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79449354643

     主要分為“威彩”(以較飽和的色彩為主調)和“淡彩”(以三間色為主調)兩類,廣州刺繡、潮州刺繡。

    粵繡亦稱“廣繡",是產自廣東地區的刺繡品。與黎族所制織錦同出一源。明中後期形成風格,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是產於廣東地區的刺繡品,以潮州和廣州為中心。

    粵繡的特點是:一是用線多樣,除絲線、絨線外,也用孔雀毛捻縷作線,或用馬尾纏絨作線。二是用色明快,對比強烈,講求華麗效果。三是多用金線作刺繡花紋的輪廓線。四是裝飾花紋繁縟豐滿,熱鬧歡快。常用百鳥朝鳳、海產魚蝦、佛手瓜果一類有地方特色的題材。五是繡工多為男工。繡品品種豐富,有被面、枕套、床楣、披巾、頭巾、臺帷、繡服、鞋帽、戲衣等,也有鏡屏,掛幛。

    粵繡始於唐朝。關於廣繡有一段真實的故事。唐代一個叫盧媚孃的14歲廣東姑娘在一幅一尺見方的絲絹上繡出一卷佛經《法華經》,字型比粟米還小,而且點畫分明。這個故事表明廣繡的歷史是如此悠久綿長,技藝是多麼的卓越超凡。廣繡發展到明朝,已經成為民間重要的手工業之一。

    明正德九年(1514),一個葡萄牙商人在廣州購得龍袍繡片,回國獻給國王而得到重賞,從此廣州繡品名揚海外,每年都有不少產品輸出國門。嘉靖三十五年(1556),葡萄牙人克羅茲看到珠繡花鞋等一些廣繡工藝品而發出“絕妙的工藝品”的驚歎。那時廣州刺繡藝人已經達到極高水準,能夠嫻熟地和創造性運用絨線繡,用孔雀毛、馬尾作線縷和勒線,用金線和銀線刺繡。

    明末到清朝中期是廣繡業的繁盛時期。英國商人開始來樣加工。由於來樣設計色調豐富,突出了西洋畫的藝術特點,運用了透視和光線折射原理,故對廣繡產生深遠的影響。廣繡開始從民間小作坊小批次生產逐漸向商品生產轉型。室內裝飾和日用衣飾的廣繡產品大量生產,使之出口進入了全盛時期。到了清朝中期,由於粵劇和粵曲的繁榮,使廣繡又增加了一類新品種——粵劇戲服。當時廣州狀元坊製作的戲服已享譽國內,連宮廷戲班也慕名前來定製。乾隆年間廣繡業已成行成市,繡坊、繡莊多達50家,從業人員3000多人。

    清末民初時期,廣繡業仍然保持發展勢頭。1929年在廣州舉行的四省市繡品展覽競賽中,廣繡以“孔雀牡丹”、“番獅”、“雪地風景”等作品參展,被評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霜成巴黎大腿,快攻中傳出絕妙弧線球助隊友破門,球迷高呼:世界級傳球,你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