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古人經常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究竟要怎麼做?有什麼更深層次的含義?效果咋樣?
5
回覆列表
  • 1 # 北點艾文化

    三九指的的是冬至後第三個九天,就是三九,一般都在小寒和大寒之間,一共是九天時間,而不是三天。也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期。

    三伏指的是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為十天;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為十天或者二十天;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為十天。一共一年有三十天或則四十天,為一年之中最熱的時期

    怎樣做到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呢?

    個人的親身體驗,在夏天初伏,中伏,末伏最熱的時候上午十點到下午兩點之間,在太陽底下靜坐或則平爬,沒有煩惱心的情況下,放鬆放空,包著感恩心曬太陽,一年曬三次,然後回到室內,渾身上下非常的清涼,根本就不需要吹風扇和空調。第一年的時候是在太陽底下練老牛耕田,或者是端花盆,後背一直出冰涼冰涼的冷汗

    老牛耕田的功法要領:

    動作要領:自然站立,雙腳平行,腳尖朝前,兩腳距離略寬於肩,雙手握固(大拇指掐在無名指根部,其餘四指回握大拇指),雙手沿身體兩側上提同時吸氣、提肛,之後屏住呼吸,雙拳推出以腰發力,同時雙膝下蹲,緩緩推至兩臂伸直後屏住呼吸,堅持不住時緩緩呼氣,同時慢慢收回雙拳,恢復到身體自然站立後繼續吸氣、提肛雙手握固上提,重複之前的要領,以九個一組

    功效:氣息自然下沉丹田,練谷化精,煉精化氣,增加肺氣

    端花盆動作要領:自然站立,雙腳平行,腳尖朝前,兩腳距離略寬於肩,兩臂自然下垂,之後吸氣,同時雙手抱園上提至頭,之後屏住呼吸,雙手沿身體兩側下行並引導體內氣沉丹田,同時雙膝下蹲,雙手如端花盆,以腰發力,屏住呼吸,至不可耐受時恢復呼吸。此時切不可言笑以防體內真氣外洩,待呼吸調勻後即可重複再做,老師說的標準三分鐘及格,七分鐘優秀,只見過一個女老師堅持過三分鐘之上。

    可惜找不到圖片

    普通人可以在這個時間段自然的散步,一樣的效果,大家可以親自體驗一樣古人的智慧。

    冬天在三九的時候,清晨太陽還沒有出來的時候,自然的散步半小時至一小時,然後回到房間,根本就不需要什麼空調

    什麼原理呢?人的身體非常的精妙,身體會自我調節承受能力,當我們身體在最熱和最冷的時候兩個臨界點適應了,在回到常溫下,自然就不會再感覺到那麼的酷熱或者酷寒了。

    反正二哥我現在每年基本上不再吹空調風扇六年多了,幾乎連感冒都很少有,最痛苦就是做公交車或者長途車以及火車,上面的空調真是吃不消。

  • 2 # 小時大彬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其實,古人說的“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更多強調的是對於事情的執著與毅力,講究的是做事情持之以恆的態度。

    每年入伏時間不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中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迴圈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每年入伏的時間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風速小。“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由此形成獨有的溼熱。

    這種天氣讓人感覺又悶又熱,那這個時候鍛鍊是好還是壞,“夏練三伏”是提倡鼓勵一定要多在這個時間段鍛鍊、打拳,功力才能更進一步。(這個觀點的大致意思是,三伏三九是一年一次練功的好時機啊)

    還是說“夏練三伏”是古人讚揚人們對於武道的執著,勤奮,拳不離手。“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三九和三伏是一年中最冷和最熱的時候,這樣極致的環境一樣堅持鍛鍊打拳?(這個觀點是練功不分寒暑,表示條件艱苦一樣要練的勤奮)

    三伏天氣溫特別高,氣壓也會降低,幾乎沒有風(大部分地區,特殊天氣,特殊地區另說)。那人們在這種環境下鍛鍊,能讓身體的機能與潛能得到更好的開發嗎?

    不管是人還是其他的動植物,都會有一個生物本能,適應環境,在環境受到改變的時候,身體會做出相對的反應。(生物學在生物體內發現一種叫應急蛋白)

    所以一個經常在某種特殊的環境下,身體的機能也會得到改變。所以很多運動專案為了讓運動員適應不同的環境會在不同的環境下訓練,預防“水土不服”。如高原訓練,負重訓練,水中訓練等!

    三伏是炎熱,高溫下,人的氣血容易沸騰,心率加快,皮毛大開。這是練功打拳身體又會有什麼改變呢,在第一層面上,人的適應能力增強(中醫講究“順四時、適寒暑”),對身體的體溫調節能力變強。然後就是大量排汗,可以排出體內積累的溼寒之毒,有利於身體的淨化。

    那是不是也可以這樣理解呢在三伏天練功,是否能調動更多氣血,讓很多平時打不通的經絡打通呢?這個比較懸的理念,筆者沒有得到真實的體會不敢下定論,不過很多前輩應該有發言權!

    三伏氣壓低,人在練功的過程中會本能的加深呼吸,這樣呼吸會變得更深長,這樣也算是功力見長的一種方式。

    還有一說,這種的環境下鍛鍊,身體的各種迴圈系統都會加快(血液,呼吸,新陳代謝等),人的肌肉和骨骼可以得到一種淬鍊,如生鐵在高溫淬鍊成鋼的道理。

    但是這樣的鍛鍊都有一定的風險,因為在高溫下運動,體內的水分、無機鹽大量流失,微量元素的流失,並且人的消化,睡眠都減弱,所以這個鍛鍊一定要掌握方法和時間,不然就容易傷到根本(中暑,傷氣,傷神,機體損傷)。

    對於平時不運動的人,以及年老力衰的人來說,應該不適合鍛鍊,所以也有人提出,三伏天,宜伏不宜動,更加註意避暑。不過也算是一個養生時節。

    三伏天還有一個特徵就是潮溼,而溼氣一旦侵入人體,極難祛除,中醫有句話叫“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性黏濁,如油入面”。現在的人室內吹著人造賊風“電風扇、空調”(風+寒),到處是冰鎮的碳酸飲料和涼啤酒(溼+寒),還有防不勝防的冰淇淋(溼+寒)。

    對於武者的練功我更推薦多練站樁之類的內動鍛鍊,很多人在三伏天站樁可以出一身黏糊糊的汗,排出體內的溼寒,並且還不容易傷到根本。

    還有就是不管是普通人還是練武的人,三伏天都儘量少吃冰鎮的食物,可以多喝些薑茶(早上鍛鍊前喝一點最佳),有助於排體內的是溼寒。今時不同往日,我們一個夏天幾乎在空調房裡度過,冰凍的食品更是普及,古人在三伏會有賜冰等福利。

    本著“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原則,道家和中醫提倡在陰陽交替、陰陽初生的時候靜坐和站粧,這時候滋陰和壯陽的效果最好。就像我們睡子午覺一樣,子時和午時就是一天之中陰陽轉化的時候。

    冬季講究養“藏”不適宜做大量運動,出汗,冬泳雖然可以鍛鍊體質,磨練毅力,但是不符合冬季養生原則,對於體質虛寒,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採用站樁,蹲馬步等靜態的方式鍛鍊身體,這樣才是符合大自然規律的養生之道。

  • 3 # 梅花傲雪70

    說穿了就是不斷重複!於是大象都能倒立,狗能作揖,熊能翻跟頭,羊能走鋼絲……如《賣油翁》之知;無他,手熟而已!古人是說要想熟練掌握一種技能要不停的練習,即使嚴寒酷暑那樣的極端天氣也依然故我。這裡三九和三伏應該看作形容詞,絕不是讓你專挑這種極端天氣去“修真”。古人留下的話,基本都是認真的!如果是練武,你大可以去有空調的健身房或俱樂部“光著膀子”邊練邊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夫少妻的巴西總統為什麼公開羞辱少夫老妻的法國總統夫人?馬克龍是如何迴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