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援力度,增加銀行體系資金的穩定性,最佳化流動性結構,央行決定,從2018年4月2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同日,上述銀行將各自按照“先借先還”的順序,使用降準釋放的資金償還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貸便利(MLF)。
6
回覆列表
  • 1 # 白刃行走

    降準相當於放水,但是這個放水又不太一樣,並不是直接放水,需要透過商業銀行這個中轉水庫;央行的降準相當於把水放到水庫裡面;距離水庫放到水田裡面還是有距離的,搞得不好,商業銀行把水放到別的地方去,反而不利於經濟;

    對農業有過了解的都知道,水稻對水的需求比較高;但是過量也不好;有些大豆、玉米等植物反而不需要太多的水。所以,如何分配水是個大學問,如何分配資金同樣也是大學問。

    市場的資金有哪些基本去處呢:

    1)房地產市場;

    2)股市;

    3)實體經濟;

    4)債市

    一般來說,流入債市、股市、房地產市場的資金都會或多或少流入實體經濟,但是程度上會有所差別;

    債券市場一般主要分為企業債和國債、地方債等;政府和地方債的方向是可以由政府控制的;所以,自然可以按照政府的意願流入實體經濟;

    股票市場,本來這些資金是可以流入實體經濟的,因為這本身就是實體經濟的融資平臺;但是股票市場過頭的話會導致社會需求降低,融資成本上升,最後對實體經濟並不一定是好事,所以適度健康的股市才是對經濟比較好的;

    房地產市場,雖然可以帶動金屬、建築等行業;但是對其他行業的帶動則有限,因為房地產本身並不能構成對社會生產力的提升作用;反而是一種生產力提升後的結果而已。

    但是房地產市場卻能夠吸納大量資金,導致企業融資成本上升,壓低社會消費需求;

    當然,房地產市場並不一定就不好,在過去十年間,中國的城鎮化道路過程中,房地產的繁榮有效解決了很多人的住房需求,為人員的集中提供了條件;不過,凡事都應因時而變,現在已經顯得不太合時宜了。

    所以,控制好房地產是關鍵,其次是股市。

  • 2 # 杜坤維

    降準一般來說。央行都會說到改變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與貴的問題。就像本次降準一個百分點。也是為了改變中小微企業融資融資難與貴的處境。

    確實有一定道理。因為降準釋放的是低成本無期限長線資金。只有長線資金才能做長期貸款。只有長期貸款才能形成金融資本。才能投入到實體經濟。才能進入實體經濟。

    但是央行釋放的資金進入到商業銀行以後。商業銀行要考慮自己利益最大化。因此資金就會有所選擇。投向收益率更高。抵押品更安全的領域。不願意投資於沒有抵押物對利率又敏感的領域。

    實體經濟因為經營風險較大。財務不太透明。資金需求量不大。缺少抵押物。貸款風險較大 銀行自然不太願意投入這些企業。因此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與貴的問題是就出來了。

    但是房地產就不同。資金需求量大。銀行評估費用降低。加上有土地和房地產抵押。銀行更願意放貸。所以去年新增貸款接近一半進入地產行業。

    另外央行釋放資金以後。銀行資金放貸以後後續監管難以到位。資金會流向股市債市。這就是金融資產。一些資金充裕銀行以同業貸款方式拆借資金。這就是資金空轉套利 目前同業存款規模數十萬億元。利率突破5%。與存款準備金利率1.62%存在較大空間。大銀行可以獲得無風險的3.5個百分點左右收益。還有數十萬億元的理財資金和表外資產。實際上也是一種資金套利行為。

    資金總是逐利的。只會流向收益更豐厚的市場。因此。降準釋放的資金有部分進入實體經濟。但也會有很多資金進入資產領域。

  • 3 # 郭施亮

    今天起,央行採取定向降準的舉措,雖然此次降準注重定向性與針對性,但降準間接說明市場放水,而投入的流動性如何規範與監管,就頗顯關鍵。實際上,縱觀過去多年的時間,每當央行降準降息,往往會引發貨幣放水的問題,而當貨幣放水之際,往往會變相流向其餘投資渠道,而房地產往往成為最受益的投資渠道。實際上,對於房地產市場的走向,一個要看利率水平,一個要看調控政策,還有一個看土地供應與經濟環境等因素。由此可見,對於央行定向降準,關鍵還是要看投入流動性的監控與規範,而從定向性、針對性角度來看,降準意在提振小微企業,助力實體經濟,但更需要注重流動性的監管,讓央行投入的流動性更有針對性引導至實體經濟領域。此外,還有一種影響,那就是在中美貿易戰持續升級的背景下,央行投入流動性意在維持穩定的貨幣金融環境,而此時央行定向降準舉措,就顯得比較有戰略性了。

  • 4 # 萬維財經

    觀點:這是個問題,更是個難題。願望很美好,現實很骨感。樓市不真懲,實體難有戲。

    首先,讓我們看下降準的初衷:支援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初衷是好的,且非常誘人。但是,實體經濟面臨的資金成本高,貸款難的現狀就能自此有所改變嗎?我看未必!

    讓我們把追溯到三年前,當時實體經濟就已下滑明顯,廣東大批工廠等製造業倒閉。央行實行了連續2次降準,檔案下發時也有說: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援力度。

    結果是,實體經濟日子更不好過了,成本壓力進一步增加,利潤空間再次被壓縮,款一樣難貸,製造業PMI並未有好轉跡象。降準放的水,都讓狼拿來餵狗了。

    回到本次降準的背景,房價暴漲導致了租金上漲、人工成本上漲,企業稅負並未真的減下來?先假設本次降準能引導資金流向實體,這也只能短期降低企業的財務成本,企業的經營成本早已因房價和稅收而大幅上升,這會反過來阻止資金流入實體經濟。

    所以,支援實體經濟,降準雖然簡單直接,但是粗暴無效,不治標更不治本。降房價,減稅負才是真的支援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其他都有唱戲的嫌疑。

  • 5 # 路漫漫吶喊

    降準是會促進資金流向實體經濟,而且在我看來,銀行的資金一直都在支援著實體經濟,尤其是大型銀行。基礎建設,重點專案(非科研類),哪個沒有銀行資金的支援。

    但這件事反過來看,雖然銀行會支援實體經濟,但會體現出很明顯的頭部效應,大型企業明顯會優先考慮,所以,具體去看,資金上會不會流向中小企業手裡,這個就不好說了(也不要太指責銀行,這是一個現實的困境,很難突破,將來能借助大資料和雲計算可能會好一些)。

    至於大家嘴裡的樓市,本質上和鬱金香,大蒜,普洱等經歷的問題是一樣的(感興趣的可以查一下鬱金香泡沫),唯一不同的,是因為房子是一個家庭的基礎,所以,房產除了泡沫還摻雜了個人,社會很多的因素和問題,所以造成了樓市現在的狀態。

    在這個過程中,客觀上說,銀行並沒有過於扮演推波助瀾的角色,它只是在背後默默的輸送資金,掙自己的利潤。因為畢竟銀行也是企業,也要吃飯,而那時的房地產無疑是優質資產。

    但不管怎麼說政策已經變了,銀行,尤其是大型銀行是一定會跟黨走的(國有控股,國有持股,你懂的),總體上目前銀行對房地產是謹慎新增,壓縮存量,所以現在想要銀行的資金流向房地產是非常困難的。

  • 6 # Roseview財經

    理論上降準,就是釋放資本流動,降低銀行資金長短期使用成本,釋放更多資金到市場上,讓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降低,獲得更多低成本資金。

    然而事實會是如此嗎?雖然降準使得更多資本進入市場,進而流向實體經濟,提振實體經濟發展,緩解企業融資壓力,但是事實恐怕並不盡然,流入實體的資本有限。資本有逐利的特性,傾向投資回報樂觀的地方,如果市場流動性增大,資本首先會流入回報豐厚的領域,股市、債市、房產等等。

    為什麼實體企業反而不是首先,因為這幾年說實話實體企業日子並不好過,做實業可能感受頗深,企業舉步維艱,與其投入大量資金人力物力,收效甚微,反而不如房產、金融市場收益樂觀。我們可能都聽過上市公司財物虧損,賣了幾套房產,扭虧為盈了,雖然略覺荒誕,這確實不爭的事實,尤其一線城市動輒幾千萬得房產。所以說降準肯定會促進資本流入實體,但是至於多少,估計有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純電動車有什麼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