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特別是那個
-
2 # CloudMedia
---儲存雞蛋的竅門
1。買回來的雞蛋一定要放在冰箱裡儲存。
放的時候要大頭朝上,小頭在下,這樣可使蛋黃上浮後貼在氣室下面,既可防止微生物侵入蛋黃,也有利於保證蛋品質量。
2。雞蛋忌與揮發性物質同裝運。
因此類物質如蔥、姜、辣椒等的強烈氣味會透過蛋殼上的氣孔滲入雞蛋中,加速雞蛋變質。
3。從冰箱中取出的鮮蛋要儘快食用,不可再久置或再次冷藏。
因雞蛋取出後在室溫下會“發汗”,小水滴中的細菌和微生物會很快透過蛋殼深入蛋液內層,所以雞蛋已不能保質,要馬上食用。
4。雞蛋存放前不可用水沖洗。
有些雞蛋的外殼很髒,人們喜歡清洗後再存放,以免汙染其他食品。
但清洗會破壞雞蛋原有的外蛋殼膜,使細菌和微生物暢通進入蛋內,加速雞蛋變質。可以用保鮮袋或膜包起來再放,就不會造成汙染了。
5。有獨立的存放空間
在沒有條件冷藏雞蛋的時候,要儘量用乾淨的紙或布做成雞蛋形狀的空穴,使每個雞蛋有獨立的存放空間,並且避免直接暴露在空氣裡。
這樣可以減少細菌和微生物侵入的機會,能夠延長雞蛋的儲存時間。
---煮雞蛋有學問
幾年前去德國實習,發現無論是在星級賓館還是在普通小旅館的自助餐桌上,雞蛋的位置不僅有兩堆,而且有“3”和“5”的標記。餐廳服務生告訴我們:“3”是指煮沸3分鐘的雞蛋,“5”是指煮沸5分鐘的雞蛋。
回到家後,做起試驗:將新鮮無破損的雞蛋洗淨後,涼水下鍋,開鍋後,分別計時3、5分鐘,撈出過涼。“3分鐘雞蛋”,蛋清熟而軟嫩,蛋黃剛要熟,略溏。“5分鐘雞蛋”,蛋清熟而嫩,蛋黃熟而不硬。
據營養學家介紹:不同煮沸時間的雞蛋,在人體內消化時間是有差異的。
“3分鐘雞蛋”是微熟雞蛋,最容易消化,約需1小時30分鐘;“5分鐘”雞蛋“是半熟雞蛋,在人體內消化時間約2小時;煮沸時間過長的雞蛋,人體內消化要3小時15分。
“5分鐘雞蛋”不僅軟嫩、蛋香味濃,而且有益人體營養。美國醫學界曾發表研究報告,24名成人每日吃兩個半熟蛋,6個星期後血脂並沒有上升,對人體有益的好膽固醇(HDL)反增加10%。
-
3 # 海之洋1868
可以吃的.(不過需要儘快食用)
因為根據研究表明:一般情況下,冰箱的溫度在2-5℃.在溫度2-5℃的情況下,雞蛋一般能放1個月左右.
鮮蛋在存放過程中須注意:
鮮蛋與生薑、洋蔥不能擺在一起,因為蛋殼上有許多小氣孔,生薑、洋蔥的強烈氣味會鑽入氣孔內,加速鮮蛋的變質,時間稍長,蛋就會發臭
回覆列表
可以。 儲存竅門———買回來的雞蛋一定要放在冰箱裡儲存,這大家都知道。但放的時候要大頭朝上,小頭在下,這你就恐怕不知道了吧?這樣既可防止微生物侵入蛋黃,也有利於保證蛋品質量。 雞蛋的是是非非 文章來源:海峽消費報 由於禽流感和膽固醇的關係,雞蛋也可能面臨下崗?更因受到平民百姓日益嚴重的“三高”問題株連,雞蛋的好名聲彷彿一夜之間宣告作廢。誰是誰非,孰輕孰重?在眾多說法中,我們終於忍不住想問:雞蛋就真的不能吃了嗎? 愛上雞蛋五理由 一個雞蛋所含的熱量相當於半個蘋果或半杯牛奶,但營養成分卻遠遠大於它們的總和。何止這些?雞蛋還有以下五個優點,所以你對雞蛋的防範之心應該解除吧? 理由1:健腦益智 雞蛋黃中的卵磷脂被吸收後釋放的膽鹼可避免智力衰退,並改善記憶力。 理由2:保護肝臟 雞蛋中的蛋白質對肝臟有修復作用。且蛋黃中的卵磷脂還可促進細胞再生,提高人體血漿蛋白量,增加代謝和免疫功能。 理由3:防止動脈硬化 美國營養學家和醫學工作者用雞蛋來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獲得了出人意料的驚人效果。 理由4:預防癌症 雞蛋中的維生素B2可分解和氧化人體內的致癌物。雞蛋中的硒、鋅也具有防癌作用。 理由5:延緩衰老 人們稱雞蛋為“理想的營養庫”,原因在於它含有人體中幾乎所需要的所有營養物質。 誤會雞蛋六宗“罪” 誤區1:常吃會導致膽固醇偏高 不會,因為蛋黃中含有較豐富的卵磷脂,是一種強有力的乳化劑,能使膽固醇和脂肪顆粒變得細膩,順利透過血管壁而被細胞充分利用,從而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而且蛋黃中的卵磷脂被消化後還可釋放膽鹼,它可以提高腦功能,增強記憶力。 誤區2:生吃更有營養 生吃雞蛋不僅不衛生,易引起細菌感染,而且也不營養。因為生雞蛋含有抗生物素蛋白,會影響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導致食慾不振、全身無力、肌肉疼痛等“生物素缺乏症”。另外,生雞蛋內含有“抗胰蛋白酶”,會破壞人體的消化功能。至於那些經過孵化、但還沒有孵出小雞的“毛雞蛋”,就更不衛生了。 誤區3:產婦多吃雞蛋好處多 怎麼會呢?產婦分娩,體力消耗較大,消化吸收功能減弱,肝臟解毒功能也隨之降低。大量食用雞蛋反倒增加肝、腎的負擔,引起消化不良。過多攝入還對人體毒害較大,會出現腹部脹悶、頭暈目眩、四肢乏力、昏迷等症狀。一般情況下,產婦每天吃3個左右的雞蛋就足夠了。 誤區4:紅殼蛋比白殼蛋營養價值高 不會。蛋殼顏色是蛋殼在生殖腔中形成的色素沉積而成。據實驗證明,同等條件下餵養的雞,產下的紅殼蛋和白殼蛋所含營養成分完全一致。 誤區5:茶葉蛋味美健康 不對。剛煮好的茶葉蛋味香,不假。但實際上,茶葉蛋含酸化物質,與雞蛋的鐵元素結合容易刺激胃腸,以至影響消化。 誤區6:“功能雞蛋”會更好 正確食法應該是缺什麼吃什麼。市面上富含鋅、碘、硒、鈣等各種“功能雞蛋”的問世讓世人看花了眼。事實上,並非所有的人都適合食功能雞蛋。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缺功能雞蛋中所含的營養素。因此,選擇功能雞蛋要有針對性。 聰明吃雞蛋 雞蛋的吃法可謂多種多樣,就營養的吸收和消化率來講,煮蛋為100%,炒蛋為97%,嫩炸為98%,老炸為81%,生吃為40%。由此看來,煮雞蛋是最佳吃法。 吃法1:煮雞蛋 關鍵在於掌握時間,一般8-10分鐘為宜。煮的太生或太熟,都不利於蛋白質的吸收。 吃法2:攤雞蛋 忌用大火。因為溫度過高,雞蛋中的蛋白質會破壞分解,尤其顏色深,炸得焦脆的雞蛋,營養損失更厲害。但火太小也不行,時間相對長,水分會丟失掉。攤雞蛋最好用中火。 吃法3:蒸蛋羹 雞蛋羹是否能蒸好,主要取決於是否攪拌得好。攪拌時,應使空氣均勻進入,且時間不能過長。氣溫在20℃以下,時間為5分鐘;氣溫在20℃以上,時間應該再短些。攪勻後放入油鹽,略攪後再放入蒸鍋,蒸出雞蛋會鬆軟滑嫩。 吃法4:打蛋花 在湯滾之際加入幾滴醋,蛋汁入水就成漂亮的蛋花了。 吃法5:炒雞蛋 炒雞蛋忌放味精。因為雞蛋中本身含有穀氨酸和氯化鈉,加溫後這兩種物質會生成新的物質,即穀氨酸鈉,它為味精的主要成分。這樣雞蛋本身的鮮味就會被掩蓋。 友情提醒:不管怎樣做,雞蛋都要細嚼慢嚥,否則會影響吸收和消化。對兒童來說,還是蒸蛋羹、蛋花湯最適合,因為這兩種做法極易被兒童吸收。 小貼士 ●如何挑雞蛋———把蛋拿在手上,輕輕抖動使蛋與蛋相互碰擊,細聽其聲。良質鮮蛋,蛋與蛋相互碰擊,聲音清脆,手握蛋搖動則無聲。 ●蛋殼妙用———將雞蛋殼洗淨打碎,放入鐵鍋內用文火炒黃(不能炒焦),然後碾成粉,越細越好。每天服一個雞蛋殼的量,分2-3次在飯前或飯後用水送服,對十二指腸潰瘍和胃痛、胃酸過多的患者,有止痛、制酸的效果 ●儲存竅門———買回來的雞蛋一定要放在冰箱裡儲存,這大家都知道。但放的時候要大頭朝上,小頭在下,這你就恐怕不知道了吧?這樣既可防止微生物侵入蛋黃,也有利於保證蛋品質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