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幼兒向媽
-
2 # 聊愈師小卡
首先您得去回想一下,您是從哪裡感覺到孩子開始叛逆了呢?
減少溝通、不再順從、頂嘴、和父母對著幹、不好好讀書、不親近父母、做出格的事…… 是這些一反常態的舉動對嗎?
那我們得從原本“一切正常”的相處模式開始看起。
恕我直言,有不少中國家庭教育都是一種“所有制”的模式。當然這在育兒的前期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當他還是一個形態弱小、心智簡單的生命,並且父母在養育的過程中又事無鉅細照料,這種不自覺的“所有感”就會出現。
更為重要的是,因為父母在孩子幼年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輸出的價值觀,是更加容易被孩子吸收接納的,也就是說,在一開始,父母的確是可以塑造孩子的一部分人格的。那麼這種掌控感和所有感就會更容易產生。
我所認識到的孩子裡,有十分幸運的,她在成長的過程中所建立的觀念,非常貼近一個“合格的準成年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自覺學習又懂事的孩子。她可以意識到學業對於自己的重要性,即她是在“給自己學習”;同時她也明白這些自己負責的學業,如果因為不努力而留下遺憾,那麼這個代價需要自己承擔。
但是更多的孩子沒有那麼幸運,由於興趣以及辨別力的差異,他們吸收的觀念有可能“偏離正軌”。例如熱愛遊戲、厭倦書本、渴望稱為網紅、對戀愛比學業上心等等。或者並不是觀念,而是一些客觀因素,比如某一門學科受挫、一次考試失利,這些情緒上放大化了的原因。
那麼如何與這樣的孩子相處呢? 只要秉持兩個原則:
1. 以平等的姿態去面對孩子
2. 不再給他產生“我做出的選擇,如果是壞的結果也有人替我買單”的錯覺。
首先是平等的姿態這個問題。 如果您以一種“這種遊戲有什麼好玩的”“追明星太幼稚了”的居高臨下的心態去溝通,那麼孩子也許會在一開始就高高地設防。但是如果您以朋友的心態,當作是去了解一個自己不瞭解的東西,那麼開啟這個坦誠溝通之門就要容易得多。
特別強調的是,這裡不是勸您放棄自己的立場,去放任他玩遊戲之類的。而是希望您以平等的、謙虛的心態先去了解他的世界,再表達您自己的觀點。也希望您在表達自己觀點的過程中切勿帶有“你得聽我的因為我是你的家長”這樣的強制力。
其次就是消除高枕無憂的錯覺,把人生還給他自己。 權利和義務總是同時出現的。當孩子向您索要自主權的時候,不讓他去承擔相應的義務,這是不公平的。他決定不參考您的意見進行獨立的決策,那麼理應接過承擔結果的義務。
當然,在學業上升起且心智未成熟的時候,直接選擇放手讓他自己承擔,是不現實的,畢竟影響深遠。
可是您可以透過一些小事情來樹立起他的這種潛意識和觀念。
假如您是每一門功課都嚴格管控的家長,那麼您可以挑選他最為擅長的一兩門來作為切入點,把這一兩門的權利和責任交還給他。如果您的孩子沉迷於遊戲,您可以在進行了第一步提到的“深入瞭解、平等溝通”之後,平靜但堅定地告訴他這些問題會帶來的後果,像是對待一個成年人一樣告訴他,這是他的人生,這是一去不復返的學業上升期同時也是人生難得的“階級躍遷大門”敞開的時期。您並不反對他的興趣愛好,但是如果耽誤了這樣的黃金期,到那一天,作為父母的您甚至也無法替他承擔這些後果。
其實總結起來非常簡單—— 小的時候,把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 從叛逆期開始,把孩子當作獨立的成年人。
-
3 # 米媽談教育
您好。“如何處理孩子叛逆期時的親子關係?”孩子在兩歲和十來歲的青春期,都會經歷一次分離/個體化階段,尤其是在十幾歲的青春期,對於獨立的渴望會使得她們的行為令人難以捉摸,但實際上她們仍然需要父母。這也就是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儘管會有各種令大人頭疼的表現,但實際上也反映出了她們在此時更加需要父母的關懷,更加需要良性的親子關係。那麼作為父母,當孩子進入了青春期,我們該如處理好這個階段的親子關係呢?有這樣幾點建議給到您作參考:
一、作為家長首先要調整自己的狀態。從心理上做好準備,瞭解自己將要面臨的,孩子可能出現的性格變化,不管是什麼情況,都要冷靜的面對。
二、完全尊重孩子,耐心傾聽她們的想法。這個階段的孩子很敏感,她們會覺得自己長大了,應該由自己來拿主意做決定,大人稍為表現出掌控,或者是指責訓斥,就會激起他們的反叛情緒。我們首先應該是跟孩子搞好關係,怎麼搞好關係?完全尊重她們的想法,並耐心傾聽她們的真實所想。只有先傾聽,我們才能進一步提出我們能夠給她們的建議。孩子才可能會接納建議。
三、適當放手,讓孩子去嘗試。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有很多新奇想法,也總想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各種嘗試,如果在這個時候家長以命令式的方式不允許孩子去做,那麼必然會激起孩子的反叛情緒。所以我們可以適當放手,只要是沒有危險的事,都可以同意孩子去試一試,摔了跟頭以後,孩子自己也會判斷什麼可以做什麼方法不可取。
四、家長要起到榜樣作用。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孩子的榜樣,是好的還是壞的,就看家長怎麼做。特別是針對這個階段的孩子,判斷能力還不夠健全,但又總想試一試。吃小虧還好,如果傷到身體就不好了。所以家長平時的一言一行一定要特別注意。夫妻之間保持和諧的關係。給孩子營造一個溫暖有愛的家庭氛圍。
五、保持和孩子的正向溝通。凡事有話好好說。平時多關心關心孩子,但是又不能嘮叨,嘮叨也會讓孩子感覺煩躁。所以這個度要把握好。自己的孩子自己最瞭解,如何把握好正向溝通的尺度,家長需要多做嘗試。對於孩子的不足和缺點方面,不要過多的嘮叨和指責更不能打擊,對於孩子優點和強項,可以多給予鼓勵和支援。
-
4 # 妍姐的vlog
我的孩子進入叛逆期時,很是令我頭疼。沒少罵他教訓他,還抽過他幾次,但就是不好使。相信不少家長也有這樣的經歷,叛逆期孩子管不好管不了,不聽話,整日頂撞自己。學習成績還不斷下滑,每天被孩子弄的心累。
暑假一直捧著手機,打王者或是與朋友聊天,與父母頂嘴,不尊重家人,以自我為中心稍有不順或是發脾氣或是吵架。
慢慢自己調整心態,對自己說不對他發脾氣,凡是和他溝通,尊重他,徵求他的意見,慢慢的現在緩和了很多。
-
5 # 5G視程少年行
多參加一些親子活動:它是“親子教育”的一種形式,強調父母、孩子在情感溝通的基礎上實現雙方互動,也就是讓父母與孩子在一起玩,一起活動,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學習掌握一些知識,發展一些技能,這不但能促進嬰幼兒早期健康人格的形成,也能促使父母自身素質不斷提高。透過親子活動,使親子關係質量不斷提高,從而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
回覆列表
首先,孩子為什麼會有叛逆期呢?
叛逆期只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隨著心智和外界因素的影響,對以前熟悉的事物、做事方式,或者人有了新的不同的見解,而孩子的這種新的認識和見解,不被父母親人認可,甚至父母親人還會進行打壓。各自認為自己是對的,而對方是錯的,堅持自己想法和做法的過程,被父母稱為孩子的叛逆期。
其次,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各種“叛逆”行為,除了生氣只剩下束手無策,其實這是一道數學題,是有答案的。
從根源來說,孩子和父母對著幹,是覺得自己不被對方理解,即使有想法也不會得到父母的支援。作為父母,無論是孩子兩三歲或者十幾歲時期的叛逆,我們都是應該挖掘出孩子的真實想法,儘量引導,儘量理解,用關心關愛和討論代替說教。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孩子的問題,他遇到問題時才會向你求助向你傾訴,在交流討論中親子關係自然會升溫。
若在他心裡,父母是會給他理解,關愛和幫助的人,他又為什麼會反抗排斥你呢?既然不反抗不排斥你,而是理解你,接納你的想法和建議,又何來的叛逆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