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釀松山閣舊主

    春秋五霸:齊恆公、晉文公、楚莊王、秦襄公和宋襄公

    但是別看他們稱孤道寡,但周初分封天下時,他們各自的爵位都不一樣,依據宗室分封,按照五等爵位依次分封。宋國(殷商後代)為第一等公爵;齊國(異姓功臣)、晉國(姬姓宗室)為第二等的侯爵;秦國(平王東遷立功)為第三等的伯爵;楚國(異族首領)則是第四等的子爵。

    楚莊王覬覦天下之心,當時世人皆知,《左傳·宣公三年》:“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於洛,觀嶽於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楚國一心早想逐鹿中原,九鼎乃當時國家權利象徵,地方諸侯竟然問其輕重,路人皆知心爭霸之心。

  • 2 # 剛日讀史

    五霸之爵,楚莊王問鼎中原,盡在下文展現。

    東周之時,王室衰微,禮崩樂壞,天下諸侯相互攻伐,九州混亂,其時,亂世出能人,先後出現過五位令天下諸侯臣服的諸侯之長,幫助衰弱的周室管理天下。猶如家長外出,長子幫家長管理不服管教的,頑皮的一大眾小兄弟們。兄弟之間的大小依古人的排列順序分別為:伯(孟)、仲、叔、季。(如江東小霸王孫策孫伯符,他弟孫權孫仲謀)

    既然是諸侯之長,兄弟之中的老大,那麼理所當然的稱呼為諸侯伯了。伯--通霸,所以春秋五伯咱們習慣稱春秋五霸。

    那春秋五霸,具體屬哪五霸呢?請看以下資料記載的五霸出處:

    《史記索隱》——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

    《辭通》——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鄭莊公

    《四子講德論》——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越王勾踐

    《白虎通·號篇》——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

    《漢書注·諸侯王表》——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吳王夫差

    《荀子·王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據上資料所示,春秋五霸分別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剩下的一個宋襄公是最大的爭議。而確定了五霸具體人選,那麼他們的爵位也就一目瞭然了。 因為春秋時期的爵位高低大體分為:王,公,候,伯,子,男。當然能稱霸的諸侯,蔡候和鄭伯之類的就別參合了,只有公爵以上才有資格。

    西方爵位基本參照中國爵位制度:

    稱霸者五人之中除王爵外。其他皆是公爵。當時那些王爵都是他們自封的,並未得到周室和天下諸侯公認。認真算起來,楚莊王是屬於周王室封的子爵的,以丹陽一帶為子男封地五十里,這就是楚國的雛形。這個爵位一直流傳下來,到楚國第四代國君熊繹自封三個兒子為王爵以來,楚國國君就以王爵自居。

    話說公元前607,楚莊王親率大軍攻擊洛陽周邊的陸渾之戎少數民族。過程順利無比,然後楚莊王玩心大起,領大軍跑到洛陽城外舉行軍演,這可嚇壞了周王室,趕緊派出大臣王孫滿去問楚莊王想幹嘛。

    問鼎中原:

    楚莊王說:我來這裡是想問問,大禹時代留下象徵九州的九個大鼎,到底有多重?這句話直接說出了楚莊王的野心,潛臺詞是我楚莊王想做了你周王室,取而代之。王孫滿回答:這大鼎太大了,無法稱量啊。潛臺詞是說,周室天下的實力仍然不是你可以取代的。

    楚莊王明顯對著回答不屑一顧,跟著王孫滿又回道:天下三代(夏商周)以來,其天命所歸者,在德不在鼎。潛臺詞是,即使你消滅周王室得到象徵九州的神器大鼎,但你無法服眾,一樣被天下諸侯群起而攻之。楚莊王被這回答折服了。遂罷軍回師。這就是著名的問鼎中原的典故。

  • 3 # 溫陵遊人

    "春秋五霸"在歷史上有過多種說法,如今一般有兩種說法認可度較高,一是《史記索隱》的說法,即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二是《荀子·王霸》的說法,即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鑑於勾踐滅吳從事實而言已然算是戰國兼併,因此本答採用第一種說法。

    即“春秋五霸”為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及宋襄公。

    周天子所授爵位:宋襄公(公爵)、齊桓公(侯爵)、晉文公(侯爵)、秦穆公(伯爵)、楚莊王(子爵)。

    諡號裡面的“公”,應為尊稱,而非爵位。同時,要注意的是,周平王時,楚地國君熊通曾請周天子提升其爵位,被拒絕後自封為王,即楚武王。

    楚莊王確有覬覦周王之意。

    公元前606年,楚莊王熊旅率大軍駐於東周國都洛陽南郊,並向周天子的使者詢問九鼎的重量,大有奪取周朝天下之勢。周定王使者王孫滿以“周室雖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寶鼎的輕重,不能過問!”的說法促使莊王放棄了取周的念頭,轉而揮師伐鄭。

  • 4 # 晝錦還鄉

    春秋五霸的說法不一,普遍認為是秦國的秦穆公,楚國的楚莊王,齊國的齊桓公,晉國的晉文公,還有宋國的宋襄公!

    周代的爵位有五等,分為公侯伯子男!秦國是伯爵,齊國為侯爵、晉為侯爵,楚國是子爵,宋國是公爵。這是最初的爵位,後來一些諸侯國實力強大了,爵位也上升了!最後,秦、楚、齊、晉四個諸侯國都是升為公爵!

    楚莊王從他的名稱就可以知道,他覬覦周王之位了!在周朝只有周天子才能稱“王”!其餘的諸侯都沒有資格!既然楚莊王已經稱王了,說明他要跟周天子平起平坐,不把周王放在眼裡,甚至想取而代之!問鼎之事是最好的證明!

    據說,大禹治水成功之後,鑄了九個大鼎,以象徵九州!以後,九鼎就是最高權力的象徵!九鼎經歷了夏商周三朝輪替,依然沒有改變他的含義。它們最後被放置在了周朝王宮之中。

    有一次,楚莊王去朝覲周王!他就向周王室詢問鼎的大小與重量!這分明就在挑戰最高權力了。這時,周王的孫子姬滿就對楚莊王說“鼎的大小重量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德行!”楚莊王傲慢地說,我楚國物產豐富,銅鐵遍地都是,再大的鼎,我也能鑄造!姬滿呵呵大笑一聲說“你不要忘記,當年大禹是靠功德登上王位的!而九鼎不過是權力的象徵!大禹把鼎傳給了他的兒子啟,啟建立夏朝!到夏桀時期,由於他的昏庸無道,被商湯消滅了!鼎歸了商朝!商末紂王殘暴不仁,荒淫無度,最後被我們的先祖武王給消滅了!於是鼎就到了我們的身邊!由此看出,如果天子有德,鼎再小也不能移動,如果天子無德,鼎再大也可以輕易移動!現在周朝的國運還沒有結束!你無權過問鼎的大小。”楚莊王無言以對,灰溜溜地回去了。

    這件問鼎之事,足以說明楚莊王的野心!楚莊王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諸侯,他一鳴驚人,把楚國治理得井井有條,不僅如此,他還擴大了楚國的領土!正因為他有能力,楚國有實力,所以才想取代周王的位置,成為天下共主!

  • 5 # 執斧談史說事

    我們知道春秋五霸一直都有兩種流傳很廣的不同說法,但是無論是哪一種說法的春秋五霸不是稱王就是稱公,其實要真按照周王朝的爵位來稱呼他們的話這些稱呼大多都是錯的。

    比如第一種春秋五霸說法中的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楚莊王和秦穆公中只有宋襄公稱呼是符合自身爵位的,因為身為商朝王室後裔的宋國國君是少數幾個被周天子封為公爵的諸侯國國君,至於其它四位的稱呼按照爵位來說都是不符合自身爵位的。

    比如想要和周天子並駕齊驅自己稱王的楚莊王實際獲得的封爵只是子爵,楚莊王祖先楚武王在請求周天子提高自己爵位被拒絕後,氣不過的他就自立為王了從此楚國的國君都自號為王了,而齊桓公和晉文公真實的爵位都是次於公爵的侯爵,至於秦穆公真實的爵位則是比侯爵還要低一等的伯爵了。

    春秋五霸第二個流傳甚廣的版本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國闔閭和越王勾踐中,除了已經說過的齊桓公、晉文公和楚莊王外,我們會發現這個版本的春秋五霸稱號更牛,五霸中竟然有三霸是自己稱王意圖和周天子幾乎並駕齊驅的。

    其實吳國和越國的國君真正的爵位都是子爵和楚國國君一樣 於是不滿的他們也如楚國一樣乾脆就自立為王了,所以說周天子對於這些偏遠的諸侯國可謂是太不厚道了,尤其是吳國還是自己的同宗也連一個高一點都爵位都捨不得給人家,因此也就難怪這些諸侯國的國君要自立為王不甩周天子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凌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分別是幾點到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