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可概括為“審、找、列、解、答”五步,即:
(1)審:透過審題,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分析已知數和未知數,並用字母表示其中的兩個未知數;
(2)找:找出能夠表示題意兩個相等關係;
(3)列:根據這兩個相等關係列出必需的代數式,從而列出方程組;
(4)解:解這個方程組,求出兩個未知數的值;
(5)答:在對求出的方程的解做出是否合理判斷的基礎上,寫出答案.
一、市場營銷問題
例1 某商場購進甲、乙兩種服裝後,都加價40%標價出售. “春節”期間商場搞優惠促銷,決定將甲、乙兩種服裝分別按標價的八折和九折出售. 某顧客購買甲、乙兩種服裝共付款182元,兩種服裝標價之和為210元. 問這兩種服裝的進價和標價各是多少元?
解:設甲種服裝的標價為x元,則進價為 元;乙種服裝的標價為y元,則進價為 元. 由題意,得
解得,
所以, =50(元), =100(元).
故甲種服裝的進價和標價分別為50元、70元,乙種服裝的進價和標價分別為100元、140元.
二、生產問題
例2 某工廠第一季度生產兩種機器共480臺. 改進生產技術後,計劃第二季度生產兩種機器共5544臺,其中甲種機器產量要比第一季度增產10%,乙種機器產量要比第一季度增產20%. 該廠第一季度生產甲、乙兩種機器各多少臺?
解:設該廠第一季度生產甲種機器x臺,乙種機器y臺.
由題意,得
故該廠第一季度生產甲種機器220臺,乙種機器260臺.
三、校舍改造問題
例3 為滿足市民對優質教育的需求,某中學決定改變辦學條件,計劃拆除一部分舊校舍,建造新校舍,拆除舊校舍每平方米需80元,建新校舍每平方米需700元. 計劃在年內拆除舊校舍與建造新校舍共7200平方米,在實施中為擴大綠地面積,新建校舍只完成了計劃的80%,而拆除舊校舍則超過了計劃的10%,結果恰好完成了原計劃的拆、建總面積.
(1)求:原計劃拆、建面積各是多少平方米?
(2)若綠化1平方米需200元,那麼在實際完成的拆、建工程中節餘的資金用來綠化大約是多少平方米?
解:(1)設原計劃拆除舊校舍x平方米,新校舍y平方米. 由題意,得
(2)實際比原計劃拆除與新建校舍節約資金為:
(4800×80+2400×700)-[4800×(1+10%)×80+2400×80%]×700 = 297600.
用此資金可綠化面積為297600÷200 = 1488(平方米).
四、拼放地磚問題
例3 用8塊相同的長方形地磚拼成一塊矩形地面,地磚的拼放方式及相關資料如圖所示,求每塊地磚的長與寬。
解:設每塊地磚的長為xcm,寬為ycm.
根據題意,得
解這個方程組,得
答:每塊地磚的長為45cm,寬為15cm
五、方案選擇問題
例4 李明家和陳剛家都從甲、乙兩供水點購買同樣的一種桶裝礦泉水,李明家第一季度從甲、乙兩供水點分別購買了8桶和12桶,且在乙供水點比在甲供水點多花18元錢. 若只考慮價格因素,透過計算說明到哪家供水點購買這種桶裝礦泉水更便宜一些?
解:設這種礦泉水在甲、乙兩處每桶的價格分別為x、y元.
由於3.5 > 3,所以到甲供水點購買便宜一些.
開動腦筋,做一做:
1、 某天,一蔬菜經營戶用60元錢從蔬菜批發市場批了西紅柿和豆角共40kg到菜市場去賣,西紅柿和豆角這天的批發價與零售價如下表所示:
品 名 西紅柿 豆角
批發價(單位:元/kg) 1.2 1.6
零售價(單位:元/kg) 1.8 2.5
問:他當天賣完這些西紅柿和豆角能賺多少錢?
2、隨著中國人口速度的減慢,小學入學兒童數量每年按逐漸減少的趨勢發展,某區2003年和2004年小學兒童人數之比為8 : 7,且2003年入學人數的2倍比2004年入學人數的3倍少1500人,某人估計2005年入學兒童數將超過2300人,請你透過計算,判斷他的估計是否符合當前的變.
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實際問題,關鍵在於正確找出實際問題中的兩個等量關係,並把它們表示成兩個方程,但一些難度較大的題目,有迷惑人的因素存在,等量關係隱蔽,往往不易找到或容易找錯,這就要求我們解題時必須弄懂題中奧妙,突破解題瓶頸,理清數量之間的內在聯絡.
例1 甲、乙二人都以不變的速度在環形路上跑步,相向而行,每隔4分鐘相遇一次;同向而行,每隔12分鐘相遇一次,已知甲比乙跑得快,求甲、乙每分鐘各跑多少圈?
分析:相向而行相遇,等量關係好找,甲、乙跑的路程加起來正好是一圈;同向而行,一圈內不會相遇,什麼地方相遇,相遇時路程和如何,皆無法知道,由於甲比乙跑得快,不管何時何地相遇,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相遇時甲比乙必須要整整多跑一圈,明白此道理就毋需知道他們的路程和是多少了,這就是本題的奧妙所在.
解:設甲每分鐘跑x圈,乙每分鐘跑y圈,根據題意,得
解之,得
所以甲每分鐘 跑圈,乙每分鐘 跑圈.
例2 學生問老師:“您今年多大?”老師風趣地說:“我像你這麼大時,你才出生;你到我這麼大時,我已經37歲了.”試求老師和學生的年齡各是多少?
分析:此題老師的語言幽默,等量關係不大好找,若根據“我像你這麼大時,你才出生”認為現在老師的年齡正好是學生的兩倍,於是得出等量關係,那就錯了,我們不妨仔細來推敲這句話,結果發現“你才出生”隱藏著奧妙,出生了就不是“0”歲,而是“1”歲了,所以老師比學生大的年齡並不是學生現在的年齡,而是比學生的年齡小1歲,即“學生年齡減1”歲.也就是說,現在老師的年齡是“學生的年齡加老師比學生大的年齡”,即“學生的年齡加(學生的年齡減)1”歲.
解:設老師的年齡是x歲,學生的年齡是y歲,根據題意,得 .
所以老師的年齡是25歲,學生的年齡是13歲.
例3 已知某鐵路橋長500m,現有一列火車從橋上透過,測得火車從開始上橋到完全過橋共30s,整列火車在橋上的時間是20s,試求車速和車長.
分析:乍一看題目,很容易把30s時間火車所行駛的路程就當作橋長,由此得出等量關係,無疑是不正確的,這道題的奧妙在於:在距離不大,路程不遠的前提下,火車的長度必須考慮進去.火車行駛的路程可用“車頭”(或“車尾”)行駛的路程為標準來計算,“火車從開始上橋”,指火車頭駛上橋,“完全過橋”則指火車尾離開橋,這時,火車頭已駛離橋頭的距離正好是火車的車長,可見,這30s火車行駛的路程(以車長為標準)應是“橋長加車長”,(以車尾為標準應是“車長加橋長”,結果一樣),相反,“整列火車在橋上的時間是20s”指火車尾駛上橋到火車頭離開橋的時間是20s,這20s火車行駛的路程,則為“橋長減車長”.
解:設這列火車的速度是xm/s,車長為ym,根據題意,得 .
所以火車的速度是20米/秒,火車長100米.
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可概括為“審、找、列、解、答”五步,即:
(1)審:透過審題,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分析已知數和未知數,並用字母表示其中的兩個未知數;
(2)找:找出能夠表示題意兩個相等關係;
(3)列:根據這兩個相等關係列出必需的代數式,從而列出方程組;
(4)解:解這個方程組,求出兩個未知數的值;
(5)答:在對求出的方程的解做出是否合理判斷的基礎上,寫出答案.
一、市場營銷問題
例1 某商場購進甲、乙兩種服裝後,都加價40%標價出售. “春節”期間商場搞優惠促銷,決定將甲、乙兩種服裝分別按標價的八折和九折出售. 某顧客購買甲、乙兩種服裝共付款182元,兩種服裝標價之和為210元. 問這兩種服裝的進價和標價各是多少元?
解:設甲種服裝的標價為x元,則進價為 元;乙種服裝的標價為y元,則進價為 元. 由題意,得
解得,
所以, =50(元), =100(元).
故甲種服裝的進價和標價分別為50元、70元,乙種服裝的進價和標價分別為100元、140元.
二、生產問題
例2 某工廠第一季度生產兩種機器共480臺. 改進生產技術後,計劃第二季度生產兩種機器共5544臺,其中甲種機器產量要比第一季度增產10%,乙種機器產量要比第一季度增產20%. 該廠第一季度生產甲、乙兩種機器各多少臺?
解:設該廠第一季度生產甲種機器x臺,乙種機器y臺.
由題意,得
解得,
故該廠第一季度生產甲種機器220臺,乙種機器260臺.
三、校舍改造問題
例3 為滿足市民對優質教育的需求,某中學決定改變辦學條件,計劃拆除一部分舊校舍,建造新校舍,拆除舊校舍每平方米需80元,建新校舍每平方米需700元. 計劃在年內拆除舊校舍與建造新校舍共7200平方米,在實施中為擴大綠地面積,新建校舍只完成了計劃的80%,而拆除舊校舍則超過了計劃的10%,結果恰好完成了原計劃的拆、建總面積.
(1)求:原計劃拆、建面積各是多少平方米?
(2)若綠化1平方米需200元,那麼在實際完成的拆、建工程中節餘的資金用來綠化大約是多少平方米?
解:(1)設原計劃拆除舊校舍x平方米,新校舍y平方米. 由題意,得
解得,
(2)實際比原計劃拆除與新建校舍節約資金為:
(4800×80+2400×700)-[4800×(1+10%)×80+2400×80%]×700 = 297600.
用此資金可綠化面積為297600÷200 = 1488(平方米).
四、拼放地磚問題
例3 用8塊相同的長方形地磚拼成一塊矩形地面,地磚的拼放方式及相關資料如圖所示,求每塊地磚的長與寬。
解:設每塊地磚的長為xcm,寬為ycm.
根據題意,得
解這個方程組,得
答:每塊地磚的長為45cm,寬為15cm
五、方案選擇問題
例4 李明家和陳剛家都從甲、乙兩供水點購買同樣的一種桶裝礦泉水,李明家第一季度從甲、乙兩供水點分別購買了8桶和12桶,且在乙供水點比在甲供水點多花18元錢. 若只考慮價格因素,透過計算說明到哪家供水點購買這種桶裝礦泉水更便宜一些?
解:設這種礦泉水在甲、乙兩處每桶的價格分別為x、y元.
由題意,得
解得,
由於3.5 > 3,所以到甲供水點購買便宜一些.
開動腦筋,做一做:
1、 某天,一蔬菜經營戶用60元錢從蔬菜批發市場批了西紅柿和豆角共40kg到菜市場去賣,西紅柿和豆角這天的批發價與零售價如下表所示:
品 名 西紅柿 豆角
批發價(單位:元/kg) 1.2 1.6
零售價(單位:元/kg) 1.8 2.5
問:他當天賣完這些西紅柿和豆角能賺多少錢?
2、隨著中國人口速度的減慢,小學入學兒童數量每年按逐漸減少的趨勢發展,某區2003年和2004年小學兒童人數之比為8 : 7,且2003年入學人數的2倍比2004年入學人數的3倍少1500人,某人估計2005年入學兒童數將超過2300人,請你透過計算,判斷他的估計是否符合當前的變.
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實際問題,關鍵在於正確找出實際問題中的兩個等量關係,並把它們表示成兩個方程,但一些難度較大的題目,有迷惑人的因素存在,等量關係隱蔽,往往不易找到或容易找錯,這就要求我們解題時必須弄懂題中奧妙,突破解題瓶頸,理清數量之間的內在聯絡.
例1 甲、乙二人都以不變的速度在環形路上跑步,相向而行,每隔4分鐘相遇一次;同向而行,每隔12分鐘相遇一次,已知甲比乙跑得快,求甲、乙每分鐘各跑多少圈?
分析:相向而行相遇,等量關係好找,甲、乙跑的路程加起來正好是一圈;同向而行,一圈內不會相遇,什麼地方相遇,相遇時路程和如何,皆無法知道,由於甲比乙跑得快,不管何時何地相遇,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相遇時甲比乙必須要整整多跑一圈,明白此道理就毋需知道他們的路程和是多少了,這就是本題的奧妙所在.
解:設甲每分鐘跑x圈,乙每分鐘跑y圈,根據題意,得
解之,得
所以甲每分鐘 跑圈,乙每分鐘 跑圈.
例2 學生問老師:“您今年多大?”老師風趣地說:“我像你這麼大時,你才出生;你到我這麼大時,我已經37歲了.”試求老師和學生的年齡各是多少?
分析:此題老師的語言幽默,等量關係不大好找,若根據“我像你這麼大時,你才出生”認為現在老師的年齡正好是學生的兩倍,於是得出等量關係,那就錯了,我們不妨仔細來推敲這句話,結果發現“你才出生”隱藏著奧妙,出生了就不是“0”歲,而是“1”歲了,所以老師比學生大的年齡並不是學生現在的年齡,而是比學生的年齡小1歲,即“學生年齡減1”歲.也就是說,現在老師的年齡是“學生的年齡加老師比學生大的年齡”,即“學生的年齡加(學生的年齡減)1”歲.
解:設老師的年齡是x歲,學生的年齡是y歲,根據題意,得 .
解之,得
所以老師的年齡是25歲,學生的年齡是13歲.
例3 已知某鐵路橋長500m,現有一列火車從橋上透過,測得火車從開始上橋到完全過橋共30s,整列火車在橋上的時間是20s,試求車速和車長.
分析:乍一看題目,很容易把30s時間火車所行駛的路程就當作橋長,由此得出等量關係,無疑是不正確的,這道題的奧妙在於:在距離不大,路程不遠的前提下,火車的長度必須考慮進去.火車行駛的路程可用“車頭”(或“車尾”)行駛的路程為標準來計算,“火車從開始上橋”,指火車頭駛上橋,“完全過橋”則指火車尾離開橋,這時,火車頭已駛離橋頭的距離正好是火車的車長,可見,這30s火車行駛的路程(以車長為標準)應是“橋長加車長”,(以車尾為標準應是“車長加橋長”,結果一樣),相反,“整列火車在橋上的時間是20s”指火車尾駛上橋到火車頭離開橋的時間是20s,這20s火車行駛的路程,則為“橋長減車長”.
解:設這列火車的速度是xm/s,車長為ym,根據題意,得 .
解之,得
所以火車的速度是20米/秒,火車長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