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天的夜有多美

    老人家所謂的“腿疼”,大多是骨關節炎在作怪,疼起來一步路也走不了,有的人還為此動了刀子。

    人為什麼會得骨關節炎

    人的正常關節由關節腔、關節囊、關節面組成,並在骨骼的表面覆蓋著一層軟骨,這些軟骨和關節囊滑膜細胞還能夠分泌粘液,起到潤滑的作用。

    隨著年齡的增大,人體的衰老,一些關節特別是負重大關節如膝、髖關節的軟骨發生磨損,區域性潤滑功能下降,嚴重的磨損能使軟骨下骨質增生,磨損顆粒刺激滑膜,引起疼痛和腫脹。

    就好比機器軸承持續負重運轉,老化磨損,表面變得坑坑窪窪,潤滑油也不夠了。

    醫學上把這種情況稱作骨關節炎,又叫退行性關節病。多發生在50歲以後,女性多於男性。最常受累的是膝、髖、手指、腰椎、頸椎等關節。

    骨關節炎典型的表現為關節疼痛和僵硬。

    疼痛常發生於早晨起床的時候,稍微活動後有所緩解,但活動過多了疼痛又會加重。在早晨起床或長時間保持一定姿勢時,關節還能感覺到僵硬,但不會超過1個小時。天氣變冷、活動過多時,可發生關節腫脹、壓痛,有時候還能感覺到摩擦或“咔嗒”聲。

    如何保護骨關節

    負重骨關節磨損和功能減退是不可逆的,是衰老的必然結果,從30歲就緩慢開始了。所以,對骨關節的保護和關節力量鍛鍊都應及早進行。

    避免關節過度負重,避免長時間處於某一體位,如久坐、久站。

    在日常鍛鍊時不能盲目地增加慢跑、步行、上下臺階的強度和持續時間,適當選擇游泳、騎腳踏車等專案,減輕膝關節的損耗。

    如今很多學校和家長十分注意孩子的坐姿,以保護頸椎和視力。

    其實站姿、下蹲姿勢也十分重要,一些歪斜、側倚、蹲下走路的姿勢也是增加膝關節壓力、增加其受傷風險的重要原因。因此對有不良姿勢的,應儘量予以糾正。

    人只有兩條腿,全身的重量都施加在髖關節、膝關節上,很難想象一個機器零件能夠負重一百多斤每天跑來跑去。這麼說來,體重越大,關節承受的壓力也就越大。

    因此,體重超標的朋友需要減肥,保持正常的體重指數,減少關節負重。

    關節面的軟骨、滑膜都是相對缺乏血液供應的組織,細胞的代謝全靠附近小血管攜帶的養分滲透而來。如果暴露在過冷的空氣中,區域性淺表的血管受冷收縮,將影響軟骨細胞的生存,久而久之,將加速關節炎的程序。

    因此,溫度有變時要注意關節保暖,儘量穿著長褲,不要把膝關節直接暴露在冷空氣中。

    1. 直腿抬高:

    仰臥,膝伸直,抬高30釐米。

    保持這個姿勢1分鐘後,放下休息片刻。

    重複練習,10~15次一組,每天2組。

    如果覺得堅持1分鐘無壓力,可在腳腕處負重,進行直腿抬高練習。

    2. 負重短弧、長弧:

    坐在床邊(或較高的沙發、板凳),在膝關節下墊一個枕頭或靠墊,在腳踝處負重5公斤左右。

    抬腿伸直練習,從膝關節屈曲30°開始為短弧,從屈曲90°開始為長弧。可適當提高負重。

    3. 跪位屈膝:

    跪坐在床,自行向後跪壓,以鍛鍊髖關節活動度。

    我們已經瞭解了骨關節炎的成因以及如何預防,不過很多老年朋友已然深受疾病的困擾,有的還為此動了刀子。那骨關節炎應該如何治療呢,不想做手術只吃藥行不行?一起往下看吧~

    事實上,骨關節炎是一種因逐漸磨損而緩慢進展的疾病,因此治療上應該遵循階梯治療的原則。也就是說,根據疾病的嚴重程度、發病時間的長短,選擇不同的治療手段。

    發病初期可透過適當的鍛鍊、保護來使其回覆健康;中期可依賴理療、藥物來緩解症狀;晚期則需透過手術以恢復關節的運動功能且消除疼痛。

    調整鍛鍊方式+熱敷

    剛剛出現腿疼、輕微腫脹、僵硬,且症狀間斷髮生時,需要特別注意生活習慣和運動方式,儘量避開對膝關節損傷較大的姿勢和動作,例如爬山、爬樓、下蹲、下跪、長時間慢跑等。

    在儘量減少膝關節壓力的前提下,如果不得已需要上下樓梯,則減緩行動的速度,且集中精神注意腳下的臺階。

    這是因為眼睛接收的視覺訊號可以使大腦更好地調節運動,使運動的靈敏性提高,腿著地時收緊膝關節周圍的保護性肌肉,減少關節面的撞擊和損傷。

    針對已經有所感覺的疼痛和僵硬,還可輔以熱敷,以改善血液迴圈,減輕膝部不適。

    可用熱毛巾溼敷於患處,要注意溫度不能太高,避免燙傷;夏天需調整熱敷的時長,避免生痱子。此外,熱水浴、蒸汽浴也有類似的效果。很多輕症的病人透過這些辦法就可以達到減輕症狀、延緩惡化的目的。

    藥物+減負

    隨著疾病的進展,如果一般措施已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此時需要進一步減輕膝關節的運動負擔,且加入藥物治療手段。

    在這個階段,損傷膝關節的動作應該堅決避免,即使一般的步行也儘量使用柺杖輔助。

    症狀持續時可以間斷加用止痛類的藥物,如布洛芬等。如果存在胃腸道疾患或胃口不好,可換用西樂葆、依託考昔等。

    只要這些保守治療措施能夠緩解或控制症狀,滿足個人對日常工作生活的需要,就暫不必接受手術。

    四種手術方法

    機器的零件磨損了,我們沒有仙女的魔法棒,很難使其煥然如新。膝關節也是一樣,隨著歲月的流失,關節也處於嚴重的磨損和老化狀態。藥物僅僅能緩解疼痛、減輕腫脹等炎症症狀,但還是不能使關節復原如初。

    如果服用藥物後症狀仍然持續,或者一旦停藥就又疼痛難忍、嚴重影響到生活質量的時候,需要考慮手術治療了。

    其實在歐美國家,手術治療常常是醫生十分推薦的選項。這是因為手術可以使患者儘早的回覆正常的膝關節功能,減少臥床、久坐的時間,加強室內、戶外運動量,對於增強老年人體質,減少肺炎、靜脈血栓等併發症,延長壽命均有益處。

    手術治療有很多方法,主要包括微創關節鏡清理術、截骨畸形矯正術、單髁表面置換術和全膝關節表面置換術。

    主要適用於關節腔記憶體在磨損顆粒、遊離體,存在絞鎖或半月板損傷的情況,且關節磨損程度尚可的病人。

    手術的原理在於採用微創手段,在面板表面切開2~3個切口,將關節鏡深入關節中,取出顆粒、遊離體,並對關節進行適當的修補或注射潤滑藥物,以達到清理關節腔的效果。但對於嚴重骨性關節炎的病人效果不理想。

    主要適用於因關節內翻或外翻畸形明顯,磨損程度較輕的病人。

    這樣的病人透過截骨矯正,使膝關節回覆相對正常的形狀和力學特點,疼痛大多會隨之減輕。

    根據人體正常的解剖結構,股骨分為內外兩髁,而正常受力時,重量主要集中在內側髁上。

    對於一些中到重度關節磨損,但磨損尚且侷限於關節的前內側的病人,可採用單髁表面置換術。

    只需透過比較小的手術切口,置換內側關節即可,具有創傷小、恢復快、解決主要問題的優勢。

    適用於重度的關節磨損、嚴重的關節畸形的病人,全膝關節置換術已經是一項技術成熟、效果可靠的技術。

    這種手術將膝關節全部置換為人工關節,基本不改變外觀、功能和行走姿勢。

    這可以使患者最大程度上消除疼痛,回覆關節功能。術後數天即可下床活動,可減少臥床、久坐的時間。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骨關節炎治療過程中,具體採用哪一種手段,務必要經過專業的醫師諮詢和評估,千萬不可盲目吃藥或臆斷手術方式,更不能置之不理,任由疾病發展。

    接受手術時,也應選擇信譽優良、技術可靠的醫院和外科醫生,以保證手術的順利完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因劇烈運動導致雙腿無力怎麼才能儘快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