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機槍出現後還有騎兵嗎?
11
回覆列表
  • 1 # 哨兵小虎

    崤山小虎第145條回答。

    機槍出現後當然還有騎兵了。只不過騎兵已經不用於和機槍硬槓陣地戰了。

    騎兵的優勢是就是速度,而戰場上態勢瞬息萬變,在坦克、裝甲車、突擊車以及通訊指揮車沒有大量普及之前,騎兵依然有其存在的必然意義。

    一、追繳行進中的步兵。

    行進中的步兵,缺少摩托化的裝備,即使攜帶有機槍等武器,一時也難以展開,而此時正是騎兵快速衝鋒、大展神威的時候。

    二、剿滅部分的匪患。

    建國初期,我們最多有12支英雄的騎兵師,他們分佈在祖國的內蒙古地區、甘肅寧夏地區、新疆等地區,為我們國家在那個年代立下赫赫戰功。

    三、作為傳令兵發揮重要作用。

    交通不便,缺少通訊及交通工具時,傳令兵的作用則尤為重要。尤其是有些地方,有線裝置無法鋪設,無線裝置又無法覆蓋。只有騎兵才能發揮通訊傳輸的作用。

    四、用於拍電影等宣傳作用。

    內蒙古騎兵營是中國目前僅存的一支騎兵部隊,主要用於適應西部地區特殊的地理戍邊需求,同時承擔拍電影、民族慶典等禮兵任務。

    五、用於邊防線等車輛難以行進地區的巡邏作戰。

    在西北、新疆、西藏等地,機動車輛難以通行時,戰馬作為重要的交通工具,在現代社會依然有其的存在的意義。

    最後,讓我們向曾經立下赫赫戰功的騎兵部隊致敬。

    題外話:本文在回答時曾用了騎兵二師戰友會的一些圖片,以及目前仍存在的騎兵二營部分照片,在此一併表示敬意。

  • 2 # 兔哥哨位

    騎兵的歷史要早於機槍的歷史,冷兵器時,騎兵就是力量的像徵,可以說,自從人們訓養了馬匹,就把它用於了作戰,騎兵有很多優勢,速度快速,能負重長行,對於騎手而言,節省體力,戰鬥中能靠快速突擊,具高臨下的殺傷敵人,馬的速度和人揮舞兵器的速度相結合是具有很高的殺傷力的,同時馬對於騎兵也有保護作用,因此,騎兵在相當長的時期都是軍隊的重要突擊力量。機槍從一戰開始發展迅速,憑其高射速,連續性的火力成為殺敵利器,特別是對付騎兵的大面積突擊行為,有很好的打擊作用,但騎兵並不是因為有了機槍就消失的,機槍雖然利害,但騎兵如果運用得當也是有強大的突擊力的,特別是在炮火的掩下,騎兵順間即可突入敵陣地。騎兵的優勢其實就是依靠馬匹的特點而決定的,馬,善奔跑,速度快,行程遠,但馬必竟是動物,不可能長時間行動,也不可能負重太多,更重要的是它要吃飯,需要人養護,和人一樣沒有對武器的防護本能,和坦克,裝甲戰車比,無論行程,抗打擊性都差遠了,和汽車比,更沒有可比性。因此,隨著機械化技術的發展,騎兵不再輝煌,逐步被取代。

  • 3 # 軍警校報考志願

    1.當然有了,你這麼說讓亮劍裡面的孫得勝情何以堪,什麼叫有沒有,不止有,還是重要的兵種。

    2.騎兵在我們國家一直都是有的,而且以前的時候還沒有實現摩托化,更多的是騾馬化,也就是說騾子、馬這些當時都是算裝備的,每天都是有口糧的。

    3.我記得建國初期的閱兵,還有騎兵方隊出現。但是隨著摩托化的進一步發展,騾馬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目前在個別的邊防部隊還有少量的騎兵,其他的是已經很少了。

    4.但是你像國外,英國這樣的國家,皇家騎兵是一種國家形象的象徵,要不英國的馬術專案為什麼能夠那麼強呢。

  • 4 # 火器工坊

    很多人認為機槍的發明是騎兵退出戰爭一線的原因,這其實是個誤區。真正把騎兵從戰爭一線部隊降級成二線部隊的是機槍加壕溝或者碉堡這種戰術,並非機槍本身。而徹底淘汰了騎兵的則是機械化部隊的大規模運用。

    世界上第一款機槍是手搖加特林機槍是1860年由美國醫生理查·喬登·加特林發明,可笑的是機槍發明的初衷竟然是為了快點結束戰鬥,試圖透過減少戰鬥人員投入數量來減少人類的死傷。加特林發明之初,並未受到歐洲軍界的重視,因為當時仍是拿破崙戰術盛行的時代。

    美國南北戰爭末期,加特林機槍才被軍方大規模使用,1866開始,加特林機槍才作為制式武器被裝備入軍。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此時美國仍有數量龐大的騎兵部隊,而且在戰鬥中也被視為助理部隊。也就是說騎兵的地位並沒有被機槍所撼動。比如普法戰爭中,普軍和法軍都配有3到4個師的騎兵部隊。

    包括1884年改良後的馬克親機槍問世以後,騎兵仍然是軍隊中的大頭部隊。這個局面一直到八國聯軍侵華前後,當時列強開始採用了機槍加防禦工事的戰術,高輸出火力和強大防禦的結合,使得騎兵這種以機動性為優勢的部隊失去了用武之地,反而成為了高大的活靶子。這點在日俄戰爭中頗有提現,陸戰中,日軍騎兵就曾受到俄軍這種戰術的攻擊,最後損失慘重。

    一戰時英法德俄雖然仍有數量不小的騎兵部隊,但是其作用以被大大削弱。到一戰後期,坦克的出現以及摩托化部隊的普及,才徹底取代了騎兵曾經的地位。。

  • 5 # 紙上的宣仔

    騎兵這個兵種被制約並不是機槍出現後的事情。騎兵的地位在文藝復興之後就開始逐漸走下坡路了。在中世紀晚期和文藝復興時期出現的重甲騎士可以認為是人類歷史上騎兵的一個無法超越的巔峰,其人馬披掛的板甲,超過5米長的騎槍都是騎士輝煌的象徵。那個時候,重甲騎士排成騎牆衝鋒可以直接將意志不夠堅定的步兵方陣沖垮,而步兵手上的長弓對騎士的重甲卻產生不了什麼像樣的威脅。

    中世紀晚秋和文藝復興時期的重甲騎士,全身無死角的板甲和厚大敦實的騎槍是典型的特徵

    但在那之後,騎兵就開始衰落了。因為雖然鎧甲製造技術進步了,但是火槍火炮的製造工藝也進步了,弓箭不能威脅板甲,火槍可以,當時16世紀的西班牙重型火繩槍甚至可以達到3000J的出口動能,板甲根本無法抵擋。

    西班牙重型火繩槍

    所以慢慢的,騎兵變得無法直接衝擊步兵方陣,撕裂戰線,騎兵的地位和板甲一起衰落,板甲從全身板甲退化為3/4甲,又退化成一個胸甲;到了19世紀初,大多數騎兵已經不穿盔甲,也不執行衝擊步兵方陣的任務。雖然歐洲各國還保有胸甲騎兵,但這時候的胸甲也已經是榮譽象徵大於實際作用了。這個時候的線列步兵成了名副其實的“戰爭之神”。這個時候卡坐式刺刀已經發明,步兵可以排成空心刺刀方陣防禦騎兵進攻。若沒有大炮的配合,像胸甲騎兵和龍騎兵這一類的重騎兵已經很難起到撕裂戰線的作用了。

    19世紀的胸甲騎兵

    隨著時間的推移,後裝填式的線膛槍和線膛炮大量列裝部隊,19世紀後期,騎兵的日子更是不好過;所以基本上線膛槍和線膛炮發明之後,精準的射擊優勢就已經讓重騎兵基本退出歷史舞臺了;而輕騎兵本身機動性的優勢,還是可以起到戰場偵察,追殺逃敵和消滅對方偵察部隊和游擊隊的作用。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隨著密佈鐵絲網的塹壕和每分鐘幾百發,射程遠達1500米的機關槍投入戰場,騎兵基本上沒什麼用武之地,其高達的投影反而會成為機槍手最喜歡的目標。

    騎兵的機動性優勢也被汽車所追趕上。不過由於一戰時期的汽車效能不佳,產量也非常低,一直到二戰時期,主要參戰國的機械化實力大增,很多部隊雖然叫騎兵的名字,但是實際上是搭乘卡車進行機動的,比如美國第一騎兵師。不過像德國和蘇聯此時還沒有完成全部部隊的機械化,還保有相當數量的騾馬機動的部隊,騎兵還是有一定用武之地。所以騎兵一直到二戰時期仍然是有作用的,只是這個時候的騎兵作用基本上已經變成了偵察索敵的部隊了,打起來沒辦法吃硬。像德國就把射速高到變態的MG42編入到步兵班中,另外還有一挺MP40衝鋒槍。這種狀態下騎兵和步兵的輸出已經完全調過來了,幾倍於步兵的騎兵,要衝擊步兵設好的陣地都得跪了。

    二戰德國步兵班組構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文在寅提議案取消總統特赦權,自由韓國黨為何表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