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看見平時有很多父母說帶孩子去玩,而且一年幾次親子游。

11
回覆列表
  • 1 # 青春聲音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最好的學習在路上。

    我認為至少要四歲以上去旅行比較合適。那為什麼一定要到四歲以上去呢?

    首先孩子如果太小,他的記憶能力是比較差的,就浪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不如等到他們大點再去。其次小孩子的身體適應能力差,容易生病,況且還可能遇到很多未知的危險。然後就是出門旅行要帶很多孩子的旅行物品,大人還要照顧好孩子,看好孩子。這樣就會玩得不盡興。

    然後說說為什麼要旅行?旅行就是一個無法替代的成長曆程。讓孩子在孩子在歷練中成長,學會處理問題,面對困難,使他們更加成熟、堅強。幾乎所有的家長和孩子,在旅行之後,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就是旅行的魅力和魔力所在。

    當然,旅行也是加強家庭凝聚力的最好時機,父母平時因為工作忙,沒有時間陪孩子,而旅行有很多時間,沒有平時生活中的羈絆,是多麼甜蜜和愜意的事情。親子旅行有很多好處,不僅能夠鍛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而且孩子可以學習多種文化知識、建立多元價值觀、培養多元價值觀、塑造多重人生觀。

  • 2 # 宸宸豆豆媽咪

    家長如果希望讓孩子從旅行中有收穫,應遵守孩子的年齡生長和認知發展的規律,以不同年齡階段的不同特點來安排孩子的旅程。一般來說,可以分為幾個年齡階段:1歲內:拒絕疲累 母親陪同親子諮詢師李嵐表示,一般孩子出生後到1歲之間不適合帶孩子去太遠遊玩。這是因為1歲內孩子需要對外在世界擁有一個安全的認知。如果家長要帶孩子出去旅行,建議在較近的範圍內,並且母親應和孩子在一起。不能讓1歲內的孩子太累,這個時期孩子睡覺的時間特別多,不能因為旅行打亂其生理規律。2~3歲:用身體感受與大自然的連線2~3歲的孩子開始對空間有感覺。專家建議帶孩子用身體感受大自然,用爬、跑、跳、摸的方式,體驗柔軟的沙地、嫩嫩的青草、流動的水、清新的空氣,感受與大自然的連線。3~6歲:學習欣賞美麗畫面到了3~6歲,孩子上了幼兒園,開始對顏色、風景有感覺,這時可以有目的地尋找優美的風景,讓孩子學習欣賞美麗。注意不要去特別人多的地方,避免玩過分刺激的專案,否則會讓孩子產生外界動盪不安的感受。

  • 3 # 晴之婉約

    現在的孩子根本就不缺少旅行的機會,因為爸爸媽媽們經常也是說走就走。親子游越來越受到青睞,旅途中看到過最小的孩子還尚在襁褓中嗷嗷待哺。其實幾歲帶孩子出門,我覺得沒有一定之規,只要孩子和父母身體健康,時間金錢都允許,那就一切都Ok.

    我的孩子從1歲開始,跟著我到處遊玩,那時候小,但是卻一點都不怕,到處逛到處看,問東問西,天真無邪的樣子讓人特別喜歡。上了幼兒園以後,週末的短途旅行也是他的最愛,常常奔跑在大自然中忘乎所以。上了小學以後,坐飛機出遠門,對他來說已經不稀奇了,在陌生的城市,和我一起看地圖,做攻略,品嚐美食,拍照,這才是他的心頭愛。他常常跟我說,“媽媽,我覺得跟你一起旅行好有趣,我們比電影裡拍得還要精彩!”我愛穿高跟鞋,他就在我休息的時候幫我按摩,睡前不忘像個小大人一樣提醒我洗澡後再泡個腳,喝杯牛奶……每當此時,我就如同一個被寵愛的孩子,所以想想這些年來帶他四處旅遊,我收穫的是一個Sunny積極的孩子,發自內心的歡欣!

    有的爸爸媽媽可能會說,孩子太小出去玩,根本沒有記憶,玩了都忘了,沒有意義。其實這只是父母單方面的想法,不要低估孩子的理解能力。可能他只是不太會表達,然而大自然帶給他美的薰陶,旅途中發生的那些精彩紛呈的故事,都會在他的腦子裡留下最美的印記,到將來的某天,印記就會是他筆下的一篇文章,紙上的一幅畫,琴絃上的一首歌……

  • 4 # 妮兒111576079

    我是兩歲帶去的廈門,我們在東北。孩子過生日時說想坐飛機和大船,於是和他爸商量了下,確定了假期就訂票了,當時還沒斷奶。其實我心裡一直是很糾結的,尤其是下飛機孩子又拉又吐,當時後悔死了,但後面的旅行卻讓我越來越覺得出來是對的,他的眼睛一直在看,看各種東西,我們就一直給他講。五天的行程旅遊景點一個都沒去,因為人太多,我們都是找些人少方便休息的地方瞎逛。回來之後孩子並沒有什麼變化,像那些雞湯裡說的什麼孩子變主動了大方了,一點沒有,但前幾天晚上,我跟孩子看書,翻到大輪船,我說大寶坐沒坐過大輪船呀,大寶說沒有,我還心想唉,出去一趟三個月全忘了,一點用沒有啊!結果翻到下一頁是一搜擺渡船,大寶指著船說我坐的是這個船,去的島上。我當時都呆了,他爸看了一眼說大寶說的是對的,當時我們去鼓浪嶼坐的確實是這樣的擺渡船,不是前一頁那種幾層樓的輪船。我忽然發現,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也許孩子當時不會說,但他會記得。還有一點就是五天的旅行大寶實現了自然離乳,沒哭沒鬧,很自然的接受,也沒有任何上火的跡象。

  • 5 # 房車北漂

    我帶孩子的旅遊經歷,不算去動物園和奧林匹克公園。

    2013年7月,公司組織去松山和野鴨湖旅遊,閨女四歲半,原本要帶她去,但正趕上她發燒,沒有帶她去,很遺憾。

    2014年,閨女五歲半,公司組織去避暑山莊和棒槌山。爬棒槌山時,閨女走不動了,我就扛著她上去了。

    2015年,閨女六歲半,公司組織去山海關和北戴河。帶她在北戴河乘了遊輪。8月,自己帶閨女去了青島,爬了嶗山。

    2016年,閨女七歲半,公司組織去霧靈山,也帶了閨女。

    2017年,閨女八歲歲半,自駕帶閨女去了張家口草原天路,還騎了馬。

    2018年,閨女九歲半,自駕帶閨女去了天津、濰坊、青島。

    2019年,房車旅行,行程未定。

  • 6 # 歪門邪道27725838

    上學以前 能走就走吧,淡季的時候很便宜的,上學後就貴啦,都集中在放假期間了,我家老二8個月就去泰國了,多大都玩呢,看自己財力決定吧

  • 7 # 聽卡尼嘚啵嘚啵

    有條件的話,越早越好呀。讓孩子無身體力行感受世界和大自然是最好的陪伴。孩子小不要覺得孩子啥都不知道,孩子的世界遠比你瞭解的豐富和智慧多了。你看看好多歐美人從來都是一家子旅行,即便孩子很小也是一起。我覺得這點是我們要學習的。我們很多人還是更多站在自己角度考慮問題,覺的孩子小,啥也不知道,路上生病,吃飯等不方便。其實這是你是在為你自己考慮。

  • 8 # 資深寶媽嘚吧嘚

    個人覺得這個沒有什麼硬性標準,大人孩子經歷都旺盛條件允許的,半歲後就可以帶著就近旅行,鍛鍊孩子對外界事物的認知能力、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對自身身體素質的提升能力等等都是孩子成長很好的養料,至於更深層次的認知力,比如科技、歷史、文學天文、地理以及各個城市乃至各個國家的文化,這個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年齡階段的理解能力,能力範圍允許當然多去旅行會不斷充實自己的認知力,反之可以到結合自己課本所學知識後去旅行,以達到理論實踐雙結合的深認知程度。

  • 9 # 龔子子蘇

    我是打算讓我兒子 10歲時,讓他休學一期或者一年,帶他出去旅行一年的。這個決定是從他出生的時候我就已經決定了,只是那個時候我準備的是我們一家三口出去,但是去年離婚後,以後恐怕只能是我和我兒子兩個人去了。旅行可以孩子眼界拓寬,可以讓他自己明白內心深處自己需要什麼,自己對什麼感興趣,而不是我去幫他選擇他將來要走的路。或許一次旅行遠遠不夠,但是我相信這樣的經歷是一個好的開始。

  • 10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我也很羨慕一年帶孩子幾次親子游的父母,當然現在也在時刻準備著踐行。但是,旅途特別遙遠和艱辛,大概是小寶十個月左右,在一直堅持下才去的濟南,家人也不是特別同意。後來,小寶生病了兩次,期間斷斷續續地中斷了,很長時間沒有出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網路購物應不應該出現假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