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父是前清舉人,雖是一鄉之望的鄉紳,但家境不算太好。供方鴻漸上大學於方家而言,是不惜重資。兩個弟弟讀書並不多,早早結婚生子,所娶媳婦也是普通人家女兒。
出國留學則超越了方家承受能力範圍,好在有點金銀行周經理的資助得以繼續。
方父在方鴻漸身上傾注了不少心血,對於大兒子寄與了比較高的希望。方父是文化人,親自教方鴻漸國文,方鴻漸中學會考考過第二,那時他是一個成績不錯肯聽話的好兒子好學生。
方回國後,所接受的待遇是隆重的,無論是周經理還是方父,以為方鴻漸已是人中龍鳳,只可惜,方鴻漸節節敗退,終究活不成他們所希冀的模樣。
方鴻漸是那個窮家富養的孩子。他的失敗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沒有方向
方鴻漸上大學,轉了三次系,由社會學系轉哲學系,最後轉入中文系。四年留學,換了三個大學 ,隨便聽些課,生活懶散。
這個和方鴻漸中學時期的埋頭苦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以方父之能,教育方鴻漸應該是“死讀書”,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讀書的目的是什麼?方父未教方鴻漸,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整天沉溺於自己滿足中。而方鴻漸習慣於依賴於父親的教誨,懶於思考,直至成年都是茫茫然。
在當今社會,很有這麼一類人,讀書不知是為了什麼,也不知為誰讀書?大學以前,父母督促,被人推著前行,此時成績尚可。然而去了大學,無人監管,一旦失去外力的驅使,便成了無頭蒼蠅,鬆散掛科,甚至畢不了業。
錢鍾書在幾十年前便塑造了一個這個角色出來,真可謂是犀利。這類人可以說從古到今,一直都有。
究其原因,是沒有人生目標,沒有一個長期規劃,終究誤終身。
七年寶貴的學習時間,足以讓有夢想的年輕人不斷完善充實自己,學會生存技能。方鴻漸把全部時間花在貪圖享樂上去了,什麼也沒學會,從周效成的眼中看到,他既不能文又不能武,沒有一樣東西可拿得出手。
方鴻漸就是《傷仲永》裡“泯然眾人矣”的仲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少壯。錯過的時光,永遠錯過,回首再嘆,已無任何意義!
不知感恩
窮家富養的孩子,都有一個特點:被家人過度保護,不知感恩。
以己之力,給孩子最好的東西,所謂最好的東西是什麼?是樹立孩子的責任感,指引他順利走上人生道路,以及在社會上的生存能力。
方父方母對方鴻漸的是富養,是讓他接受高層次的教育,開闊眼界。這個想法本身沒有錯,但是,他沒有讓方鴻漸懂得責任,一個對家庭的責任。讓方鴻漸以為家中條件還不錯,不需要他去承擔什麼。
上大學時,家境應該還可以,說服了兒子不退婚,就打了一筆款子,用來買營養品補身子。對於輕而易舉得到的錢財,方鴻漸沒有珍惜,並沒有以為那是來之不易,也沒有想過那是家人節衣縮食所留下來的,而是一種理所當然。方家不缺錢嗎?非也。要不然,周家女兒去世,方父不會慶幸方鴻漸沒有在三年前和她結婚,因而省了一筆錢。
上完大學,家中狀況,方鴻漸是知道的,按道理,作為家中長子,應該承擔起家裡的責任,去工作,與父母一道把家庭支撐起來。但他沒有,得知周經理願意資助他去留洋,當作意外驚喜,欣然前往。方鴻漸和父親誰也沒有想過,這種依靠他們去滿足自己想法的不合理,依然是理所當然,只是方鴻漸有何德何能,可以坦然接受這種資助?
別說周家小氣,所有的投資,誰不想收到回報?或人情,或經濟。方鴻漸給周家的回報是什麼?尊重,體諒,努力工作?都沒有。所以後來周太太罵他沒良心,真沒冤枉他。
事後,與周家鬧翻,方父還一味指責周家,恩情一筆勾銷,為什麼不回過頭來想想,沒有周家,方鴻漸怎麼有可能遠渡重洋,瀟灑四年?如此家教之下,方鴻漸也不知感恩,更不知珍惜。
感恩,是一個人的修養和品質。有一顆感恩的心,才會體會到人間的美好,才能感受人心之善,這樣的心靈才會開出美麗的花朵。
眼高手低
方鴻漸的不學無術註定做不成什麼事,沒有一技傍身,任何時代,不管古今,不管中外,生存都是非常不易。
我們曾經天真地以為,想幹什麼,由我去挑。然而生活是反過來問你:你能幹什麼?讓我想想,讓不讓你幹。
求職道上,我們都有過這樣那樣的糾結和選擇。沒有出色的能力,職場菜鳥是不是常有這樣的抱怨,可是抱怨歸抱怨,生存是第一,只有努力學習技能,方可一步步向前。一口吃不成胖子,得腳踏實地,老老實實地去做事,行行出狀元,各行各業都有其生存之道。
方鴻漸看不上點金銀行的工作,整天混日子,掛個閒職,拿著薪水。面對不如意,方鴻漸有過想改變現狀嗎?沒有。一沒有沉心在點金銀行去學習業務知識,二沒有自己積極努力去尋找工作。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他選擇的是隨遇而安。假如趙辛楣沒有推薦他去三閭大學,他會在點金銀行混多長時間,誰也不知道。
回到鄉下,到一箇中學的演講,本來以他的口才,應該不是什麼問題。也是因為他的不屑一顧,也看不上這種演講,在醉眼迷離的情況下翻書,寫下一千來字的演講稿。馬虎應付,結果鬧出天大的笑話。小事不想做,大事又做不來。三閭大學教英文,給揪出一堆的錯。
社會往往會給人最生動的一課,你看不上的事,也是你幹不好的事,因為無心去做。你看上的活,也是你幹不了的事,因為你無能力去做。
眼高手低的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註定了他的一事無成。那些啃老族哪個不是這樣,掂輕怕重,逃避現實,最後終天不見天日,變成寄生蟲。
成功從來沒有捷徑,唯有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才能有機會走出一條道。
玩世任性
方鴻漸是很任性的,留學幾年,任性地揮霍著錢財,揮霍著時光,連個畢業證都混不到,這個不用說。
他還任性地以自己為中心,大講學歷無用論。周經理和方父沒有包容他,要求必須拿到一個文憑,這是社會的規則。
方鴻漸為自己的任性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任性演講,體面尊嚴丟之怠盡;任性得罪周太太,失去了第一份工作;任性教書,被高松年解聘;任性耍脾氣,婚姻岌岌可危。每個環境均有自己的遊戲規則,你不以為然,只有被淘汰。
他人的包容是有限的,一次可以,兩次或還有原諒,長期如此,沒有人會再寬容你。這需要個人的成長,即便原生家庭有些東西沒有教會自己,但人入社會,就得學會怎麼與這個世界講和,懂得進退,懂得揚長避害。
生活會讓方鴻漸越來越收起任性,他也會慢慢融入社會,只是這個過程,彎路走得多些。
我也見過不少任性的職場新手,由講究個性,講究自我,慢慢地一點點收起脾性,最後成為集體一部份。理想和現實向來都是有差異的,走出理想,走向現實,這便是人的成長罷!
希望仍在
社會給方鴻漸上了最重要的一課,讓他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讓他一點點看清這個現實。方鴻漸有知識份子的清高,樸實,心地善良,也有他的侷限性,好面子,不惹事,不生事,但又躲不開事。他並不會保護自己,對於複雜一點的人際關係束手無策,鄙視自己的出身,又無法跳脫出來,被生活打擊得體無完膚。
時下講的窮家富養的孩子,大概說的就是方鴻漸這類。他們被寄與厚望,但是因為各種原因,自身的,家庭的,社會的,低估了現實的殘酷。無以委以重任,只有在生活中苦苦掙扎,不斷在矛盾中徘徊,如困在繭中。
依然有機會,如果能夠自我突破,破了繭,還能成為那隻美麗無比的蝴蝶,如果無力改變,那麼只有永遠永遠困於繭中,只是一隻蛹。生活總在繼續,從來不會因某個人而去改變什麼。
方父是前清舉人,雖是一鄉之望的鄉紳,但家境不算太好。供方鴻漸上大學於方家而言,是不惜重資。兩個弟弟讀書並不多,早早結婚生子,所娶媳婦也是普通人家女兒。
出國留學則超越了方家承受能力範圍,好在有點金銀行周經理的資助得以繼續。
方父在方鴻漸身上傾注了不少心血,對於大兒子寄與了比較高的希望。方父是文化人,親自教方鴻漸國文,方鴻漸中學會考考過第二,那時他是一個成績不錯肯聽話的好兒子好學生。
方回國後,所接受的待遇是隆重的,無論是周經理還是方父,以為方鴻漸已是人中龍鳳,只可惜,方鴻漸節節敗退,終究活不成他們所希冀的模樣。
方鴻漸是那個窮家富養的孩子。他的失敗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沒有方向
方鴻漸上大學,轉了三次系,由社會學系轉哲學系,最後轉入中文系。四年留學,換了三個大學 ,隨便聽些課,生活懶散。
這個和方鴻漸中學時期的埋頭苦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以方父之能,教育方鴻漸應該是“死讀書”,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讀書的目的是什麼?方父未教方鴻漸,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整天沉溺於自己滿足中。而方鴻漸習慣於依賴於父親的教誨,懶於思考,直至成年都是茫茫然。
在當今社會,很有這麼一類人,讀書不知是為了什麼,也不知為誰讀書?大學以前,父母督促,被人推著前行,此時成績尚可。然而去了大學,無人監管,一旦失去外力的驅使,便成了無頭蒼蠅,鬆散掛科,甚至畢不了業。
錢鍾書在幾十年前便塑造了一個這個角色出來,真可謂是犀利。這類人可以說從古到今,一直都有。
究其原因,是沒有人生目標,沒有一個長期規劃,終究誤終身。
七年寶貴的學習時間,足以讓有夢想的年輕人不斷完善充實自己,學會生存技能。方鴻漸把全部時間花在貪圖享樂上去了,什麼也沒學會,從周效成的眼中看到,他既不能文又不能武,沒有一樣東西可拿得出手。
方鴻漸就是《傷仲永》裡“泯然眾人矣”的仲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少壯。錯過的時光,永遠錯過,回首再嘆,已無任何意義!
不知感恩
窮家富養的孩子,都有一個特點:被家人過度保護,不知感恩。
以己之力,給孩子最好的東西,所謂最好的東西是什麼?是樹立孩子的責任感,指引他順利走上人生道路,以及在社會上的生存能力。
方父方母對方鴻漸的是富養,是讓他接受高層次的教育,開闊眼界。這個想法本身沒有錯,但是,他沒有讓方鴻漸懂得責任,一個對家庭的責任。讓方鴻漸以為家中條件還不錯,不需要他去承擔什麼。
上大學時,家境應該還可以,說服了兒子不退婚,就打了一筆款子,用來買營養品補身子。對於輕而易舉得到的錢財,方鴻漸沒有珍惜,並沒有以為那是來之不易,也沒有想過那是家人節衣縮食所留下來的,而是一種理所當然。方家不缺錢嗎?非也。要不然,周家女兒去世,方父不會慶幸方鴻漸沒有在三年前和她結婚,因而省了一筆錢。
上完大學,家中狀況,方鴻漸是知道的,按道理,作為家中長子,應該承擔起家裡的責任,去工作,與父母一道把家庭支撐起來。但他沒有,得知周經理願意資助他去留洋,當作意外驚喜,欣然前往。方鴻漸和父親誰也沒有想過,這種依靠他們去滿足自己想法的不合理,依然是理所當然,只是方鴻漸有何德何能,可以坦然接受這種資助?
別說周家小氣,所有的投資,誰不想收到回報?或人情,或經濟。方鴻漸給周家的回報是什麼?尊重,體諒,努力工作?都沒有。所以後來周太太罵他沒良心,真沒冤枉他。
事後,與周家鬧翻,方父還一味指責周家,恩情一筆勾銷,為什麼不回過頭來想想,沒有周家,方鴻漸怎麼有可能遠渡重洋,瀟灑四年?如此家教之下,方鴻漸也不知感恩,更不知珍惜。
感恩,是一個人的修養和品質。有一顆感恩的心,才會體會到人間的美好,才能感受人心之善,這樣的心靈才會開出美麗的花朵。
眼高手低
方鴻漸的不學無術註定做不成什麼事,沒有一技傍身,任何時代,不管古今,不管中外,生存都是非常不易。
我們曾經天真地以為,想幹什麼,由我去挑。然而生活是反過來問你:你能幹什麼?讓我想想,讓不讓你幹。
求職道上,我們都有過這樣那樣的糾結和選擇。沒有出色的能力,職場菜鳥是不是常有這樣的抱怨,可是抱怨歸抱怨,生存是第一,只有努力學習技能,方可一步步向前。一口吃不成胖子,得腳踏實地,老老實實地去做事,行行出狀元,各行各業都有其生存之道。
方鴻漸看不上點金銀行的工作,整天混日子,掛個閒職,拿著薪水。面對不如意,方鴻漸有過想改變現狀嗎?沒有。一沒有沉心在點金銀行去學習業務知識,二沒有自己積極努力去尋找工作。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他選擇的是隨遇而安。假如趙辛楣沒有推薦他去三閭大學,他會在點金銀行混多長時間,誰也不知道。
回到鄉下,到一箇中學的演講,本來以他的口才,應該不是什麼問題。也是因為他的不屑一顧,也看不上這種演講,在醉眼迷離的情況下翻書,寫下一千來字的演講稿。馬虎應付,結果鬧出天大的笑話。小事不想做,大事又做不來。三閭大學教英文,給揪出一堆的錯。
社會往往會給人最生動的一課,你看不上的事,也是你幹不好的事,因為無心去做。你看上的活,也是你幹不了的事,因為你無能力去做。
眼高手低的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註定了他的一事無成。那些啃老族哪個不是這樣,掂輕怕重,逃避現實,最後終天不見天日,變成寄生蟲。
成功從來沒有捷徑,唯有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才能有機會走出一條道。
玩世任性
方鴻漸是很任性的,留學幾年,任性地揮霍著錢財,揮霍著時光,連個畢業證都混不到,這個不用說。
他還任性地以自己為中心,大講學歷無用論。周經理和方父沒有包容他,要求必須拿到一個文憑,這是社會的規則。
方鴻漸為自己的任性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任性演講,體面尊嚴丟之怠盡;任性得罪周太太,失去了第一份工作;任性教書,被高松年解聘;任性耍脾氣,婚姻岌岌可危。每個環境均有自己的遊戲規則,你不以為然,只有被淘汰。
他人的包容是有限的,一次可以,兩次或還有原諒,長期如此,沒有人會再寬容你。這需要個人的成長,即便原生家庭有些東西沒有教會自己,但人入社會,就得學會怎麼與這個世界講和,懂得進退,懂得揚長避害。
生活會讓方鴻漸越來越收起任性,他也會慢慢融入社會,只是這個過程,彎路走得多些。
我也見過不少任性的職場新手,由講究個性,講究自我,慢慢地一點點收起脾性,最後成為集體一部份。理想和現實向來都是有差異的,走出理想,走向現實,這便是人的成長罷!
希望仍在
社會給方鴻漸上了最重要的一課,讓他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讓他一點點看清這個現實。方鴻漸有知識份子的清高,樸實,心地善良,也有他的侷限性,好面子,不惹事,不生事,但又躲不開事。他並不會保護自己,對於複雜一點的人際關係束手無策,鄙視自己的出身,又無法跳脫出來,被生活打擊得體無完膚。
時下講的窮家富養的孩子,大概說的就是方鴻漸這類。他們被寄與厚望,但是因為各種原因,自身的,家庭的,社會的,低估了現實的殘酷。無以委以重任,只有在生活中苦苦掙扎,不斷在矛盾中徘徊,如困在繭中。
依然有機會,如果能夠自我突破,破了繭,還能成為那隻美麗無比的蝴蝶,如果無力改變,那麼只有永遠永遠困於繭中,只是一隻蛹。生活總在繼續,從來不會因某個人而去改變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