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外梵音

    郭嘉周瑜早死的最不值,

    曹衝不死,或許可以影響大局。

    謀士郭嘉是何許人也呢?

    劉備得到諸葛亮之時,曾說道:“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曹操得到郭嘉之時,也曾說道:“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然而不幸的是,這位讓曹操傾國倚重的謀士,英年早逝,而且就在諸葛亮剛剛出山的這一年。歷史沒能讓我們看到這兩位有著通天徹地般智慧的能人相互的較量。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咱們看看郭嘉的功績

    1、曹操從一個弱小諸侯逐漸稱霸亂世,全憑郭嘉之力,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他一連舉出十條理由,以證明“公有十勝,紹有十敗。”郭嘉的分析很具說服力,不但振作了曹軍將士的鬥志,更助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標。

    2、郭嘉擅長未卜先知,官渡之戰時成功預言孫策的死亡

    3、郭嘉之於曹操,堪比諸葛亮之於劉備

    在看周瑜的功績

    1、在孫策微末時,以兵相助,使孫策得以開基立業;

    2、在平定江東的數年中,周瑜主要是征戰之功;

    3、孫權繼位時的擁護之功;

    4、贏得赤壁之戰的指揮之功和主戰之功;

    最後,曹衝聰慧,有深得曹操喜愛,如果不死,必能繼承大統,也就沒有司馬懿什麼事了

  • 2 # 人間正道70

    這種假設條件下的分析幾乎沒有意義。歷史有其自身規律,有其必然之果比如天時地利人和,也有其偶然之因。如其生,尚有可預想,如其死,戛然而止,假設無益。曹操再強,謀臣再善謀,亦有張繡之險,馬超之急。誰先死,假如活著,怎麼情況,好沒意思,人都死了,這就是結果,還有意義嗎?死了人左右不了大局了,左右大局的是活著的人。

  • 3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郭嘉死的最惋惜,因為沒能看到赤壁之戰郭嘉與周瑜等人的鬥智鬥勇。戲志才死的最普通,因為沒有看到戲志才在曹操早期的創業過程中有何謀略?

    周瑜死的最及時,因為如果周瑜不死,他接下來將要進行西征益州的行動完全是一場軍事冒險,可能給孫權帶來更大的風險。

    龐統死的最不值,因為龐統在劉備最需要人才的時候卻死在戰場上,身為謀士卻死在前線是最不值得的。曹衝死的最早,因為曹衝雖然聰明,但實在看不到他如果活著,能對歷史產生什麼影響?

    如果按死的最不值的來排序的話就是:龐統>郭嘉>周瑜>曹衝>戲志才。

    如果按不短命,對時局的影響從大小到小的排序是:郭嘉>周瑜>龐統>戲志才>曹衝。

    郭嘉也許不是曹操身邊最傑出的謀士,但一定是曹操最喜歡的謀士。曹操身邊的戰術大師是荀攸,戰略大師是荀彧,而郭嘉卻是一個與眾不同的謀士,他的與眾不同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郭嘉的計謀都是險招奇策,頗有當年韓信的風格,兵行險招,敢於出招,尤其是出其不意,善於毫賭,而且幾乎全都賭勝了。

    比如郭嘉準確預測孫策之死,為曹操解決後顧之憂,再比如建立曹操遠征烏桓,不用擔心坐談客劉表,即使劉備有意偷襲後方,劉表也阻止的,曹操憑藉郭嘉的險招奇策都取得不俗的勝利。

    二是郭嘉善解人意,所出計謀能從曹操內心所想出發,投其所好,但並不是奉承,而是準確的推斷,所以郭嘉的建議,曹操幾乎全都照辦,因為這就是自已所想。

    比如說郭嘉的十勝十敗論,完全增長了弱小曹操抵抗強大袁紹的信心,為曹操在官渡之戰定下了基礎,還有郭嘉建議遠征烏桓,明確的捕捉到了曹操有心遠征,但總是擔心後方的心態,郭嘉認為劉表不足為懼,解除了曹操的擔心。

    如果郭嘉活著,在赤壁之戰中,郭嘉勢必能看出曹操發動赤壁之戰的時機不對,郭嘉可以建議曹操極早進攻,或者等到荊州完全歸降後再進攻,而不是在收降荊州兩個月後就急於發動戰爭,如果曹操聽從郭嘉建議,那赤壁之戰勢必改寫,如果曹操在赤壁不改,那中國歷史就會改寫,就沒有三國鼎立,在東漢之後將有一個大一統的王朝魏朝。很可能沒有司馬代魏,沒有八王之亂,沒有五胡亂華!

    郭嘉是病死的,正好死在赤壁之戰的前一年,真是惋惜了。如果不死,中國歷史都有可能改變。

    戲志才是曹操早年的謀士,大概是在公元191年到196年之間輔佐曹操,但是關於戲志才的事蹟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僅僅只有曹操的一句話,大概意思就是:自從戲志才去世,就沒有可以商議大事的人了。

    這句話理解為戲志才是曹操早商議大事的重要人物,也可以理解為曹操謙虛誇獎的語言,至於戲志才到底有怎麼樣的能力,史書都沒有記載,我們就更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戲志才不好郭嘉,如果戲志才在曹操早年的政治生涯有所成就的話,史書會記載的,估計也就是一般般能力,因為早期的人才誰也不多,發揮也不大,對於歷史的改變作用有限。

    戲志才死於公元196年,應該是病死的,就算戲志才不死,由於他的默默無聞,對歷史應該沒什麼改變。

    周瑜最大的作用,就是赤壁之戰中阻止了曹操的統一戰爭,赤壁之戰中,周瑜是統帥,他準確的聽取黃蓋的建議,採用詐降+火攻大破曹操,而名揚天下。

    周瑜在赤壁之戰結束的第二年向孫權提議攻打益州,並且反對將荊州南郡借給劉備,同時建立孫權軟禁劉備,奪取劉備手下的軍隊為已所用。

    周瑜的戰略是對的,但戰術則差遠了。在沒有解決劉備的問題前,攻打益州只能給東吳帶來滅頂之災,這是軍事冒險。因為周瑜奪取益州的戰略與劉備的戰略產生了激烈的矛盾,這會導致孫劉聯盟儘早破裂。

    劉備是不會坐視周瑜攻打益州而不顧的,他一定會反對,或者趁周瑜攻打益州之際偷襲周瑜的後方,到時候劉備與孫權就鬧翻了,他們兩家鬧翻,曹操就坐收漁翁之利,真到那一步,豈不是曹操統一天下。

    周瑜死於公元210年,年僅36歲,周瑜如果不死,真要實行攻打益州的戰略冒險計劃的話,真的會給東吳帶來滅頂之災。

    龐統是劉備的軍事謀士,在蜀漢的地位相當於曹魏的程昱,為劉備提出了不少有建設性的意見,劉備奪取益州,龐統居首功。

    劉備身邊本來就極度缺少軍事謀士,曹操那邊像龐統這樣的謀士,沒有十個也有八個,但劉備在沒有法正前,只有龐統一個獨苗,而且還戰死沙場。

    身為謀士,居然戰死沙場,這是少見的,不知道龐統為什麼會衝到最前線而身中流夭而死亡,謀士是居於幕後提供計策的,但龐統卻衝到前線去了,龐統之死,對他自已來說悲劇,對劉備來說是悲衰。

    龐統如果不死,那劉備就有了雙謀士龐統與法正,這會為劉備在日後的打天下過程中,少犯不少錯誤,而且會避免不少戰略誤叛,比如劉備在漢中之戰後的頭腦發熱,和在夷陵之戰中的失策。

    如果龐統能活到夷陵之戰,劉備斷不會如此大敗,而且關羽荊州之戰,劉備也不會措手不及,龐統的軍事眼光甚至高於諸葛亮,奇謀計策也比一生謹慎的諸葛亮要有效果的多,如果龐統不死,三國將會更加精彩,說不定會改變歷史,助劉備有更大的發展也有可能。

    龐統死於公元214年,死時年僅36歲。

    曹操是曹操小妾環夫人生的兒子,只是因為從小非常聰明,深得曹操喜愛,據說曹操有意想立曹衝為繼承人。

    曹衝死於公元208年,死的時候只有13歲,一個13歲的小孩子很聰明,長大後是否仍然聰明,是很難說的,另外聰明也分很多種,楊修、孔融等人也很聰明,但聰明反被聰明誤,都被曹操殺了,因為情商不高。

    並不是聰明人就一定是個好的接班人和繼承人,曹操要接往的是一個國家,需要的是一個各方面綜合能力強的繼承人,是一個能控制局勢,善於權術的人,而不僅僅是個聰明人,很難說曹衝長大會是個合格的繼承人,況且曹衝之上還有曹丕、曹植等人,也不至於輪到曹衝。

    個人覺得曹衝是時局的影響最小的,因為他只有成為接班人才能影響時局,但是成為接班人對曹衝來說,都不一定是可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口腔裡兩腮出現紅腫是怎麼回事,有什麼簡單方法可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