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665963467999

    【幼年】

    初度:是指生日之時。

    出自《離騷》:皇攬揆餘初度兮,肇賜餘以嘉名。 也稱生日為“初度”,出自《元史》: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賀。

    湯餅之期。

    :指嬰兒出生三日。

    舊俗小兒出生三日,設筵招待親友謂之“湯餅筵”,也作“湯餅宴”、“湯餅會”。

    赤子:從0歲到100歲,古人對年齡的稱謂。

  • 2 # 使用者8089122505121

    弱冠、而立、不惑、待年、花甲等。1、弱冠男子20歲稱弱冠。這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不能用於女子。2、而立而立,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erli,指年至三十,學有成就。後來用“而立”指人30歲。3、不惑不惑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bùhuò,意思是遇事能明辨不疑。出自《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以後用“不惑”作40歲的代稱。4、待年待年,漢語詞彙。拼音:dàinián釋義: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或“待字閨中”。古代女子到了十五歲,會把頭髮梳起,插上簪子,表示已到出嫁年歲。5、花甲花甲,指60歲。花甲一詞出自中國古代曆法,以六十年為一迴圈,一迴圈稱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號繁多且相互交錯,又稱花甲。又一種說法是,人的指甲根部有一道白色的痕跡,到了六十歲,隨著身體的愈加衰老,這道白痕就會消失不見,故而稱作“花甲”。

  • 3 # 大胖哥大胖丫

    古代關於年齡的謂稱怎麼說:

    1、豆蔻:指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出自:唐·杜牧《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故特指女孩子十三四歲。

    2、束髮:指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

    3、弱冠:指男子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人,因為還沒達到壯年,故稱“弱冠”)。

    4、而立:指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

    5、不惑:指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塗”之意)。

    6、知命:指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

    7、花甲:指的是六十歲。

    8、古稀:指的是七十歲。

    9、耄耋:指的是八十歲。

    10、鮐背:指九十歲。

    11、期頤:指一百歲

  • 4 # 天堂鳥279751523

    古人對不同的年齡階段,往往有專門的名稱。掌握這些常見的稱謂,是百科知識複習的重要內容。1.襁褓:亦寫作“襁緥”、“襁保”、“繦緥”、“襁葆”。原指揹負嬰兒用的寬頻和包裹嬰兒的被子,舊說長一尺二寸至二尺,闊八寸左右,後亦指嬰兒包或借指未滿週歲的嬰兒。2.孩提:指2-3歲的兒童。出自《老子》:“如嬰兒之未孩。”也作“孩抱”和“提孩”。也見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本詞中“提”的本義是“抓住小孩兩腋將其向上抱起”這個動作。“提攜”等為其衍生詞。孩,不是後來孩子之意,而是“咳”的古字。(《說文解字》:“孩,古文咳從子。”小兒笑貌,即小兒笑的咳咳之聲。)3.總角借指幼年。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語出《詩經》,“總角之宴,言笑晏晏”,又《齊風·甫田》“婉兮孌兮。總角丱兮”,以後稱幼年為“總角”。陶淵明《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4.垂髫、髫年:借指幼年。髫,兒童頭上紮起來下垂的短髮。古時漢族兒童不束髮,頭髮下垂,因以“垂髫”指兒童。語出陶淵明《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5.豆蔻:指女子十三四歲。杜牧《贈別》:“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6.束髮、成童:指十五歲以上的男子。束髮:清朝以前漢族男孩15歲時束髮為髻,也指束髮的頭飾。成童:20歲時行冠禮,成年。因此用束髮指代成童的年齡,即15至20歲。漢賈誼《新書·容經》:“古者年九歲入就小學,蹍小節焉,業小道焉;束髮就大學,蹍大節焉,業大道焉。”7.及笄:女子十五歲左右,亦作“既笄”。笄,古代束髮用的簪子。古代女子滿15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 。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8.弱冠:指男子二十歲。類似的表述還有:而立:三十歲;不惑:四十歲;知命、半百:五十歲;耳順:六十歲。出自《論語》:“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距。”9.花甲:六十歲,也說六十甲子。古時在計算年齡時,以天干地支的順序來表示。一個迴圈從甲子開始,接著是乙丑、丙寅……依序共有六十個組合,因此,干支每六十年就會迴圈一次,即一個人到61歲(出生時1虛歲)時,就逢一甲子。所以,六十歲又名“花甲”,與天干地支有關。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六:“大中鹹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迴圈落落如弄珠’。” 10.古稀:七十歲,亦作“古希”。源於唐代大詩人杜甫《曲江二首》詩,杜甫吟詠道:“人生七十古來稀。”一千二百多年前的杜甫慨嘆人生苦短,能活到七十歲,自古以來十分稀少。11.耄耋:指七十到九十的老人。耋:指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耄:指八九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

    12.期頤:一百歲。語本《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注:“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歲,飲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 5 # 18609993627

    常見古代年齡稱謂說明:

    湯餅:出生三天,邀親友吃湯餅。

    初度:週歲。後稱生日為初度。

    生小:幼年。

    總角:總,聚束;角,小髻,意為收發結之,即兒童的髮髻向上分開的樣子,俗稱小丫角,因此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垂髫:指童年。古時童子未冠,頭髮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始齔:齔,兒童換牙,即脫去乳牙長出恆牙。按生理常規,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時換牙,「始齔」便成了童年的代稱。

    教數:9歲。外傅:10歲,出外就學。

    束髮:束,捆,結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因以「束髮」為成童的代稱,通常年十五歲始稱成童。古代年歲的別稱。

    舞勺:13歲。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

    及笄:指女子15歲。

    舞象:男15歲-20歲。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弱冠:指男子20歲。弱,弱小。

    而立:指30歲。

    不惑:指40歲。

    艾:指50歲。

    花甲(耳順):指60歲。

    古稀:指70歲。

    耄耋:指80歲老人。

    鮐背:指90老人。

    期頤:指百歲。

  • 6 # 使用者3987466406531

    古人稱初生叫嬰兒,不滿週歲稱襁褓。2至3歲稱孩提。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7歲稱韶年。10歲以下稱黃口。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女孩13歲稱豆蔻年華。女孩15歲稱及笄之年。16歲稱碧玉年華;20歲稱桃李年華。24歲稱花信年華;女子出嫁稱梅之年,標梅之年。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耄耋80歲稱杖朝之年。80至90歲稱合鮐背之年,耄耄之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特種作業培訓管理制度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