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工學腦洞
-
2 # 古史新談
當然有了,其實清代就有人提出了鐳射武器的概念。並且將之付諸實踐,用來……做烤鴨,這個事發生在甲午戰爭時期。
甲午戰爭,是中日國運的分水嶺,自甲午戰爭敗後,中國頹勢盡顯,割地賠款,面對列強毫無還手之力,發展陷入停滯。而日本藉助中國的2億3000萬兩白銀的賠款,大力發展,完成了現代化,實現了崛起。中日差距從此拉開,而這也對後來的抗日戰爭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本來實力相當的兩個對手,在抗日戰爭中實力懸殊,華人民付出了絕大的犧牲才取得了來之不易的勝利。而這究其根源,就在於甲午戰爭。
當時,中日開戰之時,國內許多有識之士,紛紛建言獻策,為國出力。但是限於知識結構、見識水平,所提的很多方略實在是一言難盡。四川有一個貢生叫做蕭開泰,在京師同文館任職,學了一些西方傳過來的科學知識,熱心國事,是個熱血青年。在大東溝海戰之前,蕭開泰上書朝廷,提出一個破敵良策。這個破敵良策是從光學原理中悟出來的。他說太陽裡面都是天地真火,如果用一個厚一尺,長寬都是八尺的鏡子,從太陽引來天地真火,反射出去,那麼三十里外,敵艦必然被燒成飛灰。不費一兵一卒,日本海軍化為灰燼,豈不是大妙。大家看了這個破敵良策簡直是哭笑不得。有人就反駁蕭開泰,日本的軍艦又不是死的,豈能一動不動讓你用太陽真火燒,真是書生之見。這個反駁也是讓我吐槽無力,重點在於打不著嗎,根本就燒不動好不好,三十里外把敵艦燒為飛灰,現在的鐳射武器也不能做到吧。當然了,朝廷也沒有采用蕭開泰的妙計,把這當成笑話講。結果在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中國戰敗,割地賠款,自不待言。蕭開泰因為朝廷不用自己的良策,心灰意冷,回到了四川老家,他用自己的“良策”開了一家烤鴨店,每逢天氣晴朗,他就在店門口用自己的太陽真火做烤鴨,因為形式新穎、味道不錯,生意興隆,竟然成為了一個富翁。這也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了。也許蕭開泰的計策並不切實際,但是他的為國為民之心還是令人敬佩的,哪些嘲笑蕭開泰的人又為國家獻了什麼良策呢?此事,值得我們深思。 -
3 # 諸葛小徹
在1917年,愛因斯坦才系統性的提出了鐳射理論,而在1954年,第一臺人造鐳射才在美國問世,滿打滿算,鐳射被人類熟知也只有短短一個世紀的時間。而在中國古代的小說和傳說中,卻出現了大量類似於鐳射武器的記錄。但是鑑於古代科技水平十分有限,古人是不可能發明製造鐳射的裝置,但在大自然中,人類發現鐳射或真有其事。
在《封神演義》中,就記錄過幾場“鐳射大戰”,金光聖母作為古代掌管雷電的神擁有一款可以製造出類似於鐳射劍的裝置,在小說演繹中,使用鐳射裝置發射鐳射的金光聖母將前來挑戰的簫臻殺死,根據記載,它身上的衣物和肉體在強光中消失,由此可見,這款裝置所製造出的的確是鐳射。
高頻鐳射是由原子激變所產生的短暫光束,瞬時溫度高達上億度,持續的鐳射束可以切開任何金屬,根據小說中的記載,在明代左右,古人就已經對自然現象中的鐳射反應有所察覺,並透過現象來思考是否可以將短暫的鐳射束變為持續性的連續鐳射,從未產生巨大的能量並用作武器使用。
自然界中,閃電、太陽風暴等自然現象都能產生短暫的鐳射效應。閃電中的電漿急速摩擦空氣,使得空氣內的原子產生激變反應,產生瞬時的鐳射束逛過電漿,生活中,遠方的積雨雲內產生的持續性亮光,就是鐳射最好的展現。古人看到閃爍的積雨雲產生大量閃電後,自然就聯想到金光聖母擁有製造強光閃電的裝置了。
另外,當太陽活動頻繁、強烈時,大量的太陽粒子與大氣層摩擦所產生的“極光”,雖然是原子電離的結果,但從愛因斯坦的理論中可以得知,原子電離後的下一個階段就是即便,鐳射中的白光就屬於後續的激變反應,雖然短暫但卻足以肉眼觀察。
古人在觀察到這些自然現象後,自然就對來自天空中的強烈光束產生了好奇之心,由於科技技術有限,當時的人類無法透過原子激變來製造鐳射,但將完全屬於鐳射產生裝置的想法融入到了文學作品中,足以看到古人的智慧和超前理念。
回覆列表
古代當然是沒有的,這是現代的產物。
什麼是鐳射武器系統?鐳射武器系統簡稱LaWS。
LaWS是一種船舶防禦系統,迄今為止已公開使用在無人駕駛飛行器(無人機)和模擬小船攻擊訓練中。LaWS使用來自固態鐳射器陣列的紅外光束,是一種可以調諧到高輸出以破壞目標或低輸出以警告或削弱目標的感測器。這種裝置與射彈武器相比,優點之一是每次射擊成本低,因為每次發射武器只需要產生高能脈衝的最低成本; 相比之下,射彈武器的彈藥必須經過嚴格的設計,製造,處理,運輸和維護,並佔用大量的運輸和儲存空間。
LaWS旨在用於抵禦低端非對稱威脅。可擴充套件的功率水平允許它在低功率下使用,以使人眼睛受到無法致命但可以短暫致盲的傷害。鐳射武器的功率現已增加到3萬瓦(30千瓦),用以炸制感測器,燒壞電機和引爆爆炸性材料等。對於小型無人機,LaWS可以在短短兩秒內擊落。當面對小船時,鐳射器會瞄準一個飛行器的馬達以使其失效並使其“死在水中”,然後快速連續地對其重複這一過程,每艘船隻需要幾秒鐘的射擊便可以達到摧毀效果。
圖 美國海軍漂浮前進基地(臨時)USS 龐塞(AFSB(I)-15)在部署到阿拉伯海灣時進行海軍研究辦公室(ONR)贊助的鐳射武器系統(LaWS)的作戰演示。
圖 內部控制檯圖片
鐳射武器系統的歷史2010年,Kratos Defense&Security Solutions獲得了一份價值1100萬美元的合同,用於支援海軍水面作戰中心(NSWC)為美國海軍的定向能源和電子武器系統(DE&EWS)專案開發LaWS。
2012年5月的NSWC測試使用了近距離武器系統控制系統,使射束導向器能夠跟蹤無人駕駛飛行器目標。
LaWS於2014年夏季在USS 龐塞號上安裝,進行為期12個月的試驗部署。在過去六年中,海軍在鐳射武器的研究,開發和測試方面花費了大約4,000萬美元。它將針對Phalanx CIWS的目標雷達。如果測試順利,海軍可以在2017年到2021年之間部署鐳射武器,有效射程為1英里。LaWS將使用的確切功率水平是未知的,但估計用於小型飛機和高速船的有效射擊功率為15-50千瓦。
鐳射武器系統的未來發展由於經費的原因,LaWS正在追求向定向能武器發展,這樣每次射擊成本只要一美元,而傳統的槍彈和導彈每次可能花費數千美元。海軍擁有測試能源武器的歷史,包括20世紀80年代的兆瓦級化學鐳射器。但是他們的化學物質對於船上使用來說太危險了,所以他們轉而使用效率較低的光纖固態鐳射器。其他型別可包括平板固態和自由電子鐳射器等。LaWS受益於商業鐳射開發,該系統基本上是六個焊接鐳射器 “捆綁在一起”,雖然它們不會成為單個光束,但它們同時會聚在目標上。它在測試中產生33千瓦的功率,隨後可部署的武器產生60-100千瓦,安裝在瀕海戰鬥艦或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上,以摧毀快速攻擊的船隻,無人駕駛飛機,有人駕駛飛機和反艦巡航導彈等。在短期內,LaWS將作為針對無人機和船隻的短程自衛系統,而未來更強大的鐳射器應具備足夠的能力來摧毀反艦導彈; 海軍平板鐳射器已經測試了105千瓦,並計劃增加到300千瓦。像LaWS這樣的鐳射武器旨在補充其他導彈和基於槍支的防禦系統,而不是取代它們。雖然鐳射器明顯更便宜且幾乎沒有彈匣,但它們的光束可能會受到大氣和天氣條件的影響(特別是在海洋表面操作時),並且僅限於視線發射以持續保持光束在目標上。
鐳射武器實戰射擊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