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喜歡歷史的妹紙是蓉兒

    難道我也有閱讀障礙?我怎麼看不懂你是什麼意思呢?你是想問北周滅亡跟北齊有關係,還是想問北周和北齊都是偶然滅亡麼?

  • 2 # 錦鯉小毛球

    這問題應該是北周迅速滅亡北齊是不是偶然吧?

    北齊擁有關東大片肥沃的土地,人口達到兩千多萬,國民的漢化程度也相對較高。北周只擁有關中巴蜀地區,人口不足千萬,而且胡漢混雜,經濟和人文條件都不如北齊。但“弱小”的北周能夠滅掉“強大”的北齊,這看似“偶然”其實有其必然性在裡面。

    首先我們看北齊方面。雖然表面上北齊在地域、軍事、經濟等各方面擁有強大的優勢,但實際上北齊內部的問題遠比表面上看起來嚴重的多。

    (1)胡漢矛盾。或者可以說社會漢文化(勢力)興起與鮮卑統治者反對這一趨勢的矛盾。

    陳寅恪先生在《北齊的鮮卑化》中提及:“北齊鮮卑化的風氣極盛。鮮卑化貴族所反對的是漢人和漢化的胡人。”

    由於當時社會漢化已經是大勢所趨,而來自統治領域的掌權者卻極其反感這一社會趨勢,所以他們對漢人尤其是朝中計程車族特別仇視。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因此極力打壓漢族勢力。

    《北齊書·恩悻傳·韓鳳傳·崔季舒傳》記載自認為是鮮卑人的韓長鸞十分仇視漢人,經常罵“狗漢大不可耐,唯須殺卻。”“漢兒文官連名總署,聲雲諫止向並,其實未必不反,宜加誅戮。”後主高緯竟僅憑這麼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就“即召已署表官人集含章殿,以季舒、張雕、劉遨、封孝琰、裴澤、郭遵等為首,並斬之殿廷”。

    其實在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漢族文化是一直不斷在被當時社會所接受的,大部分少數民族政權也都選擇了接受漢族文化。北齊之前的北魏拓跋鮮卑政權也是大力推行漢化政策的。

    陳寅恪先生認為“北齊之所以會出現這樣一種反常情況,是因為北齊的建立,依靠六鎮軍人。而六鎮軍人作為一個保持鮮卑化的武裝集團,本是洛陽漢化文官集團的反對者。”

    所以胡漢矛盾本質上可以說是鮮卑統治集團與新興的漢文化集團之間的權利之爭。因為北齊政權是以鮮卑軍事集團和漢族士族集團為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而到了北齊後期,當朝統治者不但不小心維持這一平衡,反而極力打壓漢文化勢力,嚴重破壞了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失去了漢文化勢力的支援,固步自封在鮮卑文化裡的統治階層在整個漢化潮流只會走向滅亡。

    (2)皇帝昏聵,恩倖奸佞當道。

    北齊除了孝昭帝高演德才兼備外,其餘大多兇狠荒淫無恥,而北齊也被稱為“禽獸王朝”。我們看一下史書記載:

    《資治通鑑》:“薛嬪有寵於帝(齊文宣帝,高洋),久之,帝忽思其與嶽(清河王高嶽)通,無故斬首,藏之於懷,出東山宴飲。勸酬始合,忽探出其首,投於柈(通“盤”)上,支解其屍,弄其髀為琵琶,一座大驚。帝方收取,對之流涕曰:“佳人難再得!”載屍以出,被髮步哭而隨之。”《北齊書.高緯本紀》:言語澀吶,無志度,不喜見朝士。自非寵私暱狎,未嘗交語,性懦不堪,人視者,即有忿責。其奏事者,雖三公令錄莫得仰視,皆略陳大旨,驚走而出……遂自以策無遺算,乃益驕縱。盛為無愁之曲,帝自彈胡琵琶而唱之,侍和之者以百數。人間謂之無愁天子。嚐出見群厲,盡殺之,或剝人面皮而視之”……

    而皇帝昏庸也促使朝堂出現了大量奸佞小人,像穆提婆、和士開、高阿那肱等人。他們阿諛奉承,腐化朝政,無才而佔據高位,使得本來就烏煙瘴氣的朝廷更加岌岌可危。

    《北齊書.恩倖列傳》:(和士開)至說世祖(武成帝)雲:“自古帝王,盡為灰燼,堯、舜、桀、紂,竟復何異?陛下宜及少壯,恣意作樂,縱橫行之,即是一日快活敵千年。國事分付大臣,何慮不辦,無為自勤苦也。”“世祖時,恆令士開與太后握槊,又出入臥內無復期限,遂與太后為亂。”“士開稟性庸鄙,不窺書傳,發言吐論,惟以諂媚自資。河清、天統以後,威權轉盛,富商大賈朝夕填門,朝土不知廉恥者多相附會,甚者為其假子,與市道小人同在昆季行列。”

    除了任用小人外,像斛律光、蘭陵王等這些能夠挑起國家脊樑的有能力的忠臣良將還都被誅殺了。如此無道的國皇帝加上一群不學無術只會諂媚弄權的小人把持朝政,而且幾代皇帝都這種德行,可以預見整個國家會混亂到什麼狀態。估計即使沒有北周的進攻千瘡百孔的北齊政權也不會堅持多久了。

    (3)土地兼併嚴重,百姓流離失所。

    自北魏開始實行均田制到北齊基本就已經名存實亡了。貴族及官員分到的田地都在肥沃的京畿地區,而貧苦百姓分到的田地都在邊緣的“方百里外”。

    《關東風俗傳》載:“其時強弱相凌,恃勢侵奪,富有連畛亙陌,貧無立錐之地”。

    這種不公平的土地政策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土地的大量兼併:沒有背景的普通百姓逐漸失去田地變為流民,而擁有土地的豪紳則掌握了大部分土地和財富,底層百姓的生活更加的困苦不堪。

    《隋書.食貨志》“是時頻歲大水,州郡多遇沉溺,谷價騰踴。朝廷遣使開倉,從貴价以糶之,而百姓無益,饑饉尤甚。重以疾疫相乘, 死者十四五焉。”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統治階層荒淫無道,生活奢靡,完全不顧百姓死活。而老百姓既沒有安居樂業的環境也沒有能夠滿足基本生產生活的條件,老百姓不滿日益增長,階級社會矛盾不斷積聚。如此脆弱的社會狀況是很難長久維持下去的,不知道什麼時候的一顆火星就能夠引爆百姓怨憤的火藥桶。

    我們再來看北周這邊。北周雖然人口少,兵少將寡,但是其政治是相對清明的,再加上實施了一系列措施發展生產,使其整體實力在十幾年裡得到較大提升。具體來看:

    (1)北周宇文泰時引進儒家文化,吸引漢族有文化計程車子入朝參政,改變漢人種地胡人當兵的傳統,不僅緩和了胡漢矛盾還為國家治理網路了大批有用的人才。

    (2)公元572年(天和七年)宇文邕親政後大力發展經濟,勸課農桑,釋放奴婢和雜戶,減輕賦役,促進生產。其次,採取措施控制宗教發展,減輕了國家負擔,促進了生產發展:

    《廣弘明集》:“自廢已來,民役稍希,租調年增兵師日盛。東平齊國西定妖戎,國安民樂豈非有益。若事有益,太祖存日屢嘗討齊,何不見獲。朕壞佛法,若是違害亦可亡身。既平東夏,明知有益。廢之合理義無更興。”

    再者,擴充兵力提高軍隊的素質和作戰能力,以府兵制為核心,將北鎮武人和關隴豪族塑造成凝聚力極強的關隴集團,形成了強大穩固的軍隊體制。

    《周書.武帝本紀》:“(建德二年)十一月辛巳,帝親率六軍講武於城東。癸未,集諸軍都督以上五十人於道會苑大射,帝親臨射宮,大備軍容。……(建德三年),六月丁未,集諸軍將,教以戰陣之法。”《隋書.食貨志》:“建德二年,改軍士為侍官,募百姓充之,除其縣籍。是後夏人半為兵矣。”

    北周的的這一系列的措施使的國家的綜合國力從整體上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政治清明,生產力得到充分發展,百姓安居樂業。整個北周呈現出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

      

    除了國內的政治經濟及軍事因素外,在外交政策上北周也技高一籌。

    宇文邕執政之初就著手改善與陳國的敵對關係,派鮑宏和杜杲出使陳國,謀求與陳國君主陳頊一同伐齊。

    《周書.杜杲傳》:自是,連兵不息,東南騷動。高祖患之,乃授杲御正中大夫,使於陳,論保境息民之意。……杲因謂之曰:“今三方鼎立,各圖進取,苟有釁隙,實啟敵心。本朝與陳,日敦鄰睦,輶軒往返,積有歲年……陳國息爭桑之心,本朝弘灌瓜之義,張旃拭玉,修好如初,共為掎角,以取齊氏。”陵具以聞,陳宣帝許之。

    而反觀北齊這邊不但不居安思危還在國土淪陷的情況下表現出一副無所謂的態度:

    《北齊書.韓鳳傳》:壽陽陷沒,鳳與穆提婆聞告敗,握槊不輟,曰:“他家物,從他去。”后帝使於黎陽臨河築城戍,曰:"急時且守此作龜茲國子,更可憐人生如寄,唯當行樂,何因愁為?"君臣應和若此。

    因此,綜合北齊和北周的內政情況和外交政策,如果把北周看成一棵枝繁葉茂欣欣向榮的大樹,那麼北齊就是一塊千瘡百孔的內心朽壞的木頭,北齊如果不滅亡才是非常不正常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去大荔,想知道這裡的美食小吃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