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538035845626

    歷史上的經典勸諫故事:

    1、鄒忌諷齊王納諫。鄒忌透過自己的妻子、奴僕、有求於己的客人,對自己的讚美之詞,領悟到,齊王被人讚美而受到的矇蔽,於是入宮勸諫。最後,齊王知錯就改,成為強國眾多小國,聞之臣服

    2,魏徵直諫唐太宗。魏徵的《諫太宗十思疏》

    有一次,魏徵在上朝的時候,跟唐太宗爭得面紅耳赤。唐太宗實在聽不下去,想要發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丟了自己接受意見的好名聲,只好勉強忍住。退朝以後,他憋了一肚子氣回到內宮,見了他的妻子長孫皇后,氣沖沖地說:“總有一天,我要殺死這個鄉巴佬!”

    長孫皇后很少見太宗發那麼大的火,問他說:“不知道陛下想殺哪一個?”

    唐太宗說:“還不是那個魏徵!他總是當著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實在忍受不了!”

    長孫皇后聽了,一聲不吭,回到自己的內室,換了一套朝見的禮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驚奇地問道:“你這是幹什麼?”

    長孫皇后說:“我聽說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現在魏徵這樣正直,正說明陛下的英明,我怎麼能不向陛下祝賀呢!”

    這一番話就像一盆清涼的水,把太宗滿腔怒火澆熄了。

    公元643年,直言敢諫的魏徵病死了。唐太宗很難過,他流著眼淚說:“一個人用銅作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作鏡子,可以看到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作鏡子,可以發現自己做得對不對。魏徵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了。”

    “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3。觸龍說趙太后

    趙太后剛剛掌權,秦國就加緊進攻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說:"一定要用長安君作為人質,才出兵。"趙太后不同意。大臣們極力勸諫。太后明白地對左右侍臣說說:"有再說讓長安君為人質的,我老太婆一定朝他臉上吐口水!"

    左帥觸龍(對侍臣)說,希望拜見太后。太后氣沖沖地等著他。(觸龍)走入殿內就用快走的姿勢慢慢地走著小步,到(太后面前)謝罪,說:"老臣的腳有毛病,竟不能快跑,不能拜見您有很長時間了。我私下原諒了自己,但是又怕太后的福體有什麼毛病,所以還是想來拜見太后。"說:"我(也是腳行毛病)要靠手推車行動。"(觸龍)說:"您每天的飲食該不會減少吧?"(太后)說:"就靠喝點粥罷了。"(觸龍)說:"老臣近來特別不想吃飯,於是強迫自己散步,每天走三四里,稍微增加了喜歡吃的食物,對身體也舒適些了。"太后說:"我不能(像您那樣散步)。"太后的臉色稍微和緩了些。

    左帥公說:"老臣的犬子舒祺,年齡最小,不成器,可是臣已衰老,私心又疼愛他,希望(您)讓他補充黑衣衛士的人數,來保衛王宮。我冒著死罪來求您!"太后說:"答應您!年齡多大了?"(觸龍)回答:"十五歲了。雖然還小,但想趁我未死之前來託付給您。"太后說:"男人也疼愛他小兒子嗎?"(觸龍)回答:"比女人愛得厲害些。"太后笑著說:"女人愛得特別厲害。"(觸龍)回答:"老臣認為老太太愛燕後超過愛長安君。"(太后)說:"您錯了,不像愛長安君那樣厲害。"左師公說:"父母愛子女,就要為他們考慮得長遠些。老太太送燕後(出嫁)時,(她上了車)還握著她的腳後跟為她哭泣,惦念、傷心她的遠嫁,這也夠傷心的了。送走以後,不是不想念她了;但每逢祭祀您一定為她祈禱,祈禱說:"一定別讓她回來啊"這難道不是從長遠考慮,(希望她)有子孫相繼為王嗎?"太后說:"是這樣。"

    左帥公說:"從現在算起往上推三代,一直到趙氏建立趙國的時候,趙王的子孫凡被封侯的,他們的繼承人還有在侯位的嗎?"(太后)說:"沒有。"(觸龍又)問:"不僅是趙國(沒有),其他諸侯國子孫被封候的,其繼承人有在侯位的嗎?"(太后)說:"我沒有聽說過。"(觸龍)說:"這是這些被封侯的近的災禍及於自身,遠的災禍及其子孫。難道是國君的子孫就一定不好嗎?(根本的原因是他們)地位高貴卻沒有功,俸祿優厚卻沒有勞,而且擁有的貴重寶器多了。現在老太太讓長安君的地位高貴,並且把肥沃的土地封給他,還給他很多貴重的寶器,卻不趁現在(您健在時)讓他有功於國,一旦您駕崩了,長安君憑什麼在趙國立身呢?老臣認為老太太為長安君考慮得太短淺,所以認為您(對長安君)的愛不如燕後。"太后說:"(您說得)對。任憑您怎樣支使他吧!"

    於是為長安君備車一百乘,到齊國去作人質。齊國才出兵。

    子義聽到這事說:"國君的孩子,可算是國君的親骨肉了,尚且還不能憑靠無功的尊位、沒有勞績的俸祿來守住金玉寶器,更何況是人臣呢!"

    4、褚遂良還陛下笏勸諫的故事

    褚遂良的差使,前者是向皇帝提意見,後者專門記錄皇帝的日常言行,以作為後世的史料。太宗有一次問褚遂良:“你記的那些事情,我能不能看一看?”大概他對自己做的一些事情不滿意,不想讓其流傳後世,想親自把一下關。而褚遂良並不買皇帝的賬,他說:“自古以來的史家傳統,就是記錄下君王的一言一行,或善或惡,作為後世的借鑑。只聽說君王努力不犯過失,沒有聽說過要親自觀史的。”

      太宗問:“我要是做了不當的事情,你一定會記下來嗎?”

      褚遂良說:“那是我的職責,你說什麼做什麼,我都會如實記錄。”

      旁邊的另一位大臣插話說:“即使遂良不記下來,天下人也會記住的。”

      太宗畢竟是個開明的皇帝,也就不在這件事上較真了。從此之後,他對褚遂良更為器重了。

      在是否征討高麗、如何防守高昌、立誰為太子、如何教育太子等國家大事件,褚遂良上書數十次,大多意見被採納。尤其是關於皇位傳承的問題,關乎大唐江山的安危,他拋開太宗的慈父私情,剖析得入情入理,深深打動了太宗,甚至使其淚流滿面,涕泗交下。

      貞觀二十一年,褚遂良被授予中書令的重任。

      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去逝。死前,他召見褚遂良和長孫無忌(唐太宗的內弟)到病床前,當著太子的面說:“你們忠心耿耿,我心裡十分清楚。我死之後,就把皇子託付給你們二位了。就像當年漢武帝託付霍光,劉備託付諸葛亮一樣。太子心腸軟,政事你們可為他做決斷,使大唐永保社稷。”他又對太子說:“只要有他們二位在,你就沒有什麼可顧慮的了。”

    5、海瑞上奏疏勸諫嘉靖

    海瑞,字汝賢,廣東瓊山(今屬海南省)人,明代著名清官。他先是任地方小吏,後入京做了戶部主事。

    那時,明世宗朱厚熜整天求神齋醮,不理朝政,許多大臣一味迎合,爭著向他稟報吉祥的徵兆。

    海瑞又瞭解到,過去,御史楊爵曾上疏,勸諫明世宗不要迷信鬼神,結果被拷打,還做牢八年,幾乎送掉性命,自此以後,在沒有人敢上疏勸諫了。

    海瑞經過考慮,於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給明世宗上了一道奏疏,勸他不要再迷信鬼神,要盡心朝政,洗刷數十年積下的錯誤。

    他在奏疏的最後說:“陛下不理朝政,卻急於昇仙,超脫世俗,耗費精力,勞碌心神,去探求那捕風捉影的事,希望達到茫茫然不可瞭解的境地,臣認為會一生勞苦,最終也不會有成果。現在朝中的大臣們拿著俸祿,喜好阿諛奉承,小臣們害怕得罪又不敢出聲。臣忍不住憤恨,所以冒死上疏,願意盡微薄的力量,希望陛下聽從。”

    明世宗接到奏疏,頓時火冒三丈,將奏疏扔到地上,對左右侍從說:“趕快把海瑞抓住,不要讓他跑了。”

    宦官黃錦在帝邊說:“聽說他上書的時候,知道觸犯君主應該殺頭,已經買下了一副棺材,和妻子訣別,讓家童僕人也都走了,他在朝中專等發落呢。”

    明世宗愣住了。後來下詔把海瑞關進監獄。穆宗繼位後海瑞才獲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倚天屠龍記有哪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