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十八員外
-
2 # 風中花水中月
首先,必須先做讀者,然後才是一個研究者吧。再說了,研究者也只是一家之言,談的是自己個人對於《紅樓夢》的理解和解讀,如果非要分個高下,我只能是研究者比較勤奮,理解方面肯會比一般讀者獨特、深入一點,更專業化一點了?
總之不管是紅樓讀者還是紅樓研究者,都是紅樓夢的讀者。這是一部偉大的文學名著,內容涵蓋面廣,思想複雜深刻,對於人性的刻畫也是入木三分,所以引起了無數人的熱愛,也衍生了一門新的學問——紅學。大家樂此不疲,共同探討交流,正是彰顯了《紅樓夢》巨大的魅力。愛紅樓,解紅樓,歡迎大家關注我。
-
3 # 我心唯美
紅樓夢是中國古代文學的精華,被稱為四大名著之一,作為華人,特別是愛看書的人,可以說沒有人沒有看過紅樓夢的。最起碼也透過學校的課本,讀過紅樓夢的章節,所以,紅樓夢的讀者是很多的,但是紅樓夢的研究者就不多了。這也並不是說研究者就高明多少,因為,紅樓夢的研究是多角度全方位的,沒有一個人是真正懂得紅樓夢的原意的,最起碼現在還沒有一個人的研究結論讓紅迷們信服的。
紅樓夢讀者和研究者的區別還是很多的,比如:普通的讀者,只是從頭至尾的看了一遍或幾遍,只會喜歡小說裡故事情節、人物情感、場景描繪、以及跌宕起伏的悲歡離合。而研究者是精讀的,他們從不經意的字裡行間裡發掘、發現有用的東西,結合他們研究的方向,或研究每個人物的年齡、時代背景;或研究書中的詩詞歌賦、俚語燈謎、器具器皿,以及典故出處等等;或研究其中的亭臺樓閣、建築風格、池塘院落、府邸規制等等;有的在研究當時的餐飲古方、服飾服裝、制度等級等等。真想在這方面有所建樹,那還真的下苦功夫,也不是傻傻地讀個上百遍就能研究個什麼出來的。這也是讀者與研究者的最大區別。
說個題外話,那些體制內的研究者,還真研究不出什麼東西來,只會把讀者引入誤區,比如探軼派和索隱派,他們只會胡說八道,研究了多少年花費了國家大量的金錢和海量的時間,到如今連個作者是誰都不能確定,他們為了找存在感,只好丟擲陰謀論,什麼廢太子胤礽、什麼竺香玉什麼的,有的乾脆說作者是一個親王云云。作為讀者,不要跟著他們的思路閱讀,你只把它當一個經典的愛情小說看就好了,否則你會莫衷一是無所適從。
讀者和研究者的區別還有就是,不但在閱讀的過程中,閱讀的方向不同,付出也是不同的,一個是愛好,一個是事業,彼此所投入的精力和時間是不一樣的。
-
4 # 海闊天空詩酒花
這個題目收藏了好久,現在看來還是沒多少人回答,那我還是說幾句吧。
本來不覺得二者之間有什麼差別,紅樓夢本身就是一部奇書,作為文學作品本身已經很出色,同時書中又確實含有太多不解之謎,所以喜歡這書的讀者,讀書之餘順便解一下謎,或者說猜一下謎,也是很自然的事。其實,讀紅樓夢的過程,只要你是帶著自己的思考和理解的,就多多少少有“研究”的成分了。
但是,最近發現原來紅樓夢愛好者之間,對這部書裡一些問題的看法大相徑庭,有時甚至是尖銳的對立。究其原因,似乎和愛好者在閱讀時的心理定位有關。從這一點來說,所謂紅樓夢讀者和紅樓夢研究者,應該還是區別挺大的。
我個人這麼理解:
1.閱讀目的和關注點有區別
紅樓讀者只看書裡的故事,對於書中的“謎團”不感興趣;紅樓研究者一心想挖掘的恰是紅樓“背後的故事”,是“解謎”。
2.閱讀方式和物件有區別
紅樓讀者一般只看重《紅樓夢》文字本身,對其他相關文字取不信任的態度,而研究者一般要比較各種版本的《紅樓夢》,以及各種相關資料。簡單地說,讀者就是單純的讀書,把《紅樓夢》當做一部小說、一部文學作品來看,用“沉浸”的方式去閱讀,而研究者把《紅樓夢》當做一部藏寶圖、一部隱晦紀實來看,用“解剖”的方式去閱讀。
3.情感氣質和思維方式有區別
一般來說,紅樓夢讀者比較感性,喜愛文學,尊重權威、規則和秩序,不容易接受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胡說八道”,具體表現在對待《紅樓夢》的態度上,就是比較認可“官方”“公認”的相關說法,對作者採取仰望態度,對書中人物和故事具有沉浸式的情感投入,對一些和書中表面文字差別較大的“研究結論”容易產生牴觸情緒,認為是褻瀆經典。
而紅樓夢研究者一般比較理性,不喜歡循規蹈矩,提倡打破常規、開發腦洞,所以恰恰喜歡“胡思亂想”“胡說八道”。具體表現在對待《紅樓夢》時,常以審視的眼光看書中人物和故事,甚至也以這種眼光去看作者,總體上是一種旁觀、解剖的姿態,對那些容易對書中人物投入感情的讀者,則認為是食古不化、固步自封。
我認為二者的對立是完全沒必要的,都是喜歡《紅樓夢》的人嘛。如果讀者在閱讀時更開放一些,研究者在研究時更嚴謹一些,二者的界限其實也沒那麼明顯了。
-
5 # 一抒己見
一般來說研究者比讀者懂《紅樓夢》要更多一些,因為他們是專業人士,而我們這些讀者是業餘的。
業餘愛好者把看《紅樓》當成樂趣,專業研究者雖然也會以品《紅樓》為樂,但《紅樓夢》對於他們來說還多了一層含義,那就是工作。所以,研究起《紅樓夢》來自然壓力上身,遇到迷點百思苦想,翻尋各種資料,查閱各種版本,進行各種邏輯論證,組織頭腦風暴,推翻再重來,倒不如我們這些讀者輕鬆自在。
話是這樣說,但《紅樓》讀者中也不乏一些大咖,因為愛之深,注之切,會因為喜歡《紅樓夢》而愛屋及烏,喜歡與《紅樓夢》有關的一切,影視劇、各種版本的後四十回、拍攝地景點、作者的家族史,甚至是一些周邊產品。
讀者的角度是片面的,千人千面,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版本的故事,從一千個角度來看待這部著作,可以看成宅鬥劇,可以看成愛情劇,還可以看成家庭倫理劇,也可以看成官場變形記。
《紅樓夢》之所以偉大,為這麼多人津津樂道,就是因為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切入點繼續看下去。知道的人多了,流傳得也就久了,就成為了如今的經典名著讓更多的人知道,以此良性迴圈。
至於其他方面,想去研究就去多瞭解和鑽研一下。當然,不求甚解、自得其樂也是一種方式。
研究者的角度相對會全面些,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細節預測人物結局,透過書中故事推測曹雪芹的生平經歷、家族變遷甚至是歷史事件。
話說這部書曹公到底寫完了沒有呀?是寫完了流失了?還是壓根就沒有寫完呢?留下了那麼多坑讓後人去猜疑,因殘缺無可考,至今仍有許多未解謎題。人們的腦洞還都挺大,於是乎就出現了許許多多非常個性的說法。
不管是以什麼樣的心態怎樣去對待這部著作,開心就好!
回覆列表
員外認為,二節者差別不大的。
首先,研究者應是一個讀者,反過來,任何一個讀者都是一個研究者,這點可能不好理解。不管你讀《紅樓夢》出於什麼目的,但我們閱讀時肯定會思考,為什麼這樣寫?詩詞怎麼美?人物怎麼形象?等等,這是不是研究。所以當我們讀《紅樓夢》時,即是研究的開始。
當前紅學研究已爭論了二三百年,出現了許多紅學大家,也就是研究者。大家會認為研究者很高深,比讀者高一個檔次。你說哪位水平高?請問看懂《紅樓夢》了沒?主題清楚了沒有?能逐回解讀否?員外前些日子看一教授逐回解說大意,可基本連典型的場景都解說不透,只是在那裡講這個情,那個愛的,自己都沒懂,還在誇誇其談,誤導讀者多矣。員外從紅樓金丹說的主題上來看,當前的紅學界的研究者沒有讀懂的,和讀者一個水平的。網上個別吸人眼球的,全部在吹,實際不懂的。
儘管有研究者出了很多書,有的在全國很有名,有的成立紅學團體,辦紅學刊物,建紅學網站,但沒讀懂,又能研究出什麼成果來?所以讀者和研究者差別不大,都在稀裡糊塗地讀每個人的《紅樓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