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米哈關愛

    李鴻章的嫁女詩 今天是李鴻章(1823.2.15~1901.11.7)誕辰189週年紀念日。李鴻章是清朝內閣總理大臣。1884年8月23日中法馬江海戰爆發,中方水師全軍覆沒,主將張佩綸臨陣逃跑,事後朝廷將張佩綸充軍,充軍回來後,李鴻章把最疼愛的小女兒菊耦嫁給比她大近三十歲的張佩綸做填房,令人費解。菊耦出嫁時,李鴻章寫了一首嫁女詩,痛哭流涕,細看,是在痛哭馬江海戰的失敗!痛哭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 。這首哭詩亮出李鴻章複雜的心態。究竟李鴻章是誤國、賣國,還是愛國,供思考。 (一)雞籠南望淚潸潸,聞道元戎匹馬還。一戰何容輕大計,四方從此失邊關。焚車我自寬房瑁,乘障人誰惜狄山。宵旰殷勤猶望捷,群公何以慰龍顏。(二)痛哭陳詞動聖明,長孺長揖傲公卿。論才宰相囊中物,殺賊書生紙上兵。宣室不曾留賈席,越臺何事請終纓。豸冠寂寂犀渠盡,功罪千秋付史評。詩詞註解:1、雞籠古地名,在臺灣北部,以港外有小島形似雞籠而得名。光緒六年(1875年)置雞籠廳,1883年改稱基隆廳。中法戰爭時,臺灣尚隸屬福建省,基隆與馬尾是四戰場之二,法國從越南派艦北上,意圖佔領基隆與福州,作為索賠的抵押品。基隆之戰,中方有勝有敗,曾把侵略者驅逐出海。馬江之戰,清水師大敗,但法軍無法登陸,只好退出,得到的是世人的唾罵,也是失敗。本詩敘述的全是馬江之戰,與基隆無關。用雞籠為題,不正面點出馬尾,有如自居易《長恨歌》起句“漢王重色思傾國”,實際上講的是唐明皇。2、雞籠二句“雞籠南望”,詩歌中常用倒裝句法,即“南望基隆”,元戎指張佩綸,張佩綸戰敗時,幾乎是隻身逃走(“匹馬還”)。3、房瑁(697一。793)756年拜文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奉旨冊封肅宗後,自請討賊,肅宗任命他為持節招討西京防禦蒲、潼兩關兵馬節度使等。十月,遇賊於陳濤斜,戰敗,癸卯(763年)復戰,大敗。“初瑁用春秋時戰法,以車二千乘,繚營騎步夾之,既戰,賊乘風噪,牛悉髀慄,賊投芻而火之,人畜焚燒,殺卒四萬,血丹野,殘眾才數千,不能軍。瑁還走行在,見帝肉袒請罪,帝宥之。”(《新唐書•本傳》)。詩作者偏袒張佩綸,把他比做房瑁,認為戰敗可以寬恕。4、狄山句:狄山,山名,在河南修武縣西北(一說在安徽宿縣西南),三國嵇康曾住此,也叫嵇山。古人經常用地名代人名,如晉。陶潛稱陶彭澤,唐朝韓愈稱韓昌黎,清末李鴻章稱李合肥,張佩綸也叫張豐潤。此處把狄山作為嵇康的代名。嵇康,字叔夜,家於嵇山側,因姓嵇,與阮籍、山濤、向秀、劉伶、劉鹹、王戎、遊於竹林,稱竹林七賢。康以傲慢得罪鍾會。鍾會在司馬昭前誣陷嵇康,說他是臥龍,應擔心此人。又說康與呂安“言論放蕩,非毀典謨,帝王者所不宜容。”嵇康在東市死難前,太學生三千人請以為師,不許,死後,“海內之士,莫不痛之。”(《晉書•本傳》)。詩把張佩綸比作嵇康。乘障,障是障礙,矇蔽,“一葉蔽目不見泰山”。(《鶚冠子’天則》),指鍾會矇蔽司馬昭導致嵇康被害。張佩綸戰敗後,京師官員不斷上表指控,同情張的人便認為是陷害。本句意為張遭害充軍,誰來憐惜?5、宵旰頌帝王勤於政事,是宵衣旰食的略語。宵,夜間;旰 (gan);天黑,指天未亮起床穿衣,天已黑才吃飯。《舊唐書,劉蕢 (f6n)傳》:“若夫任賢惕厲,宵衣旰食,宜黜左右之纖佞,進股肱大臣。”本句指皇上日夜操勞,殷勤期望傳來捷報。6、龍顏指皇帝。《史記•高祖本紀》“高祖為人,隆維而龍顏。”《史記索隱》:“高祖感龍而生,故其顏貌似龍,長頸而高鼻。”後因稱皇帝的容貌為龍顏,亦指皇帝。7、痛哭句:西漢文帝時,賈誼曾多次痛哭流涕向皇帝陳述國事。動聖明,感動了皇帝。張佩綸當御史時,也多次評述國事,彈劾大臣,受到皇上的重視。8、長孺長揖漢•汲黯,字長孺。武帝時為東海郡太守,後召為九卿,敢於在皇帝面前爭論。武帝雖然不高興,但表面還是敬重他。“汲黯為人性倨少禮,面折不能容人之過”(《漢書。本傳》)。田蚧為丞相,汲黯“見蚧未嘗拜揖之”。本句張佩綸敢於得罪高官,連李鴻章、左宗棠都被他彈劾得難以下臺。他官雖不大,卻敢於長揖倨傲公卿。9、囊中物《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明宗時,李轂對韓熙載說道: “中國用吾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爾。”探囊:掏口袋取東西,極言事情容易辦成。本句吹噓張佩綸要當宰相,也是易如探囊取物。10、紙上兵《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年輕時學父親的兵法,侃侃談兵,趙奢難不住他。後來趙王派趙括代廉頗為將,在長平之戰中,他死抱兵書,不知變通,被秦軍打敗,部下40萬人投降,均被坑死。“徒湊父書”、“紙上談兵”的典故出此。張佩綸平素慷慨談兵,極力主戰,可馬尾一敗,卻臨陣脫逃。詩作者不隱諱他的“紙上談兵”。11、宣室句宣室,古宮殿名。《漢書•賈誼傳》:“上方受蟹 (xi),坐宣室”。顏師古注引蘇林日:“宣室,末央(宮)前正室也。”賈席,指賈誼(漢文帝曾為賈誼虛前席)。賈誼,西漢政論家,十八歲被薦於漢文帝,任博士,曾痛哭流涕,陳述國事,提出改革的措施很多,被大臣排擠,貶為長沙王太傅,後為梁懷王太傅,年少不得志,鬱郁以終。這裡指皇室留不住賈誼這樣的人才(把張佩綸比作賈誼)。12、請終纓終軍請纓。《漢書•終軍傳》:漢武帝準終軍出使南越(今廣西地區),要南越王稱臣,“軍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纓是繩子,後人把請纓作投軍報國解。13、豸冠豸(zhi)冠,古代執法官員戴的帽子,《唐會要•御史臺》“大事則豸冠、朱衣、縹裳、白紗、中單以彈(劾)之,小事常服而已。”14、犀渠以犀皮製成的盾牌。左思《吳都賦》:“家有鶴漆,戶有犀渠,軍用蓄用,器械兼備”。意為戰士手執的甲盾,因此,把犀渠泛指戰士。本句指中法馬江海戰戰士死亡殆盡,作為都御史(戴豸冠)出為欽差的張佩綸,此時寂寂無聲。最後一句說,畢竟張佩綸已成近代歷史人物,是非功過應由後之史家來評定。詩中褒揚張佩綸,感情充沛,把他列為歷史人物,叫他如何不感激涕零。李鴻章嫁女煞費苦心,所有嫁妝沒有比兩首詩更為貴重的。相關注解: 1、李鴻章(1823.2.15~1901.11.7),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堂,亦稱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諡文忠。作為淮軍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2、張佩綸,河北豐潤人,進士出身,光緒初曾任侍講、日講起居注官,後任御史。他在朝敢於條陳意見,彈劾大臣,被列為清流派。中法戰起,法艦北上,企圖佔領福州、基隆,朝廷派他為會辦福建海疆事宜欽差大臣,特加三品卿銜。馬江戰敗,1885年被充軍張家口。放歸後人李鴻章幕,娶李府千金,縱議朝政,遭朝臣彈劾,被趕回故里,移家金陵。癸卯年(1903)卒,年五十六歲(《清史稿》作1908年卒)。 3、李(鴻章)小姐不是詩人,不可能寫出這樣的詩,張佩綸的孫女張愛玲(已故臺灣著名作家)在《對照記》中道出真相:“李鴻章愛才,著人暗示他來求親,儘管自己太太大吵大鬧,不肯把女兒嫁給一個比她大二十來歲的張佩綸。我看了非常興奮,去問父親,他只一味闢謠,說根本不可能在簽押房撞見奶奶,那首詩也是捏造的。張愛玲也問過姑母,姑母對她說:“爺爺奶奶唱和的詩集都是爺爺作的”。親生女兒該不至無故貶低生母,這兩首詩應是李鴻章寫的。4、張佩綸為了感激岳丈大人的知遇之恩,不惜重金購置原靖逆侯張勇府第的3幢小樓,以作新婚宅第,並冠之為“繡花樓”。這則傳奇才子演繹傳奇姻緣的故事,已在古城南京流傳了一個多世紀。那段歷史已成為過眼煙雲,而當年被張佩綸譽為“繡花樓”的前清小樓,現存還有一幢,在白下路273號南京海運學校內,已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ol怎麼上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