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比想象中勇敢

    經常灸陰道有什麼好處?灸治療法(一)  灸法是應用艾葉製成的艾絨或其他藥物放置在體表穴位上燒灼溫熨,利用烤灸的熱力透入肌膚,起到溫和氣血,扶正祛邪,調整內臟的生理功能,從而達到養生保健的作用。  《靈樞·官能》說:“針所不為,灸之所宜。“可補針藥之不足。清代吳亦鼎《神灸經論》載:“夫灸取於人,以火性熱而至速,體柔而用剛,能消陰翳,走而不守,善入臟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經,入三陰,理氣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說明用艾葉作灸料,具有溫通經絡,行氣活血,祛溼逐寒,回陽救逆及防病養生保健的功效。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艾灸有溫養細胞,促進細胞新陳代謝,旺盛迴圈,增加抗體,改變血液成分,調整組織器官的平衡功能。由於該療法具有特殊的療效,故近代應用極其廣泛。  【操作方法】  (一)艾炷灸  用艾絨捏成上尖底平的圓錐形小體,安放在穴位上,點燃其尖端以施灸,每燃燒1枚艾炷即為1壯。施灸的壯數多少,可根據疾病的性質、病情的輕重、體質的強弱而定。艾炷灸又分直接灸和間接灸兩種。  1.直接灸又叫著膚灸、明灸。是將灸炷直接放置在面板穴位上施灸,按其對面板刺激程度的不同,又分為瘢痕灸和無瘢痕灸兩種。  (1)瘢痕灸又稱化膿灸。是將艾絨製成麥粒大的艾炷直接置於穴位上施灸,使區域性面板灼傷後起泡化膿,成為灸瘡,癒合留有瘢痕。  體位的選擇和點穴 因灸治要安放艾炷且時間較長,故要求體位舒適、平正,並正確點穴。  艾炷的按放和點火按要求備置艾炷,艾絨中可加芳香性藥末,如丁香、肉桂等,以利於熱力的滲透。然後在施灸的穴位上塗敷少量的大蒜汁或凡士林,以增加對面板的粘附和刺激作用。艾炷安置後用線香點燃其尖端,當艾炷燒至面板有灼痛感,醫生可在穴位周圍用手拍打,以緩解疼痛。灸完一壯後,用棉球蘸水抹淨艾灰,再依法續灸,一般灸7~9壯。  敷貼藥膏灸畢,於灸穴處敷貼藥膏,加以封護。封護灸瘡以免衣物摩擦,並促使潰爛化膿。每日1次,1~2星期,膿水多時每日2次。膿水漸少,最後灸瘡結痂脫落,區域性留有瘢痕。  此法適用於哮喘、瘰癧、慢性胃腸病和體質虛弱等病症,對高血壓患者有預防中風的作用。常人施以灸法,還有較好的防病健身作用。  (2)無瘢痕灸又稱非化膿灸。是用艾絨製成麥粒大小的艾炷,置於穴位或病變部位上施灸,以患者稍感灼痛為度,施灸後面板不起泡或起泡後不致誘發成灸瘡,灸後不遺留瘢痕。  將艾絨製成麥粒大小艾炷。在施灸穴位上塗少量凡士林,使艾炷固定粘附於穴位上,點燃艾炷。當艾炷燃燒2/3時,患者稍覺有灼痛時,將艾炷取下,更換艾炷續灸。以區域性面板出現紅暈為度,可連續灸3。7壯,灸後不用膏藥敷貼。  此法適用於虛寒輕證、網球肘、陽痿、痛經和小兒發育不良等。  2.間接灸施灸時在艾炷與穴位之間墊一隔物,將艾炷點燃施灸。施灸時既發揮艾灸的作用,又發揮藥物的功能,因而具有特殊的療效。可分多種灸法,茲介紹如下。  (1)隔鹽灸 是用食鹽作隔墊物而施灸的一種灸法,用於臍窩部。將純淨乾燥的食鹽填平臍孔,上置大艾炷施灸。當患者感到溫燙時,將大艾炷剩餘部分去掉,換炷不換鹽,以感到溫熱舒適為度,可灸3~9壯。  此法有回陽救逆,固脫的作用。適用於急性腹痛、吐瀉、痢疾、四肢厥冷、中風脫證等。  (2)隔姜灸是用薑片做隔墊物而施灸的一種灸法。將鮮生薑切成厚約0.5釐米的薄片,在中心處用針穿刺數孔,以便熱力傳導。將薑片置於穴位上,再將艾炷置於薑片上,點燃施灸。當患者感覺溫熱,區域性面板汗溼紅暈時,可換艾炷再灸,不換薑片,灸3~7壯。如初灸l~2壯時,自覺灼痛,可將薑片略向上提起,然後放下,此種灼痛非真熱,是藥性刺激所致,故必須以小艾炷灸之,如灼痛不可忍耐,可移動薑片,然後再灸之。  此法適用於一切虛寒病證、腸胃證候和虛弱證證,尤其對嘔吐、洩瀉、腹痛、遺精、早洩、痛經等有較好的療效。能起到解表散堅,溫中止嘔,補腎治洩作用。  (3)隔蒜灸是用蒜作隔墊物而施灸的一種灸法。將新鮮的獨頭紫皮大蒜切成 0.1~0.3釐米厚的薄片,或將大蒜搗成泥狀製成薄餅,置於穴位或患處的頂端,艾炷置蒜上灸。對癰、疽瘡、癤等施灸的程度,不知痛者灸至知痛為止,知痛者灸至不知痛為度。每穴一次須灸足5~7壯,以灸處泛紅即可.每日或隔日1次。  此法多用於治療慢性腫瘍、瘡、癰、肺癆、腹中積塊、類風溼性關節炎等。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起到清熱解毒,消腫發散,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的功效。  (4)隔蔥灸 是用蔥作隔墊物而施灸的一種灸法。將蔥白切成厚0.3~0.5釐米數片,或將蔥白搗爛如泥,平敷於臍中及四周.或敷於患處,上置大艾炷數個施灸。灸5~ 10壯,以患者自覺溫熱不灼痛為度。  此法適用於虛脫、腹痛、尿閉、疝氣及乳痛等。  (5)隔芹菜根灸 是用芹菜根作隔墊物而施灸的一種灸法。取鮮芹菜根1枚,去鬚根,洗淨,切成貳分硬幣大小,厚約0.2釐米的薄片,上置中、小艾炷交替施灸,每穴每次灸3~5壯。  此法適用於陰虛引起的手足煩熱,肺癆引起的骨蒸勞熱,心腎不交引起的失眠、眩暈、高血壓及高脂血症等。  (6)隔藥餅灸 是用藥餅作隔墊物施灸的一種灸法。分有附子餅灸、豆豉餅灸、葶藶餅灸、巴豆餅灸、香附餅灸等,其中最常用的是附子餅灸和豆豉餅灸。附子辛溫大熱,有溫腎壯陽,祛腐生肌作用,故適宜治療各種陽虛病症,如陽痿、早洩、遺精、癰疽初起、瘡瘍久潰不愈等。  豆豉餅灸對癰疽發熱、頑瘡、惡瘡腫硬不潰或潰後久不收斂、瘡色暗者最為有效,有散洩毒邪的作用。  (二)艾卷灸  是用質地柔軟、疏鬆而又堅韌的桑皮紙  把艾絨裹起來,捲成直徑約1.5釐米的圓柱形,越緊越好,卷緊後用膠水或漿糊封口而成。稱為艾條灸。將艾條點燃一端後在施灸部位(穴位)重灸即可。  1.艾條灸可分為溫和灸、迴旋灸和雀啄灸三種。  (1)溫和灸將艾條燃著的一端靠近穴位燻灼,距面板2~3釐米,以患者有溫熱舒適為度,可固定不移,每處灸5~10分鐘,至面板稍有紅暈。  此法有溫通經脈,散寒祛邪作用。適用於慢性病、風寒溼痺等病症。  (2)迴旋灸 又稱熨熱灸。將點燃的艾條懸於施灸的部位平行往復迴旋移動,使面板有溫熱感,距面板2~3釐米,灸20~30分鐘。  適用於病變面積較大的風溼痛、神經性麻痺及面板病等。  (3)雀啄灸將點燃的艾條於施灸部位上約3釐米高處,對著穴位,像小鳥雀啄米樣,一起一落,忽近忽遠地灸,每處灸5分鐘。  此法有溫陽起陷作用。適用於灸治急性病、兒童疾患、胎位不正、無乳等病證。  2.雷火針灸 又稱“雷火神針”。是用藥物加上艾絨製成的艾條點燃後按壓熨於穴位。雷火針首見於《本草綱目》卷六、神針火灸。  製法艾絨60克,沉香、木香、乳香、茵陳、羌活、乾薑、穿山甲各9克,麝香少許,共研細末,和勻。取桑皮紙1張,寬約30釐米,攤平。先取艾絨24克平鋪在紙上,取藥末6克均勻摻在艾絨裡,卷緊,用雞蛋清塗抹,再糊上桑皮紙一層,兩頭餘空約3釐米,捻緊即成,陰乾勿令洩氣。最好置備2支以便交替使用。  用法點燃藥條一端,在施灸的穴位上覆蓋lO層棉紙或5~7層棉布,將艾火隔著紙或布緊按在穴位上,使溫熱之藥氣,透入穴位深部。如患者感覺過燙,可將艾條稍提起,待熱減再灸,如此反覆,每穴按灸10次,每日灸1次,10次為1個療程。  此法以芳香走竄的藥物作藥引,有祛風散寒,利溼通絡的作用。多用於風寒溼痺、痿證、腹痛、洩瀉等病症。  3.太乙針灸 又稱“太乙神針”。是應用藥物艾條施灸。在雷火針的基礎上改變藥物處方而成。  製法艾絨90克,硫黃6克,麝香、乳香、沒藥、松香、桂枝、杜仲、枳殼、皂角刺、細辛、川芎、獨活、穿山甲、雄黃、白芷、全蠍各3克。  用法施灸方法與“雷火針灸”同。  此法可消散瘀血,再生新血,祛除寒邪,緩解病痛。適應證廣泛,尤其對風寒溼痺、頑麻、痿證及半身不遂等病症療效較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家散養的雞會比現代養雞場飼養的雞更好吃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