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闌珊處99999

    鐵礦種類比較多,硬度也不同。已知測定硬度的是黃鐵礦。因為黃鐵礦晶體晶形非常漂亮。硬度為摩氏7.5度。磁鐵礦,赤鐵礦,褐鐵礦,因為品位不同,硬度自然不同。產出環境不同,硬度也不同。用於工業的鐵礦石,測定硬度意義不大。同一個礦山,不同礦段的鐵礦石理化性質都有區別。

  • 2 # 使用者2773365799146

    鐵礦石的硬度大。

    可用莫氏硬度來劃分。

    莫氏硬度又名莫斯硬度,表示礦物硬度的一種標準。1812年由德國礦物學家莫斯(Frederich Mohs)首先提出。用測得的劃痕的深度分十級來表示硬度:硬度最小的滑石(talc)為1,硬度最大的金剛石為10,然後劃分10級硬度:

    滑石(talc)1

    石膏(gypsum)2,

    方解石(calcite)3,

    螢石(fluorite)4,

    磷灰石(apatite)5,

    正長石(feldspar;orthoclase;periclase)6,

    石英(quartz)7,

    黃玉(topaz)8,

    剛玉(corundum)9,

    金剛石(diamond)10。

    碳酸鈣礦物是方解石,天然碳酸鈣中最常見的就是它。莫氏硬度:3級

    故鐵礦石的硬度大。

  • 3 # 使用者998023687412

    鐵礦石硬度是6度。

    礦石硬度(hardness of rock and ore)

    抵抗工具侵入礦石表面的能力,表徵礦石物料破碎難易的指標。國際上通用的測定礦石硬度的方法是摩氏標準礦物硬度比較法;中國還採用普氏巖礦堅固性係數f(俗稱巖礦硬度係數)表徵礦石硬度。

    摩氏硬度是1824年由奧地利人摩斯(F.Mohs)提出的。他以硬度從小到大的滑石、石膏、方解石、螢石、磷灰石、正長石、石英、黃玉、剛玉、金剛石等十種標準礦物的硬度為標尺,鑑定被測礦石的硬度。

  • 4 # lily8682

    自然界含鐵礦物很多,已知有300餘種,在這300多種礦物中,有鐵的氧化物、硫化物、碳酸鹽、矽酸鹽及自然鐵等。目前工業上常用的主要鐵礦物有磁鐵礦、赤鐵礦、褐鐵礦、菱鐵礦。在個別情況下還從鈦鐵礦及含鐵的鮞綠泥石等礦物中附帶取鐵。

    1.磁鐵礦;化學成分為四氧化三鐵(Fe34),含鐵量為72.4%,鐵黑色,有時晶體帶淺藍色,具金屬光澤或無光澤,不透明,粉末為黑色,硬度較大(摩氏硬度5.5~6.5度),用小鋼刀劃不動,比重4.9~5.2,具強磁性,能吸引起小鐵釘,是良好的導電體。晶形屬等軸晶系,單個晶體多為八個等邊三角形組成的八面體,少數為菱形十二面體。磁鐵礦一般為結構緻密、晶粒微小的塊狀礦石,也有呈自形半自形浸染狀礦石。主要見於內生鐵礦床及變質鐵礦床中。由於它在地表不易氧化,所以原來含有磁鐵礦的岩石受風化破碎後,磁鐵礦粒可以富集在漂砂裡,形成鐵砂礦床。

    在找礦當中根據其顏色、硬度、粉末色以及所具有的強磁性的特點,而易被識別。

    2.赤鐵礦:化學成分為三氧化二鐵(Fe2O3),含鐵量為70.0%,其顏色有深紅色、鐵黑色及鋼灰色。結晶的赤鐵礦屬三方晶系,具有金屬光澤的叫鏡鐵礦,結晶體呈細鱗片狀者叫雲母狀赤鐵礦。不透明,在粗瓷器上刻劃,其粉末為櫻紅色,硬度介於5~6之間,比重5~5.3,不具磁性,在晶洞中的赤鐵礦晶體有時可見呈片狀的菱面體,常見的赤鐵礦石呈緻密隱晶塊狀和片狀或鱗片狀集合體,主要產出於內生鐵礦床中,不具晶形呈腎狀、豆狀、魚子狀赤鐵礦礦石主要見於淺海沉積層狀赤鐵礦礦床中。野外鑑定,按其形狀常為緻密塊狀或魚子狀,粉末為紅色及無磁性,可與磁鐵礦相區別。

    3.褐鐵礦:化學成分為含水三氧化二鐵(me2O3·nH2O)它的種類很多,如針鐵礦,水針鐵礦,水赤鐵礦等,它們由三氧化二鐵與水的不同比例加以區別,含鐵量為48~63%,褐鐵礦的顏色為暗黃褐色至黑色,多數為淡黃褐色,土狀到半金屬光澤,粉末淡褐色或黃褐色,硬度4~5.5,用小刀可划動,風化後硬度變為2度左右,而且色淺,含水多,鐵鏽黃色易染手,比重3.3~4.0,無磁性。結晶體屬斜方晶系,柱狀或針狀的晶體很少見,多為隱晶質和非晶質,呈腎狀,葡萄狀、礦渣狀、多孔狀、粉末狀,也有呈結核狀和晶球狀者,為不良導電體。

    揭鐵礦主要為地表氧化作用形成的鐵的氧化物,分佈很廣。在外生淋積鐵礦和鐵帽礦床中最為普遍,淺海或內陸湖相鐵礦床中的褐鐵礦多為鮞狀褐鐵礦,內生鐵礦床中僅形成於低溫熱液礦床中,在變質鐵礦中只是呈次生礦物出現。然而褐鐵礦若經變質,便可失水而成赤鐵礦或磁鐵礦。

    在找礦過程中,往往以其形態、硬度,一般暗淡無光亮的外表,粉末為黃褐色等極易認識。

    4.菱鐵礦:化學成分為碳酸鐵(FeCO3),含鐵量為48.3%,顏色新鮮時為肉黃色~淺灰色,玻璃光澤,風化後因氧化成為褐鐵礦,呈棕褐色,粉末顏色較淺,為白色或淺黃色,硬度3.5~4.5,小刀易划動,比重為3.9,性脆,無磁性,屬三方晶系,晶體習性是菱面體,晶面常彎曲與白雲石相同,有時呈鱗片或馬鞍狀,礦物集合體多為粒狀,也有時呈球形結核,土狀、鍾乳狀、魚子狀等。

    菱鐵礦分佈亦較廣泛,在內生熱液交代礦床及外生淺海相、湖相沉積鐵礦和煤系中,都有菱鐵礦的存在,但由於其顏色一般較淺,(含煤地層中的菱鐵礦色較深,多為深灰色),且與碳酸鹽類岩石肉眼不易識別。菱鐵礦礦石通常為自熔性到半自熔性礦石,冶煉時無需加多少熔劑,故工業上對其含鐵量要求較低。

    在野外找礦當中,以其顏色、形狀,可與以上含鐵礦物相區別。若將鹽酸滴在菱鐵礦上,則被滴的地方漸變為綠黃色,並會冒出氣泡,將菱鐵礦碎塊或粉末放在封閉的玻璃管中或炭火中燒時,顏色會變黑,碳酸鐵變為四氧化三鐵,因而亦有磁性,可與鐵白雲石相區別。

    5.鈦鐵礦:是鈦和鐵的氧化物,化學成分為FeTiO3含鐵量為36.8%,其中的鐵一部分常被鎂(Mg)和錳(Mn)所代替。鈦鐵礦的顏色為鐵黑色或鋼灰色,具金屬光澤,粉末為黑色或深褐至褐紅色(因包裹著赤鐵礦),硬度5~6,鋼針不能刻動,比重5左右,不帶磁性或磁性微弱,導電性差,晶形屬六方晶系,多為自形粒狀,它的板狀或片狀晶體很少見,常見的是它分散在岩石裡的粒狀體或塊狀體。

    鈦鐵礦常與磁鐵礦在一起,散佈在基性火成岩裡(這時的磁鐵礦裡也常含鈦),在酸性火成岩裡,鈦鐵礦有時和長石、黑雲母、金紅石共生。鈦鐵礦一般主要是用來提煉金屬鈦,用以制特種鋼和顏料鈦白(TiO2),鐵相對說來只不過是一種付產品而已。

    在鑑定方面,憑粉末顏色和磁性,仍不能和磁鐵礦分別時,可將鈦鐵礦粉末與三倍的蘇打合熔後,溶於鹽酸,再在溶液內加金屬錫煮沸,如得到紫色溶液,就證明鈦的存在。

    6.鮞綠泥石:化學成分為鐵的鋁矽酸複鹽,含鐵27~38%,顏色為綠色、黑綠色,一般不具光亮,有時略有玻璃光澤,粉末淺灰綠色,硬度3,小刀易划動,比重3~3.4,晶形屬單斜晶系,常呈魚子狀,有時呈緻密隱晶質塊狀或土狀。

    鮞綠泥石的分佈以外生鐵礦床為主,淺海沉積岩層中有時很普遍。世界上已知的許多淺海相赤鐵礦礦床都和鮞綠泥石共生,並可以混合利用。

    野外鑑定:以其顏色及粉末色,形狀為魚子狀,易溶於鹽酸,容易被認識。

    綠泥石除可用來鍊鐵外,還可以作為找鐵礦的標誌。此外,其他的含鐵礦物像黃鐵礦、白鐵礦、磁黃鐵礦等,都含有很高的鐵,但一般不當鐵礦開採,只是在提煉硫後,把剩下來的鐵再設法利用。這種礦石煉出的鐵常因本來含硫高而影響其質量。

    自然界含鐵礦物雖多,但構成工業鐵礦床而在地殼中分佈最廣的就是上述五、六種鐵礦物,在地殼中按重量計磁鐵礦和赤鐵礦僅佔3%,褐鐵礦只佔0.3%,而菱鐵礦、鮞綠泥石等則更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辛亥革命武裝鬥爭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