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文 氣象:
西元十四世紀中葉的《白猿獻三光圖》(作者不詳)載有一百三十二幅雲圖,並與天氣變化聯絡起來,絕大部分與現代氣象學原理相一致。(歐洲到西元1879年才出版只有十六幅的雲圖。)
1383年南京設京師觀象臺
1439年造渾天儀置北京(1900年被八國聯軍德國劫走.1921年要回,置南京紫金山天文臺)
1442年北京設觀象臺
1446年建晷影堂(位於北京古觀象臺西南側)
1607年李之藻撰<渾蓋通憲圖說>刊行(介紹西方天文觀闡釋渾天說)
1617年張燮著《東西洋考》記載海洋占候等的詳細資料。
1634年正式安裝中國第一架天文望遠鏡:"筩"(yong)
1643年出版《崇禎曆書》
2 數學 物理:
1450年吳敬撰<九章演算法比類大全>
1584年朱載堉著《律呂精義》出版
1592年程大位撰<演算法統宗>最早記載使用珠算方法開平方和開立方
1606年徐光啟與利瑪竇開始合譯《幾何原本》
1613年李之藻據西人克拉維斯<實用算術概論>和中國程大位<演算法統宗>編譯而成<同文算指>
1637年,宋應星在《論氣·氣聲》中對聲音的產生和傳播作出了合乎科學的解釋,他認為聲音是由於物體振動或急速運動衝擊空氣而產生的,聲音是透過空氣來傳播的,同水波相類似。
方以智在《物理小識》卷2中提出:"宙(時間)輪於宇(空間),則宇中有宙,宙中有宇。"也就是提出了時間和空間不能彼此獨 立存在的時空觀。
在《物理小識》卷1中正確地解釋了蒙氣差(即大氣折射)現象
民間光學儀器製造家孫雲球製造放大鏡、顯微鏡等幾十種光學儀器,並著《鏡史》(已佚)。
3 醫學:
1406年,朱棣等主持收集編成《普濟方》(載方六萬一千七百三十九個,是中國現存最大的一部醫方書。)
1567年在寧國府太平縣試行華人痘接種方法預防天花。(種痘預防天花是人工免疫法的開端,是醫學史上的重大成就。十七世紀中國種痘技術已相當完善,並已推廣到全國。中國種痘法於十七世紀初傳入歐洲。 )
1596年李時珍著《本草綱目》在南京正式出版刊行
同期問世的還有《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等
1601年,楊繼洲著《針灸大成》
1617年,陳實功著《外科正宗》(收集了大量有效方劑。他注重實踐,勇於革新,創造性地進行了截趾(指)、氣管縫合等外科手術,對中國外科學作出了貢獻。書中對一些腫瘤也作了論述。)
1624年張景嶽撰《類經>刊行,同年,景嶽再編《類經圖翼》和《類經附翼》
1640《景嶽全書》64捲成書
1641年吳有性撰<瘟疫論>
王夫之在《思問錄·外篇》中提出了關於生物體的新陳代謝的觀念,他說:"質日代而形如一,……肌肉之日生而舊者消也,人所未知也。人見形之不變而不知其質之已遷,……"
4 農學:
1376俞宗本著《種樹書》(記載了多種樹木的嫁接方法,如桃、李、杏的近緣嫁接和桑、梨的遠緣嫁接等)
1406年,朱橚《救荒本草》問世(收集四百一十四種可供食用的野生植物資料,載明產地、形態、性味及其可食部分和食法,並繪有精細圖譜)
1511年中國種植玉米 (有疑點,可能不正確)
1547年馬一龍著《農說》(記載了水稻的精耕細耘、密植、育苗、移栽等的種植經驗,是中國第一部運用哲學觀點來闡述農業技術的著作。 )
1582年 藩薯傳入中國
1596年 屠本畯(jun)著中國現存最早的海洋生物專著《閩中海錯疏》(記載了沿海一帶以海生無脊椎動物和魚類為主的二百多種水族生物的形態和生活習性等。)
1608年,喻仁(喻本元)、喻傑(喻本亨)合著《元亨療馬集》(著名的獸醫學著作,內容包括對馬、牛和駱駝的治療經驗,至今仍有實用價值。)
1617年趙蛹著<植品>(有關西紅柿的種植技術等)
1628年徐光啟撰<農政全書>
1425年<鄭和航海圖>編成
1536年黃衷著<海語>(記錄東南亞史地與中國南洋交通情況)
1565年胡宗憲編<籌海圖編>記錄中日交通及抗倭事
1589年出現最早的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
1639年顧炎武開始編著《肇域志》《天下郡國利病書》
1640年徐宏祖著《徐霞客遊記》正式成書
5 地理學:
1405--1431年鄭和率大型遠洋船隊到達西洋三十餘國
6 化學、冶煉及化工:
1521年四川嘉州(今樂山)鑿成深達數百米的石油豎井
1596年<唐縣誌>記載以火爆法的採礦技術
1596年,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了二百七十六種無機藥物的化學性質以及蒸餾、蒸發、昇華、重結晶、沉澱、燒灼等技術
1637年,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記述冶煉技術時,把鉛、銅、汞、硫等許多化學元素看作是基本的物質,而把與它們有關的反應所產生的物質看作是派生的物質,從而產生化學元素概念的萌芽。
1637年 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五金》中有關於密封加熱冶煉"倭鉛"(即鋅)方法的記載。明代的錢幣"永樂通寶"(西元1403-1424年)有的含鋅高達99%。歐洲到十八世紀才開始冶煉鋅。
1637年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記載了中國古代冶金技術的許多成就,如冶煉生鐵和熟鐵(低碳鋼)的連續生產工藝,退火、正火、淬火、化學熱處理等鋼鐵熱處理工藝和固體滲碳工藝等。
方以智在《物理小識》卷7中記載了煉焦炭的方法:"煤則各處產之。臭者,燒熔而閉之。成石,再鑿而入爐,曰礁。"歐洲到西元1771年才開始煉焦。
7 機械製造:
(1372年造碗口銃,口徑11cm,上有銘文說明為水軍裝備.
1377年造手銃(小口徑管形.)
14世紀著《火龍經》
14世紀末發明“神火飛鴉”
1405年鄭和船隊建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的遠洋船隻"寶船",船長150餘米,容千餘人
1453年造銅火銃(滑膛式.)
1524年在北京鑄造佛朗機炮
16世紀中葉發明“火龍出水”。箭頭上龍頭下圓柱,柱體分層裝火箭,為當時世界上最早的多級火箭(關於“火龍出水”,在明代後期出版的《武備志》、《火龍經》等兵書中都有記載,附圖樣。 )
1558年造出中國第一批火繩槍一萬支,稱之為“鳥嘴銃”。
1580年戚繼光發明"自犯鋼輪火"(其效類似地雷)
1598年趙士禎呈<神器譜>,記載銃器製作及使用方法(附圖樣)
1626年王鉦編成中國第一部系統的機械工程專著<新制諸器圖說>
1637年宋應星撰成中國科技百科全書<天工開物>
1642年南京出現遂發火槍。
附:
嘉靖年間,萬戶進行最早的火箭升空試驗,成為現代載人飛行先驅,現在月球和火星均有以其名字命名的環形山。
1 天文 氣象:
西元十四世紀中葉的《白猿獻三光圖》(作者不詳)載有一百三十二幅雲圖,並與天氣變化聯絡起來,絕大部分與現代氣象學原理相一致。(歐洲到西元1879年才出版只有十六幅的雲圖。)
1383年南京設京師觀象臺
1439年造渾天儀置北京(1900年被八國聯軍德國劫走.1921年要回,置南京紫金山天文臺)
1442年北京設觀象臺
1446年建晷影堂(位於北京古觀象臺西南側)
1607年李之藻撰<渾蓋通憲圖說>刊行(介紹西方天文觀闡釋渾天說)
1617年張燮著《東西洋考》記載海洋占候等的詳細資料。
1634年正式安裝中國第一架天文望遠鏡:"筩"(yong)
1643年出版《崇禎曆書》
2 數學 物理:
1450年吳敬撰<九章演算法比類大全>
1584年朱載堉著《律呂精義》出版
1592年程大位撰<演算法統宗>最早記載使用珠算方法開平方和開立方
1606年徐光啟與利瑪竇開始合譯《幾何原本》
1613年李之藻據西人克拉維斯<實用算術概論>和中國程大位<演算法統宗>編譯而成<同文算指>
1637年,宋應星在《論氣·氣聲》中對聲音的產生和傳播作出了合乎科學的解釋,他認為聲音是由於物體振動或急速運動衝擊空氣而產生的,聲音是透過空氣來傳播的,同水波相類似。
方以智在《物理小識》卷2中提出:"宙(時間)輪於宇(空間),則宇中有宙,宙中有宇。"也就是提出了時間和空間不能彼此獨 立存在的時空觀。
在《物理小識》卷1中正確地解釋了蒙氣差(即大氣折射)現象
民間光學儀器製造家孫雲球製造放大鏡、顯微鏡等幾十種光學儀器,並著《鏡史》(已佚)。
3 醫學:
1406年,朱棣等主持收集編成《普濟方》(載方六萬一千七百三十九個,是中國現存最大的一部醫方書。)
1567年在寧國府太平縣試行華人痘接種方法預防天花。(種痘預防天花是人工免疫法的開端,是醫學史上的重大成就。十七世紀中國種痘技術已相當完善,並已推廣到全國。中國種痘法於十七世紀初傳入歐洲。 )
1596年李時珍著《本草綱目》在南京正式出版刊行
同期問世的還有《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等
1601年,楊繼洲著《針灸大成》
1617年,陳實功著《外科正宗》(收集了大量有效方劑。他注重實踐,勇於革新,創造性地進行了截趾(指)、氣管縫合等外科手術,對中國外科學作出了貢獻。書中對一些腫瘤也作了論述。)
1624年張景嶽撰《類經>刊行,同年,景嶽再編《類經圖翼》和《類經附翼》
1640《景嶽全書》64捲成書
1641年吳有性撰<瘟疫論>
王夫之在《思問錄·外篇》中提出了關於生物體的新陳代謝的觀念,他說:"質日代而形如一,……肌肉之日生而舊者消也,人所未知也。人見形之不變而不知其質之已遷,……"
4 農學:
1376俞宗本著《種樹書》(記載了多種樹木的嫁接方法,如桃、李、杏的近緣嫁接和桑、梨的遠緣嫁接等)
1406年,朱橚《救荒本草》問世(收集四百一十四種可供食用的野生植物資料,載明產地、形態、性味及其可食部分和食法,並繪有精細圖譜)
1511年中國種植玉米 (有疑點,可能不正確)
1547年馬一龍著《農說》(記載了水稻的精耕細耘、密植、育苗、移栽等的種植經驗,是中國第一部運用哲學觀點來闡述農業技術的著作。 )
1582年 藩薯傳入中國
1596年 屠本畯(jun)著中國現存最早的海洋生物專著《閩中海錯疏》(記載了沿海一帶以海生無脊椎動物和魚類為主的二百多種水族生物的形態和生活習性等。)
1608年,喻仁(喻本元)、喻傑(喻本亨)合著《元亨療馬集》(著名的獸醫學著作,內容包括對馬、牛和駱駝的治療經驗,至今仍有實用價值。)
1617年趙蛹著<植品>(有關西紅柿的種植技術等)
1628年徐光啟撰<農政全書>
1425年<鄭和航海圖>編成
1536年黃衷著<海語>(記錄東南亞史地與中國南洋交通情況)
1565年胡宗憲編<籌海圖編>記錄中日交通及抗倭事
1589年出現最早的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
1639年顧炎武開始編著《肇域志》《天下郡國利病書》
1640年徐宏祖著《徐霞客遊記》正式成書
5 地理學:
1405--1431年鄭和率大型遠洋船隊到達西洋三十餘國
6 化學、冶煉及化工:
1521年四川嘉州(今樂山)鑿成深達數百米的石油豎井
1596年<唐縣誌>記載以火爆法的採礦技術
1596年,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了二百七十六種無機藥物的化學性質以及蒸餾、蒸發、昇華、重結晶、沉澱、燒灼等技術
1637年,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記述冶煉技術時,把鉛、銅、汞、硫等許多化學元素看作是基本的物質,而把與它們有關的反應所產生的物質看作是派生的物質,從而產生化學元素概念的萌芽。
1637年 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五金》中有關於密封加熱冶煉"倭鉛"(即鋅)方法的記載。明代的錢幣"永樂通寶"(西元1403-1424年)有的含鋅高達99%。歐洲到十八世紀才開始冶煉鋅。
1637年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記載了中國古代冶金技術的許多成就,如冶煉生鐵和熟鐵(低碳鋼)的連續生產工藝,退火、正火、淬火、化學熱處理等鋼鐵熱處理工藝和固體滲碳工藝等。
方以智在《物理小識》卷7中記載了煉焦炭的方法:"煤則各處產之。臭者,燒熔而閉之。成石,再鑿而入爐,曰礁。"歐洲到西元1771年才開始煉焦。
7 機械製造:
(1372年造碗口銃,口徑11cm,上有銘文說明為水軍裝備.
1377年造手銃(小口徑管形.)
14世紀著《火龍經》
14世紀末發明“神火飛鴉”
1405年鄭和船隊建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的遠洋船隻"寶船",船長150餘米,容千餘人
1453年造銅火銃(滑膛式.)
1524年在北京鑄造佛朗機炮
16世紀中葉發明“火龍出水”。箭頭上龍頭下圓柱,柱體分層裝火箭,為當時世界上最早的多級火箭(關於“火龍出水”,在明代後期出版的《武備志》、《火龍經》等兵書中都有記載,附圖樣。 )
1558年造出中國第一批火繩槍一萬支,稱之為“鳥嘴銃”。
1580年戚繼光發明"自犯鋼輪火"(其效類似地雷)
1598年趙士禎呈<神器譜>,記載銃器製作及使用方法(附圖樣)
1626年王鉦編成中國第一部系統的機械工程專著<新制諸器圖說>
1637年宋應星撰成中國科技百科全書<天工開物>
1642年南京出現遂發火槍。
附:
嘉靖年間,萬戶進行最早的火箭升空試驗,成為現代載人飛行先驅,現在月球和火星均有以其名字命名的環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