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月奴
-
2 # 藏書閣主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漢族,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世稱「孟襄陽」,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襄陽南門外背山臨江之澗南園有他的故居。曾隱居鹿門山。 孟浩然出生於公元689年(武后永昌元年)。是唐代一位不甘隱居,卻以隱居終老的詩人。壯年時曾往吳越漫遊,後又赴長安謀求官職,但以「當路無人」,只好還歸故園。開元二十八年(七四零)詩人王昌齡遊襄陽,和他相聚甚歡,但此時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瘡,據說就是因為「食鮮疾動」,終於病故,年五十二歲。 孟浩然的一生,徘徊於求官與歸隱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釘子才了結了求官的願望。他雖然隱居林下,但仍與當時達官顯官如張九齡等有往還,和詩人王維、李白、王昌齡也有酬唱。 孟浩然的詩已擺脫了初唐應制,詠物的狹窄境界,更多地抒寫了個人的懷抱,給開元詩壇帶來了新鮮氣息,並得到時人的傾慕。李白稱頌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禮讚他「清詩句句盡堪傳」。可見他在當時即享有盛名。他死後不到十年,詩集便兩經編定,並送上「秘府」儲存。現有《孟浩然集》。 他40歲時,遊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他和王維交誼甚篤。傳說王維曾私邀入內署,適逢玄宗至,浩然驚避床下。王維不敢隱瞞,據實奏聞,玄宗命出見。浩然自誦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句,玄宗不悅,說:"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放歸襄陽。後漫遊吳越,窮極山水之勝。開元二十二年(734),韓朝宗為襄州刺史,約孟浩然一同到長安,為他延譽。但他不慕榮名,至期竟失約不赴,終於無成。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為荊州長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公元740年(開元二十八年),王昌齡遊襄陽,訪孟浩然,相見甚歡。適浩然背上長了毒瘡,醫治將愈,因縱情宴飲,食鮮疾發逝世。 孟浩然容像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頓失意,以隱士終身。他是個潔身自好的人,不樂於趨承逢迎。他耿介不隨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為同時和後世所傾慕。李白稱讚他"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讚歎說:"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贈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裡,說他"骨貌淑清,風神散朗;救患釋紛,以立義表;灌蔬藝竹,以全高尚"。王維曾畫他的像於郢州亭子裡,題曰:"浩然亭"。後人因尊崇他,不願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為當地的名勝古蹟。可見他在古代詩人中的盛名。王維、李白、王昌齡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等人也與他關係甚好。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以散文著稱的八位文學家的合稱,而孟浩然山水田園派詩人,主要作品為詩歌,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題材不寬,多寫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雖不無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他和王維並稱,其詩雖不如王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上有獨特造詣,而且是繼陶淵明、謝靈運、謝眺之後,開盛唐田園山水詩派之先聲。孟詩不事雕飾,清淡簡樸,感受親切真實,生活氣息濃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萬山寄張五》、《過故人莊》、《春曉》等篇,淡而有味,渾然一體,韻致飄逸,意境清曠。孟詩以清曠衝澹為基調,但衝澹中有壯逸之氣,如《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一聯,精力渾健,俯視一切
(配圖絕無羞辱古人的意思,只是以可愛的形態展示古人,古之聖賢的優良品德是我們學習的典範)
-
3 # 醉語老湯
後人詩擁八大家,
誰道浩然不大寫?
詩揚清正情守岸,
魂傳千古蔭岸灑。
後來人,總是喜歡搞一些排名立右之事。
文傳千古,各表心境。
幾百年的風氣,文壇,官場,揚名立萬的也就只有那類人。
秀才們的無語,天下人的公知!
-
4 # 老街味道
問題:為什麼孟浩然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呢?
前言唐宋八大家並不是宋朝人提出來的,而是明朝人提出來的。我們可以發現,不僅僅是孟浩然,連李白杜甫都不是。
因此可知唐宋八大家一定有自己的規則,這三個人都不相符。
我們可以看看唐宋八大家的幾個共同點,就明白為什麼李杜孟都沒有入選了。
一、進士出身唐宋八大家包括:
唐朝的韓愈、柳宗元,宋朝的宋代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這八個人第一個共同點都是正規的進士出身。類似於今天的大企業HR招聘,非985不要入此門來。
李白、杜甫、孟浩然都不是進士出身。當然不會入選。
為什麼進士出身這麼重要呢?還要從學習他們的目的來研究。
二、唐宋兩次古文運動的代表人物這八個人第二個特點,都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而且也都有古文佳作傳世。
唐朝科舉開始考律詩和律賦,律賦是標準的駢文。
韓愈、柳宗元在唐朝高舉復古大旗,開始了詩文革新運動,對駢體文展開了批判。但是韓柳以後古文運動缺少了領軍人物,逐漸式微。
宋朝的歐陽修解決了韓柳解決不了的問題,直接改革了進士考試,把駢體文(律賦)改成了古文。
他主持的進士考試中,錄取了蘇軾兄弟、曾鞏兄弟等一些古文運動的代表人物。
陸游在《老學庵筆記》中記載 :
“建炎以來,尚蘇氏文章,學者翕然從之,而蜀士尤盛。亦有語曰: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因為高考制度改了,所以大家開始學習古文,而唐宋八大家就是古文的佼佼者。所以也成為讀書人學習的楷模。
三、編篡唐宋八大家文集的目的是什麼? 高考學習班為什麼進士出身這麼重要呢?還要看大家學習唐宋八大家的目的是什麼。
其實是為了應付科舉考試 , 今天高三學生要補習,每天要做各種補習資料,參加各種輔導班,這種行為古人早就開始做了。
《四庫全書記錄》了一本叫做《古文關鍵》的高考複習資料:
宋呂祖謙編。取韓愈、柳宗元、歐陽修、曾鞏、蘇洵、蘇軾、張耒之文,凡六十餘篇,各標舉其命意佈局之處,示學者以門徑,故謂之“關鍵”。南宋的呂祖謙在孝宗乾道、淳熙年間編了一部書《古文關鍵》,選取了韓愈、柳宗元、歐陽修、曾鞏、蘇洵、蘇軾、蘇轍、張耒之文共60多篇。
呂祖謙編寫這本書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編一本高考作文的葵花寶典。
這本書第一次確立了唐宋散文的經典。這是是文學史上第一本帶點評(不同於前人有評無點)的文章選集, 講解了文章的章法結構與寫作技巧,這不就是今天高考生的滿分作文選嗎?
結束語在明朝初年,朱右編了一本《六先生文集》(三蘇為一家), 明中葉,唐順之所纂 《文編》,收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後來茅坤根據朱、唐文集選了八家的文章,輯為《唐宋八大家文鈔》,從此有了”唐宋八大家“的稱呼。
可見八大家就是高考生心目中的神,考生怎麼會選落榜生杜甫和孟浩然呢?
另外他們也並非以古文擅長。所以李、杜、孟浩然還是安心做個偉大的詩人吧。
回覆列表
孟浩然為什麼不是唐宋八大家,孟浩然當然不是唐宋八大家了,唐宋八大家是主要指文章尤其是散文的古文運動,文以載道而不單單是追求形式沒,這是由韓愈首先提出的。孟浩然是個詩人,山水田園詩,雖然詩文很有名但是不屬於唐宋八大家這一範圍。再說時間上也不對,孟浩然是盛唐時期的詩人,而首先提倡古文運動的韓愈是中唐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