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愛福州

    認識數與物的關係

    在3歲之前,寶寶對於數學概念還停留在比較淺層的階段,比如只認識幾個數字,但是並不是太清楚數字的意義。不少爸爸媽媽會花很多時間教寶寶學會從1數到20,就認為寶寶是學數學了,其實並不全面。

    對於寶Bora說,數字是抽象的,爸爸媽媽不僅要教會寶寶念數字,更要將數字與實物相匹配,幫助寶寶理解數與物的關係,才能做到真正的數學啟蒙。

    1.認識數字,感受數字

    在生活中,數學和數字是無處不在的。在平時的生活中,爸爸媽媽可以帶寶寶認識身邊的數字,比如:在街上可以看看車牌號、公車號,上樓時數臺階、數樓層,教寶寶看時鐘上的數字、電話上的數字等等。

    教寶寶認識和感受數字,也可在日常的遊戲當中進行,比如時鐘玩具,或是帶聲光效果的電話玩具、收銀機玩具等,寶寶透過觸覺、聽覺、視覺等多種感官,配上爸爸媽媽的解說,能在反覆玩耍中深刻地感受數字。

    2.學會口頭數數

    1-3歲的寶寶,語言能力正在快速發展,同時記憶力也非常好,在此時教寶寶學會數數,不僅是對寶寶語言能力的鍛鍊,更是為往後教寶寶進行數與物的匹配打好基礎。

    教寶寶學會數數,可以先從帶有數字的兒歌、童謠開始,用歡快的旋律,富有韻律的語言來提升寶寶對於複述數字的興趣。在教寶寶數數時,要發音清晰,從少到多,而且經常不斷地重複,能加深寶寶對於數數的記憶。

    3.將數與物相對應

    在寶寶認識數字,對數字有了一定的感受,並且逐步學會數數之後,爸爸媽媽可以將重點放在幫助寶寶理解數與物的對應關係上。這能讓寶寶更好地將抽象的數字和具體的物品相聯絡,加深大腦對於數字的理解和記憶。

    (1)指著物體數數

    爸爸媽媽在平時的生活中,可以讓寶寶指著具體的物品來數數,並隨時給寶寶講解,如:“寶寶,現在小碗裡有3塊餅乾,你來數一數,1、2、3。”寶寶不斷地重複數數的動作,複述數字,能大大提升寶寶數數的準確度。

    (2)遊戲當中數數

    除了日常生活中隨時講解,還可以和寶寶玩過家家遊戲,比如請寶寶給自己切2塊蛋糕,請3個毛絨玩具一起做客,給每個“客人”分配盤子和水杯;或者讓許多小玩偶“排隊”,讓寶寶一邊擺一邊數數等。

    (3)簡單理解加和減

    當寶寶初步理解數與物的關係後,就可以給他講解簡單的加減法,能讓寶寶更加深刻地理解數量與物體之間的關係,同時也能夠培養寶寶的數感,為今後學習更復雜的數學內容時,建立一個具象的底層邏輯。

    可以從3以內開始,比如:“寶寶,你看媽媽左手有1顆糖,右手也有1顆糖,現在我們有2顆糖啦。”或者“寶寶,現在有3顆糖,現在拿走1顆,還有幾顆呀?”從少到多,循序漸進,寶寶能很快理解和接受。

    此外,還可以使用串珠、算珠等玩具,讓寶寶自己撥動、玩耍,在遊戲中理解“多一個”、“少一個”這樣的基礎概念,今後理解“加”和“減”就會更容易。

    初步感知量概念

    除了“數”以外,“量”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數學概念,而且與生活息息相關。從“多少”等具象的量,到“快慢”抽象的量,讓寶寶對於各種“量”有所感知,對於今後的生活以及數學的學習都很有幫助。

    1-3歲的寶寶學習,主要是依靠感官。在帶寶寶認識量的時候,可以先從具體的,可以觸控的量,再逐漸過渡到比較抽象的量概念。

    1.感知具體的量

    具體的量,是指一些能比較直觀感受的量,比如:大小、多少、高低、長短、粗細等。爸爸媽媽用實物帶寶寶感受不同的“量”,是讓寶寶認識世界一個非常快速而有效的方法。

    爸爸媽媽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地對事物進行語言描述,如:“寶寶你看,媽媽比寶寶高,比爸爸矮。”加上寶寶自己的感知,就能讓寶寶能更好地理解簡單的、具象的“量”概念,這是很重要的數學啟蒙。

    2.感知“抽象”的量概念

    寶寶的認知範圍,隨著年齡增長而擴大,可以開始告訴寶寶一些“抽象”的量概念,來幫助他們建立思維能力,加深對於事物的理解能力,比如時間的長短、速度的快慢、溫度的高低、音量大小等。

    爸爸媽媽平時可以給寶寶簡單講解一些生活中的現象,也可以在寶寶玩耍的過程中幫助他理解:比如利用玩具汽車來解釋速度的快慢,用觸控來感知溫度的高低等等,將數學啟蒙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

    3.學會分類和排序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數學家皮亞傑研究幼兒學算思維,其研究結果表明,分類、排序是幼兒學算活動中必要的智力遊戲活動形式,是幼兒形成幼兒數學概念的基礎。因此,分類和排序對於1-3歲寶寶學習數學非常重要。

    爸爸媽媽可以將分類遊戲和認識“量”概念結合在一起,比如,讓寶寶分出大的和小的,長的和短的等等;也可以和認識圖形相結合,如把圓形和三角形進行分類等。此外,還可以按照顏色、種類、用途等方式來分類。

    排序時,可以根據物體的差異,按某些特定的規則或次序,用一定的方式排列。如大小、長短、粗細、先後、數量多少等。分類和排序遊戲非常靈活,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來逐漸調整難度,能增加寶寶學習的趣味性。

    感知形狀和空間

    美國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博士提出多元智慧理論,包括語言智慧、數學邏輯智慧、空間智慧、身體運動智慧、音樂智慧、人際智慧、自我認知智慧和自然認知智慧,通常被稱為八大智慧。

    從理論中可以看到,除了數學邏輯智慧,空間智慧對於寶寶的發展也非常重要。空間智慧,指人善於利用三維空間方式進行思維和表現的能力。這個能力要以幾何認知為基礎,進而對立體的空間有所感受。

    所以在寶寶1-3歲的時候,爸爸媽媽要帶寶寶認識圖形,從生活中感受圖形,在此基礎上,讓寶寶感受空間概念。

    1.認識平面形狀

    從寶寶1歲起,爸爸媽媽就可以教寶寶認識基本圖形,如圓形、方形、三角形等。在教的過程中,最好用實物,比如七巧板、蒙氏教具、積木、磁力片等帶圖形的玩具,更符合該年齡段寶寶的學習特點。

    注意在給寶寶描述圖形的時候,要清晰準確,例如:“寶寶,你看這個是三角形,你摸一摸,它有3個尖尖的角……我們來數一數,1、2、3。”此外,還可以帶寶寶找一找身邊的各種形狀,將數學與生活緊密結合。

    2.感受立體概念

    寶寶大約在1歲半就能擁有立體的概念,所以寶寶認識平面圖形之後,就可以開始讓他感受立體的概念了。可以從比較好理解的正方體、長方體和球形入手,讓寶寶感受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不同。

    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一起,用磁力片或積木搭建正方體、長方體或其他立體圖形,讓寶寶感受一個圖形從平面到立體的過程。還可以將立體圖形重新拆分成平面圖形,能讓寶寶的感受更加直觀。

    3.認識空間位置,相對位置

    2-3歲是幼兒空間智慧發展最快的一個時期。寶寶能夠對物體的大小、形狀、上下、前後、左右、遠近建立比較準確的空間概念。從1歲起,就可以逐步讓寶寶理解“上下”,“前後”等簡單的位置概念。

    隨著寶寶年齡增長,可以讓寶寶認識相對位置:給出一個參照物,然後給寶寶一個指令。比如:“寶寶,把你左邊的藍色凳子拿給我好嗎?”“寶寶,我想要水杯旁邊的白色餐巾紙。”

    對位置進行準確地描述,加上其他寶寶已知的關鍵資訊,能幫助寶寶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很快地理解相對位置的關係。

    數學並不光是課本上的數字和圖形,而是融入在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數學是有趣的,豐富的,寶寶天生對數學也是敏感的,感興趣的。用符合寶寶年齡段的方法,來讓寶寶認識數、量、形,能培養寶寶的學習能力和興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九頭艾葉種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