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饅頭媽咪育兒寶

    孩子莫名其妙地哭鬧,並且怎麼勸說都不聽,真是讓家長很苦惱的一個問題,尤其是在一些特別的場景場合,比如早上趕著上班上學、與親戚朋友聚會、搶別的孩子的玩具或者打人等有傷害性行為又不聽管教的時候,很多家長就會因此失控打罵孩子。

    我們都知道,2-6歲的孩子是處在一個重要的、且動盪不安的心理週期,如果引導不當,那麼6-12歲這個時期,就必須要花更大的力氣來讓孩子重回正軌,而如果引導得當,那麼在6-12歲的小學階段,家長就會比較輕鬆,家庭也會和諧,一旦孩子養成了好的習慣,在成人之後,也會有一個比較成熟、健康的心理狀態度過孩子的一生。

    如何處理一言不合就哭鬧的孩子,是一個比較系統的問題,首先,我們得了解2-6歲孩子的心理特徵是什麼,才能知道孩子為什麼會有這種表現,其次,我們應該怎麼應對,有什麼好的應對方法?

    2-6歲的孩子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徵,我們一分為二來看。2-3歲為一個週期,3-6歲為另一個週期。

    週期一:2-3歲的孩子,處在一個執拗期,人們對這個時期的孩子有一個稱呼,即“trouble two”,麻煩的兩歲。這個時期的孩子經常無緣無故發脾氣,哭鬧,搗蛋,讓大人們心力交瘁。

    他們一方面具備了一定的語言能力,掌握了越來越多的詞彙,也開始有了自己的意志,凡事都喜歡自己去嘗試,但是他們又對很多東西還不懂,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情感、不懂得事情的因果關係、不瞭解水火等危險的東西,不懂得不穿夠衣服會著涼,因此會出現大人口中常常埋怨的“什麼都要做,又不會,說又說不聽、你知不知道你給我惹了多少麻煩、留下了多少爛攤子”等等。

    週期二:3-6歲的孩子,意志的發展又有了一個新的提升,也更有自己的看法,對萬事萬物都具備好奇心,但是他們的手、眼和腦各個系統還未發育完全,不能統一發揮作用,協同作戰完成一些任務和遊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學會與大人爭吵,爭取權利和有一定的控制慾望,常常會與家長們頂嘴,也開始會出現一些壞習慣,比如打人、隨地吐口水等讓家人抓狂的行為。

    瞭解了2-6歲階段的孩子的心理特徵,那麼我們會更容易理解孩子所表現的一些行為。

    比如,孩子遇到事情只會哭,那是因為哭是他們發洩自己情感的最容易的方式,他們不懂得其他表達情感的方式,也無法用語言完整地表達自己的心情和需求。

    又比如,孩子不知道天氣變涼要加衣服,而堅持穿自己喜歡的裙子,因為他們不懂得受涼了就會感冒這個因果關係。

    再比如,孩子自己吃飯,總是弄得滿身、滿地都是,給家人制造了很多麻煩的家務活,那是因為孩子的手眼和腦還不能很好地協調,以至於讓他們做到吃飯時不弄髒衣服和地板。

    第一:不要用“不語言”跟孩子說話。

    “咳嗽不能吃冰凍的西瓜”、“那個東西危險,不要拿”、“上學不能遲到”等等,是家長們常常掛在嘴邊教訓孩子的話,孩子通常聽不進去,即便家長說得再大聲、再如何強調,都讓大人們不可理解地發現孩子無法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相反地,在好奇心和逆反心理的驅動下,孩子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所以,請放棄說“不”,而要取而代之地用別的方法。

    比如:轉移注意力法,孩子要去危險的地方,那麼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這招對低齡的幼兒尤其有效。

    第二:要跟孩子建立有溫度、有連線的溝通。

    這讓我想到了前幾天在飯店遇到的一幕。我看到隔壁不遠處一個滿地打滾的小女孩,不知道她因為什麼事情哭鬧,媽媽過來哄勸,孩子是坐在地上的,媽媽站著說“你在幹嘛,快起來,你看大家都在看你笑話呢”,小女孩不聽,邊哭邊打滾,媽媽說了有幾分鐘之後,放棄了,然後坐在距離她幾個桌子的地方坐下來準備吃飯,還一邊笑著說,看你多丟臉,連旁邊的小妹妹都那麼聽話。事情無果,最後過了大概十分鐘,孩子爺爺過來把小女孩抱開走出門外了。

    這個案例裡面,母親與孩子的溝通,讓我感受不到任何的溫度,我想,換做是我,我也不會跟她說出我的心裡話,更不會聽她的話停止哭泣。為什麼我們總是提倡跟孩子溝通,要先與孩子有一個連線,當兩個心連線到一起了,雙方才能感受到彼此的情緒和真實的心理狀態,該如何連線呢?一個擁抱就夠了,如果我是上述的母親,我會蹲下來,跟孩子說:如果你感到不開心,你可以哭一會兒,但是你可以讓我抱抱你嗎,這樣會不會讓你好受一點,我們不要總認為孩子只是個孩子,孩子也能感受到母親的溫度,當你抱著孩子的時候,TA才會更願意說出自己的心裡話,才會聽得進去你的教導,否則,一切沒有沒有連線的溝通都是無效的溝通。

    第三:是共情。

    就是要理解孩子的感受,我們很多時候在處理孩子的事情的時候,忽略了孩子的情,即“情緒”,而只是針對事,即“事情”提出處理意見,只有情緒處理好了,事情才能順水推舟解決。上述這個母親,一上來就開始處理事情,讓孩子停止哭泣打滾,但是孩子為什麼會哭,她此時的內心有什麼想法和感受,誰來關注我?這位媽媽並沒有顧及到孩子的情緒。那麼如何共情呢,常用的表達:寶寶,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媽媽看到你這個樣子,心裡也不好受,你能起來告訴媽媽發生了什麼事情嗎?,又或者這樣說:看得出來,你現在心情不好,你可以哭一會兒發洩一下。

    第四,設定情緒暫停角。

    還是上述那個案例,如果用了多種方法,都不能讓孩子安靜下來,那麼可以先不管孩子,可以跟孩子說,那你就待在這裡哭一會兒吧,待會不哭了,媽媽再來找你。而不是吼了孩子一通後,二話不說就扔下孩子。我們提倡每一個家庭,設定一個固定的地方,為情緒暫停角,當家庭成員之間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的時候,可以先去那兒待一下,等雙方冷靜下來,再處理事情會更有效,但是期間的溝通一定要是和善的,不是吼罵著去閉門思過的。情緒暫停角可以稍作佈置,放置孩子喜歡的玩具,以達到轉移孩子注意力的目的,大人和小孩都適用。

    無論用什麼樣的方法,大人在處理孩子的事情的時候,不要帶著我比你有經驗,我就是權威的心態,不要以擔心孩子做不好而用長輩的心態說教的方法對待孩子,越過孩子的情緒感受直接談事件的解決方法不會奏效,育兒的事情要多磨。

  • 2 # 鍋姐育兒

    這個問題非常有代表性也是我的心聲,我們家老二就是一言不合就哭,鬧還是其次,就是毫無道理的哭。我是每天越戰越勇,現在來分享下我的經驗。

    一、哭鬧分事情,分輕重緩急,分原則性。

    1、如果是跟姐姐或者其它小朋友搶東西,那麼哭鬧就讓她自己去解決吧。她是要把認為是她的玩具或者其它東西佔為所有,這是一個時間段的心理情緒的反饋,你跟孩子講道理根本解決不了,只能讓她自己去處理,家長儘量不出面,只要兩個不打架就行。我們在旁邊觀看戰況。

    2、如果是為了買一個玩具或者其它東西哭鬧不止,請立刻告訴孩子,就算哭得再厲害,鬧得再厲害,也不能買。這種行為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在第一次的時候我們就要把它扼殺在搖籃裡。讓孩子盡情的哭,我們不要去安慰不要去搭理她。哭完了哭累了自然就好了。

    3、如果是委屈了或者遇到困難了哭鬧,這個時候我們馬上要抱起孩子安慰她,鼓勵她告訴她爸爸媽媽愛她。讓她有安全感,讓她覺得當她有過不去的坎的時候她身後有強大的後盾支撐著她。讓她從小自信起來,內心強大起來。

    4、如果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哭鬧,這個時候請看一看孩子是不是身體不舒服有沒有發燒等,無原因的哭鬧大多與身體狀態有關。寶媽們要及時關注孩子的狀態。

    最後我想說:當你該向孩子說NO的時候就要立刻馬上執行。不能做的事情是堅決不能做的,任何事情也不是她透過哭鬧可以達到的。有目標就要靠自己的雙手努力達成。越是縱容孩子孩子的性格會越來越嬌慣,性格會越來越自私。堅持原則,教育一個從小明事理辨是非的孩子吧。我們一起努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賈寶玉和史湘雲之間有男女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