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52赫茲銘恩
-
2 # Hz如是說
感謝誠邀,
我今年34歲,屬牛,在這個【三十而立】已過,【四十不惑】還未到來的年紀裡,在經歷了單位上班,公司打工,自己創業一系列的境遇過後,我來說一下我自己的想法。
首先我先給自己一個排位:健康第一,金錢第二,家庭第三,親朋第四。
為什麼做這樣的排位呢,因為在社會高速發展的現在,在各種稀奇古怪的病到來的現在,在食品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證的現在,在霧霾嚴重的北方的冬天裡,要想好好的活著,首先得把健康排在首位,只有健康的活著,才有資格談其他;其次是金錢,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所以要想活下去,必須得在法律允許的範圍下,拼命地賺錢,現在的社會,抬腳動步是錢,孩子上學要花錢,老人看病要花錢,門戶差事得花錢,車貸房貸那是錢,總之,在健康的前提下,拼命地賺錢才是王道,才是我們能活下去的基石;再次才是家人,我把家人排在第三位,大傢伙能看明白了吧,首先要健康的活著,有資本的活著,才有資格和條件來談家人的健康和幸福和未來和其他;然後才是親戚朋友,先把自己照顧好了,再把自己身邊的照顧好了,才有時間和精力談我們的親戚朋友,我這樣安排,大傢伙沒異議吧。
接下來回答小海帶Q的問題,我當然會把自己排在第一位,還是那句話,只有把自己照顧好了,才可能照顧他人,不是嗎,
我對親人的排序是這樣的:自己第一,伴侶第二,孩子第三,父母第四。
為什麼是這樣的排位,我來解釋一下:自己第一位,這一排序我在上面已經解釋過了;伴侶排第二是因為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陪在身邊最多的那個人給予自己溫暖和陪伴最多的就是伴侶了,尤其是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裡,伴侶的陪伴顯得更為重要;孩子排在第三是因為孩子終究要長大,遲早會離開,但我們在孩子身上投資了太多的愛,播種了太多的希望,所以把孩子排在父母之前,大傢伙應該是認同的吧;父母排在末位,是不是就意味著不孝呢,我認為不是,因為天底下最無私最珍貴的感情就是父母對我們子女的愛,但活在高速發展的當下,我們有太多的責任和擔當和壓力和角色,父母的命運基本上已經有了定數,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到陪伴,做好傾聽,做到帶上小孫孫(女)多回家看看,做到多多賺錢,等老人生病了,我們能及時的為他們做到最有效的治療,不是嗎。
-
3 # 有福氣的姑娘
年少時,感情成了生命的全部,自然而然心中歡喜的人是排在第一位的。父母,朋友,順其自然的被排在了下一位。
將要三十而立了,對愛情不如當初那麼炙熱了,多了些許的理智。和父母的聚少離多,父母成了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們就像父母手裡的風箏,只要父母收收線,我們就回來了,回到那個給我們無所溫暖的地方。
在慢慢的成長路上,發現自己最重要,你過的好了,你的父母才會過的更好,你是一切的中心。現在的我贊同pipa醬的那句話了,首先是自己,再是父母或者伴侶。
-
4 # 和則久
父母,孩子,伴侶,我,平常無奇的四個稱謂,寥寥的七個字,但其中蘊含的關係,交織的感情,卻千言萬語道不清,理不盡。把父母,孩子,伴侶和我,這四者放在人生中的天平上衡量排序,得出個誰先誰後的結論,是一個無比殘酷凜冽的事件。
但因為“有限”,壽命有限,精力有限,時間有限,能力有限,獲取的物質有限,所能給予的感情有限,這種種“有限”迫使人在自覺不自覺中做出種種抉擇,無論做抉擇的那個人在抉擇之前的那一刻怎樣天人交戰,左右為難,撕心裂肺,但是抉擇做出的那一刻,我們已經無形中為很多人或事進行了排序。對於父母,孩子,伴侶和我這世間最艱難殘酷的排序,情境不同,境遇不同,經歷不同,每個人在當時當刻都會有一種排序抉擇。不在特定時刻的情境中,我們可能並不能給出一個準確的排序,但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卻不失為一次深刻的自我解剖機會。
父母,孩子,伴侶,這三者已經是個體與個體之間可能擁有的最緊密的聯絡的稱謂了。首先看父母,父母給予我們血肉身軀和最初的靈魂感知。父母用自己的精血培育出生命的胚芽,用自己擁有的一切支援我們生長。在我們還在母親肚子裡的時候,父母就為我們做了種種打算,當我們呱呱墜地後,父母更是為我們計之深遠。父母節衣縮食,卻為孩子提供他們所能給予的最好的奶粉,衣服,玩具,幼兒園,小學,中學,即便為此揹負更加沉重的壓力與人情。每個稀鬆平常的時刻,每個司空見慣的動作,細細深究,都可以品味出縈繞的父愛母愛。以前上高中的時候,早自習六點開始,晚自習晚上九點多結束,無論寒暑,颳風下雨,媽媽總是堅持早晨五點多陪我走到巷子的盡頭,寬廣的大馬路那裡,深夜裡,又站在巷口等著我,我們一起打著電燈回家。其實我們居住的地方離巷口不過幾百米,但是因為巷子狹窄陰暗,媽媽擔心,就這樣堅持接送我度過整個高中。我以前是個體弱多病的人,一個月總是要生病一兩次,從本質上來講,我是一個悲觀的人,有時,面對自己這樣的身體,真的考慮過不如生命逝去。但是,媽媽總是不厭其煩地帶著我去診所,去醫院,從沒有不耐煩過,有一次,深夜裡,淌著暴雨積下的深水,揹著我去看醫生。父親因為生活所迫,在外地打工,是個不善言語的人,但每次兒女提出什麼要求,總儘可能的去滿足,把自己付出血汗掙得每一塊錢寄回家來。花到淡極始更豔,父母之愛,多數時候對於孩子來說,猶如白開水,看似淡淡的,但細細深思,卻無與倫比的濃烈。但後來,往往,有的人因為誘惑太多,追求太多,想著新潮與自由,厭煩了父母的傳統與嘮叨,或者想逃避父母的期望,逐漸對父母冷淡。但父母從來不會因為自己的兒女怎樣,而想驅逐子女。請每個人,當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時候,能多想一下自己的父母。
再看孩子與伴侶。孩子是一個人的生命延續,寄託著自己的無限憧憬與希冀。當一個人決定生下一個孩子的時候,必定當時心中盛滿了溫柔與愛,即便要忍受懷孕的辛苦與新生兒不間斷的哭鬧。對於沒有過自己的孩子的人來說,實在理解不了孩子對於為人父母的意義。但是看著自己的父母對於自己,同事談到自己孩子時的,無整個人似乎都柔軟的要散發出光芒來了,想必孩子對於他們而言是無與倫比的瑰寶。
對於伴侶,我的看法一向是持悲觀態度的。有些人的相互結合,是因為世俗的眼光,年齡到了,不結婚,好像範了什麼十惡不赦的罪過,要經無數人或言語,或眼神的鞭笞,於是有的人大概瞭解一下,就結婚了,然後相互磨合。有的人即便因為愛情而結合,但在各種各樣的摩擦中,愛情也甚少有從一而終的。我一直在想,本來毫無牽絆的人,即便因為感情走到了一起,但是也沒有非彼不可的地步。合則聚,不合則散。人生能有相攜一生的知己固然美妙,但是沒有,也並不令人沮喪。人生如此精彩,並不是一定要擁有伴侶,才不會寂寞的,只要自己足夠強,是可以超脫一下世俗的。
最後來談“我”。王陽明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我”是一切的基礎,有了“我”,與“我”有關的一切才都有了意義。如果沒有“我”,那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中的人或事與“我”何干,這個世界的一切相對於“我”來說,是不存在的。但從另一方面來講,有了與“我”相關掛念的一切,我的存在才是有價值的,如果沒有了這一切,煢煢孑立,沒有任何人生的價值,不若不存。父母,孩子,伴侶,作為與“我”最緊密的聯絡,累了“我”,傷了“我”,其中必定有更加傷心的,有更加孤苦的,但是如果累了他們,苦了他們,“我”又極度焦慮恐慌,那麼“我”到底在前在後呢。極端地講,沒了“我”,他們對於我而言,“我”體會不到任何意義,但是沒了他們,我亦沒有任何彰顯自己意義的地方。父母,孩子,伴侶和我,要真爭個高下,實在是個亙古難題。
-
5 # 星享事誠
作為一個男人,我是家中的頂樑柱,上有老,下有小,從重要性來,在我的心裡,父母、伴侶、孩子都一樣,不分孰重孰輕,如果硬是要排序的話,伴侶是陪伴我最長久的,父母有生育、養育之恩,子女長大後會有自己的人生,伴侶、父母、孩子、自己,這是我的排序!
-
6 # 中包工105079245596
昨天偶爾看了一個綜藝節目,裡面有一段就聊到了自己、父母、孩子、伴侶的排序問題,主要分為兩種觀點。
第一種:孩子、父母、伴侶、自己,持這種觀點的主要是父母等老一輩人群,在他們的思想觀念裡,家庭永遠是第一位的,這也許是受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
第二種:自己、伴侶、父母、孩子,持這種觀點的人主要是90後,00後一代人。在他們的思想中,自己最重要,一個連自己都不愛護的人,還有什麼能力去愛護別人?
其實,作為一個90後,我更傾向於第二種觀點。首先自己陪伴自己的時間是最長的,之後這一生是跟自己的伴侶一起過的,孩子和父母都是你只陪伴他們走一段路,剩下的路還是要他們去走的。
-
7 # 麥秸堆上數星星
生活已經把你逼到了第一位,上有老下有小,你不把自己排在第一位,讓誰衝在前,年邁的雙親,柔弱的愛人,幼稚的孩子?鐵肩擔道義,做為男人要大聲喊出我是第一,首戰用我,用我必勝。
回覆列表
父母 伴侶 孩子 自己!這個是我的排的,也是我的覺得最好的排位!如果必須排的話!其實沒有什麼可比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