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共關係的職能與基本原則
(一)公共關係的基本職能
1、採集資訊
採集資訊是指社會組織自覺地透過各種渠道採集與組織相關的資訊。
採集資訊的方法,第一是透過大眾傳播媒介來進行。對報紙上與組織直接或間接相關的資訊剪裁或記錄下來,然後再進行分類整理儲存,以備日後用。第二是透過問卷的方式來進行,選好調查物件和題目;然後有組織地進行。第三可以透過開座談會等方式來進行。此外,走訪、觀察也是獲取資訊的重要一環。
2、諮詢與建議
諮詢和建議即向社會組織就有關公共關係政策和行動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促進組織搞好公眾關係和管理,推動組織進一步發展。
3、傳播與溝通
傳播是指資訊、思想、觀念和情感的傳遞過程;溝通是指雙方之間的聯絡、通訊和意見系統。公共關係中的傳播溝通是在組織和公眾之間進行的雙向溝通,組織向其相關公眾提供它將要實施或正在實施的政策、行為等方面的資訊。同時接受來自公眾方面的資訊反饋。傳播溝通是公共關係的重要職能,也是實現公關目標的重要手段。透過傳播溝通,組織內部的公眾對組織的發展充滿信心,樹立自豪感和責任感。同時可以使外部公眾加深對組織的瞭解,增強好感,並得到社會公眾對組織的理解、信賴和支援。
4、聯絡與協調
聯絡與協調是指社會組織透過各種途徑與其公眾聯絡與交往,以增進理解、發展友誼、調和矛盾、促進和諧的功能。
協調組織與外部公眾的關係。組織外部包括的面比較寬,要協調的內容也很多。作為一個社會組織,涉及的外部關係是多方面的。因此,企業的公共關係應主動作好協調工作,以積極熱情、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外發展友誼,消除敵意,為企業創造良好的“人和”環境。有一點要明確的是,協調不是專對發生糾紛而言的。有時組織與外界並沒有發生糾紛,但在某些與組織緊密相關的問題上認識不一致,或產生一些隔閡或誤會,這時雖然沒有糾紛發生也要及時和有針對性地搞好協調。
(二)公共關係的基本原則
1、真實性原則
2、平等互惠原則
3、整體一致原則
4、全員公關原則
二、公共關係的目標——組織形象的塑造CIS
(一)組織形象的定義
組織形象是指社會組織及其行為,透過傳播媒介在公眾心目中的一種綜合反映,亦即公眾對組織的全部看法和綜合評價。
(二)組織形象的四個層次
1、組織的產品或服務形象
2、組織內部員工的形象
3、組織的外觀形象
4、組織的整體形象
(三)組織形象的塑造方法
1、用統一的整體規範、獨特的組織標誌樹形象
2、注重公眾美的心理體驗
3、發揮廣告的宣傳攻勢
4、以與眾不同的“差異”戰略樹形象
5、用精湛地道的服務樹形象
6、透過贊助社會公益活動樹形象
三、公共關係的傳播與溝通
(一)公共關係的傳播
傳播是人類交流資訊的一種社會性行為,是人與人之間、人與他所屬的群體、組織和社會之間,藉助語言文字或非語言文字的方式,直接或間接進行的資訊傳遞、接受與反饋的行為的總稱。
2、傳播媒介
(1)人際傳播媒介
常見的實施媒介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電話
②會議
④專題活動
⑤饋贈紀念品
⑥贊助
(2)大眾傳播媒介
①報紙
②雜誌
④電視
⑤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逐漸取代傳統媒體,以其受眾廣範、傳播迅速成為影響較大的大眾傳播媒介。
網際網路在資訊傳播中的優點有:
第一,匿名性。減少產生資訊傳遞和反饋的顧慮,一定程度上保證公眾的話語權,使得調研能夠進行。
第二,大眾傳播的寵兒。最廣泛的影響,最低成本的投入,最豐富的媒介應用,最寬闊的資訊平臺,最受關注的經濟成長方式,最廣大的釋出載體。資訊爆炸時代來臨的重要標誌。
第三,互動性。實時互動,無邊界交流和反饋,已經成為重要的公關利器。尤其是在公關危機處理方面。
第四,遠端會議的時效性,表現在公共關係有線和可視會議方面。
網際網路在資訊傳播中的缺點有:
第一,資訊的選擇困難。資訊量巨大,甄別困難,不確定資訊多。
第二,對虛假資訊和不利資訊的處理非常棘手。由於資訊釋出者可以採用假名,並且網路資訊釋出商和論壇非常多,對這些資訊的阻截不會有太大成效,對流言和惡語無法有效地直接制止。所以企業多采取在第一時間釋出宣告的方式。
第三,垃圾資訊導致相關公共關係調研的效果大打折扣。某網站的改版調查中,有效回收只佔全部發放調查冊的35%左右,嚴重影響了形象調查。
第四,安全危機時刻出現。網路病毒和駭客已經成為威脅企業資訊的重要物件。包括反病毒公司等網路安全組織都曾遭遇駭客門事件,不但影響公眾的訪問,還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了企業的形象。
3、傳播技巧
公共關係傳播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傳播具有客觀規律性,要求傳播活動必須尊重客觀規律,按公共關係總目標有步驟地進行。
(1)選擇適宜的時空環境
①選擇適當的傳播時機
②營造和諧的傳播氛圍
(2)運用恰當的公關語言
(3)名人效應
(4)製造新聞
(二)公共關係的溝通
1、定義
溝通是雙方在傳播、反饋、交流等一系列過程中獲得資訊。這種溝通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單向資訊傳遞,而是透過雙方的資訊溝通,使雙方在利益限度內最大程度地取得理解、達成共識。
2、型別
社會組織之間的資訊溝通,主要型別有以下幾種:
(1)正式溝通與非正式溝通
(2)單向溝通和雙向溝通
(3)橫向溝通和縱向溝通
(4)書面溝通和口頭溝通
四、如何用公共關係理論處理人際關係
(一)人際關係的調查
透過各種調查方法,對人際關係進行客觀、準確、可靠的調查,完成人際關係要素的定性與定量。
(二)人際關係的定位
人際關係定位分為以下五個步驟:
1、透過個人形象調查,確定個人目標。
2、根據個人目標,確定活動主題。
3、根據目標,確定受眾範圍。
4、選擇適當傳播方式。
5、編制預算。
(三)個人形象的傳播
根據公共形象定位,選擇合適的傳播工具及渠道,開展公共形象傳播的活動。
報紙
廣播
電視
網路
其他媒體
(四)個人形象的評估
1、對個人形象實施的評估標準有:
(1)瞭解個人的粉絲數量。
(2)改變觀點、態度的粉絲數量。
(3)發生期望行為與重複期望行為的粉絲數量。
2、個人形象評估的主要內容有:
(1)人際關係目標是否明確可行。
(2)人際關係主題是否鮮明恰當。
(3)人際關係活動形式是否新穎。
(4)人際關係活動的組織和實施狀況。
(5)個人的社會形象是否得到提高。
一、公共關係的職能與基本原則
(一)公共關係的基本職能
1、採集資訊
採集資訊是指社會組織自覺地透過各種渠道採集與組織相關的資訊。
採集資訊的方法,第一是透過大眾傳播媒介來進行。對報紙上與組織直接或間接相關的資訊剪裁或記錄下來,然後再進行分類整理儲存,以備日後用。第二是透過問卷的方式來進行,選好調查物件和題目;然後有組織地進行。第三可以透過開座談會等方式來進行。此外,走訪、觀察也是獲取資訊的重要一環。
2、諮詢與建議
諮詢和建議即向社會組織就有關公共關係政策和行動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促進組織搞好公眾關係和管理,推動組織進一步發展。
3、傳播與溝通
傳播是指資訊、思想、觀念和情感的傳遞過程;溝通是指雙方之間的聯絡、通訊和意見系統。公共關係中的傳播溝通是在組織和公眾之間進行的雙向溝通,組織向其相關公眾提供它將要實施或正在實施的政策、行為等方面的資訊。同時接受來自公眾方面的資訊反饋。傳播溝通是公共關係的重要職能,也是實現公關目標的重要手段。透過傳播溝通,組織內部的公眾對組織的發展充滿信心,樹立自豪感和責任感。同時可以使外部公眾加深對組織的瞭解,增強好感,並得到社會公眾對組織的理解、信賴和支援。
4、聯絡與協調
聯絡與協調是指社會組織透過各種途徑與其公眾聯絡與交往,以增進理解、發展友誼、調和矛盾、促進和諧的功能。
協調組織與外部公眾的關係。組織外部包括的面比較寬,要協調的內容也很多。作為一個社會組織,涉及的外部關係是多方面的。因此,企業的公共關係應主動作好協調工作,以積極熱情、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外發展友誼,消除敵意,為企業創造良好的“人和”環境。有一點要明確的是,協調不是專對發生糾紛而言的。有時組織與外界並沒有發生糾紛,但在某些與組織緊密相關的問題上認識不一致,或產生一些隔閡或誤會,這時雖然沒有糾紛發生也要及時和有針對性地搞好協調。
(二)公共關係的基本原則
1、真實性原則
2、平等互惠原則
3、整體一致原則
4、全員公關原則
二、公共關係的目標——組織形象的塑造CIS
(一)組織形象的定義
組織形象是指社會組織及其行為,透過傳播媒介在公眾心目中的一種綜合反映,亦即公眾對組織的全部看法和綜合評價。
(二)組織形象的四個層次
1、組織的產品或服務形象
2、組織內部員工的形象
3、組織的外觀形象
4、組織的整體形象
(三)組織形象的塑造方法
1、用統一的整體規範、獨特的組織標誌樹形象
2、注重公眾美的心理體驗
3、發揮廣告的宣傳攻勢
4、以與眾不同的“差異”戰略樹形象
5、用精湛地道的服務樹形象
6、透過贊助社會公益活動樹形象
三、公共關係的傳播與溝通
(一)公共關係的傳播
傳播是人類交流資訊的一種社會性行為,是人與人之間、人與他所屬的群體、組織和社會之間,藉助語言文字或非語言文字的方式,直接或間接進行的資訊傳遞、接受與反饋的行為的總稱。
2、傳播媒介
(1)人際傳播媒介
常見的實施媒介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電話
②會議
④專題活動
⑤饋贈紀念品
⑥贊助
(2)大眾傳播媒介
①報紙
②雜誌
④電視
⑤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逐漸取代傳統媒體,以其受眾廣範、傳播迅速成為影響較大的大眾傳播媒介。
網際網路在資訊傳播中的優點有:
第一,匿名性。減少產生資訊傳遞和反饋的顧慮,一定程度上保證公眾的話語權,使得調研能夠進行。
第二,大眾傳播的寵兒。最廣泛的影響,最低成本的投入,最豐富的媒介應用,最寬闊的資訊平臺,最受關注的經濟成長方式,最廣大的釋出載體。資訊爆炸時代來臨的重要標誌。
第三,互動性。實時互動,無邊界交流和反饋,已經成為重要的公關利器。尤其是在公關危機處理方面。
第四,遠端會議的時效性,表現在公共關係有線和可視會議方面。
網際網路在資訊傳播中的缺點有:
第一,資訊的選擇困難。資訊量巨大,甄別困難,不確定資訊多。
第二,對虛假資訊和不利資訊的處理非常棘手。由於資訊釋出者可以採用假名,並且網路資訊釋出商和論壇非常多,對這些資訊的阻截不會有太大成效,對流言和惡語無法有效地直接制止。所以企業多采取在第一時間釋出宣告的方式。
第三,垃圾資訊導致相關公共關係調研的效果大打折扣。某網站的改版調查中,有效回收只佔全部發放調查冊的35%左右,嚴重影響了形象調查。
第四,安全危機時刻出現。網路病毒和駭客已經成為威脅企業資訊的重要物件。包括反病毒公司等網路安全組織都曾遭遇駭客門事件,不但影響公眾的訪問,還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了企業的形象。
3、傳播技巧
公共關係傳播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傳播具有客觀規律性,要求傳播活動必須尊重客觀規律,按公共關係總目標有步驟地進行。
(1)選擇適宜的時空環境
①選擇適當的傳播時機
②營造和諧的傳播氛圍
(2)運用恰當的公關語言
(3)名人效應
(4)製造新聞
(二)公共關係的溝通
1、定義
溝通是雙方在傳播、反饋、交流等一系列過程中獲得資訊。這種溝通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單向資訊傳遞,而是透過雙方的資訊溝通,使雙方在利益限度內最大程度地取得理解、達成共識。
2、型別
社會組織之間的資訊溝通,主要型別有以下幾種:
(1)正式溝通與非正式溝通
(2)單向溝通和雙向溝通
(3)橫向溝通和縱向溝通
(4)書面溝通和口頭溝通
四、如何用公共關係理論處理人際關係
(一)人際關係的調查
透過各種調查方法,對人際關係進行客觀、準確、可靠的調查,完成人際關係要素的定性與定量。
(二)人際關係的定位
人際關係定位分為以下五個步驟:
1、透過個人形象調查,確定個人目標。
2、根據個人目標,確定活動主題。
3、根據目標,確定受眾範圍。
4、選擇適當傳播方式。
5、編制預算。
(三)個人形象的傳播
根據公共形象定位,選擇合適的傳播工具及渠道,開展公共形象傳播的活動。
報紙
廣播
電視
網路
其他媒體
(四)個人形象的評估
1、對個人形象實施的評估標準有:
(1)瞭解個人的粉絲數量。
(2)改變觀點、態度的粉絲數量。
(3)發生期望行為與重複期望行為的粉絲數量。
2、個人形象評估的主要內容有:
(1)人際關係目標是否明確可行。
(2)人際關係主題是否鮮明恰當。
(3)人際關係活動形式是否新穎。
(4)人際關係活動的組織和實施狀況。
(5)個人的社會形象是否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