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子墨詞話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用他來尋找光明。”

    這是顧城的名句,雖然顧城的人是是非非,但是拋開這些,這句話富含多麼深奧的哲理呀,雖然人已去,但是這句詩依然在浩瀚無垠的現代詩壇熠熠生輝!

    “我只想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周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這是海子的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是質樸表達,無所求,只求簡簡單單平平淡淡,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寫了許許多多的現代詩,以夢為馬,不負韶華,他是我欣賞的一位詩人。

    這些現代詩歌,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對於當下生活的一些最真摯的表達。隨著科技的日益發展,交流方式的擴充套件,古詩古韻已然和當下生活格格不入。快節奏的,直抒胸臆的表達更簡潔更適於交流,所以現代詩,散文詩層出不窮,於我看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也不失為一件詩壇悅事,我們不能嫌棄現代詩,但是也不能丟棄古詩詞。

    我們都應該有一顆詩詞之心,古詩詞之心抑或現代詩之心,來給我們蕪雜的日子增添一抹靚麗的色彩。

    若有詩詞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 2 # 學者孫丹林

    當下假詩有兩種:1,格律詩中的假冒偽劣。比如,根本不符合格律規則的七言八句“詩"竟然直接冒稱“七律"。

    2,現代詩中沒有比興,沒有意象,沒有修辭,沒有意境的“詩"充斥於報刋。因此,詩壇打假十分必要,否則愧對祖宗,有害於繼承、弘揚傳統文化。

  • 3 # 置喙鳥

    古詩是祖傳,新詩源洋篇。

    詩壇已小眾,詩者人不藩。

    新詩沒門檻,行業無規範。

    風格隨人異,真假何從談。

    寫詩掙小錢,養家實太難。

    監管高抬手,打假應沒咱。

    唯需健康碼,每詩掃一遍。

  • 4 # 景陽鍾

    詩壇是否打假?先要辨明什麼是詩,什麼是現代詩。

    3.15, 詩壇是否也要打假?現代詩還叫“詩”麼?

    漢語言文學分四大類,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其中詩歌包括古體詩、樂府詩、近體詩(格律詩)和新詩。 “詩界革命”以後,文人詩歌白話文創作開啟了新詩時代,至今也就百年多。新詩與古典文學五千年曆史相比較,也就是詩海中的一朵小浪花,到底什麼模樣,至今尚未成形, 沒有公認統一的標準。因此,無所謂打假。

    現代詩還叫“詩”麼?現代詩當然包括現代人創作的古體詩、樂府詩、近體詩(格律詩)和新詩。古體詩、樂府詩、近體詩(格律詩) 都存有幾千年相應的詩格體,在詩的形式上無須打假,直接驗證便知真假,是不是“詩”,初中畢業生就有能力判斷。

    現代人創作的新詩是不是“詩”,那就不是一句話能斷定的。

    《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彙集了現代詩作家、作品和詩歌理論二十年的探索結果,認為新詩體裁模式有格律詩、自由詩和歌謠體三種體裁,歌謠體新詩大都押韻比較整齊,節拍也相當勻稱,可以歸入格律詩體。新詩基本上形成了自由詩派、格律詩派、象徵詩派三大流派。

    此後,新詩發展蓬勃興旺,大小詩歌流派多如牛毛,但是,無論詩人們如何創新,仍不能脫去新詩體裁外衣,這是新“詩”的標誌; 也無力穿越三大流派。如:堅持“純詩”的現代派,其代表人物戴望舒的詩也是取法象徵派。被稱之為“崛起的詩群”的“朦朧派”其效法的是法國回來的李金髮,其作品主流表現的是“對於生命欲挪揄的神秘及悲哀的美麗”。蘇雪林《論李金髮的詩》中評論象徵詩有四個特點: 一是朦朧恍惚,很難一時瞭解; 二是表現神經藝術的本色, 體現神經過敏,而頹廢象徵詩人更具特色; 三是傷感與頹廢的色彩濃厚; 四是異國情調。這就是法國象徵詩人的手法,是中國現代朦朧詩的啟始。卞之琳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這首詩表現的本是抽象概念,但詩意深沉而不晦澀,邈遠而不虛空,短短四行詩,卻獨步整個現代新詩,至今無法超越。

    現代詩還叫“詩”麼?應該由作者寫作和讀者品鑑的結果來判定。

    柏拉圖在《辯護篇》中說,詩人的創作不靠智慧,“而是由於某種天賦併為一種非理性的靈感所推動。”

    亞里士多德在《詩學》說,詩歌用語應清新而不“粗俗”。

    蘇軾與佛印的故事,說明心中有佛便是佛,這就決定了創作格局,這就是境界。

    康白情《送許德珩赴歐洲》詩,其中寫到“我們喊得出來,我們做得出去”,這樣直白的辭句,受到朱自清的批評, 名為詩歌而實為散文。散文是行走的,詩是舞蹈的; 兩者之間的重要區別在於情調、步調和注意所在。

    詩是貴族的,也是平民的,要看用什麼意象,出什麼意境。

    郭沫若

    魯迅

    孔丘

  • 5 # 杜象應

    今天是每年的“315”消費者權益日,詩壇是否也要打假?

    打假是全方位的,詠誦詩歌是一種文化消費,詩壇就是詩歌生產的平臺。當然有必要去偽存真,傳播些健康內容和正能量,從而讓整個社會人的精神面貌為之換然一新!

    現代社會,網路資訊化快速發展,帶給了人們的精神食糧更加豐富,也垂手可得。不用鴻信傳書了,也不用翻閱報紙,手機一點,啥都有。但是,凡事有利皆有弊,一些違法分子灌入了一些低階趣味的東西,危害了社會大眾人。

    針對這種情況的發生(包括詩壇在內),除了監管力度加大外,要視其情節嚴重程度,核定打假重點或預以曝光後徹底清除其根源。有道是“蛇打七寸”,不這樣做,就難以保證文化傳媒、書籍等的健康發展!

    現代詩,能叫“詩”麼?

    凡事不能一概而論,現代詩也屬於“詩體”中的一種,當然叫“詩”了。只不過相較於古詩、近體詩等,它要寬鬆一些,不受“平仄”和“韻律”等的嚴格限制。

    按理講,現代詩不是沒有一定規則的,也是有要求存在一些合韻的。否則的話,缺少了章法,既然亂了套,這種不遵從一定規律的詩就不叫“現代詩”。

    我們現在的多數人都很喜歡讀“現代詩”,因為它比古詩等體裁的容易理解且讀來朗朗上口、不拗口。形同散文,但又比散文精煉,好處是隨時跟進而感受到無比的樂趣。

    既此有如此妙論,為啥又有人懷疑“現代詩”還叫“詩”呢?

    原因也是由來已久的,雖然文化界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是,一些偽劣產品仍不時充斥其間,令人憤概而厭煩。

    特別是哪些低階不雅之俗也被堂而皇之地登上去版面,什麼“屎、屁、尿”,簡直是本末倒置。好人好事不詩讚,旮旯兒裡盡吹灰,求獨到而炫耀。

    曾幾何時,餘秀華之“色解唐詩”就令詩壇渾濁了一時,轟動不止。想不到後來者也有學有樣,拿“屎、尿、屁”作文章,居然也星耀詩壇。

    不是這些方面的東西不可以寫,但要注入“正能量”,講的是一個道理或進行科學性解釋都可以。人性很複雜,不要為性而“性”,更不能違心而作。

    懷疑現代詩還叫“詩”麼?是一個好的開端,只有產生懷疑,才能糾錯改正。同時,也只有這樣,才能產生更多、更好的優質詩歌,服務於社會,服務於人民!

  • 6 # 閒看巴山楚水

    詩只有優劣之分,無所謂假。詩壇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詩言志,每個人志氣不一樣,喜歡的詩也不一樣。有人喜歡實在,有人喜歡裝高雅,有人喜歡豪放,有人喜歡婉約,有人喜歡田園,有人喜歡軍旅。何假之有?

    現代詩不叫詩,那叫什麼?難道都去寫古體詩嗎?要知道復古是永遠行不通的。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時代不一樣,流行的東西也不一樣,還是順其自然吧,不可人為改變潮流,因為那是徒勞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歡天喜地七仙女裡面的娃娃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