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阿勝a

    王安石是探花

    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殿試結束後,主考官晏殊把前幾名的卷子給皇上送了過去,讓皇上過過目,要是沒問題咱就開始發榜。

    仁宗翻開第一名的卷子,邊看邊點頭,這個考生的水平不錯,寫得非常好。突然,仁宗的眉毛一下子皺了起來,為什麼呢?因為他看到了四個字——“孺子其朋”。

    “孺子其朋”出自《尚書·周書·洛誥》,原文是:“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其往。”意思是當年的周武王去世後,周成王年紀還小,就由周公來輔政,周公就以一個長輩的身份對成王說:“你這個小孩子聽好了,一定要把大臣們當成好朋友來看待。”

    這個考生引用這個典故,意思沒錯,但角色錯了。人家周公是成王的叔叔,又是德高望重的大聖賢,用這種口氣來規勸成王當然沒問題,可你一個小小的考生,有什麼資格也用這種口氣來教育皇上呢?所以仁宗就惱了:這個考生太沒大沒小了,不能讓他當狀元!於是就把這份卷子放在了一邊。

    王安石就這樣與狀元失之交臂。

  • 2 # 飛虎有翼

    宋仁宗慶曆二年(公元1042年),這一年,參加科舉的人特別多,年初京城的各個旅館便人滿為患了,禮部不得不奏請朝廷,臨時增加了些考試場所,考試才得以順利進行。

    這是此場科舉的最後一關:殿試。閱卷官們綜合閱卷意見,最後,一致排定名次:第一名王安石,第二名王珪,第三名韓絳,第四名楊寘。

    第四名楊寘,此前在鄉試和會試中,都考了第一名,本次奪魁的呼聲最高,其本人對這次成績也特別上心。楊寘也不是一般人,他的哥哥楊察,是樞密使晏殊的女婿。

    按照宋朝科舉規定,放榜之前,閱卷官要將前十名的卷子拿給中書省和樞密院的長官看,最後再讓皇帝過目。

    楊寘有這層關係,便想法設法打聽考試成績,給哥哥寫了個紙條,讓他問問老丈人晏殊,自己考了第幾名,有沒有中狀元的可能。晏殊是少數幾個知道考試成績和名次的人之一,按說不該透露,可禁不住女婿央求,便告訴他楊寘考了第四名,不是狀元,不過,成績也不錯了。

    楊寘聽到這個訊息時,正和與兩個朋友喝酒。他自我感覺這次考得不錯,加之這倆朋友不斷恭維,便有些飄飄然,好像那狀元的紅花綬帶早已披戴在身上。現在突然聽到這個“噩耗”,楊寘腦袋嗡地一下,情緒便有些失控,也顧不得讀書人身份了,一拍桌子站起來,憤怒地說:“不知哪頭驢子搶了我的狀元。”

    兩個朋友嚇了一跳,夾菜的手和端著的酒杯都怔在半空,繼而紛紛勸道:“楊兄稍安勿躁,這還不是最終成績,皇帝欽點了那才叫狀元呢。”

    這事還真讓狐朋狗友說對了。目前這個排名還只是禮部的一個順序,需交皇帝最後審定。

    十張卷子呈上來,宋仁宗按順序依次審閱,第一個當然看王安石的。王安石的卷子字跡工整,卷面清晰,文章寫得也好,宋仁宗邊看邊點頭。閱卷官們也在下面相互交換一下眼神,不漏痕跡地笑笑:皇帝對試卷的認可,即是對他們工作的肯定。

    看著看著,宋仁宗突然眉頭一蹙。這個細節沒有逃過主閱卷官的眼,他心裡一驚,感覺會有事情發生。果然,宋仁宗小聲嘟囔了句:“孺子其朋?孺子其朋?”

    主閱官聽到宋仁宗的嘟囔,猛然想起這“孺子其朋”的典故來。

    此語出自《尚書·周書·洛誥》,原文是:“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其往!無若火始焰焰。”本是周公對他的侄子周成王說的話,意思是:“你這年輕的小孩啊,今後和群臣要像朋友一樣融洽相處。要到洛邑去!不要象火剛開始燃燒時那樣氣勢微弱。”

    想到此節,主閱官心中一凜,這話顯然犯了大忌,一個年輕人竟敢以長輩的口吻教訓皇帝,而且,這皇帝還是已經在位二十四年、年近不惑的“老”皇帝,太狂妄了,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主閱官的汗都下來了,忙一邊用袖口擦拭,一邊搜腸刮肚,準備皇上發怒時,好好為自己的疏忽辯解一番。

    不過,宋仁宗並沒有發怒,只是將王安石的試卷丟在了一邊,搖著頭說:“這個人還不夠狀元的資格。”

    接著,宋仁宗又拿起第二名王珪和第三名韓絳的卷子來看。二位的文筆和立意不如王安石,卻也屬上乘。按照慣例,王安石拿下來,應該由第二名王珪遞補上去,但當時科舉有規定,在職官員不能當狀元,王珪和韓絳恰巧都在為朝廷效力,於是,宋仁宗又拿起第四名楊寘的卷子。

    這次,宋仁宗很滿意,興奮地說:“哦哦,楊寘,楊寘,朕知道這個人,在州府和禮部的考試中都是第一名,有才,可以做狀元。”

    狀元既已欽點,照理其他排名應該順延,王安石該是第二名。可宋仁宗顯然還沒忘記那句“孺子其朋”,只將他們二人的試卷掉了個個兒。如此,楊寘成了本場的新科狀元,王安石則被排除三甲之外,成了第四。所以醜安石不是狀元。

  • 3 # 網紅記事

    王安石出身於官宦之家,書香門第,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勵志“齊家治國平天下”。在他20歲時候參加科舉考試,成績優異,表現出眾,主考官將其列為狀元。然而當朝皇帝宋仁宗卻執意將王安石由第一名降為第四名。宋仁宗為什麼要這樣做?面對從第一降到第四的巨大落差,王安石的反應究竟如何?

    宋仁宗慶曆元年,公元的1041年,二十歲的王安石參加科舉考試。宋代科舉比唐代的時候錄取的人要多出很多。兩宋加在一起,三百多年的時間錄取的進士大概有十來萬人。在宋代人口最多的時候就有一個億。算來也是萬分之一,競爭也很激烈。王安石參加考試後有一個內部排名,第一名:王安石,第二名:王珪,第三名:韓絳,第四名:楊寘。這是個內部排名,誰都不知道的。第四名的楊寘沉不住氣了,他想知道自己考得怎麼樣,就託他哥哥宰相的乘龍快婿楊察得知自己是第四名,楊寘得知後拍案而起,說了一句話:【不知哪個衛子,奪我狀元矣?】 ——宋·王銍《默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舍的《想北平》讀後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