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祥子在俄羅斯種地

    【全球糧價今年將依然保持低位略緩增的局面】

    在全世界努力應對重大經濟和地緣政治變化之際,我覺得2018年糧食價格一像所有大宗商品一樣,糧食價格受這些因素的影響一將保持在低水平。

    雖然通貨膨脹的幽靈正悄悄靠近一些經濟體,但糧食大宗商品的庫存處於創紀錄水平,給價格造成了一些下行壓力。 其中許多儲備由中國持有。中國擁有全世界48% 的玉米、44%的小麥、17%的大豆和12%的糖,而我們目前的糧食政策是市場採取更自由化的方式,不再設定 大宗商品的最低價格,而是透過補貼來支援農民。 不過,被認為是“戰略大宗商品”的大米和小麥仍保持最低限價。我們的國儲,現在還在銷售儲備的棉花、玉米、糖和大豆。

    其中,玉米是一個特別有趣的例子。由於中國擁有全球近 一半的玉米儲備,我們方向改變可能給全球市場帶來不確定性,並可能對全球價格產生巨大影響。 我們如果出售玉米甚至可能使它變成玉米淨出口國,不過我相信在中短期內不大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其他農產品也一個道理,短期不會出現讓人意想不到的高位執行!

  • 2 # 三農廣訊

    國家推出糧食託市收購,為何還會“穀賤傷農”?

    朋友們大家好!這個問題也許是很多農民朋友困惑的,筆者根據自己的理解,向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不當之處請大家海涵。

    一、糧食託市收購的基本情況。多年來,國家為了保護農民利益,提高種糧農民的種地積極性,以及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推出了糧食託市收購政策。大家知道,目前大豆和玉米已經退出託市價格收購,四大主糧作物中只有水稻和小麥仍然有託市收購政策。據瞭解,今年2月9日,國家發改委網站釋出訊息稱,調整小麥和水稻最低收購價格,三等普通小麥下調3分錢,調至1.15元/斤;水稻調整情況是,早秈稻和中晚秈稻調減0.1元,分別調至1.20元/斤、1.26元/斤,粳稻每斤下調0.2元,調至1.30元/斤。

    二、糧食託市價格作用發揮情況。從目前情況看,託市價格已經連續兩年下調,讓託市糧食價格逐步與市場糧價接軌,讓國內糧食價格逐步與國際糧食價格接軌,託市價格的功能在弱化。但有一點大家要注意,在下調託市價格的同時,國家並不是不考慮農民的損失,是透過補貼的辦法來彌補農民損失,比如今年秈稻每畝補貼100元,粳稻每畝補貼150~200元。

    三、當下穀賤傷農的幾個原因。國家下調糧食託市價格導致農民收入下滑有限,透過補貼基本能夠彌補損失。導致穀賤傷農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生產資料價格上漲,據春耕時瞭解今年的化肥比去年高25~30%,種子比去年高15~20%,農藥比去年高20%左右。二是地價虛高,受2017年玉米價格上漲影響,土地租金上漲10%左右。三是國際市場糧價衝擊,由於中國玉米、大豆、水稻、小麥的生產成本明顯偏高,受進口糧價衝擊較大。是上述三點原因導致了國內糧價低,出現了“穀賤傷農”現象。

  • 3 # 小希時間

    國家推出糧食託市收購,為何還會"穀賤傷農"?

    今年的糧食託底收購以小麥、玉米為重點,去年小麥價格較低,為了保障農戶的利益,穩定糧食價格,特意實行最低價收購。小麥收購價穩定在1.15元每斤。

    即使有了一個好的收購低價,但整體而言以小麥為例,價格也並不是特別理想,小麥價格穩定在1.2元每斤左右,根據這個價格計算一畝地小麥收益在1000元左右,但是種植成本較高,一畝地在6、700元以上,除去種植成本淨收益低。

    糧食價格以穩定為主,並不會與經濟類作物生薑、大蒜、土豆等漲跌波動大,相比較收益穩定且較低,一畝地在幾百元左右,所以說這就是覺得“谷賤傷民”的主要原因。

  • 4 # 鍾情三農

    你恐怕還不知道,現在你所謂的“糧食託市收購政策”和當年已經大不以前,指望它來提振國內糧價是沒有希望!

    中國確實是從十幾年前開始,先後對上文中所提及的四大糧食作物實施糧食託市收購,每年都會根據中國糧食供需宏觀視角來制定一個價格收購標準,並以此標準來收購農民產出的糧食,糧食幾乎是來者不拒,不過需要堅持“優糧優價”的原則。好糧食賣高價,差糧食賣低價。

    當時,中國剛剛取消實行幾千年的農業稅,農民身上的束縛大不如前,而且再加上國家對農民產出的糧食進行託底,幾乎是產多少,收多少,農民的種植積極性也高,種植效益也不錯,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中國的糧食產量幾乎一年一個臺階。

    具體來說,和往年的支援相比,如今中國的糧食託市收購政策主要呈現出以下兩個變化?

    首先,執行託市收購的糧食品種減少一半!

    目前,中國仍在執行收儲制度的糧食品質已經由巔峰時期的四個(大豆、稻穀、玉米和小麥),變成了兩個(稻穀和小麥),也就是說,大豆和玉米這兩大作物目前的市場購銷價格已經和國家幾無太大關係,全部由市場供需關係來定。

    2014年,中國大豆收儲制度正式取消,改為了大豆目標價格補貼,隨後又變成了生產者補貼,並且延續至今。

    2016年,中國玉米收儲制度正式取消,國家不再出臺臨儲價格來干涉,玉米價格完全隨市而定,種植者同樣可以領取到生產者補貼。

    其次,託市收購價格標準逐漸降低!

    在2014年以前,中國執行糧食收購制度的糧食品種其收儲價格標準幾乎都是逐年走高或持平,沒有一次出現過降低的情況,但是從2014年開始,情況不一樣了。

    首先是大豆託市政策在這一年被正式的取消,農民的種豆收益大不如前。

    隨後的2015年,從未有過降低態勢的臨儲玉米收購價格標準由前一年的1.13元每斤降至1元每斤。

    2016年,中國稻穀收儲價格首次下調,其標準在隨後的三年時間裡逐步走低。

    2018年,中國最後一個收儲政策未經變化的糧食品種——小麥的收儲價格也出現0.03元每斤的下降,由1.18元/斤降至1.15元/斤。

    展望未來,中國的稻穀和小麥收儲政策還有很大可能發生巨大變化,價格標準調低,政策直接取消都不是不可能。

    至此,中國實行十幾年來糧食收儲制度已經是疲態盡顯,已經完全無法承擔起促進中國糧食價格走高的重任。

    未來中國的糧食價格是高是低,只能看市場了。

  • 5 # 科學興農

    國家有託市收購為何還有穀賤傷農?這個問題值得深思。而這一問題在中國也確實是現狀,那麼究竟為何會出現如此局面呢?第一託市收購價位偏低,其二託市啟動時間偏晚,其三、目前中國對於部分糧食物種已經取消了託市收購。如此一來穀賤傷農的情況也就在所難免了。

    部分糧食取消了託市收購

    目前來說實施託市收購的有小麥和水稻,不過對於玉米、大豆早已經取消了託市收購。而在東北鐮刀灣地區對這兩種作物的實施補貼政策,來應對穀賤傷農。對於玉米來說大家或許可以理解,因為畢竟當前中國的玉米庫存量巨大,取消託市收購的原因之一也是為了應對當前的庫存。不過對於大豆或許是別的原因了,畢竟每年都要大量進口方可滿足國內人民的需求。而在這兩種作物取消託市收購之後,糧價雖然有糧儲穩定市場,但是在農村農民收購糧食的時候,糧價可就沒有那麼有保障了。

    綜上來說,穀賤傷農在中國確實是當前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而且對於糧食作物來說相對而言物價還是穩定不少,但是這樣的作物來說又不賺錢,因而大多數農民會選擇放手一搏經濟作物,比如說秋冬季的大白菜、大蒜、土豆等然而經濟作物本身來說就沒有納入托市範圍,比如說今年的大蒜,不要說賺錢,每畝大約虧損一千。

    對於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來說還需要更多有針對性的策略,對於農民來說也要更加清晰的對市場清楚認識避免盲目擴張種植,跟風種植,而對於國家來說如何解決穀賤傷農也將會是今後一個長期課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蕁麻疹有偏冷是怎麼回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