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1155996362083
-
2 # Letitbe67
唐朝歷時289年,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時期,而每個時期都湧現了很多著名的將領。
初唐時期,隋末唐初,有太多的英雄豪傑,而為大唐立國出現了很多的名將,其中,李績、李靖、李道宗被譽為開國三名將。除此之外還有刑國公蘇定方前後滅三國;聞喜公裴行儉收復西域,遼西郡公薛仁貴敗鐵勒,滅高句麗;燕國公黑齒常之,克吐蕃敗突厥;涼國公契苾何力,效力40年屢建奇功;樂城郡公劉仁軌,滅百濟,太原郡公王方翼,西域獨當一面,侯君集、程咬金、秦瓊、薛萬徹等,都是當時的聲名顯赫的將領。
盛唐時期,是開疆拓土的時代,這期間也湧現了很多著名將領,臨洮郡公王忠嗣,一人獨佩四將之印,掌控邊境萬里;西平郡王哥舒翰,大唐對吐蕃作戰戰功最卓越;密雲郡公高仙芝,西域守護神;南陽郡公張守珪,擊敗後突厥、吐蕃、契丹強敵;信安王李禕,西有攻破吐蕃石堡戰功,東平奚、契丹,南陽郡公張孝嵩,擊敗突騎施、吐蕃和大食;中山郡公王晙,開元年間第一將;太原郡公郭知遠,吐蕃深為忌憚的大將;南韓公張仁願,扭轉大唐對後突厥的頹勢;宋國公唐休璟,收復安息四鎮,屢敗吐蕃,武周第一將。
中唐時代,出現了安史之亂,大唐出現危機,從此大唐一蹶不振,陷入了藩鎮割據和宦官弄權的怪圈,但是這期間也有一些臨危受命的將領,其中最有名的為郭子儀、李光弼、僕固懷恩。除了這三人外還有西平郡王李晟、咸寧郡王渾瑊、北平郡王馬燧,平定二帝四王之亂的戰功;南康郡王韋皋,在西南擊敗吐蕃;扶風郡王馬璘,從破安史之亂,屢破吐蕃;涼國公李愬,雪夜下蔡州,絕對經典的戰爭案例;陳國公李光顏,和李愬是元和中興兩名頂級名將。
到了晚唐,大唐已經猶如破敗的老屋,再加上宦官,藩鎮和黨爭的荼毒,皇帝已經成為擺設,但是還是有一些對大唐忠心耿耿的將領,為大唐做最後的努力。他們有南陽郡公張義潮,沙洲舉事,效忠唐朝,屢敗吐蕃;渤海郡王高駢,破南詔第一功,收復安南、敗黃巢;蘭陵郡王張仲武,晚唐一代名將;東陽郡王劉沔、河陽節度使石雄,二人擊敗鮮卑、党項、西羌等;武寧節度使王式,收復交趾,平定江浙;武威郡王李載義,擊破奚;歸義節度使張淮深,獨守西北;東川節度使顏慶復,重創南詔;平盧節度使曾元裕,破南詔,平王黃之亂。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將領,為大唐馬革裹屍戰死沙場。一將功成萬骨枯。在任何時候戰爭都是殘酷的,封建社會也是殘酷的,正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
3 # 使用者1155996362083
1、李靖。
李靖,字藥師,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李靖善於用兵,長於謀略,原本是隋朝將領,之後投效唐朝。
李靖南平蕭銑、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為唐朝的建立和發展立下了赫赫戰功。李靖出將入相,還曾著有多部兵書,可惜都已經失傳。他因功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諡曰景武,陪葬昭陵。
李靖的戰功不僅在生前獲得肯定,在死後也大獲殊榮。
貞觀十七年(643年),唐太宗命人畫二十四功臣圖於凌煙閣,李靖名列第八。開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設定武廟,李靖被列入“武廟十哲”。
2、李勣(jì)。
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淵賜其姓李,後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名為李勣,唐初名將,與李靖並稱,被封為英國公,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勣早年跟從李世民平定四方,後破東突厥、高句麗,功勳卓著。李勣一生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將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
作為與李靖並稱的名將,基本上李靖享受到的待遇李勣都有,只不過因為孫子反對武則天,這才導致他死後家族被滅。
3、李孝恭 。
李孝恭,唐朝宗室和名將。李孝恭是唐高祖李淵的堂侄,在唐朝建立後被封為趙郡王。
李孝恭曾獻計並率軍攻打南方的蕭銑,立下戰功,之後又率軍攻打輔公祏,也立下大功。李世民即位後,改封李孝恭為河間郡王。
李孝恭年僅五十歲就暴病身亡,諡元,陪葬獻陵,配享高祖廟庭,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位。
4、蘇定方。
蘇定方,名烈,字定方,以字行於世,唐朝傑出軍事家,封邢國公,諡莊。
蘇定方自幼勇猛,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時,他前往投奔竇建德,屢建戰功。後來竇建德的起義軍被唐朝擊敗,蘇定方轉而為唐朝效力,隨李靖北伐東突厥,在決戰中立下大功。
唐高宗時期,蘇定方深受皇帝信任,多次被委以重任。蘇定方徵西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句麗,先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將唐朝的版圖向西開拓至中亞鹹海,向東延伸至北韓半島南部,可謂前所未有。
5、裴行儉。
裴行儉,字守約,唐朝名將、政治家、書法家,諡號"獻"。
裴行儉出身河東裴氏,從小學的是文而不是武,後來還憑藉明經科考試中選,並得到名將蘇定方的傳授,從此走上武將之路。
裴行儉的知名度沒有上面幾位高,主要是因為他打的仗沒經過太多的渲染。裴行儉曾任安西都護,鎮守西域,在他的威名之下,各國紛紛前往歸附。
之後裴行儉出任吏部侍郎,還開創了長名姓歷榜及銓注等法,對後世選才授官的制度頗有影響。當了十幾年文官,裴行儉又被調去防禦吐蕃,接著征討叛亂的西突厥、平定東突厥殘部,以功身兼文武兩職。
6、薛仁貴 。
薛仁貴,名禮,字仁貴,唐朝名將,封平陽郡公。
薛仁貴在貞觀末年投軍,征戰疆場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
7、王忠嗣 。
王忠嗣,初名訓,其父王海賓是唐朝大將,在王忠嗣九歲時,王海賓在吐蕃松州保衛戰中戰死,唐玄宗就將王忠嗣收為養子,賜名忠嗣,接入宮中撫養。
王忠嗣不忘父仇,刻苦學習兵法,進步連唐玄宗感到吃驚。後來王忠嗣被派往軍中歷練,在玉川戰役中,他以三百輕騎偷襲吐蕃,正好遭遇吐蕃贊普在閱兵,一戰之下,斬敵數千,贊普倉皇逃走。
之後的數十年裡,王忠嗣鎮守在唐朝的各方邊境,北伐契丹、奚、突厥等,接著又轉到抗擊吐蕃的最前線,大敗吐蕃,解除了其對河西的威脅。
至天寶六年(747年),王忠嗣兼任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掌控萬里邊疆,手握天下勁兵重鎮,如果他有異心,唐朝分分鐘顛覆,不過他對唐玄宗非常忠心,沒反。可唐玄宗昏了頭,將他一貶再貶,最終憂憤而死。
8、郭子儀。
郭子儀,唐朝政治家、軍事家。郭子儀是科班出身的武將,早年參加武舉進入軍隊,但一直默默無聞,累計多年戰功才到九原太守。
安史之亂是唐朝的不幸,卻是郭子儀的大幸。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擔任朔方節度使,率軍勤王,收復了河北和河東等地,官位飆升。
郭子儀此後幾次被解除兵權,但唐朝一有危險,立刻就找他出來救火,郭子儀也義不容辭,立馬出山,數次挽救唐朝於危難之中。
郭子儀功勳蓋世,但卻很難得的沒有走上鳥盡弓藏的道路,這很大程度是因為他個人的小心。
9、李光弼。
李光弼,契丹族。在郭子儀的推薦下出任河東節度副使,參與平定安史之亂。
李光弼與郭子儀齊名,世稱‘李郭’,而戰功推為中興第一。雖然郭子儀名氣比李光弼大,但是論平定安史之亂的戰功來說,李光弼反而要勝過郭子儀一些。
李光弼是平定安史之亂的主帥之一,因功進封臨淮王。
10、李晟。
李晟,字良器,唐朝宰相、軍事家。
李晟開始只是為邊鎮的一個副將,但卻以戰功升遷到開府儀同三司,獲封合川郡王。李晟曾率軍平定唐朝內部的多場叛亂,如涇原兵變、朱泚之亂,改封西平郡王,是唐朝後期朝廷的挽救者。
-
4 # Letitbe67
唐朝歷時289年,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時期,而每個時期都湧現了很多著名的將領。
初唐時期,隋末唐初,有太多的英雄豪傑,而為大唐立國出現了很多的名將,其中,李績、李靖、李道宗被譽為開國三名將。除此之外還有刑國公蘇定方前後滅三國;聞喜公裴行儉收復西域,遼西郡公薛仁貴敗鐵勒,滅高句麗;燕國公黑齒常之,克吐蕃敗突厥;涼國公契苾何力,效力40年屢建奇功;樂城郡公劉仁軌,滅百濟,太原郡公王方翼,西域獨當一面,侯君集、程咬金、秦瓊、薛萬徹等,都是當時的聲名顯赫的將領。
盛唐時期,是開疆拓土的時代,這期間也湧現了很多著名將領,臨洮郡公王忠嗣,一人獨佩四將之印,掌控邊境萬里;西平郡王哥舒翰,大唐對吐蕃作戰戰功最卓越;密雲郡公高仙芝,西域守護神;南陽郡公張守珪,擊敗後突厥、吐蕃、契丹強敵;信安王李禕,西有攻破吐蕃石堡戰功,東平奚、契丹,南陽郡公張孝嵩,擊敗突騎施、吐蕃和大食;中山郡公王晙,開元年間第一將;太原郡公郭知遠,吐蕃深為忌憚的大將;南韓公張仁願,扭轉大唐對後突厥的頹勢;宋國公唐休璟,收復安息四鎮,屢敗吐蕃,武周第一將。
中唐時代,出現了安史之亂,大唐出現危機,從此大唐一蹶不振,陷入了藩鎮割據和宦官弄權的怪圈,但是這期間也有一些臨危受命的將領,其中最有名的為郭子儀、李光弼、僕固懷恩。除了這三人外還有西平郡王李晟、咸寧郡王渾瑊、北平郡王馬燧,平定二帝四王之亂的戰功;南康郡王韋皋,在西南擊敗吐蕃;扶風郡王馬璘,從破安史之亂,屢破吐蕃;涼國公李愬,雪夜下蔡州,絕對經典的戰爭案例;陳國公李光顏,和李愬是元和中興兩名頂級名將。
到了晚唐,大唐已經猶如破敗的老屋,再加上宦官,藩鎮和黨爭的荼毒,皇帝已經成為擺設,但是還是有一些對大唐忠心耿耿的將領,為大唐做最後的努力。他們有南陽郡公張義潮,沙洲舉事,效忠唐朝,屢敗吐蕃;渤海郡王高駢,破南詔第一功,收復安南、敗黃巢;蘭陵郡王張仲武,晚唐一代名將;東陽郡王劉沔、河陽節度使石雄,二人擊敗鮮卑、党項、西羌等;武寧節度使王式,收復交趾,平定江浙;武威郡王李載義,擊破奚;歸義節度使張淮深,獨守西北;東川節度使顏慶復,重創南詔;平盧節度使曾元裕,破南詔,平王黃之亂。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將領,為大唐馬革裹屍戰死沙場。一將功成萬骨枯。在任何時候戰爭都是殘酷的,封建社會也是殘酷的,正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回覆列表
1、李靖。
李靖,字藥師,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李靖善於用兵,長於謀略,原本是隋朝將領,之後投效唐朝。
李靖南平蕭銑、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為唐朝的建立和發展立下了赫赫戰功。李靖出將入相,還曾著有多部兵書,可惜都已經失傳。他因功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諡曰景武,陪葬昭陵。
李靖的戰功不僅在生前獲得肯定,在死後也大獲殊榮。
貞觀十七年(643年),唐太宗命人畫二十四功臣圖於凌煙閣,李靖名列第八。開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設定武廟,李靖被列入“武廟十哲”。
2、李勣(jì)。
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淵賜其姓李,後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名為李勣,唐初名將,與李靖並稱,被封為英國公,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勣早年跟從李世民平定四方,後破東突厥、高句麗,功勳卓著。李勣一生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將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
作為與李靖並稱的名將,基本上李靖享受到的待遇李勣都有,只不過因為孫子反對武則天,這才導致他死後家族被滅。
3、李孝恭 。
李孝恭,唐朝宗室和名將。李孝恭是唐高祖李淵的堂侄,在唐朝建立後被封為趙郡王。
李孝恭曾獻計並率軍攻打南方的蕭銑,立下戰功,之後又率軍攻打輔公祏,也立下大功。李世民即位後,改封李孝恭為河間郡王。
李孝恭年僅五十歲就暴病身亡,諡元,陪葬獻陵,配享高祖廟庭,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位。
4、蘇定方。
蘇定方,名烈,字定方,以字行於世,唐朝傑出軍事家,封邢國公,諡莊。
蘇定方自幼勇猛,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時,他前往投奔竇建德,屢建戰功。後來竇建德的起義軍被唐朝擊敗,蘇定方轉而為唐朝效力,隨李靖北伐東突厥,在決戰中立下大功。
唐高宗時期,蘇定方深受皇帝信任,多次被委以重任。蘇定方徵西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句麗,先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將唐朝的版圖向西開拓至中亞鹹海,向東延伸至北韓半島南部,可謂前所未有。
5、裴行儉。
裴行儉,字守約,唐朝名將、政治家、書法家,諡號"獻"。
裴行儉出身河東裴氏,從小學的是文而不是武,後來還憑藉明經科考試中選,並得到名將蘇定方的傳授,從此走上武將之路。
裴行儉的知名度沒有上面幾位高,主要是因為他打的仗沒經過太多的渲染。裴行儉曾任安西都護,鎮守西域,在他的威名之下,各國紛紛前往歸附。
之後裴行儉出任吏部侍郎,還開創了長名姓歷榜及銓注等法,對後世選才授官的制度頗有影響。當了十幾年文官,裴行儉又被調去防禦吐蕃,接著征討叛亂的西突厥、平定東突厥殘部,以功身兼文武兩職。
6、薛仁貴 。
薛仁貴,名禮,字仁貴,唐朝名將,封平陽郡公。
薛仁貴在貞觀末年投軍,征戰疆場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
7、王忠嗣 。
王忠嗣,初名訓,其父王海賓是唐朝大將,在王忠嗣九歲時,王海賓在吐蕃松州保衛戰中戰死,唐玄宗就將王忠嗣收為養子,賜名忠嗣,接入宮中撫養。
王忠嗣不忘父仇,刻苦學習兵法,進步連唐玄宗感到吃驚。後來王忠嗣被派往軍中歷練,在玉川戰役中,他以三百輕騎偷襲吐蕃,正好遭遇吐蕃贊普在閱兵,一戰之下,斬敵數千,贊普倉皇逃走。
之後的數十年裡,王忠嗣鎮守在唐朝的各方邊境,北伐契丹、奚、突厥等,接著又轉到抗擊吐蕃的最前線,大敗吐蕃,解除了其對河西的威脅。
至天寶六年(747年),王忠嗣兼任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掌控萬里邊疆,手握天下勁兵重鎮,如果他有異心,唐朝分分鐘顛覆,不過他對唐玄宗非常忠心,沒反。可唐玄宗昏了頭,將他一貶再貶,最終憂憤而死。
8、郭子儀。
郭子儀,唐朝政治家、軍事家。郭子儀是科班出身的武將,早年參加武舉進入軍隊,但一直默默無聞,累計多年戰功才到九原太守。
安史之亂是唐朝的不幸,卻是郭子儀的大幸。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擔任朔方節度使,率軍勤王,收復了河北和河東等地,官位飆升。
郭子儀此後幾次被解除兵權,但唐朝一有危險,立刻就找他出來救火,郭子儀也義不容辭,立馬出山,數次挽救唐朝於危難之中。
郭子儀功勳蓋世,但卻很難得的沒有走上鳥盡弓藏的道路,這很大程度是因為他個人的小心。
9、李光弼。
李光弼,契丹族。在郭子儀的推薦下出任河東節度副使,參與平定安史之亂。
李光弼與郭子儀齊名,世稱‘李郭’,而戰功推為中興第一。雖然郭子儀名氣比李光弼大,但是論平定安史之亂的戰功來說,李光弼反而要勝過郭子儀一些。
李光弼是平定安史之亂的主帥之一,因功進封臨淮王。
10、李晟。
李晟,字良器,唐朝宰相、軍事家。
李晟開始只是為邊鎮的一個副將,但卻以戰功升遷到開府儀同三司,獲封合川郡王。李晟曾率軍平定唐朝內部的多場叛亂,如涇原兵變、朱泚之亂,改封西平郡王,是唐朝後期朝廷的挽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