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街邊乞討楊十一
-
2 # 鹿用招聘
被喪文化綁架的90後
90後是這兩年來被消費得最多的世代。
在80後的眼裡,90後是垮掉的一代。
90後沒有擔當和責任感,眼裡只看得到對自己的好處。他們不能吃苦,連加班都不情不願的,不懂得付出和感恩,不給錢就不肯工作。對著上級也不討好,敬酒都不懂。
在00後的眼裡,90後是被拋棄的一代。
90後是中年阿姨叔叔了吧,好像沒有什麼存在感。
一名00後CEO就曾在節目上說:「當我拿幾十萬上百萬的投資和獎金的時候,很多成年人還在打著王者榮耀,拿著基本工資,過著十年如一日生活……」
有人用一百倍的努力去做好一件事情,結果可能還是一兩分,於是繼續保持60分的工作能力,再也不想製作什麼驚喜。
有人對著晚點兩小時的外賣員大發脾氣,結果還是沒有改變餓肚子的事實,想到大家活著都不容易,於是放下了差評的念頭,默默讓氣氛變得和平。
有人打遊戲連輸10場,遇到豬隊友也不想說些什麼,反正下次打上來就好了。
在很多人的眼裡,90%的90後都將自己對號入座。不為什麼,就因為放棄努力,不再和那些看似打不過的事物抗爭,真的很舒服。用這樣的標籤來保護自己,彷彿就能緩解高速發展的時代裡蔓延的焦慮。
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第一批90後已經禿頭了,第一批90後胃已經垮了,第一批90後已經被寫死了……
於是在別人眼裡,喪和破罐子破摔,真的是90後的核心精神。
90後只是一無所有的一代作為中華上下五千年的一代獨生子女,在奮鬥的年齡碰上太多變化了。
我們上小學的時候,讀大學不用錢;上大學的時候,讀小學不用錢。
考大學的時候拼死拼活,一畢業就趕上就業形勢嚴峻。
出來還發現,遍地本科、碩士,就連找物件都碰上男女比例失調。
想結個婚,還遇上房價暴漲;想安安穩穩當個都市白領,又遇上個稅改革(“單身稅”瞭解一下),工資再一次縮水。不結婚生孩子,就可能要將一部分工資作為養老金、生育基金被扣除,一邊養著老人一邊養著別人的娃。
壓力重重之下,年輕人連自己的儲蓄都存不起來,談何幸福?
這是一個現實的社會,沒有房子和存款是多少人結婚路上的阻礙?而婚後生活也不易啊,“1+1=3”的家庭人情、家庭開支、工作職場、生兒育女……組合了家庭,所有的壓力都交由年輕一代來承擔。
我們是一無所有的一代,雖然窮但也在努力掙扎著。我們已經形成自己的世界觀,需要一輩子去還清的房貸、需要花費前半生去拼搏的事業和家庭,光是維持住現有的生活狀態我們已經竭盡全力,請給我們年輕人時間攢點錢吧……
-
3 # 郭施亮
對於90後這一個群體,實際上還是處於比較尷尬的發展狀況,而在實際情況下,當90後逐漸步入社會之際,帶給他們的,莫過於高房價、缺乏暴富機會以及真實通脹率不低的生活環境。本來,剛剛步入社會,往往會懷有不少的夢想,意在做一番大事業。然而,夢想敗給了現實,僅僅是租房子已經消耗掉他們一半以上的薪酬,省吃儉用後,再加上六個錢包的幫助,或許只能夠勉強繳納首付款,而後結婚之後,基本上也成為了月光族,能夠有儲蓄的人,似乎已經是比較了不起的群體。由此可見,對於90後平均月儲蓄只有1339元,很大程度上還是一種無奈與被動,但在生活開支成本高居不下的當下,能夠有儲蓄還是比較理想的狀態。此外,仍可能與90後超前消費的價值觀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絡性,但無論是80後還是90後,他們所揹負的經濟壓力,還是非常巨大的。
-
4 # 陸燕青
“90後”平均每月儲蓄只有1339元,是因為他們消費理念的超前化,被西方國家的提前消費、透支消費所誤導。此類現象國家有必要進行正面引導,從而抵制西方消費觀念對青年一代的腐蝕。
“90後”面臨的職場競爭壓力很大,又錯過房地產紅利時代。對於他們來說,“活在當下”就是他們的人生觀,不會太考慮很多年以後的生存狀態。所以各種校園貸,消費貸等,90後是主力軍。他們喜歡提前消費,然後慢慢還款,所以導致儲蓄很少。 跟80後完全不同。這個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不能因此就給90後套上“垮掉一代”的帽子,畢竟年輕就是最大的優勢。“90後”結婚生子之後,慢慢也會逐步成熟起來。改變他們的消費理念,既要有方法,又要有耐心,否則欲速則不達,事與願違。
然而,如果任由其隨意消費並發展下去,家長以及社會不聞不問;最後這群體只能成為網路貸款以及高利貸的犧牲品,無益於其婚姻家庭,對國家未來發展不利。
-
5 # 早餐么么
90後平均每月儲蓄只有1339元,這很奇怪嗎?這一點都不奇怪。
首先,通脹率遠遠快於工資上漲的速度。我們先來看看,央行公佈的近幾年的年通貨膨脹率:
2014年:7.5%
2015年:12.8%
2016年:8.5%
2017年:7.5%
甚至按基本物價計算,78年至今40年內貨幣貶值了60倍,但是有多少人的薪資漲幅是可以到達這個水平的呢,寥寥無幾。吃喝住用行,什麼都漲價了,物價一年比一年貴,錢越來越不值錢,關鍵是工資也不見漲。
其次,每月的房租佔據月薪的一半。2018年上半年,北京市住房租賃的月租金均價為4649元/套,比2017年同比上漲300多元,這個平均漲幅如果放在年輕人居住的社群,恐怕還要繼續放大。
相當於在北京,一個月入萬元的白領,需要支付一半的工資來供房租,但即使是北京這樣的超一線大城市,又有多少人的薪資還是徘徊在5000元上下呢?
所以,當房租佔了工資的一半,你還覺得每個月1339的儲蓄很少嗎?並且,我們還不能忽視的是,房租還一直在漲。
再次,除去日常生活開銷,不成負的就已經很不錯了,還哪來的儲蓄。10000元月薪,足額繳稅,扣除五險一金,剩餘7500元不到,如果再扣除房租4649元,那麼還剩餘2851元。2851元能幹嗎?它需要承擔手機通訊、吃飯、服裝、娛樂等方面的花費,真的夠嗎?所以,想想吧,能不借貸消費就已經很不錯了,還能有1339元的月儲蓄,這可以稱之為是生存中一項多麼了不起的工程了。
最後,問問35歲以上的中年人,誰不是大部分揹負著房貸和車貸等等貸款,他們就輕鬆了嗎?也並沒有。前有42歲中興程式設計師跳樓自殺(因其揹負了幾百萬的房貸,一個人要養活兩個孩子,老婆不上班,還有幾個老人需要贍養,突然接到被公司辭退的通知,心理無法承受,跳樓自殺。),後有44歲萬達女高管跳樓自殺(疑因工作壓力大,無法消解壓力和難題。)所以,中年人就過得好了嗎?真的不見的了,有多少中年人,活得像困獸。
現在社會下,90後更崇尚的是怎麼開心怎麼活,至於有沒有儲蓄或者儲蓄多或少,也不是憑藉個人之力就能輕鬆解決的事情。再說了,導致這個後果的原因,除了個人的因素,更多的應該是反思這個社會到底怎麼了?為什麼生存這麼艱難,活下去就這麼困難?
所以,90後是不是垮掉的一代呢?為什麼會垮掉?還有,這個問題,僅僅是90後所面臨的嗎?這不應該也是社會思考的問題嗎?
早餐君記得有句話說得很好:我連現在都顧及不了,你跟我談什麼以後呢。生而為人,我們是為了不斷獲得,而不是為了獻祭。
8月27日,媒體報道,近日釋出的2018《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報告資料顯示在受訪的18至34歲之間的年輕人中,平均每人每月儲蓄只有1339元。
不止如此,在職時間從43個月驟減到了19個月,95後甚至連一年都沒扛住。
這些事情是否真的像噴子們說的:
90後是垮掉的一代呢?
回覆列表
咋了嘛,又不是大部分,總有人多總有人少,看?看什麼看,好好工作,努力學習就完事了,出這個問題的人真的是腦子抽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