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蜀中過思

    慈禧陵又叫普陀峪定東陵。

    慈禧陵本在同治12年就已修建好,但光緒年間,慈禧陵全部翻修。

    所以慈禧陵是清代後陵中唯一的地宮的陵墓,其豪華程度甚至超過了原東宮皇后慈安的陵墓。

    慈禧地宮內隨葬有大量的金玉珠寶

    慈禧身旁的大太監李蓮英曾參與過慈禧陵的翻修工作。他的侄兒後來寫了一本愛月軒筆記,其中就有記載慈禧的陵的陪葬品。

    【以下為愛月軒筆記記錄】

    不僅如此,慈禧還喜歡碧璽這種首飾,在活著時即已唸叨著要在自己未來的墓葬中置入碧璽首飾了。

    清朝皇宮檔案《普陀峪金井安放帳》有這樣的描述:慈禧太后建陵時的“穴”位就在慈禧棺槨下面的金井內,其中也存放有大量珍寶。

    自光緒五年(1879年)3月25日至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0月15日,陵墓官員曾奉懿旨先後六次向金井中投放大量寶物,光碧璽類寶物就計有紅碧璽鑲子母綠別子一件、紅碧璽長壽佩一件、黃碧璽葡萄佩一件、紅碧璽葫蘆蝠佩一件、紅碧璽雙喜佩一件和紅碧璽佛頭塔一件。

    由此可見慈禧的墓簡直是個阿里巴巴的金庫。

    滿眼望去全是珠寶。

    但是遺憾的是,1928年,國民政府北伐期間,由於軍費不足。孫殿英強行開啟慈禧陵,盜取了珠寶以添補軍費。同時被盜的還有乾隆皇帝的裕陵。

    這一次的盜墓,雖遭到了溥儀為首的滿清遺族的強烈反對。但是依然無濟於事

    慈禧陵和裕陵中寶物大量流失,有的至今也無法找回。去向成了一個迷。

    【1928年,被挖掘後的慈禧墓】

  • 2 # 秋爽書齋

    慈禧太后的陵寢,又稱“普陀裕定東陵”,是“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的陵寢,又稱慈禧陵。是與東太后“孝貞顯皇后”慈安太后鈕祜祿氏(普祥裕定西陵)相對的陵寢。

    慈禧太后的陵寢經過兩次修建:

    第一次是在由同治皇帝下旨修建,時間大概是:同治十二年(1783)至光緒五年(1879),《清穆宗毅皇帝實錄》中說:同治十二年三月初九清明節,同治皇帝親自帶領軍機處、內閣、內務府、戶部、工部、欽天監等相關部門的官員到直隸(今河北省)遵化馬蘭峪地區勘察風水為兩宮皇太后選址興建萬年吉地,勘察多日後,在十五日這一天同治帝下旨將平頂山改為普祥峪,定為慈安母后皇太后的陵寢所在地,普陀山改名普陀峪,定為慈禧太后的陵寢所在地,當時同治皇帝下旨兩宮皇太后陵寢由工部樣式房掌案雷廷昌設計並主持修建,當時“東太后”慈安太后和“西太后”慈禧太后並稱兩宮太后,地位以慈安太后為尊,因為慈安太后是清文宗顯皇帝的皇后,而慈禧太后是文宗顯皇帝貴妃、同治皇帝生母,所以在陵寢建造上平等對待。

    第二次是光緒時期由慈禧太后下旨重修並親自監督工程進展,多次主持會議聽取工程進展彙報並下達最高指示,親自指令軍機處、內閣會同內務府、戶部、工部等部門成立專門辦公室掛牌督辦,多次派軍機大臣、內閣大學士或親王、貝勒為欽差大臣到現場視察工程進展並駐地督辦,定期向慈禧太后彙報工程進展情況。時間跨度大概是: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到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十八日(1908年),工程歷時13年。第二次修建時,慈禧太后為當時清朝實際最高統治者,為了達到在政治地位上壓倒孝貞顯皇后的目的,作為文宗顯皇帝貴妃、穆宗毅皇帝生母,建築規制就遠遠高於孝貞顯皇后的“普祥峪定西陵”規制了。史書記載:從光緒21年到光緒25年的5年間大清國朝廷就已撥款白銀150萬兩了,但這個數字明顯有出入,實際應該更多。1900年庚子國變時慈禧與光緒西逃,工程便停了,在李鴻章與奕劻主持簽訂《辛丑條約》八國聯軍退兵後慈禧回京,慈禧太后回京後親自到自己的萬年吉地“普陀峪”視察陵寢工程、檢查工程進展並現場辦公提出整改意見,下達最高指示,著令工部加快修建力求儘快完工。1908年10月18日,工程在歷時13年重修後終於完工,4天后慈禧太后去世。建成後的普陀裕定東陵地宮相當奢華,慈禧去世後的陪葬珍寶高達5000萬兩白銀,慈禧太后的陪葬究竟有多少?在他的親信太監李連英所著的《愛月軒筆記》中有記載,李連英為慈禧親信,親自參加了慈禧太后的下葬過程,他書內的記載慈禧陵寢中的珍寶和陪葬品數量應該是可信的,這裡不一一列舉,慈禧的普陀峪定東陵的規格壓倒紫禁城,被史學界評價為“世界之最”。

    由於慈禧太后的露富與奢侈,在慈禧去世的二十年後,1928年由民國軍閥孫殿英將普陀峪定東陵爆破後將地宮內珍寶盜搶一空,慈禧的遺體也遭毀棺拋屍的命運。當然還有裕陵地宮,所以孫殿英又稱為“東陵大盜”。新中國成立後,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對普陀峪定東陵和裕陵地宮進行搶救性修理和保護,雖然其中的珍寶已經不在了,但從相關史料和傳記中還能窺出當時地宮的豪華成度。

  • 3 # 孤竹公子

    慈禧陵寢的修建從謀劃選址到修建完成及最後的重修,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期間曲折反覆,勞財傷民。慈禧陵寢的修建大概可以分為兩部分:

    ㈠兩宮太后共同修建陵寢

    1861年清咸豐皇帝駕崩,同治皇帝繼位,而同治皇帝是慈禧的兒子。這樣母憑子貴的慈禧和咸豐皇帝的皇后慈安同時被尊為皇太后,垂簾聽政輔佐同治皇帝。

    同治元年,兩宮太后的陵寢選址就已經正式開始了。在這期間陵寢的選址及方案反覆修改,起初恭親王奕忻以裕陵(乾隆)妃園寢中的純惠皇貴妃及那拉皇后為範例,計劃在定陵妃園寢中為兩宮太后修建陵寢,與裕陵妃園寢不同的是,單獨為兩宮太后建造地宮寶頂及方城明樓(裕陵妃園寢為一個地宮),這樣即不用重新選址也可以不超越祖制,然而兩宮太后都否決了這個方案。(下圖為裕陵妃園寢葬點陣圖)

    這之後醇親王奕譞(慈禧妹夫)又提出方案,以景陵皇貴妃園寢為例,兩宮太后建設一個皇后陵寢,地宮寶頂及方城明樓單獨建造,而其他建築為共同使用,此方案慈安太后同意而慈禧太后遲遲不點頭,無奈之下暫時擱置。(下圖為景陵皇貴妃園寢)

    選址及建設方案一直擱置到同治12年,兩宮太后又選派大臣籌劃陵寢事宜,有了前兩次的經驗,大臣們也基本明白了兩宮太后的意思,那就是不怕超越祖制,越是尊貴越好。這回在定陵妃園寢東側的普陀峪及普祥峪以孝莊太后的昭西陵為樣本,為慈安及慈禧太后分別建造陵寢,兩陵規制一樣,中間只隔一道馬槽溝(洩洪水)。兩陵於同治12年8月同時動工,耗時6年於光緒5年6月同時完工,共耗白銀500多萬兩。(圖片來源見水印)

    ㈡慈安太后死後,慈禧太后重修自己陵寢

    光緒7年(1881年),慈安太后突然死亡,之後葬入普祥峪定東陵,這樣慈禧觸謀已久機會就來了,恰好此時東陵守護大臣上書說,普陀峪定東陵因建設已久多有殘破(其實只是少量磚瓦斷裂酥鹼,木料腐朽),需要修補。慈禧三次下旨派心腹大臣前往檢視,而這些大臣摸透了慈禧的心思,因此需要維修的地方越來越多,最後盡然主要建築全部重建。(圖片來源見水印)

    慈禧及慈安的定東陵本是同時建設,建築材料與工程做法一樣,慈安陵寢什麼事都沒有而慈禧陵寢卻需要如此的“維修”,真是欲蓋彌彰,更凸顯了慈禧太后窮奢極欲的心裡及揮霍無度的本性。重修後的慈禧定東陵奢華至極,她的陵寢有三絕:

    ⒈木絕:重修後的慈禧陵三殿全部使用珍貴的黃花梨木建造。

    ⒉石絕:採用高浮雕加透雕技術重新雕刻的丹碧石堪稱石雕精品,所有的圍欄及欄板都是精美絕倫的石雕藝術精品。

    ⒊金絕:慈禧陵三大殿的牆壁、天花板、金柱都是用黃金裝飾,直接瀝粉貼金,共用金3823兩之多。

    以上就是慈禧陵寢的修建過程,特別是重修時期,中國大地內憂外患正處於最嚴重的時候,民不聊生,而慈禧為滿足一己私慾,耗費大量錢財重建陵寢,而且重建花了14年的時間,真是揮霍無數於國家民生而不顧。

  • 4 # 與書居

    慈禧作為晚清最有權勢的女人,執掌乾坤僅半個世紀,生前享盡榮華富貴,死後自然仍想延續這種奢華的生活,因此她對自己陵寢的修建極其重視。

    如同大多數帝王登基後即著手修建陵寢一樣,慈禧的本意也是想在登上皇太后寶座後就開始營建陵寢,但是彼時大清朝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外有列強欺凌,內有太平天國作亂。清廷的財政極為緊張,使得慈禧沒有過多的精力和財力立馬為自己建陵。

    到了同治五年(1866),在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的幫助下,清廷成功鎮壓了太平軍,稍微穩定了政權,財政也開始有了好轉。慈禧終於有了時間和財力籌劃自己的陵寢。經過一番嚴格的考察,慈禧的陵寢於同治十二年(1873)破土動工,歷經六年方才告竣,耗銀達二百二十七萬五千八百一十八兩。十六年後,慈禧又以年久失修為藉口,對她的陵寢展開重修。這次重修歷史十三年,直到她死前幾天才告結。

    經過慈禧苦心經營後的陵寢,可謂精美豪奢,美輪美奐。就已知的清代陵寢中,她的陵寢雖然不如乾隆的裕陵氣派,但是就皇后地宮來說,慈禧的地宮是最豪華的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福利國家的制度的特點及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