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乙丙丁6

    明朝是不是不準提殺豬的,我讀水滸傳時就有過疑問,為什麼好漢們動不動就要店家來兩斤牛肉,宋朝不是不準殺牛的嗎?

    後來聽說是這書寫的時候是明朝,不能說殺豬,與皇帝的姓諧音,說殺豬就反大不敬。

    所以說就把吃豬肉寫成了牛肉了。

  • 2 # 佐手渥著徊憶

    明朝剛建國那會兒。有大臣為了討皇上歡心 建議民間把豬改成別的字。朱元璋稱帝,一度也將“朱”姓給發揚光大了。然而,“朱”和“豬”作為同音字,日常生活中“豬”又難以避免被提及,要是百姓說個“殺豬了”,搞不好被誤以為是要造反,十個腦袋也不夠砍。為了避免“國諱”,官兵對此管控相當厲害。但是,如果連“豬”都不能提,那麼人民日常養豬殺豬等活動該如何進行呢?其實,答案很簡單,為了避開“豬”一詞,百姓們利用“豕(shǐ)”或者“彘(zhì)”來替代“豬”,有點生僻吧。。。

    事實上,官員百姓們害怕提到豬,朱元璋對此卻並不在意。一次,朱元璋到民間微服私訪,看到每家每戶都貼上對聯,獨獨有一家沒有貼,問清楚情況後,這才知道此家人以騸豬為生,窮到買不起對聯。

    為此,朱元璋還特地寫下一副對聯贈與他們,上寫——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斬斷是非根。由此可見,朱元璋對於“豬”一字並沒有人們想象中那麼忌諱。只是,在明朝期間,也曾有過禁食豬肉的情況。

    明武宗朱厚照曾立下一個規矩,要求在正德十四年十二月乙卯,民間皆不可以屠殺和食用豬肉,至多用羊肉替代之。在這樣的規定下,民間百姓再有膽量,也不敢冒著砍頭的風險去品嚐豬肉的美味了。

    明武宗之所以要禁止民間養豬殺豬吃豬,原因不僅在於他本身姓朱,更大的原因是自己的生肖也是豬,對於自己來說,民間一旦養豬殺豬吃豬,就是在冒犯自己。然而,此規定還沒下行多久,第二年,為了祭祀祖宗,滿城官員四處奔走,卻始終找不到可以宰殺的豬來孝順祖宗,實在是冒犯祖宗。

    面對此種尷尬局面,明武宗自知是自己下行的政策的緣故,有點理虧。最終,為了不怠慢祖宗,明武宗還是廢除了這條規定。因此,明朝再也沒有關於民間不可養豬的奇葩規定。

  • 3 # 遺產君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之中,等級制度是非常嚴明的,這就是所謂的君臣父子,這種制度反映在文化和生活上就形成了獨特的“避諱”文化,它要求為尊者諱,對於皇帝、聖人、祖先都有一整套嚴格的制度,避免直呼,以顯示對於他們的尊重。

    自從有了避諱的習慣後,就衍生出了幾種避諱的方法,其中包括改字法、缺筆法、空字法奠等等。

    改字法就是把需要避諱的字用其他字來代替,歷史上有許多的地名因為要避皇帝的名字而更改,像朱棣將山東無棣改為海豐,萬曆皇帝將河南鈞州改為禹州,這種方法在歷史上較為多見。

    缺筆法或者多筆法,就是把要避諱的那個字多寫一筆或少些一筆,這也算避諱了。

    空字法顧名思義就是不寫或不說要避諱的那個字。

    從歷史上的避諱來講,所謂“避諱”其實避的是“名諱”,就是避諱名字,而不避諱姓,在明朝就遇到了一個很尷尬的事情,明朝皇帝百家姓裡面那麼多的姓不要,他偏偏要姓畜生的,畜生中他又偏要姓朱,而“朱”又與“豬”同音,豬是古代六畜之一,是民間百姓主要的肉食來源,所以人們的生活是離不開豬的,尤其是過年了,你要是說殺豬了,那還了得,殺皇帝那是謀反要誅九族的,既然是同音,人家又是國姓,那也得避諱呀。

    好在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啊,同樣一個字能用其他的字來表達,於是朱元璋在建立了明朝後,就不準再提“豬”了,“豬”用“彘”或“豕”來替代,殺豬一律說“殺豕”或者“殺萬里哼”,這樣就很好地避開了“朱”“豬”的尷尬,其實朱元璋等人也只是要百姓避諱朱而已,豬照養,豬肉照吃。

    明朝其他皇帝對於“豬”避諱這一問題上還是比較寬鬆的,唯獨正德皇帝朱厚照是個另類。

    正德十四年,寧王朱宸濠謀反,明朝最為荒淫無道、建“豹房”淫樂的明武宗朱厚照自封“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後軍都督府太師、鎮國公”的頭銜,御駕討伐,本想南下顯擺顯擺,立點軍功,大軍剛離京就得知寧王已被王明陽給收拾了,非常遺憾和鬱悶,既來之則安之,就乾脆藉此機會出去遊玩一番。

    在一次宴桌上,本來就心情不佳的朱厚照對琳琅滿目的美食毫無興趣,特別看到盤中擺放的豬頭更是火冒三丈,他直接意淫“豬”就是“朱”,這肉怎麼能吃,於是當場下了《禁豬令》,據《萬曆野獲錄》記載聖旨原文:

    照得殺豕宰豬,固尋常通事,但當爵本命,又姓宇異音同,況食之生瘡疾,深為未便。為此省諭中央,除牛羊不由外,行將豕牲不許餵養,及易賣宰殺,知若故違,本犯並當房家小,發極邊永遠充軍。

    看這聖旨內容很明顯朱厚照不僅忌諱“朱”與“豬”的諧音,還因為他本人屬豬,又說吃豬肉對身體不好,所以不允許養豬,賣豬肉,因此家中有豬的趕緊殺掉賣光,有小豬的馬上掩埋,凡有不服者一律充軍,此令對於違反者處罰還是比較重的。

    然而“禁豬令”推行了三個月後,逐漸發現這條政策無法繼續實行,禁豬之後,朱厚照的餐桌上也是粗茶淡飯,老百姓的生活更加清苦。

    另外,古時祭祀需要豬、牛、羊做祀品,稱為“太牢”,太牢是幾千年來一直實行的國家祭祀,按禮法缺一不可,現在不能殺豬,那拿什麼祭拜祖先呢?於是不久後又解除了禁令,但下令把“朱”改叫“彘”或“豕”,反正不能叫豬。

    朱家列祖列宗對朱厚照的作為還是很生氣的,所以一年後就把朱厚照帶過去興師問罪了。

    這都是明朝的國姓擾民啊,朱厚照的瞎折騰、胡作非為差點讓豬絕種,也預示著朱明朝也窮途末路了。

  • 4 # 醉愛侃足球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決,中國的漢字文化博大精深,祖先們總是能用各種辦法巧妙的避開這些難題。

    就比如豬的叫法就有很多種:豕、豚 、彘、豨。還有地方叫剛鬣、印忠、湯盎、糟糠氏、黑麵郎和黑爺。甘肅有些地方的土話叫舒胖子。

    中國古代的對君王名字是必須避諱的,連很多人名和地名都會因為皇帝的名字進行改動。既然明朝的皇帝姓朱,那豬的叫法肯定要避諱的。

    朱元璋也知道帝王名字的避諱會對當時的漢字文化產生較大影響,所以給子孫們取名字的時候都儘量用生僻字。可是“朱”姓是怎麼避也避不了的,這個姓和家裡飼養的“豬”的發音太相似了。豬是人們飼養的家畜,免不了被宰殺成為餐桌上的食物,而且豬還是罵人笨的意思。所以人們絕對不可以直接喊“殺豬”、“宰豬”和“吃豬肉”等。

    所謂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皇帝的姓氏那是絕對不可能修改。那怎麼辦呢?

    其實朱元璋本來就是貧苦百姓出生,對於養豬、殺豬和吃豬肉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所以朱元璋是沒怎麼太在意。朱元璋發明了一個豬的叫法叫做“豕”,完美避開了zhu字的發音,以後大家就叫“殺豕”和“宰豕”。

    直到明武宗朱厚照繼位後,他才開始重視豬的避諱。朱厚照是一個非常貪玩的皇帝,他放蕩不羈,不喜歡受人約束,雖然有時候玩物喪志,但其本質不壞,在行軍打仗方面還比較有天賦。

    朱厚照在民間無意中發現老百姓養的豬,這種動物的叫法和他們朱家的姓一樣。最重要的是,朱厚照的生肖就是屬豬的,老百姓年年殺豬,那諧音可不就是“殺朱”嘛,這絕對不行。

    於是這位貪玩的皇帝心血來潮就下令民間不能養豬,也不能殺豬。如果逢年過節祭祀的時候需要豬肉,那就用羊肉和牛肉來代替。如果違背了皇帝的禁令,那全家都可能被髮配邊疆充軍。

    可這畢竟不是辦法,禁是無法完全禁止的,因為豬在咱們中國太普遍了,人們也根本離不開吃豬肉,所以這條禁令執行起來有難度,朱厚照最終也廢除了這個禁令。

    所以在明朝的時候,大家儘量不叫豬,把這種美味的肉類家畜叫做豕、豚 、彘、豨或者其他名字。過年的時候,把殺豬中的“豬”字換成其他叫法就可以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郭聖通用10萬大軍做嫁妝,還為劉秀生五子,為何會被廢皇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