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公元前2064年——前512年),夏朝至西周時期諸侯國,都城為徐城(今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前512年,被吳國所滅,延續1552年。
在大禹治水的過程中,得到了伯益的支援,大禹晚年曾準備傳位於伯益。公元前2070年,禹的兒子啟成立夏朝。前2064年,伯益被夏啟殺。為了籠絡人心,夏啟一面以重禮安葬伯益,一面將伯益的二兒子若木封于徐,即山東中南部,郯城一帶,這就是徐國的創始。自此之後,徐華人以國為姓,若木,也就成了後世徐姓公認的血緣始祖。
西周初期,徐國參與了以武庚為首的抵制周公的東征,徐國的駒王起兵直接攻周,一直打到黃河邊上。
徐國區域先在魯南郯城一帶,後遷至泗縣、泗洪。徐偃王時最為強盛,疆域擴大到整個蘇北、皖中、魯南等江淮廣大地區,成為東夷集團中最大的國家,周穆王也承認徐君為東夷諸侯的盟主。後彭城因徐國而改名,成為九州之一的徐州。徐偃王頗得百睦鄰擁護,四周有36個國家都向他朝貢。徐國的復興引起西周擔心,前963年,周天子命楚國舉兵伐徐,徐偃王棄國而走。後徐偃王在浙江寧波終被追殺,投海而死。周天子在擊敗徐偃王后,於前922年又封徐偃王的次子寶宗為爵,置都彭城,繼續治理徐國。
前512年夏,吳王闔閭派出使臣,責令徐國和鍾吾國交出領兵在外不回的公子掩餘和燭庸(前吳王僚的兩個弟弟)。徐君為吳姬所出,與這兩個公子為近親,不願意加害他們。二國拒不從命,並私自放走二公子,讓他們去投奔楚國。
前512年冬,吳王闔閭派孫武、伍子胥率部北渡淮河伐徐,徐王章羽披髮文面,綁縛自己,領著妻子跪求保留國土,闔閭不準。章羽帶著王室族人逃奔楚國,徐國自此失去國號。
徐國(公元前2064年——前512年),夏朝至西周時期諸侯國,都城為徐城(今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前512年,被吳國所滅,延續1552年。
在大禹治水的過程中,得到了伯益的支援,大禹晚年曾準備傳位於伯益。公元前2070年,禹的兒子啟成立夏朝。前2064年,伯益被夏啟殺。為了籠絡人心,夏啟一面以重禮安葬伯益,一面將伯益的二兒子若木封于徐,即山東中南部,郯城一帶,這就是徐國的創始。自此之後,徐華人以國為姓,若木,也就成了後世徐姓公認的血緣始祖。
西周初期,徐國參與了以武庚為首的抵制周公的東征,徐國的駒王起兵直接攻周,一直打到黃河邊上。
徐國區域先在魯南郯城一帶,後遷至泗縣、泗洪。徐偃王時最為強盛,疆域擴大到整個蘇北、皖中、魯南等江淮廣大地區,成為東夷集團中最大的國家,周穆王也承認徐君為東夷諸侯的盟主。後彭城因徐國而改名,成為九州之一的徐州。徐偃王頗得百睦鄰擁護,四周有36個國家都向他朝貢。徐國的復興引起西周擔心,前963年,周天子命楚國舉兵伐徐,徐偃王棄國而走。後徐偃王在浙江寧波終被追殺,投海而死。周天子在擊敗徐偃王后,於前922年又封徐偃王的次子寶宗為爵,置都彭城,繼續治理徐國。
前512年夏,吳王闔閭派出使臣,責令徐國和鍾吾國交出領兵在外不回的公子掩餘和燭庸(前吳王僚的兩個弟弟)。徐君為吳姬所出,與這兩個公子為近親,不願意加害他們。二國拒不從命,並私自放走二公子,讓他們去投奔楚國。
前512年冬,吳王闔閭派孫武、伍子胥率部北渡淮河伐徐,徐王章羽披髮文面,綁縛自己,領著妻子跪求保留國土,闔閭不準。章羽帶著王室族人逃奔楚國,徐國自此失去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