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323686780859

    高唐歷史名人盼 子高唐縣固河鎮村西有一古墓,封土高大,佔地五畝,為其群墓中之首,故俗稱大冢。多年來,沒有保護,村民從周邊挖運封土,致其在1958年磚砌墓道暴露,可見墓中蓄滿清水。當時恰逢乾旱,人民公社的生產隊便用大馬力抽水機汲水灌田。晝夜不停機,其水從未竭。此大冢之南曾有觀音寺,1958年可見斷垣瓦礫之遺址。《高唐州志》記載,固河村西里許,觀音寺北有盼子墓。據此,這稱大冢者,無疑便是盼子墓。到1979年1 0月,被高唐縣革命委員會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才將墓道封蓋。現今封土還有近四米高,基部直徑約有二十米。盼子何其人也?是戰國時代,東周顯王年間的齊國將領。姓田名盼,故除稱盼子外,亦稱齊盼子或田盼。是齊國屢立戰功、威鎮鄰國的名將。有兩個歷史故事可證其威名。齊國之寶 威王時,遣盼子守高唐。那時還未建高唐縣,高唐只是齊國西陲的一個重鎮,稱高唐邑。其位在今禹城市境內的倫鎮村西北,大城子坡、小城子村和堂子街三村中間。當時,黃河自西南而來,在高唐邑西轉彎北上,過固河村西后又轉向東北。盼子憑河為險,設防衛齊。齊威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33年,齊王與魏王狩獵郊外,間歇時,魏王問齊王:“你有國寶嗎?”齊王答曰:“沒有。”魏王說:“ 我這樣的小國還有光照十二乘的徑寸之明珠十枚。怎麼這樣大的齊國反倒沒有寶貝?”齊王說他對寶貝的看法與魏王不同:“要說寶貝,齊國有四個真正的寶貝。”接著將盼子等在軍事、政治上大有作為、為國立功的四位大臣一一列出。說到盼子時,齊王說:“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於河。”“他們才是齊國的國寶。他們光照千里,何只十二乘!”威鎮鄰國 高唐邑是齊國西邊的重鎮,以黃河為界與趙國為鄰。盼子守高唐時,趙華人不敢到界河中捕魚,可見盼子對趙國的威懾程度。齊國南鄰為楚國,當時楚是經濟、軍事強國。時有侵犯鄰國的霸道行為。威王時,楚軍與嬰子率領的齊軍交戰于徐州,齊軍敗。楚王依勢欲令齊王將嬰子罷職逐出齊國。此時,燕王刀下亡命至楚的張醜對楚王說:“你在徐州取勝,是因為齊王沒用盼子出戰。若現在將嬰子趕出齊國,威王必定重用盼予,重組兵將,再次交戰,這對你楚王有好處嗎?”楚王被張醜說服,不再逐趕嬰子了。盼子並未與楚軍交戰,只是張醜的戰略假設,便使兵強馬壯的楚王改變了初衷。可見當時盼子的雄威。綿 駒春秋時代高唐人,歌唱家。《孟子》中有記載:“綿駒處於高唐,而齊右善歌。”春秋時的“樂”為孔子的宮廷歌樂所獨霸。綿駒卻獨闢蹊徑,與孔子抗衡,大搞民間歌樂,成為有史記載的第一位國家級歌星。他作品的一部分被收進中國第一部古代詩歌總集《詩經》中。《詩經》有《風》、《雅》、《頌》三部分。《風》中收集了各地的民歌。綿駒的作品就在《風》中。當時綿駒帶有眾多弟子,形成浩大的民歌隊伍。民國初年,縣城東門外路南不遠處還有“綿駒故里”碑一通。再向南里許有綿駒墓一座,墓西南方三丈之遠處有“弟子安琪守墓處”石碑一通。後來兩碑均移至東門外的“鳴山書院”中。再後來不知去向了。墓迷了,碑沒了,但綿駒已名播千里,其業績永載汗青。綿駒的名字不但經常從文人墨客的筆端流出,而且萬世之尊的皇帝也將其寫入詩中。乾隆皇帝的《高唐懷古》就有“為憶綿駒能變俗,深慚刑措讓成康”的句子。乙 瑛乙瑛,東漢高唐人。桓帝時為魯相。初任相時,便到孔廟祭拜孔子。其所撰並書丹的“謁孔廟碑”是當今孔廟中除墓碑之外最早的漢碑。雖已殘缺,只剩下半,仍可辨清數十個刻字。其內容可見乙瑛尊儒教、重教化的思想;其碑字現橫勢,雄健沖和,波尾常現大挑。字形折角園和,中斂旁長真乃從心所欲不逾矩。隸發已達爐火青,被譽為天下名碑、漢隸佳品。乙瑛在任期間還上書求設百石卒史一人,負責掌管孔廟禮器。詔下之日,乙瑛已去任,後相選設了百石卒史。東漢永興元年(153年)《漢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卒史碑》記載了此事的過程,後來簡稱此碑為《乙瑛碑》。此碑較完整,被後人拓為字貼,成為漢隸的珍品。該碑與《謁孔廟碑》殘段,收存在孔廟後院碑廊內。現今高唐乙姓家族在張大屯鄉。華 歆華歆,字子魚,固河鎮大華莊人。生於157年,幼年聰明好學,品學兼優。東漢末舉孝廉,受郎中職。後因病辭官。漢靈帝駕崩後,大將何進輔政,徵華歆為尚書郎。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華歆遷任豫章太守。任期為政清廉,深得百姓愛戴。漢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以漢獻帝的名譽徵華歆到朝內任職。離開豫章時,其部下、百姓送了金子數百兩和許多禮品,華歆當面全部收下,註明送禮人姓名後,分別儲存。臨別時,攀轅揮淚相送者過千人。此時,華歆將金子和禮品全部拿出,對送行的人們說:“情意已經收下,非常感謝。因單車遠行這些東西不便攜帶,不得不請大家各自取回。”華歆的德行獲得眾人欽佩,真乃“冰清玉潔華子魚也。”華歆入朝後,先後任議郎、參司空軍事、尚書、侍中等職,後為尚書令。他全力支援曹操打擊擅權的外戚宦官,收伏皇后,整頓朝綱。為最後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漢獻帝延康元年(220年),曹操病故,子曹丕稱帝,華歆為相國,加封安樂侯,後改為司徒。因華歆平素清貧,俸祿用於賙濟親戚故人,家中沒有儲存,皇帝賜給的沒入人口,獨有華歆讓他們嫁出或妥善遣發。皇帝下詔書說:“司徒(華歆)是國家的雋老,現今大官都講究膳食,而司徒在飲食上卻無所謂。”特賜御衣併為其妻子男女做衣服。226年,曹丕亡,其子曹睿繼位。封華歆為博平侯,轉拜太尉。增邑三百戶,連前封計一千三百戶。此時,華歆稱病求退,明帝不許,傳旨說:“我初視政務,賴大臣幫我,你屢次以病請退,保全名節,常人可以這樣做,但我不這樣要求您,您要趕快來參加朝會,你到之後我再入座。”華歆不得已,繼續為政。公元231年,華歆病故,終年七十五歲,諡敬侯。華歆在國史上的功績不可小視,為中國統一所做的貢獻千秋未泯,在近幾年反覆播放的巨型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中,就有對華歆的刻畫。華氏家族是高唐縣的名門望族、官宦貴族。華歆的兒子華表,於西晉官拜太子少傅,遷太常卿,諡康侯;華歆的孫子華嶠,在西晉被封樂鄉侯,轉秘書監,是繼司馬遷之後的著名史學家,撰成《後漢書》九十七卷,其中《十典》為竟而卒,諡簡侯。華嶠次子華徹,任佐著作郎,踵成父書,亦未竟而卒,華嶠第三子、華徹之弟華暢,任佐著作郎,繼父兄未竟之作,《十典》終於撰成。呂 才呂才,清平鎮西呂莊人。生於隋朝開皇二十年(600年),死於唐麟德二年(665年)。呂才自幼聰穎好學,熟讀儒家經典,又多才多藝。年不足三十便被中書令溫產博、魏徵等人推薦入朝,深得唐太宗、唐高宗兩位皇帝的信賴。呂才懂軍事,著有《教飛騎戰陣圖》;他知歷史,纂有《隨記》;他通天文,修改的歷法沿用至今,並著《刻漏經》一卷;他曉地理,繪製了《方域圖》,饌寫了《唐地理經》和《靈山秀水經》;他愛文學,是唐朝古文運動的奠基人;他善醫藥,參與對《本草經集註》的增改形成《唐新本草》;他精樂舞,創造了唐宮廷中的三大樂舞,他創造的樂器“尺八”,至今被日本國視為至寶,供置在藏寶館。呂才還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樸素唯物主義者,反對迷信。曾在以神權治國的唐朝,當著唐高宗的面,以無神論者的身份,與唐玄奘辯論。總之,呂才是位多能才子,官至太常太丞。死後葬於呂莊村東。墓前有石羊、石豬等石雕,分列神道的兩邊。呂才還是位情種,在婚戀上留下了佳話。閻 詠閻詠,字子秀,號復軒。高唐縣城西閻寺村人。其先人六世曾登科。至父輩時,家道敗落,生活困苦,衣食無著,常以野菜稀粥代餐。某年春節時,不但無肉無面,粗糧野菜也已斷炊,一家人飲清水,蘸白鹽充飢。所以後來,閻詠回憶此情時說:竹箸蘸白鹽,清水迎新年。在眾鄉親的支援下,閻詠刻苦學習,終於成才。於金朝承安年間(1196年-1200年),詞賦科進士第一,被點為狀元。留翰林院任職十年,應奉翰林文學,有“氣節豪邁,文字一流”之譽。終河南治中,有《復軒集》著作問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多少人用的是10元以下手機卡,或是套餐的?用的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