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方國學

    正直的石清夫婦,狂妄的白自在,老謀深算的貝海石……各路高手齊聚《俠客行》,為什麼金庸會把一部小說中所有的狗屎運都給了一個不通世事的孩子?

    《俠客行》創作於1965年左右,也就是金庸40多歲的時候。60年代可說是香港經濟轉折點,市民生活水平穩步上升。金庸以40多歲的人生閱歷,經歷著香港的經濟上升。

    40歲雖不可能看盡世事,但經歷了人生疾苦以後,卻更能明白人的精神價值的重要性。

    “我是誰?”的疑問和“機關算盡太聰明”的隱喻,可以說是《俠客行》的真正旨歸,也是它的全部精華所在。

    石破天從小開始,行事就處處與別人不同:別人看到殺人的時候,自然是躲得遠遠的,而石破天卻捨出自己性命去救大悲老人;別人為了逃避賞善罰惡令而互相推讓掌門位置,石破天卻擔了起來。

    這些細節處處體現著金庸對俠與義的推崇,當世人為了一己私利而互相爭鬥的時候,象徵著俠與義的石破天到處踩著狗屎運,給這些人啪啪打臉。

    金庸想接著石破天奇遇迭至的幸運,樹立真正的至高無尚的“俠客”的典範與楷模,也反諷了其他所謂的俠客或多或少地總有藏和或做作之處。

    心性仁厚,無私無我,大智大愚,做到真正的純粹,才可以稱得上俠客。

  • 2 # 驚風雷

    因為這不通世事的孩子是主角啊!主角光環使然,不然哪還有這部《俠客行》呢?

    以上是辦開玩笑辦作真,不過主角肯定是要有主角光環的,特別是武俠、玄幻和修真類的小說,本身就是超脫現實,天馬行空的想象,主角肯定更是幸運與奇遇層出不窮(雖然期間會有些插曲)。

    就《俠客行》來說,石破天這孩子本來身世成迷,不是對現實中的那個或哪類人的具體指代,倒是其樸實純真和本真的善代表了所有人的過去或者說一部分,這樣一個人即是他自己又是世人的本真之善的一部分,所以這些經歷了江湖腥風血雨、爾虞我詐的正道和邪道人士都對他沒有加害之心,因為石破天就代表了他們過去和殘留的純真之善。他們不想把自己最後的一點善良抹殺了。

  • 3 # 太極平衡

    其實,金庸寫的很多小說,到現在都為人所津津樂道,是因為,它能真正的反映社會的情況,看了有種真實的感覺,快意恩仇,也是大家喜歡的。

    那個孩子,看上去有很多的好事趕上他,但是其實仔細看,他的一生業經歷了很多不好的事情,所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禍兮福所伏,福兮禍所依。

    還有就是為什麼,有的人生來就有福報,其實是因為他上輩子的,積德,請注意,我所說的是積德是,循天道,順應天道,而不是現在社會上所謂的做好事!

    現在人迷信於,放生,吃素食!其實,很多時候是,它這輩子當畜牲,就是讓它消業的,你不吃他它,反而是阻止了它消業,這樣反而是害了它,積的也不是福報,更何況,你都吃素了,養這些東西的農戶怎麼辦?

  • 4 # 風信子正開花

    事情過後在看,那是狗屎運。但在當時,那可不是什麼好運,每一件事情都能要了他的命。給我的感覺,金庸先生表達的是,承受的風險越大,老天給你的回報越豐厚。

  • 5 # 水中月鏡中影

    這孩子不來歷不明,不知生父生母是誰,身為弱者,前途似乎都決定在強者手裡,暗合《金剛經》: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名如來。這孩子連正式姓名也不確定,先是叫狗雜種,後稱石破天,又叫石中玉,可謂無名。這孩子心地善良,不知人心險惡,豪無害人之心,具足利他愛人之意,可慈悲。這孩子心機單純,學習能力極強,能一眼看到問題的本質,俠客島上《俠客行》,在別人眼裡是文字是意識思維,在獨具慧眼的他目中卻是一幅內力執行導圖,可謂智慧。如此無名無相無我執,大慈大慧的人物,豈非菩薩應現乎?天助自助者,好人得好報,因緣果報絲豪不爽,這正是佛家因果律的體現。總之,《俠客行》是一部有濃厚佛教思想的小說,小說的結尾是這樣的:石破天自是更加一片迷茫:“我爹爹是誰?我媽媽是誰?我自己又是誰?”——這實是千古之問,是啊,我是誰?

  • 6 # 殘情

    在金庸先生的諸多武俠小說中,真正以孿生兄弟形象出現在書中的,唯有《俠客行》(雖然在《書劍恩仇錄》中,陳家洛與“福大帥”也長得極為相似,畢竟不是一母所生)。這唯一性註定了它有許多另13部書所不具備的戲劇效果,更何況書中的主人公石中玉和石破天(狗雜種)這兄弟倆天生性格迥異,前者是油嘴滑舌、花花腸子、好逸惡勞;後者則耿直率真、憨厚純樸、助人為樂。石破天時常替石中玉“背黑鍋”,石中玉則經常被誤當作是石破天而“撈好處”。當然,該書的精彩之處遠不止這些。

    石破天其實具有很強的可塑性。自幼在大山中與仇人與世隔絕生活十幾年,身世離奇,天資聰穎又宅心仁厚明辨是非。金庸在劇情推進中對石破天知曉事禮的過程描寫的太過刻意而粗糙。在石破天與叮叮噹噹的對白中,為了表現石破天與石中玉的區別,金庸甚至有多處將石破天當做白痴來描寫。《俠客行》中石破天明白事理的過程,遠沒有《射鵰》中郭靖的成長過程那麼合理而精彩。另外,小說中只是略有描寫石破天與石清、閔柔夫婦的舐犢之情,而故事卻又在石破天與石清、閔柔相認之前一刻戛然而止,再考慮梅芳姑的虎頭蛇尾,《俠客行》的結尾真是相當倉促。

    《俠客行》一書,通篇有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多次詮釋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和“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這一傳統諺語。

  • 7 # 微客阿樸

    在《俠客行》這部小說當中,石破天出生不久就被對父親因愛生恨的梅芳姑帶到熊耳山,遭受欺凌迫害,被叫做“狗雜種”;因為意外捲入“玄鐵令”的爭奪而被謝煙客擄到摩天崖,還被傳授了互相沖撞的陰陽內功,飽受走火入魔之苦;因為長相和石中玉酷似而被扶上幫主寶座,實際上是充當代替石中玉赴俠客島送死的替死鬼……這麼多悲慘遭遇,不但沒有把這個愣頭小子碾成齏粉,反倒最後破繭成蝶,參透《太玄經》神功,成為一代武林至尊。我覺得,金庸先生這麼安排,有3個方面考慮:

    1、古人講:“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那些受過傷的地方,終會長出堅硬的翅膀,越是艱險越向前,沒有困難哪來進步?如果不是從小遠離父母,石破天很可能成為錦衣玉食的石中玉,如果不是謝煙客包藏禍心,石破天不會練成陰陽合一的武功,每一次磨難,給石破天帶來的是意志上的磨練和武功上的精進,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風水輪流轉,這就是厄運賜給石破天的果報。

    2、幸福的人都是一樣的幸福,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對於小說來講,描寫幸福所帶來的感悟,遠不如描寫不幸所帶來的觸動那麼大。想想金庸小說中的主人公,有幾個是含著金湯勺出生,在安逸中長大的?幾乎每個少年都是飽經苦難,山窮水盡之後才柳暗花明:郭靖父母就在金兵的刀槍下殞命,成為可憐的孤兒,被江南七怪帶大;楊過有個民族敗類的父親,生下來就揹負上一輩人留下的孽債,受盡了冷眼嘲笑和毆打,成年後與愛侶生死相隔十六年,更有痛失一臂的際遇;張無忌眼看著父母被道貌岸然的江湖正派人士逼死,自己每天還有承受玄冥神掌寒毒的折磨……也是這些悲慘的故事,讓我們對金庸小說愛不釋手,這就是苦難的魅力所在。

    3、人間正道是滄桑,金庸筆下造就了華麗轉身的石破天,實際上也是啟示我們每一個讀者,要始終保持一腔沸騰的熱血,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石破天雖然屢遭暗算,但他沒有自怨自艾,而是保持一份平常心,古道熱腸、行俠仗義,感恩每一個救過他的人。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對別人來說,幫你是你的幸運,因為他們本來有權利不那麼做;即使害你,從古至今被害過的人還少麼?但石破天的逆襲告訴我們,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只要保持初心、信念永存,就一定能笑對八十一難,練成七十二變,最終參透《太玄經》,成為人生的大贏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張陸二人不帶著宋末帝躲避海外以圖東山再起呢?他們應該明白崖山之戰必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