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魯原紅圍爐故事薈

    地球地質的變化是極其漫長的過程。同樣,地球上的生物出現、進化、繁衍的歷史也是想當悠久了。

    至於說與世隔絕的西沙群島發現神秘野牛群,估計這些牛群來源有大概兩個方面。一是當年西沙群島並不是現在這個樣子跟大陸完全隔絕,也許跟大陸就是一塊完整的陸地。後來地質發生變化,逐漸形成了一個個小島。而當時的動植物不可有人類的意識,看到自己被海水隔絕而趕緊搬離小島。只要島上有足夠的淡水和植物,一般動植物也能生存下來,慢慢繁衍生息直到現在。另一方面,也許古人有意放養的,不過這種情況機率很小。

    總之,不能用侷限的眼光看待這些現象。畢竟人類出現的歷史比地球的年代史簡直不可同語。在還沒有人類之前,地球和海洋到底是什麼樣子誰也不清楚,所以有些不可思議的事情,只能靠科學慢慢揭秘吧!

  • 2 # 探索局局長

    人類航海史不是近些年才開始,西沙群島也不是近些年才被發現,所以可以判斷,人類在上千年前肯定早就登入過西沙群島,特別是那些海盜和漁民。因此,不可能到現在才發現神秘牛群。而之前一直沒有記載,說明之前根本就沒有說明神秘牛群,而現在突然發現,只能說明現在的牛群就是現在的人放上去的。

  • 3 # 使用者104284762459

    我考慮是這樣的,廢止地質年代設想……………………牛嗅覺靈,游泳本領比人強。它是從其它陸地游泳過來的,草場退化和骯髒牛都能感覺到,西沙群島是個群島,大的群島也就是30多平方公里,小的島只5、6平方公里。這些野牛不是本島的。

  • 4 # 百科千尋君

    是中國南方沿海的漁民帶去的家養黃牛,在島上野化了,所以它們應該叫作野化家牛。

    西沙群島有野牛的島嶼叫東島,是個珊瑚島,面積1.7平方公里,是西沙群島的第二大島,最大高程6.7米,岸線長6.12公里,距海南島約337公里。東島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6-27℃,年降雨量約1500毫米,6-11月為雨季,降雨量為全年的87%。島上林草茂盛,有個2400平方米的水塘,是島上唯一的淡水湖泊(其實這水塘的水鹽度還是較高的,但是比海水低很多,可以飲用),水塘水深通常不足半米,雨季可達1米,旱季幾乎乾涸。

    東島是西沙群島中唯一有野牛的島嶼,這些野牛依靠島上茂盛的植物和牛塘裡的水存活下來,它們是從哪來的,幾十年來眾說紛紜,主要說法有這幾種 。

    1、漢代伏波將軍馬援的部隊帶去的。

    2、鄭和下西洋的船隊帶去的。

    3、1909年廣東水師提督李準帶隊察勘西沙群島時帶去的。

    4、二戰中日寇的運輸船在東島海域被擊沉,船上的牛游到島上生存下來。

    5、明末清初中國南方沿海的漁民帶去的。

    最後一種說法已經有了依據,可能性最大。

    ▲東島野牛,來自三沙市政府官網,劉堂攝。

    2003年2月,生態學家孫立廣帶領中國科技大學科考隊前往西沙群島進行科考,他們從東島的牛塘裡採集了一根126釐米高的沉積柱。分析沉積柱的成分,96釐米以下的部分完全由珊瑚碎屑構成,26-96釐米的部分富含大量鳥糞,最上層的25釐米沉積物裡面有牛糞,透過碳14測年法得知距今350±40年,按照2003年往前推是公元1653年±40,這就是牛登上東島的時間段。

    研究人員還在東島北側中部的叢林中發現了一個高約1.2米的鳥糞堆,是人工堆積起來的。在糞堆底部發現了幾根木炭和一些灰燼,對木炭進行碳14測年,確定其時代大概是公元1659年±40年,與牛糞沉積的測年結果高度相近,由此可以確定,帶牛上島的人和燒木炭的人是同一批。

    ▲東島野牛,來自蜂鳥攝影論壇。

    根據這個時間段來推測,當時正處於明末清初,戰亂頻仍,加上小冰期,災害頻繁,南方沿海的漁民很可能拖家帶口,帶上畜禽食物,乘坐船隻向南尋找可供棲身的地方,他們登上了東島,發現這裡植被茂密,而且有水塘,就在這裡居住下來,後來這些居民不知道去哪兒了,他們帶來的牛留在了島上,野化成了野牛。

    受島嶼環境影響,發現這些牛時,它們體型較小,體質較差,於是上世紀50年代中國人員運去一些優質的家養黃牛和島上的野牛配對,改善它們後代的體質。80年代時,牛群交由駐島部隊管理,定時定量捕殺以維持種群健康發展。東島現在為自然保護區,這裡的牛群得到了較好的保護,能夠繼續繁衍下去。

  • 5 # 薩沙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我簡單的說一說。

    大家都知道,西沙群島的面積並不大。最大的永興島,也不過為3.2平方公里。

    出現野牛的東島,面積只有1.7平方公里。

    正常來說,這麼小的島嶼上很難生存大型野生動物。

    但是,2003年中國科技大學科考隊登上東島的時候,發現島上有400多頭野牛。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野牛?

    主要在於東島上有茂密的原始森林。

    島上屬於熱帶海洋氣候,終年高溫多雨,非常適合植物生長。

    於是,這裡出現了大量的森林:島上植被繁茂,有由原生樹種麻楓桐樹組成的樹林,島嶼四周遍佈草海桐、銀毛樹等灌木叢。此熱帶植物叢生,樹林茂密,有高等植物20多種。

    由於存在這麼多植物,且島上還有淡水資源,才能養活這麼多頭牛。

    其實,除了牛以外,還有羊、野狗、山雞、野鴨、野貓等動物。

    那麼,島上的牛哪裡來的?

    有四種說法:

    第一是公元前2世紀,伏波將軍馬援征服越南時,路過東島,在這裡留下了牛。

    第二是明代初期,鄭和下西洋的時候路過該島,留下了一批牛。

    第三是1907年,廣東水師提督李準帶隊分乘軍艦前往西沙,留下了牛

    第四是1960年代,海南島瓊海縣潭門鎮的漁民將牛帶上東島的。

    首先,第四種說法可以排除。

    因為50年代解放軍在東島開始駐軍時,就發現這裡有幾十頭野牛。

    那麼,會不會是第一種,漢代的牛呢?

    也可以排除。根據對島上的研究,公元1024年前後東島附近出現驚人的大海嘯,將島上動物和植被幾乎全部摧毀,除了鳥類以外所有的動物滅絕。

    所以,漢代即便將牛放上島,當時也肯定死了。

    那麼,究竟是鄭和放的,還是李準放的呢?

    遺憾的是,第二第三種也不對。

    根據對島上沉積的牛糞分析,目前的野牛都是在明朝末年1653年前後幾十年間,帶到島上的。

    根據推斷,滿清進入南方以後,曾經因為廣東人民誓死抵抗,進行過多次大屠殺。

    廣州城都被殺了10萬民眾,廣東到處都是血雨腥風。

    可能一些廣東漁民為了躲避兵災,被迫帶著家人、農具和耕牛,乘坐海船上了西沙的東島。

    後來這些居民不知去向,牛卻頑強的在島上活了下來。

    所以,這些牛也有300多年的歷史。

    有意思的是,其實這麼小得到,突然放入大型動物,生態系統是很容易崩潰的。

    在2003年,科考隊上島時,野牛高達400多頭。由於植物不夠吃,野牛開始啃食樹木,導致島上高達2萬多隻的紅腳鰹鳥,遭到嚴重的騷擾,生存困難。

    當時科考隊認為,這樣發展下去,島上植被可能遭到毀滅性的破壞,要將野牛控制在200頭。

    然而,到了2013年科考隊登島時,發現野牛被過度捕殺,只剩下50頭。

    這個數量又太少,如果在持續捕殺幾年,野牛就可能徹底滅亡。

    目前島上野牛,又恢復到300頭的數量。

    不過,大自然有著自己的客觀規律,一個島上如果沒有大型動物,只能說明本來就不該有。

    強行去改變這一點,未必是什麼好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陝汽德龍x5000定速怎樣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