曾經在一家全球領先的諮詢公司工作,曾經參與過一家大型家電企業的戰略規劃制定,當時正值始於2007年開始的金融危機高峰期。公司高層計劃拓展某海外市場,其中面對的一個最大不確定性就是對目標海外市場不熟悉,面臨各種法律風險。

    於是戰略規劃組透過頭腦風暴提出兩種策略,一種是完全靠自己力量開辦海外子公司,一種是靠收購競爭對手的海外子公司來實現。按常規分析:第一種策略週期長、風險大、發展慢,但積極可控;第二種策略需要等待時機,不一定有公司給你收購,戰略實現比較被動,但一旦實現就可以規避最大的風險,獲得最大利益。

    後來,我們經過對市場環境的全面分析,得出結論,家電行業在發達國家已經屬於成熟行業,面臨劇烈競爭,金融危機會使部分發達國家的家電企業退出市場。而且正值金融危機期間,很多公司都在收縮,不宜盲目擴張。所以建議公司選擇第二種策略:守正待時!

    公司高層採納了我們的建議。

    最後,果然機會來了,在第二年下半年,某國際大牌家電企業撐不住了,出售全部南美業務,正好符合公司發展方向。於是,公司果斷出擊,以幾乎最低的價格吃下了這個夢寐以求的果實。而後幾年,公司更是一發不可收,在全球範圍內收購多加家電公司,全球業務得到迅猛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軍隊帶槍進入災區救災是否正確?在大災難後應該怎樣維護社會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