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5502164027
-
2 # 小強雜說
別說德國跟美國一對一單挑,就算日本聯手德國打美國也未必能贏,戰爭並不只看武器,武器固然重要,可是德國也沒到碾壓美國的地步。美國的驚人生產力和戰爭動員能力是驚人的厲害,打起持久戰的話,美國的勝面比較大。
-
3 # 筆不意馳
41年6月納粹德國對蘇聯宣戰;同年十月美蘇簽訂了援助協議;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42年6月美日在中途島互懟,日本從此轉入防守狀態,戰敗只是時間問題,丫就堅持了半年;同年6月,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開始,蘇聯人脫了褲衩幹了8個月,從此歐洲戰場開始扭轉局勢(這裡看看日本,聚全國之力才堅持了半年)。
這裡假設日本沒嘬死偷襲珍珠港,俄羅斯也沒堅持住。
這裡主要看美國,美國既然在41年10月簽訂了援助條約,那麼參戰只是時間問題,但是什麼時候親自擼袖子下場,還不好定。這裡看,日本是幫了德國的倒忙。
納粹德國在斯大林格勒的失敗不是沒有理由的,這裡假設蘇聯戰敗,但是東線戰事應該還存在,以毛子的尿性,極可能還有其他各個城市的保衛戰,而且輸給德國的資源,很可能也是一片爛攤子,需要更多的德華人去開發,歐洲人根本看不起俄羅斯人,不認為那具有歐洲人的血緣,這讓自命高貴的雅利安人很難和泥腿子俄羅斯人相處,德國可能會像日本在中國戰場上那樣,陷入治安戰。納粹德國只能在東線得到有限的補給。
而英國聯合美國對德國的轟炸,讓德國有限的資源更加緊張。德軍依然會在非洲見到美軍,極可能更晚,但不會見不到美軍。
治安戰拖延的是普通士兵,殘存的精銳部隊可以調離東線,參與到和美軍的戰鬥中,而東線的戰事會逐步緩和下來,但時間可能長達十年。
這裡我個人認為美國會繼續對德國的進攻,不過會非常的謹慎小心,很可能會等到西太平洋的戰爭穩定下來之後,再全面介入歐洲戰場。畢竟,當時的世界還是以歐洲為中心的,一個統一而敵視美國的歐洲,遠沒有百廢待興的歐洲好。戰後的亞洲,也無法提供更多的消費能力給美國。美國不會得到更多的利潤。
帶傷的德國和完備的美國正面交鋒,還是美國佔優勢。德國全面開戰,牽扯了太多的人力。而且德國海軍沒有任何優勢,制海權讓美國進攻起來更具靈活性,特別是在西太平洋戰事平息之後。納粹德國的佔領區,全部籠罩在美國的轟炸機陰影下。這時候東線的補給顯得有點雞肋,即需要大量計程車兵維護輸出,有在美國的騷擾下牽扯了另一部分兵力。失敗產生於美國開闢第二戰場的那天。
我只能頭腦風暴到這裡了,再往後也只是在這個方向上,有許多的節點值得推敲,美國接受德國統一歐洲也有可能。
-
4 # 懼意恆生千珏
德國要是滅了美國,日本又沒有偷襲珍珠港。要打美國易如反掌,美國依靠核武器。蘇聯地廣,不怕你核武器。但是德國的飛機聯隊那是恐怖啊,10萬飛機飛往美國本土,美國受不了的。
-
5 # 東成又西就
歷史如有(如果),德國戰勝蘇聯,就會有很多小國歸順德國,那就成三國志了。德國陸軍最強,日本次之。美國海軍最強,日本次之。二戰時還是要依靠強大的陸軍推動。德國戰勝蘇聯後就有足夠石油,鐵礦來生產武器,生產力就可和美國相當,加上遠離美國,就可無憂。如蘇聯戰敗,日本的80萬東北軍就可南下,航母入廣州,攻下全中國。到那時就看德國和日本的野心有多大了。特別一提如德國勝蘇聯,德國研製的原子彈也成攻了。真不知誰炸誰了。。
-
6 # 歐三石
這是—個可怕的設想,但設想歸沒想,就算事情按這設想發展下去,也說不定會生什麼樣的奇蹟而改變戰局那也不定,事事如棋局局新嘛,
-
7 # 有時聊人文歷史
所有的聯盟都是靠不住的。簡單地講,德國和日本的聯盟也是互相利用的結果。假設德國真的消滅蘇聯(當然這不可能),德日將在中亞會師(當然這更不可能),到時候難保日本不對德國動手,為什麼?
如果一個孩子,一闖禍爸爸就來平事兒,平了事兒孩子還能有零花錢,這個孩子會拿闖禍當回事嗎?
顯然不會。
這裡面舊日本前線軍官就是那個孩子,舊日本政府就是那個爸爸(這裡沒有為舊日本政府開脫的意思,因為孩子這麼愛惹事兒,全是爸爸平常教育的)。
九一八事變就是基層軍官搞的,賭一把奉軍不敢對抗日軍,結果奉軍主力直接投降了(少部分抵抗了)。舊日本政府也順水推舟認可了這種做法,這一下讓闖禍的孩子們上癮了,以為中國旦夕可下,沒想到一打就是好幾年,上一次日本打持久戰還是三百多年前戰國末期時候的事兒,打的是北韓和明朝(甲午戰爭不是持久戰),結果發現中國打來打去怎麼也打不完。這個時候,美國出手了。
廢舊鋼鐵(高熔點鋼鐵)和石油禁運,時間在1940年。美國一出手,直接掐斷日本資源口兒,相當於網上炒股剛要拋忽然停電了。而且美國是拉著英國澳洲加拿大紐西蘭加上荷蘭一塊搞的。看看地圖就知道,這麼一搞,環太平洋都對日本禁運了(當時印尼是荷蘭殖民地,印度緬甸是英國殖民地,菲律賓是美國殖民地),其他方面的的措施還有凍結日本海外資產。
這一下日本傻了,仗還沒打完,子彈沒了。要知道日本是個小國,國內啥玩意兒沒有。這一下,決定命運的瞬間來了,要不投降,要不對美國開戰。日本馬上凍結了上述國家地區在日本的資產,可是沒多少。
假設一個人,一直有五套房,這時候讓你無條件交出四套,只留一套自住,那個人會不會同意?
當時日本就是這種情況,內部爭論的焦點不是要不要投降,而是怎麼把戰爭繼續下去,舊日本本來打算被動防禦,搞什麼漸減邀擊,說白了就是誘敵深入。結果山本五十六拍板兒,不用麻煩了,直接偷襲美國在太平洋的基地。把他們的主力消滅掉。
山本的確是反對對美開戰的,但不是為了和平,而是認為日本打不過美國。舉幾個例子——美國挖戰壕用推土機,日本用苦力和鏟子。美國打仗用自動連發槍支,日本用手動單發槍支,還說什麼既然一發子彈可以消滅一個敵人的話為什麼要用一百發子彈這樣有哲理的話。美國把軍用重油直接放在地面上的倉庫裡。日本把軍用重油當成心肝寶貝一樣,藏在地下防空洞裡。導致日本飛行員偷襲珍珠港時看到島上的露天重油倉庫以為這是障眼法。這就是差距……當時舊日本國內不少人不主張對美開戰,都不是為了和平,主張五花八門,都是主張打別的地方。但是打別的地方一樣需要石油。當時舊日本沒吃過敗仗,自信心比較強,認為既然美國礙手礙腳的,那就乾脆解決了美國得了。天皇不明確表態,模仿他爺爺唱了首歌,這個歌的含義到現在都有爭論,有人說是主戰,有人說是主和,這就造成了最高決策層面不負責,底下怎麼理解都可以。總之舊日本決定對美國開戰,山本很快制定作戰計劃,作戰計劃倒是革命性的,歷史上從來沒人這麼打過。舊日本就是這樣,試圖用戰術優勢彌補戰略劣勢,在資源用完之前擊敗美國,這麼一鬧上上下下還都自以為挺悲壯,武士情節出現了,說什麼不能不戰而降,不然在子孫面前丟臉,一點也不說為什麼要侵略別人。
所以,很奇怪,日本採用主動進攻的戰術,偷襲美國,實際上是為了戰略上的被動防禦。
如果日本忍住不偷襲珍珠港呢?
一年到兩年後,日本將沒有子彈也沒有汽油,拿著武士刀在中國發動玉碎衝鋒。能不能扛到德華人出現,的確是個未知數。
巧得是,德國打蘇聯的重要考慮也是為了奪取石油產地,德國也缺石油,德軍打到斯大林格勒的時候也沒有戰略資源了,汽車都開不動了,機械化程度越高戰鬥水平下滑越厲害。現代戰爭不像冷兵器時代,有人就可以。武器越先進越吃資源。坦克沒有柴油就是廢鐵,古代那種幾萬人騎著馬征服世界的情況不會再有了,科技資源缺一不可。德國什麼時候能到中亞,也是個未知數。
最關鍵的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回覆列表
看能力,各有優勢!德國拿下蘇聯的話,可徵兵的人口多,土地多,戰爭資源多,加上之前控制的國家,甚至能封鎖美國!戰爭潛力大得難以想象,是有可能戰勝美國的!如果不是蘇聯的嚴冬,可能艻德戰爭勝利方會是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