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唱將謝顯兵

    成績好的同學或許會更快樂,這要看他是不是願意過得更快樂,如果他一直為了追名逐利,他不會過得很快樂,因為這樣的人太自私,往往會自尋煩惱,屬於那種貪得無厭的人,這種人大多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之類的人,這種人不要說過得更快樂,只要每天不是心力焦翠也就算可以啦。

    成績好的同學,如果對人生看得開,把他的聰明和智慧用在正確的人生軌道上來,知道感恩社會、感恩國家、感恩父母,懂得同學之間互相學習、共同進步他的未來人生會過的更快樂!

  • 2 # 歐7米

    為什麼會問這種問題?難道除了成績之外人生別無它趣麼?

    也許你是名正在上學的學生,你的職業就是學習,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啟發你的大腦,增長你的見識,挖掘你的潛力,培養你的興趣等等,但是學習≠成績。成績只能說明現階段你對老師教授給你的知識掌握情況,也是老師對自己工作結果的一個評判標準。無法證實成績好就是快樂的。

    學習生涯就好像是玩遊戲的升級打怪一樣,每上升一個難度,就會有不同的困難出現,這局遊戲最後的評分也只是代表現階段的狀態。

    除此之外,在知識的海洋中還有更多的知識需要你去發現和學習的。

  • 3 # 育鄰人

    這是一個具體的好問題。個人的成長來自於自我內心知識的不斷積澱,而每個人的成就、成績與是否成功,卻是透過您的鄰居【專家、老師、朋友、家人等】評判得出的。

    既然有評判,就會有優劣之分。我們日常生活中,總會根據自己的喜好,評判出喜歡的人和事兒。和誰共進晚餐、和誰共事、和誰組建家庭等等都是基於自我價值觀評判選擇的結果。

    學習自然也是如此,學習成績是權威人士【老師】透過試卷與日常觀察中綜合評定的。成績的評定相當於”貼標籤”,成績好自然就被貼上了一個積極向上的”標籤”。它至少說明這個人熱愛當下的工作【學習】,而且能夠把這份工作做好、做事兒也比較專注。

    學習是終身學習、從生活中學習更重要,但是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是基本前提。

  • 4 # 張曉甜

    不一定會快樂!

    華人的教育理念是一種零和博弈。什麼叫零和博弈?比如對成績非常的看重,而且直接用一條分數線把全班同學都串在一起,第一名多少分、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多少分。第一名永遠只有一個,而大家都把焦點聚焦在這個成績上。為什麼是零和博弈呢?因為你好,就意味著別人不好,你不好,那就是別人好,永遠只有一個好。這就是零和博弈。

    這種把焦點聚焦在成績上,用分數對大家進行排名,其實就是我們以前分享的思維等級裡面的一維。一維是很低的思維,面對二維、面對三維、面對四維是會被降維攻擊的。並且每個人都直接定格在那個排名裡面了,所以所有的孩子只有一個夢,那就是考試夢。所有的老師也都只有一個法寶,那就是考試。這種排名帶來的危害是巨大的,排在後面的考的不好的同學,你看他在外面非常的開朗,非常的快樂很有信心,可是隻要他一到教室裡面去,他的頭就低下來了,他覺得自己在班上是二等公民三等公民,自尊心嚴重受傷害。

    可能有少部分的家長他依然感到內心歡喜,因為他的孩子還是比較優秀的,不是在歧視鏈的下端。我跟你講:歧視鏈和鄙視鏈是有區別的,鄙視是鄙視行為,我說過社會需要鄙視鏈,公司也需要鄙視鏈,鄙視這樣的行為人就會進步,而歧視是針對人格的,歧視是會讓人感受到不公平的,你的孩子哪怕是考第一名,其實也是受傷害的人。我小時候就經常考第一名,考第一名的人是很恐懼的,尤其是考第二名的時候,那個內心是受到巨大的煎熬的,那個難受程度、那個虛榮心絲毫不比考最後一名的學生受傷害的程度更低。

    非常有意思的現象是班上的前三名前五名他們的關係並不是很好,而且從小就在暗地裡面較勁。第一名老是關注第二名、第三名,第三名老是關注第二名、第一名,總是要比拼個高低。你別以為這是一種良性的競爭,其實從小養成了一種虛偽的人格。一到教室裡面如果看到第二名更早到,他內心就會很著急,而且一見面,哎呀,我都是回到家裡看電視的,沒怎麼認真,其實在家裡在拼命的看書,拼命的寫作業,拼命的補課。

    我女兒的一個同學很有意思,才小學一年級,我去接我女兒,每次呢,我發現那個小姑娘只要他成績考得好,她就故意走到校園門口。她到校園門口去幹什麼呢?她主動的問每一個同學的父母:“叔叔阿姨,你知道這次我們班誰考第一名嗎?”到後面,她會告訴家長們說:“是我”。然後呢,露出了非常的開心笑容,虛榮心得到了深深的滿足。

    除了這點傷害之外,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孩子離開學校之後,往往他們在社會上沒那麼大的競爭力,要知道前面我們說過的,用成績來排名來定位那是一維的思維繫統,而他們離開教室之後在社會上的排名,甚至只要上了大學就不是一維的。你想想看,如果加上了體育加上了音樂是不是就變成了二維的?如果再加上溝通能力、領導能力就變成了三維?再加上性格、氣質就是四維的了。前面的第一名第二名是個錯覺,是一維裡面的名列前茅,等到二維的時候就沒有這樣的優越感了,等到三維的時候她發現自己很平庸了。一上班,發現自己做業務的能力、自己溝通的能力、自己領導的能力甚至還不如那些學習沒她好的人,內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甚至會懷疑人生。我過去這麼優秀,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另外,他長期以來形成了一種要踩別人的人格,他們沒有學會如何與他人很好的相處,也沒有學會如何與他人協作。所以很有意思的是往往相對比較有出息的反而是那些考試成績在第五名到第15名的學生,也就是中上成績的學生。

    這一類學生很有意思,他們和班上排名靠後的學生相比不會自卑,排名靠後的學生很容易放棄學業,很容易沒有信心,很容易自暴自棄。而他們相比於排名前五名的同學內心又是比較健康的,前五名的學生壓力是非常大的,前面說過了甚至內心是比較虛偽的。而這個中等偏上的學生,你看他從15名上升到第十名不會被人關注,第五名上升到第一名就會被人關注了。同樣的,他從第五名降到第八名,也不會有很大的壓力。所以這一波人他們最容易被老師、被同學、被家長忽略,不被關注。可是你要保持中等偏上的成績依然要努力的,也就說這是一幫很自覺的的學生。學習態度比較努力、不會自暴自棄的,同時壓力就不會那麼大,而且在默默的成長,這樣的人內心比較健康,同時情商也比較高。一個情商高智商又不低的人去到社會上往往最有適應能力。

    我分享這麼一個公式吧,一個人他的優秀真的不是看一條線有多長,而是需要長、寬、高相乘,也就是說優秀是看體積而不是看長度。昨天分享的日本的教育觀,他們真的不是最看重成績,他們甚至不提倡競爭的學習方式,在學校裡面不分尖子班,也不分重點中學,就是要讓大家明白真正的教育是需要正和博弈。

    什麼是正和博弈?前面,我們提到過零和博弈就是如果我好,那意味著你不好;如果你好,意味著我不好;總之一定有人受傷害。而正和博弈是我透過跟你協作,讓你變得好,進而讓我也好。放到商業中去,就是創造價值的模式,是的,一個成熟的人一個很有價值的人往往是能夠讓別人因為我們而過的更好的人。這就是正和博弈的教學理念,我希望這種理念有越來越多的家長能夠明白,我也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學校有越來越越多的老師能夠推廣這樣一種教學理念。

    最後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個世界上的事情,其實可以分成三類地:一類是簡單的事,簡單的事情特點是有標準的、風險不會很大的。比如汽車,雖然汽車沒有那麼容易,但是哪怕出現差錯,至少一般情況下不會出人命,對吧。第二類是複雜的事,比如造火箭,它的特點是雖然有標準,但是風險比較大,火箭一旦出差錯,那基本上能沒有回來的可能性。第三就是超複雜的事,什麼事呢?比如教育孩子這樣的事情,它的特點是沒有標準,不能召回。教育有什麼標準呢,你怎麼知道孩子有什麼樣的天賦?你怎麼確定孩子將來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並且如果這一次在一年級二年級的時候教錯了,你不可能讓人回去重新讀一回小學。所以對教育我們要十足的敬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不願意結婚的人越來越多,那麼怎麼繁衍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