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今資訊越來越碎片化,這樣真的好嗎?
17
回覆列表
  • 1 # 哲文殿

    這個問題來自於2015國辯哲理辯論。

    資訊碎片化提升還是降低了認知水平,這是很有意思的一個辯題。

    那些說資訊碎片化提升了認知水平的人認為:把資訊碎片化之後,相當於把這個資訊本身從一個系統中解放了出來,那麼這個資訊就有更多的用途,是提升了認知水平。

    而說資訊碎片化降低了認知水平的觀點則認為:資訊的碎片化也要把這些碎片的資訊組成在一個系統的理論之中才能實現這個碎片的意義,這是降低了認知水平。

    其實有時候哲理辯論的魅力就在於此,明明會被對方辯友的立論所信服,但是仍然要堅持自己的觀點,隨之而來的就是對對方觀點的質疑和對自己觀點的論證。佩服辯手的同時,也對自己的觀點有所完善。

    一場哲理辯論的輸贏其實不重要,它的魅力在於,對方辯手是有一個能以審視目光幫你完善自身理論的朋友。

    而跳出辯論賽之外,會引發更深層次的思考,這才是哲理辯論最有意義的地方。事實上,只有那些開放的、未完結的、尚存疑問的東西才具活力。人們完全不可教授和學習哲學,只能探討哲學。

    從社會發展來看,資訊碎片化是當前時代背景下出現的現象。那麼存在即合理,資訊的碎片化自然有其合理地方。當一個有思想有目的人,看到一些碎片化的資訊,就能自動的舉一反三。

    可資訊的碎片化,確實有阻礙當前人們對本質問題的思考,因為碎片化的資訊讀不出一個作者的思想,也只有使用者本身有思想,才能透過碎片化的資訊讓自己的思想構築的更完善。

    但是如果一個人思想已經成熟,有了足夠的智慧,那麼碎片化的資訊也確實更有利於創新,美學的觀念就不能解釋倫理學了嗎?邏輯學的理論就不能運用到哲學中了嗎?

    其實不難發現,碎片化的資訊是當今科學發展的趨勢,科學剛剛誕生的時候,人們儘量把科學所細分,於是就產生了不同的學科。可現在科學也慢慢像綜合的理論靠攏,從多方面的解釋某一種現象肯定是更加立體的,可感的。

    所以說,碎片化資訊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這是建立在已經有理論前提為基礎的情況下。但是碎片化資訊也確實阻礙了人們對傳統的系統化的知識的理解,但是這只是暫時的,只是一個不怎麼完美的過度階段。而且傳統理論就在那裡,我們並沒有,也不可能拋棄,碎片化的資訊也不肯能取代系統化理論的地位,它只是為了更好更新的理論化系統提供了便利。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正是如此。

    享受思想的藝術,品味智慧的美麗。關注即可訂閱!

  • 2 # 高維腦洞

    多謝邀請,個人認為長久的資訊碎片化會影響人的認知,讓人無法將所需的資訊在頭腦中統合成一個整體,不利於深度認知和邏輯化的整理,難以形成系統,對人全面、深度認識事物是不利的。特別是知識性的資訊,如果沒有系統化的規整和時間性的,因果邏輯關係清晰的脈絡認知,是無法真正掌握並指導實踐的。所以,即使在今天移動互聯媒體高度發達的時代,傳統的紙書閱讀和系統化的言傳身教,課堂訓練以及各種有體系,有步驟,有方法的強化學習和訓練仍是不可或缺的。

    當然,網路時代的碎片化資訊也有其優勢的一面。首先是速度,新鮮度和敏感的導向性,為人們判斷大趨勢變化提供了更多,更鮮活的資料支援。其次是拼圖式的知識對於完成某些特殊任務,比如需要快速瞭解一個行業並做出描述、宣傳、推介、廣告等,有代表性的碎片化資訊可能能提供特殊的思考切入角度。當把這個行業/產品/服務的深層次本質瞭解後,作品思維或許會更成熟。但關鍵在於,如果沒有專業人員的指導,普通人如何正確運用碎片資訊,最終達到化零為整,正確運用的目的。這就像一個普通人在汽車壞了後即使上網查再多的故障資訊自己可能依然找不著車壞的原因,需要專業人員幫助一樣。

    所以,個人認為碎片化的資訊作為一個人瞭解某項事物的方式或說途徑是可以被接受的。但系統化,專業化的資訊理解和運用永遠不會過時。

  • 3 # stemmer

    資訊是顆參天大樹,只能認知部分。

    人們認識世界,逐步迂迴接近事實。人們的認識與事實之間總存在差距,誤差總是不可避免地發生,根源在於世界上的事實資訊不可見,人們只能看到表象,只能看到不完整的表象,永遠看不到事實本身。人們只能發現什麼是錯的,不能肯定什麼是對的。

    人類傳承的認知總和,歸納起來,就象樹林,就象長錯了的樹林,就象永遠不那麼回事的樹林,就象一株株樹共同生長在表象土壤之上,錯進錯出,有的孤零零,有的群生群長,夾雜著枯枝爛葉。

    真實的世界是個整體,世界的整體資訊是棵參天大樹,不斷生長的參天大樹,只有一根共同的根,枝葉茂盛,沒有任何枯枝爛葉。客觀世界之根本統一、極簡,分枝眾多、極繁。

    人們看一幅風景畫,看到整體表象,看不清細節,越是看清細節,越是看不到整體。

    將人類的認知總和,裝進一臺超級電腦,給你,你就成為看風景畫的人,那風景畫就是一大片資訊森林,然後,然後找不到迷路的自己。

    有個系統,將資訊森林中的樹,歸結為簡筆畫,去掉了枝枝葉葉,一棵棵,慢慢呈現給你,看明白了,再慢慢展現枝葉。

    你看到的,只是,只能是碎片化的資訊。

    在不斷生長的森林中,對碎片化的資訊細嚼慢嚥,不斷去偽,減去枯枝爛葉,人們的認識進步了,森林慢慢向一棵參天大樹演化。

    資訊有且只有是碎片化的,才可能一口吞得下去消化、去認知。

  • 4 # 小張同學在這裡

    有利有弊!有利的是看到新穎的多元化的知道,有弊的是資訊本身很可能是釋出者都沒有理解好就釋出,就算髮布者理解透徹,閱讀者沒有經歷過思考過,也不會產生多大的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容易對資訊焦慮容易失去獨立思考。關鍵在於是否結合自己獨立思考,然後歸納總結

  • 5 # 譚宏21

    首先,人天生就具有整合資訊的能力。人類所積累起來的知識就是一代一代人將碎片資訊整合出來的。目前,人類還一直在做這種事,而且要一直做下去。

    其次,越是重大的自然規律,越是埋藏在大量碎片資訊中。一個人的創造能力恰恰體現在其整合資訊的能力上。

    資訊碎片化當然對認知沒利,但反過來,你越是不願接觸碎片的、不連貫的資訊,你的整合資訊能力越是得不到提高,因此,你的創造能力越不行。

    研究式、探討式學習就是查資料,非系統學習,就是讓你主動整合碎片資訊,從中發現規律。

    一般大學本科四年就是讓你係統學習人類的知識,研究生和博士生階段就是鍛鍊你碎片資訊綜合能力。

  • 6 # 維度整合吳俊

    如果這個碎片恰好就是你的短板,那是有大用的!

    如果這個碎片能夠解決特定的問題,那就是有利的!

    知識是一個系統,有時候一知半解最恐怖,就比如現在去炒區塊鏈的人,大多數就是自以為懂,其實就是道聽途說或者從網上學習到一點皮毛,這些資訊就是碎片化的,如果不能完整的理解什麼是區塊鏈,就憑這些資訊去做決策,就很有可能上當受騙!

    資訊不是都用正面作用,很多還是充滿負能量的,很多看似正面的碎片資訊,其實不過是負面的偽裝而已,以點帶面,以偏概全,比如成功學,比如心靈雞湯,很多人就是靠販賣焦慮和偽學說來謀利的!

    要知道創業不是一腔熱血就必然成功的,只看到成功的榜樣,這就是一種碎片,要去看整個創業的成敗率,才能知道真相,這個真相就是百分之一左右的人能成功!

    碎片化的資訊沒有大用,我們的認知就是被各種碎片化的資訊干擾的,比如很多所謂的道理,我們決定做一件事還是不做一件事,都能找到充分的理由,這些理由通常就是一些碎片化的資訊帶來的!

    資訊不等於知識,今天的科技在加速進步,但是還沒有到爆炸的地步,爆發的是資訊,龐大的資訊,看上去可以讓我們收穫更多,但實際上,資訊的遮蔽效應,讓我們更難以判斷資訊的真偽,增加了我們決策的難度!

    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資訊碎片化總體來說不利於個人認知,沒有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就不可能有清晰的判斷,碎片越多,越浪費時間,越干擾正確的決策!所以今天才需要大資料,把碎片化的資訊,進行科學的分類和總結,這樣的資訊才有價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隻鴿子勝過9只雞的說法對嗎?經常吃鴿子肉有哪些好處?