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聚能侃
-
2 # 三觀糾正器
· 將討論與前言緊密相連。這一點非常重要,文章前言所提出的問題和所宣告的研究目的,要在討論部分有所呼應。當文稿第一遍寫好之後,不妨回到前言部分看看前後是否聯絡和呼應。如果沒有的話,可以考慮修改一下前言以確保“討論”部分所強調的重要點在文章一開始就有所提及,即使是從不同角度提出的。
1. 對文章工作中重要的研究發現進行簡明重述或者評述。這些結果是否支援文章的原始假設,它們多大程度上回答了前言裡面提出的研究問題,或者實現了你所陳述的研究目的?
3. 結合相關文獻,對研究結果進行解釋和延伸推斷,不要忘了引用這些參考文獻。
4. 說明文章研究工作的條件範圍和侷限性,並以此來界定和強調文章研究發現適用的範圍。
5. 文章的研究結果的推廣,這些結果在一個更大領域的適用性。
6. 基於本文研究發現,對於將來研究的建議,或者建議如何可以把這些發現應用到實際中來。
示例1: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peed and acceleration both regulate the object movement in the outer space.
此句中的動詞(demonstrate) 是明確有力的說明,跟從句中的動詞(regulate)合在一起體現出作者對於所做的論證是非常有把握的。換句話說,他們認為文章中資料強有力的支援所做的論證。
示例2: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ovement of object A will be determin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 and C.
詞句的論述沒有例項1中那麼有力,indicate所傳達的確定性沒有demonstrate那麼強。此外,that從句中使用了一般將來時,這表明了一個明確的因果關係。
示例3:It appears that the recruited team has the capacity to function well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此例中主句使用了一個很弱的動詞appears,表明作者的對於這種論證只是一種帶有不確定性的推斷。
示例4:The presence suggests that the reactions may be stabilized by precisely regulating bot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主句中的動詞suggests同樣表明了一種比較弱的確定性,從句中的情態動詞may也使得推斷的確定性降低,但確定性最低的是示例3。
大家可能剛開始寫這一部分的時候,不知從何處下筆,而一旦硬著頭皮寫的時候,往往這也想說那也想提,很難分清主次。有經驗的作者在寫作結果部分的時候,往往只強調主要的點。學術期刊的主編和審稿人建議文章作者在“結果”部分的描述中,避免求大求全來描述表格和圖裡面的所有資料和結果。此建議告訴我們應該只描述研究結果中最重要的發現,尤其是那些將會成為文章討論核心的發現。
“結果”部分有時跟“討論”部分分開,有時兩者會結合在一起構成“結果與討論”,少數情況下會跟方法和討論一鍋燴在一起構成主體部分,這是一種“摘要-引言-主體-結論”式的結構(AIBC: Abstract, Introduction, Body sections, and Conclusions)。各位大神可以看看要投的目標期刊的投稿須知對文章結構有什麼要求,當然有的雜誌的投稿須知也只是打打醬油沒有這方面的明確指示,這種情況下可以看看已經發表的文章是怎樣做的。
描述“結果”部分的句子的典型功能有:
· 強調和凸顯重要的發現;
· 指示出顯示相關結果的位置 – 某某結果在某某圖或者表中,或者某某圖/表提供了某某結果;
有時整句只表明相關結果的位置,列如: Figure 5 shows the average number of visits per passenger. 有時既強調重要發現也指示出結果或資料的位置,比如: The response of Lucerne root growth to manganese rate and depth treatments was similar to that of shoots (Figure 10)。
“結果”部分的句子應該用哪種時態?有可能眾說紛紜,但並不是無章可循,常見的“結果”部分不同時態的用法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 一般過去時(主動或者被動語態)主要用在句子的核心是已經完成的工作,已經做了什麼並且發現了什麼;
· 一般現在時主要用來描述公認的事實,比如Practice makes perfect. 此外,當句子說明永遠存在的檔案或資料的時候,也使用一般現在時,比如 The effects of new international logistic policy on consumers’ shopping behavior are summarized in Table 3.
· 情態動詞(比如may, could)可以在評論裡面採用,尤其是that從句中,比如 The results suggests that chemical A may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stabilizing the growing process of plant X.
回覆列表
學術論文結論部分怎樣寫?
搞學術研究必須是一件科學而嚴謹的事情,學術論文作為研究的成果產出之一,只有結構嚴謹,亮點突出,才能體現出研究的價值。學術論文也是文章,好的論文同樣講究“龍頭-豬肚-鳳尾”,常言道,編筐編簍,全在收口。學術論文的結論部分也是文章的精華部分,好的結論讓讀者一目瞭然,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內容豐富有內涵的基礎上,如何勾勒出好的“鳳尾”呢?
內容為王
結論最忌空殼無實,一篇好的學術論文,哪怕是外行讀者也可以透過論文的結論瞭解作者所研究的內容。論文結論部分一般應當包含以下三點內容。
1.研究的問題和研究的成果
學術研究簡單來看,就是一個問題的發現——提出假設——論證解答的過程。研究的問題是整個論文的導向,告訴讀者論文研究了個什麼事。研究結果解決了問題,並給出明確答案。另外,論文的結果還應體現出研究的亮點或創新點。
2.研究的價值或意義
一個研究如果沒有意義,那麼它沒有任何存在的必要。可以是研究的理論價值、應用價值等等。
3.研究的不足和對未來工作的展望
什麼事情都不會做到完美無瑕,在研究的過程中多種因素影響下,不足之處必然存在,既然有不足,那也必然要做下一步研究計劃來彌補。
語言精準,結構嚴謹
語言是門藝術,好的用字用語能起到額外的提升作用。結論部分應當具有確定性,經得起推敲,比較忌諱的是出現“可能存在、也許、我覺得、我認為”等詞語。
多條結論應當逐條羅列,分清主次,保證結構清晰嚴謹。
實事求是
不誇大其詞,實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