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時常聽人說,父母在有家,父母不在家就不在了。還有人說,父母在還有歸途,父母不在只剩來路。還有人說,父母在兄弟姐妹是手足,父母不在,兄弟姐妹只是親戚。本人雙親也最近幾年先後離世,也感到兄弟姐妹聯絡少了。大家對此有何感觸呢?
8
回覆列表
  • 1 # 帝都原住民

    太多太多了!反目成仇的,老死不相往來的,應有盡有。原因,就是為了爭財產!這,跟傳統有直接關係!有一句話,說得再好不過了:“家有娘在,兄弟姐妹是一家人;娘不在了,兄弟姐妹就是親戚。關係好的,多走動;關係不好的,少來往”。

  • 2 # 一稞無人知道小草

    要想血緣不斷,必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不參和兄弟姐妹們家事,有困難幫一下,事業有成來祝福,先同志,後兄弟!

  • 3 # WSHZTD

    太多了。特別是父母在世時一碗水明顯端不平、重男輕女的等等,父母一走,多數兄弟姐妹不來去。逢年過節打個電話問個好已經不錯了。

  • 4 # 阿玲日記tz

    我可以說,現在父母在的,有很多多子女家庭,兄弟姐妹不怎麼往來的情況都很多,還不如個陌生人的嗎?

    有以下幾種情況:

    1,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子女,讀書工作都到了外地,父母在老家居住,子女們在不同的城市就業工作成家,子女的工作收入家庭背景不盡相同,人和人之間有了攀比心理,由於距離遠,慢慢也就聯絡甚少了。

    2,父母在孩子年幼時,對孩子的沒有一碗水端平,導致子女之間心理不平衡,所以也會造成子女成年以後,心裡有成見,所以慢慢的也就聯絡少了起來。除非家裡有什麼大事,不得已打個電話聯絡一下,不然的話,很少聯絡。

    3,試想,在父母在世時,子女之間還會形式上的聯絡一下,倘若父母,那麼就更不聯絡了,除了那層一奶同胞的血緣關係之外,親近關係還不如個陌生人。

    所以說,子女之間的緣分是有今生無來世,還是希望多把握這層親情關係,多走動多來往才會加深彼此之間的感情。

  • 5 # 嗨逛吃逛吃

    家庭文化教養與家庭知識結構不同,所以,家庭文化不同。

    有情有義之家,難捨親情,溫馨集體,愛的港灣。

    不幸福之家庭,時間會點滴留下傷痕,一轉身,父母走了,紐帶斷了,家散了,兄弟姊妹各自天涯。

    還是那句話“幸福的家庭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老話早就說了“樹倒猴孫散”。

    早年,我家鄰居李國安家,兄弟姊妹八個,父親早逝,母親含辛茹苦扶養長大。

    俗話說“疼大的,愛小的,中間夾個受氣的”。老太太的大兒子,李國安沒啥說的,工作、結婚、生子一切順利,最小的妹妹也沒啥聊的,上大學,分配,結婚,好事一樣沒有落下。

    可是,家中討人嫌,長的難看,嫁不出去的老五,默默做飯,洗碗,無怨無悔的伺候一下老小。

    街坊鄰居很羨慕老太太,日子過得滋潤,兒孫滿堂。

    老太太也勢利眼,對有本事的孩子討好獻媚,對給她端碗擦身的老五非打即罵。

    後來老太太病逝,她的後事操辦的也算體面。可是沒多久,她家老五走了,具說是結婚走的,從此沒有回來。

    在後來,不知啥原因,他家經常吵吵鬧鬧,竟然發生了老四打傷老五,一個判刑、一個住院。

    隨著時間的流逝,最熱鬧的一大家人,無聲無息的散開。

  • 6 # 海70408377

    有很多很多有的父母在的時候就不來往了這是父母在裡面起了很作用我只能?,說一隻手伸出來就有高低看父母著麼調勻了

  • 7 # 靚宇奶奶

    這樣的例子,一抓一大把,關鍵是,父母在,家就在,無論付出什麼,心裡總想著,不管怎樣全為父母吧,而父母離我們而去,就另當別論啦,媽沒啦,也實再是沒家可回,說實話,這事我深有感觸。

    在媽去世的兩年裡,每次回家過,生日,週年,十月初一,清明,總是給哥帶好吃的,他喜歡喝酒,從沒落下給他捎去,而他對我呢,我和老伴,兒子開車,我們三人,這兩年裡,沒吃過他一口飯,尤其可氣的是,給母親去掃墓,清明,過生日,十月初一,過兩週年,他連一張紙錢也不給母親大人買,也更別提,酒水啦,半路上看見我大包小包,還有臉跟我說,我連紙都沒買,問我拿沒拿酒,我真的不願搭理他,但我又不能不吭聲,我拿了。

    這是老媽養了的孝順兒子,真的是,媽在時,我為姓張家的付出眾所周知,他哥哥就這樣對母親和我。

    今年春節我也沒給他打電話拜年,斷了吧,我真的忍無可忍,哥哥他真得屬於,忘恩負義哪種人。

    這不嫂子去世一年多,他又找上一個,我去給媽過二週年以前的事,他也沒給我提起過,找那老婆去他家過的年,他也沒告訴我一聲,我經常思考這問題,我這做妹妹的太失敗了,兄妹並不多,他為什麼這樣對我,我也真得找不出任何原因,我經常在老伴面前提起過,他也勸我,別當回事,隨他去吧,我也沒法隨他去吧,真得媽在,家就在。

  • 8 # 念念今昔

    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家就散了。我是深有感觸。

    我的爸爸,是下放知青,爺爺奶奶以為他回不了城市,於是,做主讓他和同為知青的媽媽在鄉下結了婚,先後有了我們姐弟三人。

    後來,為了讓爸爸回到城市,老人家又做主讓他們離婚,將媽媽一人留在了農村。回到城市的爸爸日子也好過不到哪裡去,精神上的,經濟上的多重壓力,爸爸很少有快樂的時光,這些,我們都看在眼裡,更加不讓爸爸操我們的心,學習好,不鬧事。

    曾經引以為傲的就是我們在艱苦環境下培養的姐弟情,我篤信它不會變,哪知現實是殘酷的。

    人們說,金錢是最能考驗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我依然自信,我們家不會的。一直以來我們都是不分彼此,你想著我,我想著你,就連金錢也都有了共同的意味。弟弟要上電大,沒錢交學費,我會將僅有的一點積蓄拿來給他完成心願。我為了省錢,很少給自己添置衣服,他們倆會在我生日的時候,給我驚喜,為我買來衣服,幫我裝扮樸素的容顏。有段時間,我上小夜班,弟弟經常會去我單位接我下班,猶記得,那夜下起了漫天鵝毛大雪,我和弟弟走在無人行走的路上,潔白的雪地上留下了我倆的深深腳印,那麼近,那麼緊……

    即使我和姐姐結婚後,也一直沒有卸下擔子,家裡無論什麼大件需要花錢的,我們總是心照不宣地共同承擔,那時,奶奶中風,半身不遂,一躺就是五年多,家裡保姆換了一茬又一茬,總有舊保姆走了,新保姆還未到時的尷尬時候,我便自覺地回去照顧奶奶,困難總是那麼輕易就被我們克服了。

    只要人心齊,沒有什麼我們解決不了的問題。

    可終究還是有我解決不了的問題。

    我和姐姐出錢將家裡的房子簡單裝修,好讓弟弟在家結婚,或許這種下了不滿的因。

    他在家住了不到兩年,就搬走了,留下了爸爸一個人。雖然那時我們有些難受,但心想,爸爸還年輕,自己還是能夠照顧好自己的,真到年紀大了,我可以接爸爸跟我一起過(從小爸爸就愛我多一些,我們更能很好相處)

    可我沒能等到這天,爸爸也沒等到光榮退休,就寂寞地去往天堂了,留下太多的遺憾。

    爸爸留下唯一值錢的就是這套祖上帶下來的房子,是用爸爸買斷工齡的錢買下的,我當時就把家裡的鑰匙交出來了,態度很明確,我不會要家裡一分一毫的。

    最初,我們誰也不想碰這塊,但傷心還在。隔了兩年,決定要將房子過戶給弟弟了。我自己小家,有老公庇佑,日子簡單幸福,只是姐姐過得有些緊巴巴,經常為錢愁苦,於是我就順嘴說了句,讓弟弟如果在經濟允許的情況下,給姐姐一點。哪知,惹毛了人家,至今房子也沒過戶,連人也斷了聯絡。

    為此,我哭得天昏地暗,想不明白,兄弟姐妹之間,不就應該互相幫襯嗎,再說,共同承擔責任盡義務的時候,我們都是一起的呀,為啥享受權利的時候就沒我們的份呢(我記得那時我只提出讓他給姐姐6-10萬,當時房子總價至少有80-90萬)

    我只當他小孩子脾氣,斷了聯絡的前三年,逢到過年當口,我都會找由頭讓他相聚,都被他拒絕了。後來,我又多次試圖緩和矛盾,他依然未露面。

    漸漸地,弟弟的臉龐我都模糊了。

    記得有一次,在我家門口的飲食街上,迎面走來一個人,我看著他怎麼那麼親切,那麼熟悉,居然愣了半天才恍然,是弟弟,眼淚猝不及防地肆意滂沱……

    所以說,父母是一個家庭的定海神針,父母是家裡的吸鐵石,吸引著孩子歸家。一旦父母不在了,一切都變了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測距儀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